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選必三 1·1—— 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 The impact of cross reg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課標定向 素養導引 1.區域認知:讀圖分析自然資源的概念、分類和屬性,歸納自然資源的分布特征。 2.綜合思維:以山西省發展為例,分析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和開發利用條件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 3.人地協調觀:通過認識自然資源數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發展性,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利用自然資源,樹立人地協調觀。 4.地理實踐力:通過不同人類社會階段的資源利用情況,理解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結合實例,說明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生產瓷器用的瓷土,又稱“高嶺土”,因發現于我國江西景德鎮市浮渠縣高嶺村而得名。景德鎮境內瓷土資源分布廣泛。依托優質的瓷土礦資源,千百年來能工巧匠 造就了享譽世界的“瓷都”。 景德鎮陶瓷始于漢代,五代時大量燒制優質白瓷、歷經漫長時期的開發,如今景德鎮的瓷土礦所剩無幾。留給高嶺村的是大量尾砂和采礦坑遺址。2009年,景德鎮被列為資源枯竭性城市。 (1)探討景德鎮自宋代以來發展成為我國“瓷都”的優勢條件。 (2)隨著高嶺土資源的逐漸枯竭,景德鎮如何保持瓷業的高水平發展? 自然資源概述 課時一 閱讀教材第3-6頁,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自然資源? 2.自然資源有何屬性特點? 3.自然資源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分類。根據不同標準,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狹義的資源:自然資源,是由自然界生成的。 廣義的資源:自然資源+后天性資源 (由人而生,由社會所創造的資源) 自然資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條件。 具備雙重屬性: 自然屬性與社會經濟屬性 自然資源概述 【思考】以下地理事象哪些屬于自然資源? 判定自然資源,要充分把握自然資源的兩個基本屬性,即自然屬性(直接從自然界獲得) 和經濟屬性 (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有用的物質、能量) 自然資源的范疇隨科技的發展而變化。 臺風、地震、閃電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是不是它們注定就不會成為自然資源呢? 自然資源概述 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 ①自然資源: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的可以用于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土地資源是自然資源,但不是能源。 ②能源:能夠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質或物質運動。汽油、沼氣是能源,但不是自然資源。 ③能源資源:自然資源中能夠提供能量的那一部分,不是能源的全部,如煤、石油、天然氣。 自然資源概述 課時作業 1.A、B、C、D四圖中能正確表示自然資源、能源、礦產資源三者之間關系的是 ( ) C 課時作業 4.下列選項屬于圖例乙所示的是 ( ) A.銅礦、焦炭 B.雷電、沙漠 C.化肥、大米 D.森林、海鹽 D 1、按其形成和來源分類 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 直接的太陽輻射(狹義的太陽能) 現代光合作用轉化的太陽能——生物能 古代植物固定的太陽能——煤、石油、天然氣 太陽能轉化的能量——風能、水能 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 地球內部的熱能——地熱能 核能 來自月球、太陽的引力 潮汐能 2、按開發利用狀況分類 常規能源 水能、生物能(沼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 新能源 太陽能、 核能、 地熱能、 潮汐能、 風能等。 3、按屬性分類 為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提供動力的資源。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從自然界獲取---原油、原煤、天然氣、水能、太陽能等 經過加工或轉換---煤氣、焦炭、電力、熱力等 【拓展】能源資源 如果某地人類水資源的年消耗量,超過了水資源的更新量,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水資源面臨“枯竭”的威脅,體現了水資源的“有限性”。 破解資源資源有限性措施:一方面,對于非可再生資源,我們要節約利用,并努力開發尋找該資源的替代資源;對于可再生資源,主要應該做到利用速度慢于資源更新速度,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相對于人類的需要,自然資源在數量上是不足的。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但自然資源卻是有限的。 有限性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便是從自然資源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角度,提出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保護的理念。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各種自然資源相互聯系、彼此制約,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整體性 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分布面積廣、煤種齊全,但仍存在資源分布不均勻的情況。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呈現“北富南貧,西多東少”的狀況,北方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山西、內蒙古、陜西、河南、甘肅和寧夏等省份,上述省份基礎儲量占全國基礎儲量的68%左右,其中山西、陜西、內蒙古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煤炭一直以來都是山西省的支柱性產業。 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是不均衡的。某些自然資源相對集中于一些特定區域。在這些區域,自然資源的密度大、數量多、質量好,易于開發利用;相對地,在其他區域,自然資源的密度小、數量少、質量差,開發利用難度較大。 地域性 對河流進行開發,河流既可以提供灌溉水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又可以用于航運、旅游、發電、調節氣候、發展漁業…… 大部分自然資源具有多種功能和用途。比如,河流既可用來發電、灌溉,又可用于航運和旅游;森林資源既可提供林副產品,又具有調節氣候的功能。 多用性 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的物質,也就是鉆石的原石。南非是全球最大的金剛石生產國之一,金剛石產業一直以來都是南非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金剛石的下滑不僅對南非礦業產量造成了影響,還對南非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形勢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人類通過生產活動,把自然資源加工成有價值的物質財富,從而使自然資源具備廣泛的社會屬性。 社會性 下列說法說明了自然資源的哪種屬性? A.森林資源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又是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 B提倡節約和珍惜用水。 C.我國北方多煤,南方多水。 D.森林的破壞,導致野生動植物資源減少。 有限性 多用性 地域性 整體性 自然資源的屬性 自然屬性:礦產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 自然資源的類型 根據自然資源的自然屬性 水資源 指地球上的河流、淡水湖泊、地下水、冰川等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 生物資源 森林、草場、野生動物、水生生物等統稱為生物資源。 土地資源 指人類目前和可以預見到的將來能夠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氣候資源 可以周期性地提供光照、降水和風能等。 礦產資源 煤、石油、鐵、稀土等170多種礦產資源。 非可再生 可再生 (1)按自然屬性 礦產資源 氣候資源 水資源 土地資源 生物資源 (2)按增殖性能 非可再生資源 可再生資源 是相對的,開發利用不合理時可轉化 (3)按用途 農業資源 工業資源 服務業資源 判斷哪些屬于可再生資源? ——保護和促進更新,加以充分利用 ——節約、綜合利用和尋找替代品 判斷: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類型 自然資源的類型 自然資源的增殖性能: 自然資源的用途:農業資源、工業資源、服務業資源 自然資源的類型 1. 影響非可再生資源開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儲量,意味著在現行價格和技術條件下,在經濟上有吸引力并可開采的儲量構成。據此,完成下列任務。 (1)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談談你對 X、Y、Z 的理解。 以煤炭資源為例。X代表未被勘探到但是具備成礦條件未來可能有開采價值的煤炭資源儲量;Y代表已經被勘探但因數量少或品位低而缺少開采價值的煤炭儲量;Z代表未被勘探的具備成礦條件但可能是數量少或品位低不具備開采價值的煤炭儲量。 活動1 1. 影響非可再生資源開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儲量,意味著在現行價格和技術條件下,在經濟上有吸引力并可開采的儲量構成。據此,完成下列任務。 (2)對某種非可再生資源完成勘探后,其開采價值主要由哪些因素決定?若具有開采價值,是否就可以進行開采呢?為什么? 對某種非可再生資源完成勘探后,其開采價值主要由采礦技術水平和資源儲量、品位、形態、產狀、厚薄、理深以及資源的地理位置等決定,其他如礦產所在地的自然條件,人們對礦產利用水平等因素也有影響。 活動1 1. 影響非可再生資源開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儲量,意味著在現行價格和技術條件下,在經濟上有吸引力并可開采的儲量構成。據此,完成下列任務。 (2)對某種非可再生資源完成勘探后,其開采價值主要由哪些因素決定?若具有開采價值,是否就可以進行開采呢?為什么? 若具有開采價值,不一定就可以進行開采。因為:①若這種非可再生資源儲量極少,是一種稀缺的資源,進行開采后即將面臨枯竭,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②若開采的難度較高。開采技術不夠,反而會破壞資源;③若自然資源所在地自然環境脆弱,開采之后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得不償失。 活動2 2.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淺層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較淺、與當地降水或地表水體有直接補給關系的可再生水資源。在許多城鎮和工礦區,當地表水不夠用時,就會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抽取過多,會破壞其收支平衡,導致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中間深、四周淺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國華北地區,地下水漏斗的現象較為常見。 (1)說出圖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點,并推測其形成原因。 (2)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可能會引發哪些問題? 活動2 (1)說出圖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點,并推測其形成原因。 ①以城市為中心,由城市向周圍地區地下水理藏深度變淺;②天津和濟南地下水埋藏深度較淺,北京和石家莊埋藏深度較深即東部淺西部深。 原因:①天津和濟南地表水相對較豐富,對地下水開發利用相對較少;②北京城市規模大、經濟發達。對水的需求量大。開發利用地下水多,石家莊工礦業較發達。需水量較大,對地下水開發利用多。 活動2 2.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淺層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較淺、與當地降水或地表水體有直接補給關系的可再生水資源。在許多城鎮和工礦區,當地表水不夠用時,就會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抽取過多,會破壞其收支平衡,導致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中間深、四周淺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國華北地區,地下水漏斗的現象較為常見。 (2)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可能會引發哪些問題? 地面塌陷導致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區,影響建筑安全;沿海地區出現海水倒灌,影響地下水質量,導致缺水。 全球自然資源分布廣泛,但很不均勻,存在著資源富集區和資源貧乏區 我國各省區耕地平均質量分布 自然資源的分布 ①可再生資源受地球表面水熱條件空間分異的影響,它們分布一般具有明顯地帶性特征 (Eg.我國北方早地多、熱量少、水分少\我國南方水田多、熱量多、水分多) 礦產資源的形成受地質演化歷史的制約,它們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區; (Eg.我國北方多煤,南方多磷) 自然資源的分布 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均衡,迫使我們不得不進行跨區域調配資源。有的資源梗干移動,可以進行遠距離輸送;有的資源不具備流動性,需要進行加工特換,再問資源需求量大的地區輸送。 南水北調工程 西氣東輸工程 “光譜地殼”計劃 隨著礦產資源開發的深入,勘查方向從地球淺表轉向深部,勘查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如今,礦產勘探技術趨于立體化、可視化。許多國家把高光譜遙感技術運用于油氣探測和礦產勘查,利用數字地球技術對地面和巖芯取得的海量高光譜數據進行存儲、管理、分析和三維可視化。 例如,澳大利亞的“玻璃地球”計劃、美國的“地球透鏡”計劃、我國的“光譜地殼”計劃,就是綜合運用各種新技術、 新方法,對礦產資源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探測識別、定位分析和儲量估計,推進礦產勘查的全面創新。 課時作業 4.①②③分別代表的能源是 ( ) A.石油、煤炭、核能 B.煤炭、石油、核能 C.核能、石油、煤炭 D.石油、核能、煤炭 5.能源③在法國、日本等國家的重要度較高,因為這些國家 ( ) A.該能源分布廣且易開采 B.常規礦物能源貧乏 C.多海港,進口該能源便利 D.經濟實力強且科技發達 下圖示意三種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國家的重要度。讀圖回答4~5 題。 A D 生產瓷器用的瓷土,又稱“高嶺土”,因發現于我 國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高嶺村而得名。景德鎮境內瓷 土礦資源分布廣泛。依托優質的瓷土礦資源,千百年 來能工巧匠造就了享譽世界的“瓷都”。 景德鎮陶瓷大多是藝術陶瓷、生活用瓷和陳設用 瓷,以白瓷著稱,素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 聲如磬”之稱。景德鎮陶瓷始于漢代,五代時大量燒 造優質白瓷。歷經漫長時期的開發,如今景德鎮的優 質瓷土礦資源所剩無幾,留給高嶺村的是大量尾砂和 采礦坑洞遺址。2009 年,景德鎮市被國家列為資源枯 竭型城市。 圖1-2 景德鎮地理位置 1.探討景德鎮自宋代以來發展成為我國“瓷都”的優勢條件。 1.探討景德鎮自宋代以來發展成為我國“瓷都”的優勢條件。 景德鎮擁有豐富的宜制瓷的水土資源,有高品質且儲藏量豐富的瓷石和高嶺土以及火焰高、溫度高、灰塵小的松木; 地形平坦開闊,靠近河流,有豐富的水源和較好的航運條件 景德鎮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降水適宜 景德鎮制瓷工匠們包容并蓄,推陳出新,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具有現代化分工合作思想的生產流程 官方行政支持,官窯管理極大的提高了景德鎮制瓷水準 2. 隨著高嶺土資源的逐漸枯竭,景德鎮如何保持瓷業的高水平發展? ①加大科技投入,改進燒制技術,提高陶瓷產品品質; ②強化陶瓷產品的設計,提高附加值; ③優化陶瓷品種,增加藝術陶瓷生產,淘汰生活陶瓷生產; ④加強宣傳,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知名度; ⑤發展制陶體驗等與瓷業相關的旅游業; ⑥加強對尾砂的綜合利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課時二 人類歷史階段 采集、狩獵社會階段 農業社會階段 工業社會階段 信息社會階段 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氣候資源 水資源 生物資源 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 氣候資源 水資源 生物資源 土地資源 綜合利用各種自然資源 后天性資源 人們對自然資源的認識和利用,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而步提升。 2分鐘思考:完成表格 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及開發利用條件等,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強 較強 一般 氣候資源 水資源 土地資源 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 能源 綜合利用各種自然資源 農業社會階段 后工業化階段 工業社會階段 作用程度 不同歷史發展階段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人類的生產生活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高。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地形、氣候、水文等條件的顯著制約。 充足穩定的自然資源保障,是農業社會發展的基礎。 農業社會階段 美國地形、水文圖 美國氣候圖 美國農業分布 平坦的地形,溫暖的氣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農業社會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條件。在一部分自然條件比較好、自然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農業文明得以形成和發展。在暖溫帶和亞熱帶相對濕潤的地區,尤其是河流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地區,大都孕育了發達的農業,并形成了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依托尼羅河,古巴比倫依托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國依托黃河和長江,都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 1.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共同點? 都處于大河中下游沖積平原 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 平坦的地形,溫暖的氣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農業社會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條件。在一部分自然條件比較好、自然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農業文明得以形成和發展。在暖溫帶和亞熱帶相對濕潤的地區,尤其是河流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地區,大都孕育了發達的農業,并形成了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依托尼羅河,古巴比倫依托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國依托黃河和長江,都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 2.議一議,四大文明古國的形成,都具備哪些優越的自然條件? 都處于大江大河流域; 都地處沖積平原,適合居住行動,交通自由; 都位于北半球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適宜人類居住生活; 都不是位于大陸內部,受季風氣候影響,雨熱同期,適宜發展農業。 在工業社會階段,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自然資源狀況,對其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工業社會階段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狀況直接影響著其經濟發展水平。自然資源狀況理想,開發利用流程短、投入少、產出多,經濟效益就好;反之則差。 沙特阿拉伯豐富的石油資源 巴西、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 石油輸出國 發達的采礦業 “資源詛咒”是指一些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反而出現不 少問題,比如社會發展水平低、經濟增長波動大、環境污染嚴重等。盡管“資源詛咒”屬于一種經濟假說,但現實中的例子也不少,如安哥拉、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等一些高度依賴資源出口的國家。也有一些自然資源稟賦好的國家,成功破解了“資源詛咒”,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等。 為什么一部分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會遭受“資源詛咒”?試分析其原因。 不合理開發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環境問題; 技術水平低,資源僅作為初級產品出口,經濟效益低; 過度依賴出口,受國際市場供求影響大; 資源開發受外國資本控制,主權喪失。 “資源詛咒”是指一些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反而出現不 少問題,比如社會發展水平低、經濟增長波動大、環境污染嚴重等。盡管“資源詛咒”屬于一種經濟假說,但現實中的例子也不少,如安哥拉、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等一些高度依賴資源出口的國家。也有一些自然資源稟賦好的國家,成功破解了“資源詛咒”,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等。 2.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如何跳出“資源詛咒”的困境?提出你的建議。 合理規劃自然資源開發規模; 加強國際合作,提高開發技術水平,減少自然資源開發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 發展科技,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加強對自然資源開發的宏觀調控。 煤炭的用途極為廣泛,素有“烏金”之稱。18 世紀中期以前,人們對煤炭的認識尚處于初級階段,對煤炭的開發利用水平也很低。以蒸汽機為主要標志的產業革命,促進了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煤炭工業的建立,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的形成,對當時世界工業布局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人類對煤炭的利用,已經從單一的燃煤,向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等綜合利用方向發展。 ①18世紀中期以前,人類對煤炭開發利用水平較低; ②18世紀中期后,煤炭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這時期煤炭主要作為能源; ③19世紀中期以后,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優勢地位逐漸下降,煤炭更多的向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等綜合利用方向發展。 (1)敘述人類對煤炭資源的利用過程。 各類能源所占比重(%) 1850 1870 189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5 木柴 煤炭 石油 天然氣 其他 拓展:煤炭、石油、天然氣在開發利用中的優缺點 項目 開發 利用 優點 缺點 優點 缺點 煤炭 石油 天然氣 技術成熟、成本低、 儲量大、分布廣 會破壞巖層、導致塌陷和地表下沉、污染水源等,會出現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 技術難度小 排放大量大氣、 固體污染物 產生碳氫、碳氧、碳氮化合物及鉛、煙塵等,易燃、易爆 發熱量多, 技術成熟 易出現井噴等事故 技術成熟, 分布集中 技術成熟、 分布集中 儲量少,會出現 井噴等事故 清潔能源 易燃、易爆 煤炭的優點:開采成本低,儲存運輸方便,價格便宜; 缺點:使用不方便,燃燒效率低,廢氣、廢渣排放量大。 石油、天然氣的優點:相對清潔,使用方便,廢氣、廢渣排放少; 缺點:開采、儲運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投資大,回收周期長。 (2) 查閱相關資料,對比煤炭與石油、天然氣在開采和使用過程中的優劣。 (2)議一議,煤炭綜合利用的意義有哪些? ①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②有利于促進煤化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③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保障能源供給安全; ④有利于減輕污染,保護環境; ⑤減緩煤炭資源枯竭進程,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在信息社會階段,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自然資源在地區發展中的作用相對下降,而各種后天性資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資源、信息網絡等)的地位則迅速上升。 產業布局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逐漸降低,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的影響也趨于弱化。 (三)信息社會階段 胭脂蟲原產于墨西哥,寄生在仙人掌類植物上。成熟的雌蟲體內含有大量洋紅 酸,可制作紅色染料。西班牙人到達“新大陸”后,把這種豐富、純正的紅色染料 帶回歐洲,進行大規模的產業開發,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促使胭脂蟲成為頗受青睞 的生物資源。19 世紀末,在當時西班牙所屬的加那利群島,胭脂蟲養殖達到年產幾 千噸的規模。后來,隨著價格低廉、色彩鮮艷的人工合成染料的發明和推廣,胭脂 蟲紅被迫退出歷史舞臺。20 世紀 60 年代,科學家發現人工合成染料有一定的副作 用,而胭脂蟲紅卻沒有任何安全問題,還可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市場對胭脂蟲紅 的需求又逐漸回升。 (1)分析加那利群島養殖胭脂蟲的優勢條件。 胭脂蟲原產于墨西哥,寄生在仙人掌類植物上。成熟的雌蟲體內含有大量洋紅 酸,可制作紅色染料。西班牙人到達“新大陸”后,把這種豐富、純正的紅色染料 帶回歐洲,進行大規模的產業開發,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促使胭脂蟲成為頗受青睞 的生物資源。 ①加那利群島位于副熱帶地區,氣候炎熱,具備胭脂蟲生長發育的良好溫度條件; ②加那利群島受寒流影響,氣候干燥,適宜仙人掌生長,為胭脂蟲提供寄生環境; ③加那利群島與西班牙本土相比較而言,土地價格和勞動力價格低廉,養殖胭脂蟲的成本較低。 胭脂蟲發育的溫度低限為15.6℃,在32 ℃時發育最快。據報道,適當高溫縮短胭脂蟲的發育周期。但高于38℃不利于胭脂蟲的發育。 19 世紀末,在當時西班牙所屬的加那利群島,胭脂蟲養殖達到年產幾 千噸的規模。后來,隨著價格低廉、色彩鮮艷的人工合成染料的發明和推廣,胭脂 蟲紅被迫退出歷史舞臺。20 世紀 60 年代,科學家發現人工合成染料有一定的副作 用,而胭脂蟲紅卻沒有任何安全問題,還可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市場對胭脂蟲紅 的需求又逐漸回升。 (2)目前,我國也開始引進胭脂蟲,推測我國適合養殖胭脂蟲的區域。 (3)以胭脂蟲為例,議一議,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是如何變化的?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隨著科技的發展,由于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的種類不斷增多,利用深度擴展,而人類對后天性資源的利用程度提高,故對資源的依賴程度降低。 我國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區的干熱河谷地帶。 緯度較低,熱量豐富; 河谷地區,氣流下沉,氣候干燥,有利于胭脂蟲繁殖。 01 03 02 04 石、果、獸、魚等 采集、狩 獵社會 氣候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 農業社會 煤、鐵、石油、天然氣等礦產 工業社會 智力、稀有金屬、半導體、遺傳基因 后工業社會 由于認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人們對自然資源的認識往往是不同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項目 農業社會階段 工業社會階段 信息社會階段 生產力水平 低 中 高 對自然資源依賴程度 強 較強 減弱 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范圍與規模 小 中 大 自然資源利用方式 單一 中等 多樣化 自然資源利用率 低 中 高 自然資源對產業布局影響 自然條件好、自然資源豐富 礦產資源儲量(數量、種類、質量)、交通條件 后天性資源(人工合成原料、 智力資源、信息網絡等)地位上升、自然資源影響減弱 舉例 四大文明古國的形成 石油工業城、 鋼鐵工業城、 有色金屬工業城, 都在資源富集的地區 美國的硅谷 日本的筑波 中國的中關區 課時作業 7.分析各能源替代趨勢所占比例的時間發展規律,與K、L、M、N、P曲線依次對應的是 ( ) A.石油、煤炭、太陽能、天然氣、核能 B.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太陽能 C.太陽能、天然氣、石油、煤炭、核能 D.天然氣、石油、煤炭、核能、太陽能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利用的能源主要種類有所不同。讀“世界一次能源替代趨勢圖”,回答 7~8 題 B 課時作業 8.有關上述能源敘述正確的是 ( ) A.K曲線代表的能源我國進口的數量逐年增加 B.L曲線代表的能源在我國目前能源消費結構中占主體地位 C.N曲線代表的能源在我國東南沿海使用較多 D.P曲線代表的能源在我國四川盆地分布最多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利用的能源主要種類有所不同。讀“世界一次能源替代趨勢圖”,回答 7~8 題 C 課時作業 1.圖中序號與資源類型配對 正確的一組是 ( ) A.①智力資源②礦產資源 B.①空間資源 ③礦產資源 C.②空間資源 ③智力資源 D.②礦產資源③智力資源 2.工業文明階段,曲線①增長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 A.資源消耗總量不斷增加 B.資源種類增多,利用率提高 C.礦產和交通條件的影響程度增大 D.勞動力數量增多,素質提高 下面為不同社會階段資源利用示意圖,圖中序號表示智力資源、礦產資源、空間資源(區位條件)。據此完成1、2題。 D C 課時作業 (1)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 中,人類只是被動地適應環境的 是 ( ) A.原始文明時代 B.農業文明時代 C.工業文明時代 D.生態文明時代 (2)甲、乙、丙、丁四種圖例中,代表土地因素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圖是人類社會不同發展階段經濟增長主導因素構成示意圖。讀圖,回答(1)~(3)題。 A B 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 自然資源概述 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自然資源的分類 自然資源概念和屬性 自然資源的分布 農業社會階段 工業社會階段 信息社會階段 真題溯源 7. 與舊金山比,洛杉磯水資源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氣溫較高,蒸發量大 B. 山脈阻擋,降水量小 C. 洋流影響,降溫減濕 D. 河流短少,徑流量小 8. 從區域外調水對洛杉磯的影響有( ) A. 減少城市水分蒸發 B. 減輕城市地質災害 C.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D. 增加城市內澇風險 (2022浙江卷)下圖為北美洲局部地區略圖。完成下面小題。 D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