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課時訓練22 人口遷移一、選擇題 (2021·廣東肇慶第三次統測)近年來,廣州市成為我國最熱門的人口遷入城市之一。遷入廣州市的人口主要來自廣東省其他城市,占遷入人口總量的70.27%,其次是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分別占廣州遷入人口總量的8.49%、6.2%。據此完成1~2題。1.廣州市人口遷移特點反映出廣東省 ( )A.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B.人口由密集區向稀疏區擴散C.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期D.服務業成為主導型產業【答案】 A【解析】 第1題,據材料可知,遷入廣州市的人口主要來自廣東省其他城市。根據社會經濟因素是引發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可知,廣州市與廣東省的其他城市之間存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A正確。不能夠反映出人口由密集區向稀疏區擴散、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期、服務業成為主導性產業,B、C、D錯誤。故選A。2.近年來,遷入廣州市的人口結構中 ( )A.青壯年勞動力數量減少B.省外人口遷入率下降C.老年人口遷入數量增加D.科技人才的比重上升【答案】 D【解析】 第2題,近年來,廣東省積極調整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外遷移,通過“騰籠換鳥”,引進高科技產業,取得顯著效果;廣州市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城市,高科技產業分布集中,故而近年來,遷入廣州市的人口結構中科技人才的比重提高,D正確。主要遷入的人口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A、C錯誤;據材料,無法得知省外人口遷入率的變化,B錯誤。故選D。【名師點睛】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經濟因素,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對各年齡段以及各類型人口遷移比例會有影響。(2021·廣東惠州三模)隨著農業勞動力的流出,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逐漸減少,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現象突出。下圖示意我國各年齡組分階段農業勞動力凈轉出占當年凈轉移總量比重。據此完成3~4題。3.2005年以前,農村 ( )A.年輕及老年勞動力均增加B.年輕及老年勞動力均減少C.年輕勞動力增加,老年勞動力減少D.年輕勞動力減少,老年勞動力增加【答案】 D【解析】 第3題,據圖可知,2005年以前年輕勞動力轉移占比高,而老年勞動力轉移占比低,甚至是負數,年輕勞動力主要是由農村轉向經濟發達地區,從而推知農村年輕勞動力減少,老年勞動力增加,D正確,A、B、C錯誤。故選D。4.圖示時段內年輕勞動力轉移趨勢的變化,反映 ( )A.城市就業機會減少 B.農業勞動強度增加C.城市環境質量下降 D.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答案】 D【解析】 第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年輕勞動力轉移占比越來越低,突顯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就業環境越來越好,城鄉差距在不斷縮小,D正確。中國經濟仍然在高速發展,城市就業機會仍然較多,A錯誤。農業現代化促進機械化,降低了勞動強度,B錯誤。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政府越來越重視環境整治,城市環境近幾年越來越好,C錯誤。故選D。 【名師點睛】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自然環境因素:氣候、淡水、土壤、礦產、自然災害;社會經濟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業、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戰爭、政治變革。(2021·湖南適應性測試)近年,不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選擇回流返鄉,帶回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據此完成5~6題。5.促進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 )①戶籍制度 ②惠農政策③婚姻家庭 ④城鄉收入差距縮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第5題,近年來,戶籍制度放寬了農民向城市遷移的政策,但不會促進人口回流,①錯誤;婚姻家庭也不是近年來才有,③錯誤;由于近年來我國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城鄉收入差距明顯縮小,導致人口回流明顯,②④正確。故選C。6.人口回流 ( )①增大就業壓力 ②增加土地撂荒③緩解農村“空心化” ④助推鄉村振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第6題,人口回流,帶來了資金和技術,這些人中,部分創業有利于帶動就業,①錯誤;人口回流,增加了農村勞動力,②錯誤;有利于緩解農村“空心化”和助力鄉村振興,③④正確。故選D。(2021·天津卷)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輸入地的地區分布正在悄然變化。下圖為2010~2019年全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輸入地的地區分布變化圖。據此完成第7題。7.分析我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流動的特點,并推斷其原因是( )A.向中西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B.向東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東部地區的高新產業發展迅速C.向中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區生態環境根本性改善D.向西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區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答案】 A【解析】 讀圖可知,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民工流動比例上升,原因可能是東部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使其就業崗位增加,A正確。我國農民工向東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下降,B錯誤。我國農民工向西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與西部地區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關系較小,D錯誤。生態環境根本性改善的表述過于絕對,C錯誤。故選A。(2021·莆田模擬)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國內流動人口的返鄉回流現象逐漸顯現。通過分析近幾年不同省區作為流入地的流動人口回流意愿,發現東南沿海地區流動人口回流意愿較高。據此完成8~10題。8.回流意愿較高的流動人口的特征有 ( )A.年齡較小、受教育水平較高、有配偶B.年齡較小、受教育水平較低、無配偶C.年齡較大、受教育水平較低、無配偶D.年齡較大、受教育水平較高、有配偶【答案】 C【解析】 第8題,回流的勞動群體多為受教育水平較低,在城市尋求工作的群體,隨著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對勞動力的需求轉型,使得其回流意愿較高,這部分群體的年齡偏大(年齡小的群體留在大城市的意愿更強),無配偶(有配偶的人口遷移考慮的因素更多,遷移難度更大),C正確。故選C。9.東南沿海地區流動人口回流意愿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產業升級,當地的勞動力需求轉型B.經濟發達,日常生活成本居高不下C.山河阻隔,地區間語言文化差異大D.城區擴張,人居環境質量不斷下降【答案】 A【解析】 第9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東南沿海地區產業升級,當地的勞動力需求轉型,對勞動力數量的要求降低,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提高,促使流動人口回流意愿較高,A正確;生活成本高以及人居環境下降等均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B、D錯誤;目前而言,語言文化差異導致人口回流的可能性很小,C錯誤。故選A。10.東南沿海地區流動人口回流意愿相對較強的小城市需要( )A.疏解流動人口,預防出現城鎮化問題B.促增長、強保障,引導人口就地城鎮化C.開展回流人員技能培訓,補充本地農村勞動力D.鼓勵流動人口返鄉創業,減輕本地的社會負擔【答案】 B【解析】 第10題,東南沿海地區流動人口回流意愿相對較強的小城市應該促增長,強保障,引導人口就地城鎮化,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B正確;小城市的人口數量較少城市化問題少,A錯誤;回流人員在大城市工作多年,其技能水平高,C錯誤;流動人口返鄉創業,當地的人口數量增多,社會負擔可能加重,D錯誤。故選B。二、綜合題11.(2021·浙江溫州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 生態移民是重要的扶貧措施之一。近年來,寧夏地區的生態移民主要方向是從南部山區遷往北部平原地區。下圖為寧夏簡圖。(1)寧夏南部山區的農村較貧困,從土地資源角度分析原因。【答案】 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低;人均耕地少。【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的自然資源和人口遷移的相關知識。第(1)題,讀圖可知,寧夏南部以山地地形為主,耕地面積小,地勢崎嶇,土層淺薄,發展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差,所以經濟貧困。(2)簡述寧夏北部城市作為生態移民遷入地的主要有利條件。【答案】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環境承載力較大;經濟發達,就業崗位充足;基礎設施完善。【解析】 第(2)題,寧夏北部城市平原面積較大,地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較大;城市經濟發展程度高,能夠為移民提供豐富的就業崗位;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環境承載力更高。(3)寧夏南部山區某村整體遷入北部人煙稀少的甲地而不是城市周邊地區,從社會經濟效益角度分析原因。【答案】 甲地后備土地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大);甲地接近灌溉區,利于發展灌溉農業;促進移民就業;提高移民收入;有利于社會穩定。【解析】 第(3)題,讀圖可知,甲地有多條河流流經,利于灌溉,而且人煙稀少,說明可耕作的土地面積較廣,南部山區的農民遷入甲地既可以促進甲地的農業生產,又能夠解決遷入農民的生計問題,提高經濟收入。(共26張PPT)課時22 人口遷移專題九 人 口一、考試說明和教學要求 考試說明 教學要求人口的空間變化 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二、知識網絡三、應試指導考情分析 備考策略本章內容都以選擇題的形式對本考點進行考查。由于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比較突出,預計今后高考中本部分內容將會是不可回避的重點內容。從命題形式上看,多以坐標圖、柱狀圖、區域圖、構成圖或表格等方式提供數據,考查學生析圖能力。從考核內容上看,多集中在人口增長、分布不平衡,人口老齡化及人口年齡結構,人口質量上。2022年 全國乙卷2021年 無2020年 新課標卷Ⅲ4~6題,人口數量變化【課堂導學】四、要點精講1.人口遷移的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國內范圍內發生改變。2.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3.人口遷移的影響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的余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了經濟發展,縮小了地區差異等。4.我國人口遷移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影響積極方面 消極方面①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②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發展;③促進了城鄉的文化交流;④有利于增加農民的收入;⑤緩解農村的人地矛盾 ①加大了城市交通、住房的壓力;②加大了城市教育的壓力;③增加了實施計劃生育的難度;④會影響城市的社會治安;⑤落后地區的人才和勞動力流失【典題展示】 (2021·湖南卷)永久遷移是指戶籍發生改變的人口遷移類型;務工遷移是指離開戶籍地外出務工的人口遷移類型(不包括永久遷移)。下圖示意1990~2015年我國人口遷移的數量變化。圖中永久遷移人數為每五年的累積數量,務工遷移人數為當年的數量。據此完成(1)~(2)題。(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1990~2015年的永久遷移人數持續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遷移的累積人數下降C.1990~2015年的務工遷移人數呈下降趨勢D.1990~1995年的務工遷移人數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答案】 D【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人口變化的相關知識和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第(1)題,根據圖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遷移人數先上升后下降,A項錯誤。2000年以后,永久遷移的累積人數一直在上升,B項錯誤。1990~2015年的務工遷移人數先上升后下降,C項錯誤。1990~1995年的務工遷移人數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項正確。故選D。(2)2010年后務工遷移人數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農”政策利好②出生人口數量減少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④第二、三產業產值比重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第(2)題,根據題意,2010年后務工遷移人數明顯下降,是因為國家“三農”政策利好,外出務工人數開始減少,①正確。出生人口變化并不會迅速影響到外出務工人數,②錯誤。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部分產業受到影響,外出務工人數開始有所下降,③正確。第二、三產業產值比重應該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國的第三產業產值比重應該是持續上漲,④錯誤。B項正確,A、C、D項錯誤。故選B。五、能力摸底(2021·廣東肇慶第三次統測)近年來,廣州市成為我國最熱門的人口遷入城市之一。遷入廣州市的人口主要來自廣東省其他城市,占遷入人口總量的70.27%,其次是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分別占廣州遷入人口總量的8.49%、6.2%。據此完成1~2題。【答案】 A【解析】 第1題,據材料可知,遷入廣州市的人口主要來自廣東省其他城市。根據社會經濟因素是引發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可知,廣州市與廣東省的其他城市之間存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A正確。不能夠反映出人口由密集區向稀疏區擴散、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期、服務業成為主導性產業。B、C、D錯誤。故選A。1.廣州市人口遷移特點反映出廣東省 ( )A.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B.人口由密集區向稀疏區擴散C.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期D.服務業成為主導型產業2.近年來,遷入廣州市的人口結構中 ( )A.青壯年勞動力數量減少B.省外人口遷入率下降C.老年人口遷入數量增加D.科技人才的比重上升【答案】 D【解析】 第2題,近年來,廣東省積極調整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外遷移,通過“騰籠換鳥”,引進高科技產業,取得顯著效果;廣州市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城市,高科技產業分布集中,因此近年來,遷入廣州市的人口結構中,科技人才的比重提高,D正確。主要遷入的人口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A、C錯誤;省外人口遷入率不確定,B錯誤。故選D。(2021·安徽安慶二模)2016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表明: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流出人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山東、上海和海南,在分布格局上存在著明顯的群體差異。下圖示意東北地區2005~2017年常住人口增長情況。讀圖,完成3~5題。3.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的總趨勢是 ( )A.波動下降 B.先增后減C.波動上升 D.先減后增【答案】 B【解析】 第3題,讀圖可知,圖示時間內,2014年之前,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年增長量均大于0,說明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逐年增加,至2014年達到最大值,之后因常住人口年增長量為負值,說明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在逐年減少。故選B。4.京津冀成為東北地區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 ( )A.距離較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B.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薈萃C.地形平坦開闊,乳畜業較發達D.煤鐵資源豐富,勞動力需求大【答案】 A【解析】 第4題,據題干材料可知,東北地區流出人口主要目的地是京津冀地區,但海南也有分布,這說明影響東北地區人口外出流動的原因主要受到經濟發展水平、距離和自然條件的影響,因此流動人口在對目的地進行選擇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距離較近的地區,遠距離的遷移是基于大工商業中心和環境氣候的吸引。故選A。5.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的趨勢,會導致其 ( )A.城鎮化加快 B.老齡化減輕C.勞動力缺乏 D.旅游業發達【答案】 C【解析】 第5題,東北地區人口流出的主要原因是務工(工作)和經商,且以勞動年齡人口為主。伴隨著常住人口數量的不斷減少,將會導致東北地區勞動力缺乏、人口老齡化會加劇,同時也會影響其城鎮化的進程和旅游業的發展。故選C。六、課堂評價(2021·廣東惠州三模)隨著農業勞動力的流出,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逐漸減少,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現象突出。下圖示意我國各年齡組分階段農業勞動力凈轉出占當年凈轉移總量比重。據此完成1~2題。1.2005年以前,農村 ( )A.年輕及老年勞動力均增加B.年輕及老年勞動力均減少C.年輕勞動力增加,老年勞動力減少D.年輕勞動力減少,老年勞動力增加【答案】 D【解析】 第1題,據圖可知,2005年以前年輕勞動力轉移占比高,而老年勞動力轉移占比低,甚至是負數。年輕勞動力主要是由農村轉向經濟發達地區,從而推知農村年輕勞動力減少,老年勞動力增加。故選D。2.圖示時段內年輕勞動力轉移趨勢的變化,反映 ( )A.城市就業機會減少 B.農業勞動強度增加C.城市環境質量下降 D.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答案】 D【解析】 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年輕勞動力轉移占比越來越低,突顯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就業環境越來越好,城鄉差距在不斷縮小,D正確。中國經濟仍然在高速發展,城市就業機會仍然較多,A錯誤。農業現代化促進機械化,降低了勞動強度,B錯誤。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政府越來越重視環境整治,城市環境越來越好,C錯誤。故選D。(2021·湖南適應性測試)近年,不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選擇回流返鄉,帶回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據此完成3~4題。3.促進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 )①戶籍制度 ②惠農政策③婚姻家庭 ④城鄉收入差距縮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第3題,經濟因素是影響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所以②④是促進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故選C。4.人口回流 ( )①增大就業壓力 ②增加土地撂荒③緩解農村“空心化” ④助推鄉村振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第4題,人口回流帶回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可以創業,所以不會增大就業壓力;人口回流能減輕土地撂荒和緩解農村空心化現象;利用資金和技術能夠助推鄉村振興。故選D。(2021·天津卷)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輸入地的地區分布正在悄然變化。下圖為2010~2019年全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輸入地的地區分布變化圖。據此完成下題。5.分析我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流動的特點,并推斷其原因是( )A.向中西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B.向東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東部地區的高新產業發展迅速C.向中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區生態環境根本性改善D.向西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區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答案】 A【解析】 讀圖可知,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民工流動比例上升,原因可能是東部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使其就業崗位增加,故A正確。我國農民工向東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下降,故B錯誤。我國農民工向西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與西部地區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關系較小,故D錯誤。生態環境根本性改善的表述過于絕對,故C錯誤。故選A。(2021·莆田模擬)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國內流動人口的返鄉回流現象逐漸顯現。通過分析近幾年不同省區作為流入地的流動人口回流意愿,發現東南沿海地區流動人口回流意愿較高。據此完成6~8題。6.回流意愿較高的流動人口的特征有 ( )A.年齡較小、受教育水平較高、有配偶B.年齡較小、受教育水平較低、無配偶C.年齡較大、受教育水平較低、無配偶D.年齡較大、受教育水平較高、有配偶【答案】 C【解析】 第6題,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現在更偏向于發展高新技術等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出年齡較大,受教育水平低下,沒有穩定婚姻狀態的人更傾向于回流。故選C。7.東南沿海地區流動人口回流意愿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產業升級,當地的勞動力需求轉型B.經濟發達,日常生活成本居高不下C.山河阻隔,地區間語言文化差異大D.城區擴張,人居環境質量不斷下降【答案】 A【解析】 第7題,產業轉型升級,密集勞動型產業向外轉移,就業機會少,這是回流意愿高的原因,而B、C、D不是主要原因。故選A。8.東南沿海地區流動人口回流意愿相對較強的小城市需要( )A.疏解流動人口,預防出現城鎮化問題B.促增長、強保障,引導人口就地城鎮化C.開展回流人員技能培訓,補充本地農村勞動力D.鼓勵流動人口返鄉創業,減輕本地的社會負擔【答案】 B【解析】 第8題,流動人口回流會使勞動力大量損失不利于小城市發展,當地政府可以加強保障,引導人們就地城鎮化,故選B。城市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因此不選A。C、D選項不利于小城市的發展。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藝考生高考地理復習專題九人口課時22人口遷移課件.ppt 藝考生高考地理復習課時訓練22人口遷移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