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第一章 第四節地球的公轉及地理意義新課程標準運用模型或軟件,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說出地球的公轉方向、周期。結合實例,說出地球公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目 錄地球的公轉特征公轉的地理意義思維導圖總結提升Part 01地球的公轉Part 01地球的公轉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叫做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的軌跡叫作公轉軌道,它是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自主學習】什么是地球的公轉?北極上空俯視自西向東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且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自主學習】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么?Part 01地球的公轉Part 01地球的公轉參照物恒星365日6時9分10秒360°真周期角度意義性質時間天文研究恒星年【合作探究】地球公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Part 01地球的公轉參照物太陽365日5時48分46秒稍微小于360°假周期角度意義性質時間日常生活太陽直射點兩次直射春分點中間經過的時間公歷: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大約每400年要補上97天。2024年為閏年,全年366天,2月29天。回歸年【合作探究】地球公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演示地球公轉運動,觀察同一緯度地帶接受太陽光照射情況的變化,了解季節變換。1.實驗材料:地球儀,手電筒等2.實驗環境:教室3.實驗要求:(1)將房間光線調暗,選用合適光源照射地球儀,模擬太陽光對地球的照射。(2)按逆時針方向移動地球儀,使地球儀圍繞光源緩慢移動,模擬地球公轉。 在移動地球儀的過程中,要保持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3)觀察同一緯度地帶接受太陽光照射情況的變化。實驗探究 動手操作,感受地球公轉的運動。地球公轉演示Part 01地球的公轉Part 02公轉的地理意義為什么天安門每天升旗和降旗時間不同?Part 02公轉產生的現象觀察為什么每天升旗和降旗時間不同呢?有什么變化規律嗎?升旗哪天最早,哪天最晚,哪天晝最長,哪天晝最短?)天安門廣場升旗時間表日期 1.22 2.22 3.22 4.22 5.22 6.22升旗 07:31 06:58 06:15 05:27 04:54 04:46降旗 17:21 17:57 18:27 18:59 19:28 19:46日期 7.22 8.22 9.22 10.22 11.22 12.22升旗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降旗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2011)網絡查詢Part 02公轉產生的現象Part 02公轉產生的現象(1)假設地軸不是傾斜的,請同學標出圖中的太陽直射點。(2)太陽直射點有什么移動規律?N太陽光線S太陽直射點:地心與日心連線和地球球面的交點。【合作探究】Part 02公轉產生的現象N太陽光線S太陽直射點一直在赤道上移動。但地軸實際是傾斜的。太陽直射點:地心與日心連線和地球球面的交點。(1)假設地軸不是傾斜的,請同學標出圖中的太陽直射點。(2)太陽直射點有什么移動規律?【合作探究】Part 02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思考問題】地球上哪些地方可能成為太陽直射點呢?夏至日:北半球晝長 (大于/小于)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了 (極晝/極夜)現象。冬至日:北半球晝長 (大于/小于)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了 (極晝/極夜)現象。春秋分:全球晝夜等長大于極晝小于極夜Part 02①晝夜長短變化春分3·21晝夜平分晝夜平分秋分9·23夏至6·22晝最長夜最長冬至12·22晝>夜晝>夜晝<夜晝漸長夜漸短夜漸長晝漸短以北半球為例晝<夜歸納晝夜長短隨季節的變化規律南半球呢?Part 02①晝夜長短變化Part 02公轉產生的現象太陽光線太陽光線讀射向地面的太陽光線示意圖思考:1.哪一幅為太陽直射光線?2.哪一幅地面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輻射多?甲乙1.乙圖為太陽直射光線,太陽光線與地面呈90°夾角的點為太陽直射點。2.太陽直射時,光線集中,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地面溫度較高。【合作探究】觀看動畫并討論: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哪條緯線?2.太陽直射點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間移動的?3.填寫學案表格。Part 02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合作探究】(1)找出兩幅圖中的太陽直射點(地心與日心連線和地球球面的交點 )。(2)判斷兩幅圖中我國的季節。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太陽直射點離我國最近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太陽直射點離我國最遠我國為夏季我國為冬季Part 02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冬至12月22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前后Part 02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太陽直射北緯23° 26‘,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直射點逐漸南移。(1)找出太陽直射的位置;(2)判斷北半球節氣;(3)隨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合作探究】Part 02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太陽直射南緯23° 26',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后,直射點開始北移。(1)找出太陽直射的位置;(2)判斷北半球節氣;(3)隨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合作探究】Part 02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太陽直射赤道,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后,直射點繼續北移。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后,直射點繼續南移。(1)找出太陽直射的位置;(2)判斷北半球節氣;(3)隨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合作探究】Part 02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日 期 太陽直射的半球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3月21日——6月21日6月21日——9月23日9月23日——12月22日12月22日——3月21日北半球向北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23°26′S0°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 6月22日冬至日 12月22日23°26′N秋分日 9月23日次年春分日3月21日任務:繪制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合作探究】Part 02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Part 02③公轉產生四季變化有太陽直射現象既無太陽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現象有極晝極夜現象終年炎熱四季分明終年嚴寒四季分明終年嚴寒天文特征氣候特征既無太陽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現象有極晝極夜現象Part 02④五帶Part 02拓展應用:圭表我國古人通過長期觀察,發現不同季節太陽的高度不同,氣溫、降水會有差異,動植物狀態也隨之變化。古人在此基礎上,利用圭表測量和記錄正午日影長度,確定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地球公轉過程中,自然界事物和現象的季節性、規律性變化,對農事活動具有指導作用,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并深刻地影響了我國不同地區人們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的確定和使用,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人發現自然規律、尊重和運用自然規律進行生產生活的“天人合一”思想。二十四節氣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民間習俗節氣飲食、傳統節日等都反映了二十四節氣的影響。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Part 02拓展應用: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歷法與時間體系,更是一套豐富的生活與民俗系統。 關于二十四節氣的風俗民俗有很多:最著名的可能是“冬至吃餃子”二十四節氣對于農事活動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大量農諺與節氣相關:“春分瓜,清明麻,谷雨花。春分麥,芒種糜,小滿谷種齊”“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前后麥懷胎,谷雨前后麥見芒”(江南冬小麥)“谷雨麥懷胎,立夏長胡須”(北方)“立秋下雨萬物收,處暑下雨萬物丟”“白露三朝露,好稻滿大路”“冬至風吹人不怪,明年莊稼長得快”地 面冬至春分夏至物體秋分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影子越____。影子方向與太陽所在方向_____。以北半球為例:短相反Part 02拓展應用:日影長短變化冬季太陽高度角小,照射屋內面積大。Part 03思維導圖Part 03思維導圖地球的公轉公轉的特征公轉產生的現象從不同角度觀察地球的公轉1.自轉方向:自西向東2.繞轉中心:地軸3.自轉周期:24小時1.從北極點上空看:逆時針2.從南極點上空看:順時針晝夜長短變化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四季五帶日影長短變化二十四節氣Part 04總結提升Part 04課堂練習1.該廣場可能位于( )A.哈爾濱 B.北京 C.上海 D.海口2.同學們可能觀察到雕像柱的影子( )A.冬至日正午影長一年中最短 B.每天日落時投向雞柱的方向C.一年中會出現兩次無影現象 D.一天中的長度不會超過6米我國某城市廣場修建了十二生肖柱,均勻排列成圓形,中間是6米高的雕像柱,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如下圖)。一年中大多數日子的正午時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DCPart 04課堂練習3.“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時,酒泉( )A.晝夜平分 B.晝長夜短 C.晝短夜長 D.出現極夜4.“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結束6個月駐留時,地球位于公轉軌道( )A.甲乙之間 B.乙丙之間 C.丙丁之間 D.丁甲之間5.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有利于( )①推動科技進步 ②盡快實現星球移民 ③提升國民科學素養 ④認識宇宙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為人類探索太空貢獻了中國力量。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甘肅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預計將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空間搭載試驗和科普教育等活動。下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BCC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