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2025年地理中考復習任務26 地理實踐項目二 區域認知聚焦中考011.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利用模擬、虛擬等方式開展地理實驗。2.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利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社會調查。3.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進行觀察、觀測等野外考察。核心知識點02一、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利用模擬、虛擬等方式開展地理實驗(一)實驗方案: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活動成果、活動評價等步驟和內容。(二)實驗方式:模擬、虛擬。【案例】11.活動主題:探究時差對國際交往的影響。2.活動目標:認識時差的存在及時差對國際交往的影響,提出解決時差影響的方案,增強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3.活動過程(1)用地球儀、虛擬地球儀或圖示、區時換算盤等,解釋時差的存在,并簡單說明時差存在的原因。兩人一組,交替給對方解釋時差。(2)用具體事例,說明時差對國際交往的影響,如對收看國際體育賽事、國際旅游、國際金融市場開閉市時間等的影響。(3)討論在國際交往中怎樣解決時差影響問題。4.活動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明時差的存在,擬出解決時差影響問題的方案。例如:(1)根據國際比賽地的比賽時間,估算國際體育賽事的轉播時間并制作轉播時間表;(2)科學規劃國際旅行的出行日程,如航班時間、行程安排;(3)廣西南寧的同學與美國紐約的朋友交流作息差異原因等。5.活動評價:能否清晰地表達時差的存在及其對國際交往的影響,表現出 解釋地理現象的能力;能否提出解決方案,表現出邏輯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利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社會調查(一)調查方案: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活動成果、活動評價等步驟和內容。(二)實驗方式:問卷、訪談。【案例】2三、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進行觀察、觀測等野外考察(一)考察方案: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活動成果、活動評價等步驟和內容。(二)實驗方式:觀察、觀測。【案例】31.活動主題:探索海洋奧秘—北海潿洲島海洋生物與地質考察。2.活動目標(1)考察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進行生物多樣性調研。(2)考察潿洲島珊瑚保育項目,系統認識珊瑚礁對海洋的意義。(3)認識火山構造,學習火山知識,了解潿洲島形成原因。(4)火山地質地貌考察:認識海蝕、海積及熔巖景觀的特點。(5)了解海洋資源的主要特征,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認識開發、利用、保護海洋資源的重要意義。3.活動過程①行程:南寧-北海-潿洲島。第一天09:58-11:11乘坐高鐵前往北海11:13-11:50在北海住宿酒店集合11:50-12:50午餐12:50-13:50北海老街觀光,了解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13:50-18:00在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進行生物多樣性調研18:00-19:00晚餐第二天07:30-08:30北海國際客運港集合、登船08:30-09:50乘游輪觀海09:50-10:15乘大巴前往南灣鱷魚山景區10:15-12:30參觀北海潿洲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認識火山構造,學習火山 知識,了解潿洲島形成原因。12:30-13:30午餐13:30-14:30午休14:30-18:00前往海邊,欣賞海灘風光,了解海洋生物、海岸線生態,開展保護海洋環境公益活動18:00-19:00晚餐第三天07:30-11:30參觀滴水丹屏(考察沙灘、海浪、礁石、海蝕洞、火山熔巖軌 跡)、珊瑚館(了解潿洲島珊瑚保育項目,系統認識珊瑚礁對海洋的意義)11:30-12:30午餐12:30-18:50返程②交通:島外交通主要是動車(南寧-北海)、輪船(北海-潿洲島);市區內、 島內交通主要以大巴、電瓶車、電動車為主。③住宿:主要由酒店、民宿及家庭旅館組成。④餐飲:島內餐飲以海鮮為主,除了廣西本地特色菜外,也多見湘菜、川菜等;飲食環境多為民宿配套餐廳或大排檔,集中在商業區。⑤研學點: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潿洲島火山國家地 質公園等。⑥購物:海產品、特色珠貝工藝品、熱帶水果等。4.活動成果①旅行體驗:游輪觀海、海島風情體驗、地質地貌景觀感知。②研究性成果:研學筆記。5.活動評價組織紀律方面:聽從指揮,有時間觀念,不擅自離開隊伍。活動成果方面:認真聽導游講解,用心體驗,積極參與研學探討,拍攝照片,認真做筆記、寫心得。考點攻堅03考點1 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與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典例分析】(2023·洛陽)右圖示意某地理學習小組進行某種地理現象的演示實驗,在光線較暗的地方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光照射地球儀,并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該實驗演示了( )A.晝夜現象B.晝夜更替現象C.季節變化D.晝夜長短變化2.觀圖所示時刻,北京正處于( )A.日出 B.日落 C.夜晚 D.白天BC【考查內容】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利用模擬、虛擬等方式開展地理實驗。【方法與技巧】第1題,讀圖可知,圖中手電筒代表太陽,自西向東轉動地球 儀,被太陽照到的一面是白天,照不到的一面是黑夜。隨著地球的自轉,白天和黑夜會交替出現,所以該實驗能較好地演示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現象。晝夜現象是因為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季節變化和晝夜長短變 化是由地球的公轉造成的。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第2題,讀圖可知,圖中陰影部分是黑夜,被陽光照到的一半是白天,圖中北京正處于夜晚。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考點2 旅游研學活動設計與實踐任務【典例分析】3.(2022·太倉)2021年6月30日,被譽為中國最美公路之一的京新高 速公路(G7)正式開通。暑假期間,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從北京出發,沿京 新高速公路到烏魯木齊開展研學活動。讀“京新高速公路示意圖”,結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興趣小組沿途會經過的地形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三個)。A華北平原、B內蒙古高原和C塔里木盆地(2)他們在旅途中看列的景觀由“綠”變“青”又變“黃”,可見植被由______—草原—荒漠變化,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沿途他們品嘗到面食、牛奶、羊肉、瓜果,由此推測:A 地區主要糧食作物為______。B地區盛產牛奶、羊肉,這與當地農業部門以______為主有關。C地區瓜果特別甜,主要是因為夏季晴天多,日照______,晝夜溫差大。森林受海陸位置的影響面食畜牧業強(4)同學們在B地區可探究當地的傳統民居_______,在C地區可欣賞_________(民族)的木卡姆藝術。(5)簡要分析京新高速公路的開通對我國西北地區發展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內容】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進行觀察 、觀測等野外考察。【方法與技巧】第3題,本題以京新高速公路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地形、景觀、氣候、飲食、民居、民族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運用所學解 決問題的能力。蒙古包維吾爾族帶動西北地區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1)讀圖可知,沿途依次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有A華北平原、B內蒙古高原和C塔里木盆地等。(2)根據材料得出,A地在華北平原,觀察到的景色是林海綠, 植被為森林,越往西距離海洋越遠,降水越少,植被也產生變化,由“綠”變“青 ”,再變“黃”,可見植被由森林過渡到草原,再過渡到荒漠,是受海 陸位置的影響。(3)A華北地區以旱地農業為主,居民主食為面食;B內蒙古高原牛奶醇,羊 肉鮮,這與當地農業部門以畜牧業為主有關;C地區瓜果特別甜,主要是因為夏季晴天多,日照強,晝夜溫差大。(4)B地區為內蒙古自治區,當地的傳統民居為蒙古包;C地區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族多分布在該省,可以欣賞到該民族的木卡姆藝術。(5)帶動西北地區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靶向突破04●通關必練五一假期期間,南寧某中學研學團隊組織到北海潿洲島進行旅游研學活動,小桂同學在研學日記里寫了以下心得體會,并設計了一些問題,請你回答。1.北海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之一, 瀕臨_______(海域)。2.從南寧到潿洲島研學依次選擇的交通工具是__________。3.紅樹林是天然的海岸防護林,為眾多的魚、蝦、蟹、水禽和候鳥提供了 棲息和覓食的場所,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氣溫帶)。北部灣動車、游輪熱帶亞熱帶4.潿洲島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是由____________而成的島嶼,多次發生海洋風暴以及地震引發的海嘯,加上平時海水與海 岸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現今潿洲島豐富多彩的海蝕地貌:______________、海蝕橋等。火山噴發堆凝海蝕崖、海蝕洞5.珊瑚礁被譽為海底熱帶雨林、海洋生命發動機,只占海洋的一小部分,卻為近30%的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環境,是地球上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天主教堂具有百年歷史的墻是用珊瑚礁石作為建筑材料堆砌而成的,你對用珊瑚礁石砌墻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北部灣海域5月1日12時至8月16日12時為期三個半月的海洋伏季休漁有何重要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具有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應該加強保護,禁止破壞是為保護我國周邊海域魚類等資源在夏季繁殖生長而采取的措施●提升訓練7.(2024·泉州)某校地理小組開展制作山體模型、繪制與觀察等高線地形圖活動。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所需材料:染色水、標注刻度的透明塑料盒、黏土、噴壺等。第一步:制作山體模型(圖1)●提升訓練第二步:繪制等高線地形圖步驟(右圖2)第三步:繪制完整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圖3)●提升訓練(1)第二步注水時觀察到水流匯集的山體部位是________(填名稱)。(2)圖2中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順序有誤,正確的順序應該是______(填序號)。(3)已知圖3中甲乙兩村莊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其實際距離為______米。(4)甲乙兩村莊欲修建一條連通的公路,線路①②中哪條建設難度更小,并說明理由。山谷③①④②2000② 線路建設難度更小,因為②線路幾乎沿等高線修建,施工更容易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