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五節 珠江三角洲地區第1課時 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地理悅讀】 深圳市前身為寶安縣,當地人們主要靠捕魚為生。僅僅經過四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原先的漁村變成了繁華的大都市。深圳市是如何改變的呢 【目標導航】 結合地圖和所學知識,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區域認知) 結合圖文資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特征及發展過程。(綜合思維) 運用有關資料,分析外向型經濟對某區域發展的影響。(綜合思維)基礎知識預習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1.地理位置:位于廣東省南部,瀕臨_____,大部分區域位于北回歸線以南。2.氣候:以___________氣候為主,熱量充足、降水豐沛。3.地形河流:地勢相對_____,河網縱橫。4.農業①地位:曾經是我國_______和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區農產品大量出口東南亞和日本等地,是我國重要的_________農業基地。②農業的轉型:_______占比大幅下降,畜牧業、_____占比顯著提升。南海亞熱帶季風平坦商品糧出口創匯種植業漁業二、區域經濟發展特色1.優勢條件:海運便利、豐富的勞動力、全國著名的僑鄉、鄰近港澳、國家先行改革開放的政策。2.產業結構演變(1)1979-199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引進_____、_____、_____等,建立起一大批需要大量_______的生活消費品加工市場。輕工業和對外貿易發達,是我國著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2)20世紀9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_________產業和_______經濟。(3)近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一些勞動密集型和占用土地較多的企業逐步轉移到了內陸地區。同時,珠江三角洲地區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為主的產業。3.城鎮建設:珠江三角洲地區_______進程快速推進,大量鄉村轉變為城鎮。資金技術設備勞動力高新技術外向型城鎮化拓展延伸珠江三角洲的區位優勢香港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有資金、技術、設備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珠江三角洲地區毗鄰港澳,有勞動力、土地和廣闊的市場,兩地更容易合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這是我國其他沿海地區不具備的區位優勢。名師提醒香港、澳門和深圳、珠海的區別1.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屬于省級行政區。2.深圳、珠海是我國的兩個經濟特區,隸屬于廣東省。3.香港北鄰深圳,澳門北接珠海。核心要點探究主題 珠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情境創設 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如今正攜手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并使其成為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右圖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簡圖。思考1據圖說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答:緯度位置:地跨北溫帶和熱帶。海陸位置:南臨南海,毗鄰港澳和東南亞。思考2從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兩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答:熱量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海陸交通便利,便于與港澳和東南亞地區往來。思考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答:位于熱帶、亞熱帶地區,熱量充足,為珠江三角洲提供了豐富的農產品;鄰近港澳和東南亞,可以發展對外貿易;臨江濱海,交通便利。知識歸納 珠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變式訓練 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跨海工程。讀粵港澳大灣區及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示意圖,完成(1)~(2)題。(1)修建深中通道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是( )A.臺風 B.寒潮C.泥石流 D.滑坡(2)深中通道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其發展的優勢條件有( )①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便于吸引外資 ②靠近長江,水路交通便利③有改革開放等一系列政策優惠 ④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C【解析】第(1)題,深中通道靠近東南沿海,多臺風等氣象災害;廣東距離寒潮源地較遠,受寒潮影響小;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勢平坦,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少。第(2)題,深中通道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工業區,是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其發展的優勢條件為①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便于吸引外資;③享受改革開放等一系列政策優惠;④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2024·珠海階梯訓練)珠江三角洲地區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我國的“南大門”。讀珠江三角洲地區略圖,完成1~3題。課后作業測評1.下列關于珠江三角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入海口B.毗鄰港澳地區,與東南亞隔海相望C.是對外開放的前沿D.面向我國東海,海陸交通便利2.下列經濟特區都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是( )A.深圳、廈門 B.汕頭、廣州 C.珠海、海南 D.珠海、深圳3.下列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發展限制性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水源不足 B.能源供應不足,礦產貧乏C.科技水平低 D.勞動力文化素質低DDB【解析】本題組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位置、城市和發展條件。第1題,珠江三角洲地區南臨南海,不瀕臨東海。第2題,我國共有五個經濟特區,即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其中深圳、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區,深圳位于珠江口東側,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側。第3題,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發展限制因素是能源供應不足,礦產資源貧乏;珠江三角洲地區位于珠江下游,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水源充足;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科技水平和勞動力文化素質相對較高,不是限制因素。 2023年11月28日,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主線貫通,其中隧道部分采用“沉管”模式修建,即先把隧道建設好,再一節一節沉到海底拼接。右圖為深中通道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4.采用“沉管”模式修建隧道的主要目的為( )A.節約施工成本 B.降低施工風險C.延長使用壽命 D.避免海水侵蝕5.深中通道建設的意義為( )①解決港珠澳大橋的擁堵 ②縮短人們通行時間③加強珠江口兩岸的聯系 ④完善當地運輸網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D【解析】本題組考查深中通道的建設與意義。第4題,海底沉管隧道工程要克服洋流、滲水、泥沙回淤、地質穩定性等技術難題,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大,該模式可以減少對海面船只的影響,縮短海面施工時間,降低施工風險等;與避免海水侵蝕和延長使用壽命關系不大。第5題,深中通道從中山快速直達深圳,與解決港珠澳大橋的擁堵關系不大;建設深中通道縮短了深圳到中山的時間距離,加強珠江口兩岸的經濟文化聯系,進一步完善發展了當地運輸網絡。 (2024·清遠二模)所謂“東數西算”,是指將東部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投放到西部地區,對數據進行存儲、傳輸、計算等運作,促進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和數據產業的集約化發展。算力樞紐耗電量大,冷卻、散熱成本高。我國計劃在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規劃設立韶關數據中心集群,韶關市因此成為華南地區唯一的算力樞紐。右圖為韶關市地理位置圖。據此完成6~7題。6.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粵北山城韶關市在建設數據中心集群上的優勢有( )①平均氣溫低,機房散熱成本低 ②資金充足③地價成本低 ④電力能源充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韶關市設立數據中心集群的重要意義有( )①帶動韶關市數字經濟發展②承接廣州、深圳等地不斷增長的算力需求③成為全國一體化重要的算力網絡樞紐節點④充分發揮韶關市互聯網的技術優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A【解析】第6題,本題組考查韶關市的區位優勢。韶關市經濟較落后,資金方面不如珠江三角洲充足。第7題,韶關市設立數據中心集群的重要意義有:數據中心集群帶來眾多企業,帶動韶關市數字經濟發展;承接廣州、深圳等地不斷增長的算力需求,促進當地居民就業,增加財政收入;融入全國算力網絡,成為全國一體化重要的算力網絡樞紐節點,成為華南地區唯一的算力樞紐,①②③正確。韶關市科技力量比較薄弱,技術不具備優勢,④錯誤。 (2024·東莞二模)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陶瓷產業開始向外轉移,但企業總部(主要有研發和銷售中心等)仍保留在佛山。陶瓷產業轉移分為兩類:一類是就近轉移到廣東省內的河源、肇慶和清遠等地;另一類是在外省各地布局多個陶瓷產區。讀佛山陶瓷產業空間轉移圖,完成8~10題。8.佛山本地發展陶瓷產業的有利條件是( )A.勞動力成本低 B.高等院校多C.礦產資源豐富 D.品牌優勢9.佛山陶瓷產業開始向外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A.環境保護需要 B.技術工人流失 C.市場需求萎縮 D.城市化的推進10.與外省相比,陶瓷企業轉移到省內的發展優勢是( )A.人才更充沛 B.地價更便宜 C.技術更先進 D.距離總部近DAD【解析】本題組考查佛山的經濟發展。第8題,佛山作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高等院校多雖然可以提供一定的技術和人才支持,但陶瓷產業屬于傳統制造業,科技不是佛山本地發展陶瓷產業的決定性因素;佛山礦產資源并不豐富;佛山陶瓷產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優勢。這種品牌優勢使得佛山陶瓷產業在本地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第9題,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環保政策的加強,陶瓷產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環保壓力。佛山作為陶瓷產業的重要基地,其環境承載能力有限,因此陶瓷產業開始向外轉移,以減輕對當地環境的壓力。因此,環境保護需要是佛山陶瓷產業開始向外轉移的主要原因。技術工人流失雖然可能對陶瓷產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并不是導致產業向外轉移的主要原因。佛山陶瓷產業具有較強的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力,市場需求并未出現大幅度萎縮。城市化的推進雖然會對一些傳統產業造成沖擊,但陶瓷產業作為佛山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并未因此受到嚴重影響。第10題,與外省相比,陶瓷企業轉移到省內的發展優勢主要在于距離總部近。這有利于企業總部與生產基地之間的快速溝通和協調,減少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人才、地價、技術等并不是省內發展的優勢條件,外省也可能具備這些條件。11.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簡圖,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城市密集區的有利條件。答: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勞動力豐富;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僑鄉。(2)從地理位置角度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答:位于中國南部海岸線的中心位置,是連接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重要門戶,地處重要國際航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獨特;是西南、中南部地區的近便出海口;面向東南亞,便于就近拓展市場。(3)能源短缺限制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請從“開源”角度提出解決措施。答:建設核電站;開發新能源;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等。【解析】本題考查珠江三角洲區域城市發展、經濟發展、緩解資源短缺的措施。第(1)題,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僑鄉;地形平坦;河流眾多,水源充足;勞動力豐富。因此成為城市密集區。第(2)題,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優勢條件:位于中國南部海岸線的中心位置,是連接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重要門戶,地處重要國際航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獨特;是西南、中南部地區的近便出海口;面向東南亞,便于就近拓展市場。第(3)題,能源短缺限制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可以通過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建立核電站、開發新能源(潮汐能、風能)等措施解決。(共27張PPT)第2課時 香港和澳門 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地理悅讀】 香港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之一,同時也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國際大都市、國際金融中心、貿易和航運中心。未來,香港會在 “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在中國和國際之間發揮更加重要的互聯互通作用。 【目標導航】 結合地圖,認識香港和澳門的位置、組成及經濟特征。(區域認知) 結合相關資料,理解港澳地區和祖國內地,特別是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區的經濟聯系。(綜合思維) 認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綜合思維)基礎知識預習一、香港和澳門項目 香港 澳門回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位置 珠江口_____ 珠江口_____毗鄰特區 _____ _____陸地面積 1 114平方千米 33平方千米地形 ___________為主 以平原、丘陵為主經濟特點 聯通祖國內地與世界的金融門戶、貿易門戶、航運門戶、信息門戶 主要發展旅游業和_____業,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氣候 ___________氣候人地特點 地狹人稠東側西側深圳珠海低山和丘陵會展亞熱帶季風二、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1.生活聯系:兩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各種副食品,甚至大部分淡水都來自_________。2.粵港澳大灣區建設(1)包括_____特別行政區、_____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_____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2)各城市功能互補,相互協作,共同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3)依托快速交通網絡、港口群和機場群,構建_____________經濟發展軸帶,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協同發展。祖國內地香港澳門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圖解知識珠江三角洲與港澳的合作模式粵港澳大灣區中城市的定位拓展延伸香港瀕臨南海、降水豐富,但由于地域狹小、多山地,不利于地表集水,且人口多,經濟發達,需水量大,所以依然缺水嚴重。核心要點探究主題 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聯系情境創設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右圖為珠江三角洲地區位置示意圖。思考1結合圖示信息,歸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答:優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優惠以及人文因素的優勢。思考2港澳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香港的優勢是什么 答: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思考3香港特別行政區地狹人稠,土地資源稀缺,說出其為擴展城市建設用地所采取的措施。答:填海造陸。知識歸納 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聯系變式訓練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后,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或澳門僅需30分鐘,大大助力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讀粵港澳大灣區局部示意圖,完成(1)~(2)題。(1)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意義是( )A.縮短從香港到廣東省的車程B.加強大灣區內部聯系,促進大灣區發展C.用公路運輸完全取代水路運輸D.改善珠江口航道,增強港澳與內地的聯系(2)香港某公司的技術人員打算到內地就業,考慮就近原則,他首選的城市應是( )A.上海 B.深圳 C.北京 D.成都BB【解析】第(1)題,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可以加強大灣區內部聯系,促進大灣區發展;港珠澳大橋縮短了從香港到澳門和珠海的車程,但不能說縮短了到廣東省的車程;并不能完全取代水路運輸,不利于珠江口的海洋運輸。第(2)題,內地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是深圳。 讀珠江三角洲地區簡圖,完成1~2題。課后作業測評1.圖中表示香港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香港與祖國內地聯系十分密切。在生產、生活中,主要由祖國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是( )A.勞動力、管理經驗 B.信息、技術C.原料、資金 D.燃料、淡水CD【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香港的位置和其與祖國內地的聯系。第1題,從圖中位置得知,甲是深圳,乙是澳門,丙是香港,丁是珠海。第2題,香港與祖國內地聯系十分密切,在生產、生活中主要由祖國內地供應燃料、淡水,香港可以給祖國內地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 (2024·宿州市質檢)香港富饒神秘,是鑲嵌在東方的一顆“鉆石”;澳門美麗而寧靜,有著濃郁的異國風情。據此完成3~5題。3.關于香港和澳門的敘述,正確的是( )A.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B.澳門于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C.澳門是聯通祖國內地與世界的金融門戶和貿易門戶D.香港海岸線平直,地形以平原為主4.澳門旅游業發達,旅游資源豐富,下列旅游景點位于澳門的是( )A.故宮 B.日月潭 C.黃果樹瀑布 D.旅游塔AD5.關于港澳與祖國內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香港為祖國內地提供生產和生活資料B.輕工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C.祖國內地是港澳經濟繁榮的堅實后盾和強力支撐D.澳門由澳門半島、九龍半島和路環島組成C【解析】本題組考查港澳地區地理概況。第3題,香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香港是聯通祖國內地與世界的金融門戶、貿易門戶;香港海岸線曲折,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第4題,澳門旅游塔具有觀光、會議、娛樂等多種功能,是澳門著名旅游景點之一;故宮在北京,日月潭在臺灣,黃果樹瀑布在貴州。第5題,祖國內地為港澳提供生產和生活資料;輕工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祖國內地是港澳經濟繁榮的堅實后盾和強力支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結合所學知識,完成6~7題。6.下列有關香港和澳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粵港澳共同合作,打造世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化服務業基地B.香港和澳門地狹人稠,自然資源匱乏,但水果豐富,特有水果為石榴C.澳門曾經受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建筑帶有顯著的葡萄牙風格D.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是聯通祖國內地與世界的金融門戶、貿易門戶、航運門戶、信息門戶7.京津冀地區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與粵港澳大灣區相比,京津冀地區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是( )A.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B.擁有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物流網絡C.科技力量雄厚 D.改革開放的先行區BA【解析】本題組考查港澳的相關知識。第6題,港澳位于我國的亞熱帶地區,而石榴屬于溫帶水果。第7題,京津冀地區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為礦產資源豐富;兩大經濟區都擁有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物流網絡和雄厚的科技力量;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區。 【鄉土地理+交通主題】2024年5月26日,被稱為廣東“大號地鐵”的粵港澳大灣區最長城際鐵路貫通,助力大灣區打造“一小時城軌交通圈”。下圖為廣東“大號地鐵”線路圖。據此完成8~9題。8.廣東“大號地鐵”連接的始終點城市是( )A.廣州、佛山 B.肇慶、惠州C.江門、中山 D.珠海、深圳9.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一小時城軌交通圈”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城市融合發展 B.縮短城市空間距離C.激發產業結構矛盾 D.加強城市內部競爭【解析】本題組考查廣東“大號地鐵”的位置及“一小時城軌交通圈”的主要目的。第8題,讀圖可知,廣東“大號地鐵”東連惠州,西接肇慶。第9題,“一小時城軌交通圈”的形成使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聯系更加緊密,加快城市融合發展;不能縮短城市空間的距離;城市融合發展可減輕產業結構矛盾以及城市內部無效競爭。BA 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四大灣區之一。下圖為世界四大灣區分布圖和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據此完成10~12題。10.“黑燈工廠”是指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加工、運輸、檢測,無需人工操作,可以關閉工廠作業區的燈光,完全交給機器進行。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廣普及“黑燈工廠”,依靠的是( )A.交通便利 B.科技創新C.礦產豐富 D.人口稠密11.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利于打造( )A.漁產品加工業基地 B.種植業基地C.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D.加工制造業中心BC12.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該大橋( )A.連接了三個特別行政區B.擴展了香港城市建設用地C.改善了珠江口的水域環境D.加強了粵港澳經濟社會聯系D【解析】本題組考查粵港澳大灣區的相關知識。第10題,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廣普及“黑燈工廠”,依靠的是科技創新,該地區是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科技創新是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動力;普及“黑燈工廠”與交通便利、礦產豐富和人口稠密關系不大。第11題,目前,香港正在積極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于該中心的形成;香港不是漁產品加工業基地、種植業基地、加工制造業中心。第12題,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該大橋連接了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不能擴展香港城市建設用地;不能改善珠江口的水域環境;加強了粵港澳經濟社會聯系,促進交流和協作,促進旅游業和經濟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五節第1課時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區域經濟發展特色課件.ppt 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五節第2課時香港和澳門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