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藝考生高考地理復習專題一區域地理課時教學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藝考生高考地理復習專題一區域地理課時教學課件

資源簡介

(共68張PPT)
課時1 世界地理
專題一 區域地理
一、考試說明和教學要求
考試說明 教學要求
世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況 掌握世界海陸分布特點,海底地形、陸地地形及其分布;掌握世界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律及其原因;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狀況及其原因;了解世界主要人種、宗教的分布狀況
不同尺度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理解不同尺度區域的位置、范圍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如一個大洲(如亞洲)、五個地區(如東南亞、西亞和北非、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極地地區)、六個國家(如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不同尺度區域的位置、范圍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知識網絡
三、應試指導
考情分析
2022年 全國甲卷36題,瑞士的工業和金融業
2021年 新課標卷Ⅰ36題,英國農業發展問題
2020年 新課標卷Ⅲ36題,馬來西亞錫礦坑休閑城
備考策略
強化區域定位。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理事物之間的相對位置。結合地圖冊,熟練掌握區域的位置特征,做到心中有地圖,能夠掌握手繪略圖的方法。特別是準確辨析重要經緯線經過的地理事物更是復習的重點。本專題重在考查地圖的空間定位能力,歷年來的高考都有涉及,在復習中應重點突破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區域特征。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由于所處的位置、自然及人文因素區別于其他地區,因此形成該地區的典型特征。在掌握區域特征的基礎上,加強與高中必修地理知識的聯系,學會從成因、區位條件等角度分析區域特征和區域差異。
2.閱讀地圖、勾畫地圖。要善于讀圖,利用地圖去表現地理事物的特征,充分利用地圖建立空間概念,不能孤立地死記硬背每個地理事物的具體分布。
3.對比區域、列表比較。世界各國雖然各具特色,但在自然條件、經濟特點等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可以先列出兩國自然條件、經濟地理等有關表格,再根據地圖、教材內容填表,相互比較,加強理解。
【課堂導學】
四、要點精講
要點一 世界重要區域的區域定位
1.各大洲區域定位及地形特征 
大洲 區域定位 地形特征 地形對氣候
的影響 重要地形剖面圖
亞洲 地形復雜,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面積廣大,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季風環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陸性氣候增強
大洲 區域定位 地形特征 地形對氣候
的影響 重要地形剖面圖
非洲 “高原大陸”,以高原、盆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小 緯度的對稱分布與起伏和緩的地形,使非洲氣候南北對稱分布;東非高原地勢較高,雖在赤道附近,卻為熱帶草原氣候
歐洲 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為主,冰川地形廣布 南北高中間低、平原東西貫通和曲折的海岸線等,使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并由西向東大陸性不斷增強
大洲 區域定位 地形特征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重要地形剖面圖
北美洲 三大地形,縱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和山地 中部平原貫通南北,大陸性氣候顯著;西部山地阻擋太平洋氣流深入,使西岸氣候呈狹長分布,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
南美洲 三大地形區:西部山地,東部平原、高原相間分布 西部山地阻擋太平洋氣流深入,使西岸氣候呈狹長分布;高原地勢較低,平原向東開口,利于大西洋水汽深入;山脈東側為迎風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亞高原,為背風坡,降水少
大洲 區域定位 地形特征 地形對氣候
的影響 重要地形剖面圖
大洋洲 三大地形區: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地 東部山地阻擋太平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內陸東側降水較多,氣候狹長分布;西側背風坡,降水少
南極洲 冰雪大陸,海拔最高 平均海拔高,冰雪面對陽光反射強烈,是酷寒原因之一
【方法技巧】 世界海陸分布的記憶方法
利用經緯網進行海陸分布的記憶,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方法。以赤道和本初子午線為例,掌握記憶模式。
  2.全球區域位置判讀選取的十條重要經緯線
經緯線 穿過的主要地形區 記憶方法

線 北回歸線 紅海、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海、印度半島、中南半島、臺灣島、墨西哥灣 一灣兩海三半島,還要經過臺灣島
赤道 剛果盆地、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亞馬孫平原 剛果蘇門前,亞馬家(加)里面
南回歸線 南非高原、馬達加斯加島、澳大利亞、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和巴拉那河、潘帕斯草原 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經緯線 穿過的主要地形區 記憶方法

線 20°W 格陵蘭島、冰島西側、大西洋東部 冰島以西格陵蘭,大西洋中東部
本初子午線 大不列顛島、伊比利亞半島、幾內亞灣 零度經線、大不列顛、伊比利亞、幾內亞灣
20°E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波羅的海、波德平原、巴爾干半島、地中海、剛果盆地、南非高原、好望角 斯堪的納維亞山,波羅的海、巴爾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剛果、南非、好望角
40°E 東歐平原、黑海、紅海、東非高原東部邊緣 東經四十度,東歐平原穿;黑海和紅海,東非高原邊
60°E 烏拉爾山、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海 北沿烏拉爾山,南過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 大興安嶺、渤海、臺灣海峽、澳大利亞西部 興安、渤海、臺灣海(峽),澳大利亞西部
180°E 白令海、新西蘭南北兩島以東 白令海中,新西蘭東
  【典題展示1】 (2021·浙江卷)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據此完成下面(1)~(2)小題。
(1)圖中板塊邊界的類型及其海底宏觀地形分別是 (  )
A.生長邊界 海嶺 B.消亡邊界 海溝
C.消亡邊界 海嶺 D.生長邊界 海溝
【答案】 A
【解析】 第(1)題,讀圖,根據馬爾代夫群島和印度半島的地理位置可知,該處地處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生長邊界處,兩板塊拉伸,易形成海嶺,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以馬爾代夫為代表的低地島國最憂慮的全球性問題主要有 (  )
①臭氧層破壞 ②漁業資源枯竭
③森林面積減少 ④兩極冰川消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第(2)題,由所學知識可知,臭氧層破壞對低地島國的影響不大,①錯誤,A、C錯誤。漁業資源枯竭會對島國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并非全球性的問題,②錯誤,B錯誤。森林面積減少會導致二氧化碳吸收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有所上升,全球溫室效應更加嚴重,使得兩極冰川消融增加,導致海平面上升,會導致低地島國被淹沒,③④正確,D正確。故選D。
【名師點睛】全球環境問題有: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等。
要點二 世界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律
1.世界氣溫的時空分布規律及成因 
等溫線特征 氣溫分布規律 主要影響因素
全球 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 無論7月還是1月,氣溫都是從低緯向兩極遞減 太陽輻射
(緯度因素)
北半球 等溫線較曲折。1月大陸上的等溫線向南(低緯)凸出;海洋上則向北(高緯)凸出,7月正好相反 在同一緯度上,冬季大陸比海洋冷,夏季大陸比海洋熱 海陸分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南半球 等溫線較平直 同一緯度,氣溫差別小 海陸分布(海洋面積廣闊)
同緯度地帶 氣溫比同緯度低,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高原、山地的氣溫較低,平原的氣溫較高 地形(地勢高低)
氣溫比同緯度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 寒流經過氣溫降低,暖流經過氣溫升高 洋流
  2.降水的分布
位置 年降水量 特征 成因
赤道附近  降水多 
(2000mm以上) 全年多雨 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上升氣流
兩極附近  降水少
 (200mm以下) 全年少雨 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下沉氣流






近 大陸
東岸  降水多
 (500mm
 以上) 夏季多雨 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大陸
西岸  降水少
 (500mm以下) 全年少雨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或受信風帶控制,風從陸地吹向海洋
位置 年降水量 特征 成因
       中

度 內陸  降水少
(500mm以下) 全年少雨 距海遠,海風難以到達
大陸
東岸  降水多
(500~1000mm) 夏季多雨 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大陸
西岸  降水多
(500~1000mm) 常年濕潤 終年受西風帶控制,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降水較多
(300~1000mm) 冬季多雨 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方法技巧】 影響氣溫和降水分布的因素
(一)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
1.自然原因 
(1)緯度位置: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地區(不能理解為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原因是不同緯度地帶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不一樣。低緯度獲得的太陽光熱多,氣溫高;高緯度獲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
(2)海陸位置:陸地上的等溫線多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則較平直;夏季陸溫高于海溫,冬季陸溫低于海溫。原因是陸地受熱快,散熱也快,陸地冬夏溫差比海洋大,海洋冬夏溫差小。
(3)地形地勢:同緯度地區,地勢高處氣溫低。譬如,同在夏季,青藏高原是我國氣溫最低的地方,而與其緯度相當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則是全國的炎熱中心之一。原因是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降低0.6℃。
(4)洋流:同緯度地區暖流流經的海區氣溫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寒流流經的海區氣溫低,等溫線向低緯凸。
2.人為原因 
(1)人類大量排放人為熱產生“熱島”效應。
(2)大量排放CO2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二)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氣環流。不同的氣壓帶、風帶的影響下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區,降水較多;西風帶控制區,降水較多等。
2.海陸位置。近海受暖濕氣流影響的地方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3.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有增濕作用,寒流有減濕作用。
注意:在影響氣溫的因素中,緯度位置是最重要的,它決定了氣溫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他因素則在此基礎上將氣溫分布復雜化。在影響降水的因素中,大氣環流是最重要的,它決定了降水的基本格局,而其他因素會使降水的地區分布更加復雜化。
【典題展示2】 (2022·全國甲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氣候嚴重異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場沙塵量創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當地時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
(1)推測當年4~10月澳大利亞氣候異常的表現,并分析其在沙塵暴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 (1)表現:降水少,氣候異常干旱。
作用:干旱導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塵源,為沙塵暴提供物質基礎;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氣溫回升快,利于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為沙塵暴提供動力條件。
【解析】 本題以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海平面氣壓分布圖為背景,以澳大利亞歷史上經歷的一場嚴重沙塵暴事件為情境,涉及了沙塵暴形成條件、有關天氣系統、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等內容,強調了對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與靈活運用,突出了對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等核心素養的考查。第(1)題,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亞大部分氣候嚴重異常。由于該時段當地主要屬于冬、春季節,受副高或信風控制,澳大利亞這段時間處于旱季,其主要表現可能為降水偏少,會導致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出現異常干旱的情況。作用:2002年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出現異常干旱現象,加劇了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為沙塵暴和沙塵天氣的發生,提供物質基礎。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氣變暖,氣溫回升,為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背景,不穩定的熱力條件利于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并卷揚得更高,為沙塵暴提供動力條件。
(2)在圖示甲、乙、丙、丁四地區中,指出10月23日4時正在經歷沙塵暴的地區并說明判斷依據。
【答案】 (2)丙;丙位于高壓中心及沙漠東側,以偏西風為主,且風力較大,沙塵主要吹向丙地。
【解析】 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氣壓控制,乙地位于高壓中心附近,兩地均以晴朗天氣為主,且等壓線較為稀疏,風力較小;丁地距離沙漠較遠,且丁地西側有高大山脈阻擋,很難發生沙塵天氣;丙地等壓線較為密集,風力較大,同時丙地西部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時丙地為偏西風,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區的沙塵帶至此處,利于沙塵運動。
(3)指出經歷此次沙塵暴的地區10月22~23日風向、氣溫的變化。
【答案】 (3)風向變化:從偏北風轉為西南風;氣溫變化:氣溫降低,溫差變小。
【解析】 第(3)題,此次沙塵暴受鋒面影響較為顯著,受鋒面西部高壓的影響,圖中槽線不斷由西向東移動。從圖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鋒后,鋒前為偏北風,來自低緯,屬于暖性氣流,鋒后為西南風,來自高緯,屬于冷性氣流。故沙塵暴所經過的地區,其風向由偏北風轉為西南風,同時也是冷氣團取代暖氣團的過程,伴隨著氣溫下降;由于大氣中塵埃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強,氣溫較低,夜間保溫作用增強,使得全天溫差變小。
(4)對于“人類是否應干預沙塵暴”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 (4)觀點:干預沙塵暴。理由:沙塵暴是自然災害,在一定范圍內,可對沙塵暴進行干預,控制沙塵暴發生的頻次和強度,減輕對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言之有理即可)
觀點:不應干預沙塵暴。理由:沙塵暴是自然現象,是地球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質循環中的重要環節。干預沙塵暴會引起自然系統的連鎖反應,甚至引發其他生態災難。(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4)題,觀點:人類應干預沙塵暴。理由:畢竟沙塵暴是自然災害。沙塵暴致使能見度下降,且大量的塵埃降落在農作物上,導致農業減產,影響農業生產,同時受沙塵暴影響,大氣能見度降低,影響交通,沙塵增多導致環境污染加重,干擾正常人類生活。通過對沙源地地區的環境改良,可以有效地減少沙塵暴的發生。通過對沙化土地進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塵暴暴發的頻度和強度,進而能夠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畢竟是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觀點:不應干預沙塵暴。理由:沙塵暴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是地球自然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許多自然現象相互關聯、互為因果。假如我們消滅了沙塵暴及其源頭的沙漠干旱地區,也就消滅了地球上的多種自然生態,滅絕了適應干旱氣候的一切物種,并會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統的更加可怕的反饋和報復,甚至引發我們難以想象的災難。
要點三 發達國家(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的地理特征 
日本 俄羅斯 澳大利亞 美國
空間定位
地形 多山,平原狹小,海岸線曲折,多港灣 以平原、高原、山地為主,自西往東依次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東部為大分水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低矮高原 東部為低矮的阿巴拉契亞山脈,中部為南北縱貫的大平原,西部為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氣候 亞熱帶與溫帶季風氣候,海洋性強。氣溫南北差異大,降水東西差異明顯 溫帶大陸性氣候廣布,冬長寒,夏短暖 由北、東、南向內陸呈半環狀分布,降水自東向西減少 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受地形影響,降水多來自大西洋,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減少,在太平洋沿岸又增多
日本 俄羅斯 澳大利亞 美國
水文 河流短急,富水能 大河多,水量大,富水能。伏爾加河航運發達,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流入北冰洋,結冰期長 東部水資源豐富,中部平原地下水豐富,鹽度高 密西西比河航運發達,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
資源 礦產匱乏,森林、水力資源豐富 煤炭、石油、天然氣、森林、水力資源、有色金屬資源豐富;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秋明油田、亞寒帶針葉林 煤鐵資源豐富 豐富,種類多;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煤,五大湖地區的鐵,墨西哥灣的石油
日本 俄羅斯 澳大利亞 美國
工業 集中于太平洋、瀨戶內海沿岸,依靠發達的交通條件發展出口型經濟,高新技術產業集中于北九州(硅島)和東京附近的筑波 重工業、航天工業發達
四大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圣彼得堡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煤鐵出口量大,工業日趨發達 東北部工業區以紐約、芝加哥、匹茲堡為中心,以附近豐富的煤鐵資源、五大湖及大西洋便利的水運及陸路交通、豐富的農產品為基礎,是最早發展的工業區;南部工業區以休斯敦為中心,石油、宇航工業發達;西部工業區以舊金山和洛杉磯為中心,硅谷為世界高科技工業中心
日本 俄羅斯 澳大利亞 美國
農業 以水稻種植業為主;因人多地少,注重小型機械化和生物技術的應用,單產高;漁業發達 氣溫低,收成不穩定;集中于東歐平原南部的伏爾加河下游、頓河流域,主要作物是春小麥、甜菜、馬鈴薯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畜牧業發達。出口小麥和羊毛 現代化、專業化、農工商一體化;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主要農業帶(區)有玉米帶、小麥區、乳畜帶、棉花帶等
人口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北亞地區地廣人稀 多分布于東南沿海地區 人口已超過三億,大西洋沿岸、五大湖、太平洋沿岸的三大地帶
城市 首都:東京
港口:神戶、橫濱;名古屋、北九州;筑波(新興科學城) 首都:莫斯科
港口:圣彼得堡,摩爾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海港) 首都:堪培拉
悉尼(最大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第二大城市) 首都:華盛頓
紐約(人口最多城市,最大港口),洛杉磯(經濟、文化中心,好萊塢所在地),圣弗朗西斯科(舊金山,唐人街、“硅谷”所在地)
【方法技巧】 如何復習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一個國家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①區域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和戰略位置,并理解區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②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從地形、氣候、水文、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和概括;③社會經濟發展概況——從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人口、城市、科技等方面分析和概括。如日本的主要地理特征及相互間的聯系可用下圖示意。
【典題展示3】 (2022·全國甲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下圖示意瑞士的地形。
(1)說明瑞士利用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
【答案】 (1)降水豐富,河湖眾多,地勢起伏大,可發展電力工業;河湖眾多,風景優美,經濟發達,可發展旅游產業。
【解析】 本題以瑞士的相關介紹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資源、氣候、工業、地形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區域認知的地理核心素養。第(1)題,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豐富,由圖可知,瑞士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可發展電力工業,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完善,旅游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2)分析瑞士主要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的原因。
【答案】  (2)山地多,礦產資源、能源貧乏,客觀上趨向發展占地少、耗費原料和燃料少的工業部門。
【解析】 第(2)題,瑞士礦產資源貧乏,地形高峻,大宗貨物運輸成本高,難度大,低原料消耗的工業占地小,運輸方便,同時又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損耗。
(3)指出瑞士發展金融業的自身優勢因素。
【答案】  (3)位于歐洲中部,地理位置優越,且經濟發達;作為中立國,政局穩定。
【解析】 第(3)題,瑞士位于歐洲中南部,經濟發達,資金和法律相對完備,中立國家不會輕易遭遇戰爭,并且政治局勢比較穩定。客戶更愿意在瑞士享受金融服務。
(4)簡述瑞士經濟發展特點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
【答案】  (4)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監管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
【解析】 第(4)題,一個區域想要發展,就需要因地制宜,不能強行違背自然環境造就的區位條件,故可以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同時,法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也是眾多投資人看重的點。
要點四 發展中國家(印度、巴西)的地理特征
印度 巴西





形 北部為喜馬拉雅山地,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

候 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水旱災害頻發 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東南部有小部分亞熱帶濕潤氣候

流 恒河是工農業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 亞馬孫河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
印度 巴西
資源 德干高原東北部煤、鐵、錳資源豐富 熱帶雨林面積廣,東南部鐵資源豐富
工業 德干高原東北部的鋼鐵工業,孟買的棉紡、加爾各答的麻紡工業,班加羅爾的高新技術產業 工業體系較完整,分布于東南沿海
農業 以種植水稻和小麥為主;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黃麻分布在恒河三角洲;受旱澇災害影響大,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設 熱帶種植園農業發達,咖啡、甘蔗、香蕉、劍麻產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于巴西東南部
人口 人口稠密,增長快,總人口超過12億 人口分布不均勻,集中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
城市 首都:新德里
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 首都:巴西利亞
圣保羅(第一大城市),里約熱內盧(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
【方法技巧】 印度農作物的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印度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耕地占國土面積的一半。由于各地氣候、地形等條件不同,種植的農作物也不同。
種類 分布 主要分布原因
水稻 東北部平原、半島沿海地區 水稻需要較多的水。該地區是平原,降水充足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區 小麥和棉花的耐旱力較強,因而分布在干燥少雨的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葉 東北部低山、丘陵 多雨及排水好的坡地
黃麻 恒河三角洲 低濕的土地和潮濕的氣候
甘蔗 恒河平原中部 氣候溫暖,降水量大
【典題展示4】 (2021·十堰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帕薩扎地區地處厄瓜多爾東南部,亞馬孫河上游支流沿岸,人口居住空間分散,地面交通發展滯緩。該地區大多數社區都有可容納小型飛機的簡易機場,部分社區擁有碼頭,通過機動獨木舟運輸貨物,極少數社區瀕臨小道能通過卡車運送物資。下圖示意該區域主要交通設施分布。
(1)從自然環境角度,簡述厄瓜多爾上帕薩扎地區發展地面交通面臨的困難。
【答案】 (1)熱帶雨林茂密,氣候濕熱,阻礙交通線路建設;沼澤、河流眾多,修建橋梁工程量大;多野生動物侵襲,地面交通安全難以保障;雨林生態環境脆弱,環境保護壓力大。
【解析】 第(1)題,影響該地區交通運輸的自然因素應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當地地處赤道附近,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所以不利于交通線路建設;水文方面,沼澤、河流眾多,所以修建橋梁工程量大;熱帶雨林內多野生動物,所以地面交通安全難以保障;環境方面,雨林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意義重大,所以環境保護壓力大。
(2)比較卡車、獨木舟、小型飛機運輸線路建設成本,并說明理由。
【答案】 (2)由高到低:卡車、小型飛機、獨木舟。理由:卡車通行需要在熱帶雨林中開辟公路,面臨復雜的地貌條件,且修筑路程長;小型飛機僅需開辟較小面積的小型機場,清除植被、硬化地面;獨木舟可依托天然河流,僅需在沿岸修筑簡易停放設施,成本最低。
【解析】 第(2)題,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地面交通建設阻礙因素多。卡車通行需要在熱帶雨林中開辟公路,面臨復雜的地貌條件,且修筑路程長,所以成本最高;小型飛機僅需建設小型機場就可使用,小型機場施工面積小,所以成本不太高;獨木舟依托天然河流,僅需在沿岸修筑簡易停放設施,施工量最小,成本最低。
(3)說明該區域機場、碼頭密集交錯分布的原因。
【答案】 (3)社區數量較多且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出行主要依靠空運和水運;鄰近河流的社區多修筑碼頭,其他社區只能修筑機場,形成交錯分布的格局。
【解析】 第(3)題,從材料“人口居住空間分散,地面交通發展滯緩”可知社區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所以出行主要依靠空運和水運;所以鄰近河流的社區多修筑碼頭,其他內陸社區則修筑機場,因此形成交錯分布的格局。
五、能力摸底
(2022·荊州模擬)小明從地圖上得知,烏尤尼鹽沼(位置見下圖)面積超過1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鹽沼。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根據圖像信息,該鹽沼 (  )           
①海拔超過4000米 ②位于高山間盆地
③屬熱帶草原氣候 ④年內有積水季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第1題,鹽沼的海拔低于4000米,它的東西兩側均為高山;該地海拔較高,屬于高山氣候;夏季氣溫較高,冰川融化產生季節性積水。故選D。
2.小明若在1月去該鹽沼旅游,需要特別防范 (  )
A.暴雪 B.強風
C.低溫 D.太陽輻射
【答案】 D
【解析】 第2題,該地位于南半球,1月為夏季,產生低溫暴雪的可能性小,A、C錯;該地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D正確;鹽沼位于一個比較大的盆地地區,產生強風的可能性小,B錯。
(2022·株洲模擬)下圖為某島嶼,該島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mm以上。東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3.該島東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其主要原因是東北部 (  )
A.長期受盛行西風控制
B.位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坡
C.經常有對流雨的影響
D.沿岸有暖流的增濕作用
【答案】 B
【解析】 第3題,由緯度可知,該島位于北半球低緯度,受東北信風帶控制,島嶼東北部為迎風坡而降水多,西南部處于背風坡而降水少;故B正確。東北部緯度高于西南部,受赤道低壓控制時間較短,則對流雨較少;圖示西南部與東北部均有暖流流經,則洋流不是導致兩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原因。
4.該島河流 (  )
A.干流短小,落差大 B.水系形態呈向心狀
C.流量大,利于航行 D.冬季出現凌汛現象
【答案】 A
【解析】 第4題,由經緯度可知,該島面積不大而河流較短小;同時由山脈高達3175米,而海岸線為0米,可判斷河流落差大;故A正確。該島中間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間流向四周而呈放射狀;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行;位于熱帶,河流無結冰期,冬季不會出現凌汛現象。
下圖示意地球上五個不同地區(都位于沿海)受氣壓帶和風帶影響的狀況。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5.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圖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屬于 (  )
A.兩種氣候類型 B.三種氣候類型
C.四種氣候類型 D.五種氣候類型
【答案】 B
【解析】 第5題,由圖可知,①地受副熱帶高壓和信風控制,②地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它們都會形成熱帶沙漠氣候;③地和④地受副熱帶高壓和西風交替控制,會形成地中海氣候,⑤地全年受西風控制,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故這五地最可能分屬三種氣候類型。
6.圖中五地所屬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是 (  )
①主要分布在大陸東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陸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緯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第6題,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大陸西岸。
7.下列地點與圖中數碼對應可能性最大的是 (  )
A.惠靈頓—② B.巴黎—③
C.威尼斯—④ D.開普敦—⑤
【答案】 C
【解析】 第7題,惠靈頓、巴黎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對應⑤;開普敦屬于地中海氣候,對應③或④;威尼斯屬于緯度較高的地中海氣候,受西風控制的時間較長,對應④。
六、課堂評價
圖甲為世界1月平均氣溫10~22℃范圍示意圖,圖乙為某地年內各月氣溫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圖甲          圖乙
1.世界1月平均氣溫10~22℃范圍在南半球大陸西岸海域明顯變寬,主要原因是 (  )
A.受寒、暖流共同影響 B.受暖流影響
C.受寒流影響 D.受陸地影響
【答案】 C
【解析】 第1題,本題考查洋流對氣溫的影響。根據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可知,在南半球大陸西岸海域都有寒流經過,它們的降溫減濕作用使得這些海域的南北溫差減小,從而使1月平均氣溫10~22℃的范圍變寬。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氣溫和降水特征與圖乙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B
【解析】 第2題,本題考查世界氣候的分布和氣候特征。根據圖中的氣溫和降水量特征可知,圖乙描述的是熱帶草原氣候;結合圖中各地的相對位置可知,甲地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乙地屬于熱帶草原氣候、丙地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丁地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下圖為某洲大陸沿22°S緯線的地形剖面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3.圖中乙地氣候類型屬于 (  )
A.熱帶季風氣候
B.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高原山地氣候
【答案】 B
【解析】 第3題,該大陸西側為高大山地,海拔達到5000米,中部地區地勢低平為平原地形,東部海拔較高為高原地形。可判斷該大陸應為南美洲大陸。圖中乙地位于熱帶高原地區,為熱帶稀樹草原氣候。B正確。
4.導致乙地降水量與甲地明顯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
A.處于盛行風向的迎風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響
C.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
D.受高峻地勢影響
【答案】 A
【解析】 第4題,乙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為熱帶稀樹草原氣候。乙地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甲地位于東南信風背風坡,又受沿岸寒流影響,降水較少。A正確。
下圖示意世界沿南緯20°緯線的海陸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5.關于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①大洋西部多島弧和海溝
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閉,南部開敞
C.⑤海峽是兩大洲的分界線
D.⑦大洋海域呈“S”形,風大浪急
【答案】 A
【解析】 第5題,根據世界陸地與海洋的主要分布,結合圖中經緯度和大洋面積可以推斷,③是大西洋,大洋海域北部和南部都開敞,故排除選項B;⑤海峽是莫桑比克海峽,處于非洲大陸與馬達加斯加島之間,不是大洲的分界線,故排除選項C;⑦大洋是印度洋,海域呈“S”形的是大西洋,故排除選項D;①是太平洋,大洋西部多島弧和海溝,故選項A正確。
6.關于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②大陸地跨東、西、南、北半球
B.④大陸以高原為主,地形起伏較小
C.⑥島嶼位于中國的東南部海域
D.⑧大陸的東部地區火山活動較頻繁
【答案】 B
【解析】 第6題,由圖可知②大陸是南美大陸,大部分處于60°W~90°W之間,位于西半球,地跨南、北半球,故排除選項A;⑥是馬達加斯加島,位于非洲的東南部海域,故排除選項C;⑧是澳大利亞大陸,位于印度洋板塊內部,火山活動較少,故排除選項D;④是非洲大陸,以高原為主,地形起伏較小,故選項B正確。
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樹為常綠闊葉樹,主要分布在氣候濕熱的熱帶、亞熱帶的山地、丘陵地區。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羅斯索契栽培茶樹有數百年歷史。下圖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適宜茶樹生長的水熱條件的成因。
【答案】 背山面海,位于西風帶(盛行西南風)。黑海蒸發的水汽隨盛行風遇山地抬升,云多雨豐(多地形雨)。緯度約44°N,夏季氣溫高。冬季山脈阻擋北面冷空氣侵襲,且黑海海面水溫較高(對氣溫調節作用較強),氣溫較高。
【解析】 本題考查氣候的影響因素。分析問題時應緊扣“水”“熱”兩個氣候要素,并結合茶樹生長所需的水熱條件。由圖可知,索契位于44°N附近,處于北半球西風帶內,此處盛行風為西南風。索契位于黑海偏北側的山坡地帶,即位于來自黑海海面的西南風的迎風坡位置,因此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滿足了茶樹生長所需的水分條件。索契位于中緯度地區,夏季氣溫較高,能滿足茶樹夏季生長所需的熱量條件。北側是較高的山地,能阻擋冬季來自北面高緯度的冷空氣的侵襲。另外,索契臨黑海,海水對氣溫的調節作用較強,使得冬季氣溫不至于太低。這樣有助于茶樹越冬。(共85張PPT)
課時2 中國地理
專題一 區域地理
一、考試說明和教學要求 
考試說明 教學要求
中國自然
地理特征 了解我國的地形、地勢特征及其地理意義;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和成因,并說明其影響;了解我國的河流、湖泊的特征及其開發利用;知道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開發利用與保護
中國人文
地理特征 知道我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人口狀況和人口政策;理解我國農業生產狀況與主要農作物分布;了解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及其特點,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特點
中國的區域差異與
地理分區 了解我國三大自然區、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地理單元的劃分依據和界線、主要特征、區際間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理解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不同尺度
區域地理
特征 理解三大自然區、四大分區、跨省區域、省級區域、地形區等不同尺度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不同尺度區域的發展條件、經濟特點和區域國土整治
二、知識網絡
三、應試指導
考情分析 
2022年 湖南卷17題,山東省的種植結構
2021年 新課標卷Ⅰ37題,祁連山西段某山間盆地邊緣沖積扇
新課標卷Ⅱ36題,中國上海咖啡產業
2020年 新課標卷Ⅱ37題,金沙江流域
新課標卷Ⅲ37題,毛烏素沙地治理
備考策略
做到高中地理知識密切聯系中國地理實際,中國地理知識貫穿高中地理的觀點、原理和規律。地形、氣候、河流是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三大重要因素,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也與經濟地理、區域地理不可分割,如氣候與農業的關系、河流對商業中心形成的作用等。中國區域自然地理重點掌握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分布規律;人文地理重點掌握區位因素分析。
【課堂導學】
四、要點精講
要點一 我國的氣溫和降水特征及成因
1.氣溫特征及成因 
2.我國降水的時空變化規律、成因及影響
基本特點(規律) 原因 影響
名稱 內容





律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 少 影響我國降水的主要來源是夏季風。我國東部廣大地區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大,降水多;西北內陸地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降水少 東南部濕潤,愈向西北部內陸越干燥
基本特點(規律) 原因 影響
名稱 內容
時間變化 季節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節 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影響,降水豐沛;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干燥空氣的影響,降水少 使我國旱澇災害頻繁,夏季風強或來得早,北澇南旱;夏季風弱或來得晚,南澇北旱
年際變化 各地降水年際變化大,南方較小,北方較大,西北干旱地區最大 夏季風進退的規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 異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長 由夏季風形成鋒面雨帶進退規律決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澇;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
3.我國的鋒面雨帶推移規律與旱澇災害 
(1)我國的鋒面雨帶推移規律可以歸納為“三停”“兩跳”“一退”
“三停”:“一停”是5月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帶(E),南部沿海進入雨季;“二停”是6月停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D),長江中下游“梅雨”到來;“三停”是7、8月停留在華北、東北地區(C),東北、華北多雨。
“兩跳”:從南部沿海一帶跳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5、6月),從長江中下游地區再跳到華北、東北地區(一般在6、7月)。
“一退”:9月雨帶受北方強大冷空氣影響,迅速退回到長江以南;10月退出我國大陸地區。
(2)雨帶移動是造成我國東部地區水旱災害頻繁的直接原因
正常年份,從春季到初夏,南方多雨潮濕,北方普遍干旱(即春旱); 7、8月,北方進入雨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則出現伏旱。但也有些年份,夏季風進退反常,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移動規律也會發生變化。當夏季風勢力強時,雨帶被迅速推移到北方地區,形成北澇南旱;而當夏季風的勢力弱時,雨帶長期停留在南方地區,造成南澇北旱。從中國歷年水旱災害情況看,大致是東北洪澇多于干旱;華北春旱十分嚴重,盛夏多洪澇;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季和初夏多洪澇,盛夏多伏旱。
4.我國的氣候特征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特征 內容 成因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①大多數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熱多雨;②與同緯度其他地區比,冬溫偏低,夏溫偏高,氣溫年較差大;
③氣溫年較差和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較大 我國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干燥;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暖熱多雨 夏季暖熱多雨,對農作物等生長十分有利 降水過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澇現象嚴重;降水的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多;寒潮帶來嚴寒、大風、霜凍等惡劣天氣,臺風造成水災、風災
雨熱同期 夏季,我國除高原、高山外,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配合好 夏季,我國各地得到的太陽光熱多,且受夏季風影響,帶來充沛的降水 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使廣大北方地區都能種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溫作物
氣候復雜多樣 我國有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我國地域廣闊,南北緯度差異大,東西距海遠近不同,地形復雜多樣 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高原、干旱氣候區不利于農業發展
【典題展示1】 (2021·新課標卷Ⅱ7~8題)相對濕度是空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條件下飽和水汽壓的比值,用百分數表示。下圖示意我國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區和郊區各月平均相對濕度。據此完成(1)~(2)題。
(1)造成城區與郊區相對濕度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城區較郊區(  )
A.氣溫高 B.蒸發(騰)強
C.降水量大 D.綠地面積大
【答案】 A
【解析】 本組題以城郊相對濕度的時空差異為案例,考查對城市熱島效應的理解,引導學生重視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第(1)題,城區與郊區相對濕度差異表現為城區的相對濕度小,郊區相對濕度大。就選項而言,城區較郊區綠地面積大是錯誤的,排除D項。相對濕度是空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條件下飽和水汽壓的比值。降水量影響實際的水汽壓,降水越多,實際水汽壓越大,相對濕度越大。城市由于盛行上升氣流,降水比郊區多,相對濕度應該大,故C項錯誤。蒸發(騰)強,實際水汽壓越大,也會導致城市相對濕度大,故B項錯誤。溫度影響飽和水汽壓,氣溫越高,單位體積的空氣中容納水汽的量越多,飽和水汽壓就越高,相對濕度就越小,與題意相符。城市地面大部分硬化,植被很少,空氣中水汽少,相對濕度小;郊區有大面積的農田、森林、草地等,空氣中水汽多,濕度大。
(2)該城市可能是 (  )
A.烏魯木齊 B.北京
C.上海 D.廣州
【答案】 B
【解析】 第(2)題,該城市的城區和郊區在7、8月相對濕度大,空氣中實際水汽壓大,可能是降水多。7、8月雨帶在東北、華北,故該城市最有可能是北京。
要點二 中國的河流
1.我國不同地區河流水文特征的差異 
我國地域遼闊,內、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差異明顯,季風區南北跨度大,因此南北差異也較大。具體分析如下圖所示:
2.長江、黃河、珠江的開發與治理 
長江 黃河 珠江
水利 ①灌溉;
②航運:“黃金水道”;
③發電:“三峽”;
④調水:“南水北調”;⑤沖積: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長江三角洲,主要農業區 ①引黃灌溉;
②發電(上中游水能的梯級開發) ①水能的梯級開發;
②航運
水害 中下游洪澇災害 ①上游凌汛;
②下游“地上河”、凌汛 下游河口附近 “咸潮”;中下游洪澇
長江 黃河 珠江
整治
措施 防洪是首要任務。①加固江防大堤,興建分洪、蓄洪工程;②營造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和退耕還湖 關鍵是治沙,根本在于加強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①興建水利,上攔下排;②退耕還林、還草、還蓄洪區,營造水土保持林;③加固堤壩 ①引淡壓咸;
②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程 名
稱 二灘、龔嘴、三峽、葛洲壩、丹江口 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三盛公、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 天生橋、
龍灘、
巖灘

益 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發電、航運,其次灌溉、水產養殖、旅游等 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灌溉、發電 發電為主
【方法技巧】 圖解黃河“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典題展示2】 (2019·新課標卷Ⅰ9~11題)黃河小北干流是指黃河禹門口至潼關河段。全長132.5千米。該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匯入,河道擺動頻繁,沖淤變化劇烈。為典型的堆積性游蕩河道。下圖為黃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黃河小北干流為堆積性游蕩河道,是因為該河段河流 (  )
A.流量大、含沙量季節變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節變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節變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節變化大
【答案】 D
【解析】 第(1)題,由圖以及材料可知,黃河小北干流為堆積性游蕩河道,是因為該河流位于黃河中游地區,流經黃土高原,黃土土質疏松,極易被沖刷侵蝕,因此含沙量大。該區域是季風氣候區,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變化率較大,因此流量的季節變化大。正確答案選D。該區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區,流域內降水較少,加之沿岸工農業取水,所以流量總體不大,而季節變化大,導致汛期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積,使得河道寬度季節變化大,形成游蕩河道,A、B、C錯誤。故選D。
(2)黃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擺動范圍較小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匯入
③沿岸地貌 ④兩岸巖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第(2)題,黃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擺動范圍較小,相對于上游以及下游地區來說,河流的上游以及下游地區分別有支流匯入,河流流量中段較小,是影響擺動范圍小的因素,①②不符合題意。兩岸巖石的巖性相差不大,多為黃土。中段河道兩側地貌均為黃土高原,沒有差異,不會影響擺動范圍,③④符合題意,故選C。
(3)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導致黃河小北干流 (  )
A.含沙量劇增,擺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積增強 D.侵蝕加強,河床加深
【答案】 C
【解析】 第(3)題,渭河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在潼關處匯入黃河,匯入處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對黃河下游地區影響較大,不會影響小北干流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錯誤。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導致小北干流下游區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區河水水位差變小,導致小北干流排水不暢,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積,故選C。
【名師點睛】 地形影響流速,河流水量大小跟區域氣候有關。要注意泥沙主要來自黃土高原地區,含沙量多少主要與河流水量、搬運能力以及流域植被覆蓋程度相關。
【技能解密】 有關河流問題的解題思路
地理問題 解題思路
水系特
征分析 ①水系特征;②支流和湖泊的數量分布;③流程長短;④河道的寬窄與曲直
水文特
征分析 ①水位高低;②流量大小;③含沙量大小;④結冰期;⑤汛期;⑥水能、航運;⑦水源補給類型:雨水、高山冰雪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凌汛的形
成條件 ①要有結冰期;②自低緯流向高緯
河流洪澇
災害分析 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氣候特征;
人為原因:植被破壞與圍湖造田
地理問題 解題思路
河流水能
豐富的原因 ①落差大小(如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②徑流量大小(包括降水量多少、流域面積大小、蒸發量大小等)
河流的治
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措施是修建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措施是修水庫,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水,措施是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開挖入海新河
水庫壩址
的區位選擇 ①選擇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②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③考慮占地搬遷狀況、盡量減少淹沒良田和村鎮
要點三 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和工業地帶
1.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 
四大工業基地因各自發展條件不同,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也不同,呈現的發展問題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表所示:
工業
基地 圖示區域 特征 發展條件 存在問題 發展方向
遼中南工業基地 重工業基地 ①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②便利的海陸交通運輸;③雄厚的工業基礎 ①淡水資源供應不足,環境污染嚴重;②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工業產品類型單一、技術落后 ①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
②調整工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和高科技工業
工業
基地 圖示區域 特征 發展條件 存在問題 發展方向
京津唐工業基地 輕重工業都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①豐富的煤、鐵、石油、海鹽等資源;②統一的電網;③便利的海陸交通;④緊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輸油管道連接東北、華北的油田 ①淡水資源供應不足,環境污染嚴重;②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 ①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增加產品類型,加強技術改造;②重點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精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工業
基地 圖示區域 特征 發展條件 存在問題 發展方向
滬寧杭工業基地 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基地 ①工業基礎雄厚;②技術力量雄厚;③統一的電網;
④發達的水、陸、空交通運輸 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繼續使結構輕型化,實行內聯外引,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開拓國際市場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①毗鄰港澳,鄰近東南亞,多僑鄉,可利用外資發展工業;②水、陸、空運輸便利 能源和礦產資源不足 ①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
②加強區內各城市的分工與合作,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加強規劃與管理
  2.我國主要的工業地帶 
工業地帶 特征 主要工業中心 工業部門 優勢 劣勢 發展方向
沿海工業地帶 我國最發達的工業地帶 包括沿海的經濟特區、開放城市和經濟開放區 包括四個工業基地的各工業部門,重點發展外向型企業 便利的海運,便于吸引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 能源短缺 發展外向型經濟
工業地帶 特征 主要工業中心 工業
部門 優勢 劣勢 發展方向
沿長江工業地帶 工農業發達、綜合性強的工業地帶 滬寧杭、武漢、重慶、宜昌、烏江渡、六盤水、攀枝花等 鋼鐵、輕紡、電力、礦業、有色金屬冶煉、煤炭、電子等 能源充足,水運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眾多 交通尚難滿足需要 進一步發揮沿江、沿海優勢,可水陸聯運;工業發達、人口眾多、礦產和水能豐富、水運便利的優勢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隴海蘭新工業地帶 前景廣闊、潛力較大 連云港、徐州、鄭州、洛陽、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 煤炭、輕紡、機械、石化、航天等 資源豐富、陸運便利 干旱缺水,尚待開發 發揮從西歐通亞洲、太平洋地區最近的陸上通道的交通和資源優勢
【典題展示3】 (2021·新課標卷Ⅱ36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是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對外聯系緊密的現代化大都市。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擁有6913家咖啡館,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館已成為人們休閑、會友和商務交流的重要場所。其中,某品牌連鎖咖啡館以839家獨占鰲頭,且多分布在商業繁華地段、高級寫字樓和高級住宅區附近。2020年3月,該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設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倉儲物流在內的咖啡創新產業園,計劃于2022年落成。下圖示意該品牌連鎖咖啡館在上海的分布及昆山市的位置。
(1)推測支撐咖啡館蓬勃發展的上海的產業和企業類型。
【答案】 (1)產業類型:第三產業。
企業類型:金融、商貿、信息技術、策劃、法律咨詢、房地產等高端服務業。
【解析】 本題以上海某品牌咖啡館為載體,考查產業類型、空間特征描述、消費人群特點、創新產業園的區位條件等知識點,重點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素養。第(1)題,客戶去咖啡館消費,支撐了咖啡館蓬勃發展,客戶消費水平高,主要從事第三產業,故支撐其發展的產業類型為第三產業。客戶消費水平高,推測其收入高,主要來自金融、商貿、信息技術、策劃、法律咨詢、房地產等高端服務業。
(2)據圖描述該品牌咖啡館在上海的空間分布特征。
【答案】 (2)空間分布不均,地區差異大;上海中心城區密度較大,郊區密度較小;機場附近相對較多。
【解析】 第(2)題,由圖可知,整體上,該品牌咖啡館在上海空間分布不均。再看局部地區,中心城區密度較大,郊區密度較小;但在機場附近相對較多。
(3)分析該品牌咖啡館布局在商業繁華地段和高級寫字樓地區的目標消費人群。
【答案】 (3)該品牌知名度高、品質較高,是休閑、會友和商務交流的重要場所,主要目標消費人群是具有一定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企業白領);該品牌是國際連鎖品牌,主要目標消費者有喜愛潮流文化的年輕人。
【解析】 第(3)題,由材料可知,該品牌知名度高,是休閑、會友和商務交流的重要場所,故主要目標消費人群是收入較高、消費能力較強的人員,如高端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企業白領)。另外,該品牌是國際連鎖品牌,有文化內涵,主要目標消費者也包含喜愛潮流文化的年輕消費者,如大學生等。
(4)說明該品牌母公司選擇在昆山建設咖啡創新產業園的上海因素。
【答案】 (4)鄰近上海,咖啡及其烘焙產品市場需求量大,便于產品快速運抵市場;接受上海的資金和技術擴散,資金充足,技術先進;借助上海的機場、港口從國外輸入原料、輸出產品;部分上海就業人口在昆山居住(通勤),昆山也有消費需求;上海土地租金高、勞動力成本高,不適合建設大型產業園。
【解析】 第(4)題,由圖可知,昆山鄰近上海,而上海咖啡及其烘焙產品市場需求量大,布局在昆山便于產品快速運抵市場;昆山鄰近上海,受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布局在昆山便于接受上海的資金和技術擴散,資金充足,技術先進;便于借助上海的基礎設施,如機場、港口等,方便從國外輸入原料、輸出產品;昆山地處上海附近,部分上海就業人口在昆山居住,昆山也有該咖啡品牌的消費需求;與昆山相比,上海土地租金高、勞動力成本高,不適合建設大型產業園。故選址在昆山建設咖啡創新產業園。
要點四 南方與北方區域差異
1.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區域特征比較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位置 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面臨東海和南海
范圍
地形區 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東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云貴高原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地形特征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地形以山地、丘陵、高原為主,平原狹小
氣候類型 濕潤、半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 溫暖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河湖 主要
河湖 黃河、海河、淮河,湖泊較少 長江、珠江,湖泊主要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為我國五大淡水湖泊
水文
特征 水位變化大、水量小、汛期短、季變大、含沙量大、有凌汛現象,越向北冰期越長 水位變化小、水量大、汛期長、季變小、含沙量小、無凌汛現象,越向南汛期越長
自然植被
(自北向南) 針葉林——混交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
土地類型 黑土地(東北平原的黑土)、黃土地(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黃土) 紅土地(丘陵地區的紅壤)、水稻土(平原地區)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源 森林 東北林區(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西南林區是我國第二大天然林區、東南林區是我國較大的次生林區,重要的經濟林區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等
礦產 煤、鐵、石油等礦產 有色金屬礦產
水能   不豐富    豐富
農業 農田類型以旱地為主,作熟制度自北向南由一年一熟到兩年三熟,主要農作物有冬小麥、玉米、花生、谷子、大豆、棉花、甜菜等,主要水果有葡萄、梨、桃、杏等 農田類型以水田為主,作熟制度自北向南由一年兩熟到一年三熟,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主要水果有柑橘、香蕉、荔枝、桂圓、菠蘿、椰子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業 工業
基地 東北重工業基地、京津唐地區(環渤海經濟圈) 長江沿岸工業帶、南部沿海工業地帶、西南工業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經濟區)
工業
中心 北京、天津、唐山、沈陽、哈爾濱、大連等 上海、杭州、南京、武漢、廣州、重慶等
居民
生活 食——以面食為主,黃土高原的居民以小米為主食;住——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暖;行——現代交通運輸,陸上以鐵路、公路為主;玩——溜冰、滑雪 食——大米為主食;住——注意通風散熱,重慶、武漢、南京有“三大火爐”之稱;行——水陸運輸發達;玩——游泳、龍舟競賽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聚落
分布  沿交通線分布   沿河分布
主要
城市 北京: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城市、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 上海: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中心和最大的城市,2010年世博會舉辦城市
環境
問題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東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和濕地破壞;華北平原的旱澇、鹽堿、風沙 洪澇、水體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和紅壤退化
【思維拓展】 東部季風區的南北差異
地區 積溫(℃) 地形 溫度帶 景觀 土壤 農作物 耕作制度
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區 小于
3200 山環水繞平原
廣布 寒溫帶
中溫帶 針葉林、針闊混交林 肥沃
黑土 春小麥、
大豆、
甜菜 一年
一熟
華北暖溫帶濕
潤半濕潤地區 3200
~
4500 大平
原大
高原 暖溫帶 落葉闊
葉林 黃土
廣布 冬小麥、
棉花、花生 一年兩熟
或兩年三
熟(旱地)
華中亞熱帶溫濕地區 4500
~
7500 山地
丘陵 亞熱帶 常綠
闊葉
林 貧瘠
紅壤 水稻、
油菜 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田)
華南熱帶濕潤
地區 大于
7500 低山
丘陵 熱帶 熱帶
季雨林 磚紅
壤 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 一年
三熟
  2.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1月均溫 <0℃ >0℃
年降水量 <800mm >800mm
溫度帶 中溫帶、暖溫帶 亞熱帶、熱帶
干濕地區 半濕潤區 濕潤區
耕地種類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至兩年
三熟、一年兩熟 一年兩熟至三熟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雜糧 水稻
主要經濟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膠、油棕
主要水果 溫帶水果,如蘋果等 熱帶、亞熱帶水果,如柑橘等
植被 落葉闊葉林為主 常綠闊葉林為主
河流封凍情況 結冰 不結冰
主要運輸方式 公路、鐵路 公路、鐵路、水運
3.湘贛兩地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工業的有利條件
(1)有充足的原料。湖南省被譽為“有色金屬之鄉”,已探明儲量的有色金屬三十多種,其中銻的儲量居世界首位,鎢、鉍、鉛、鋅儲量也很豐富。湘贛兩地金屬不僅種類多,而且儲量大。
(2)水能資源豐富。湘贛地區周圍有眾多的水電站,為有色金屬冶煉工業提供了豐富的能源。
(3)交通便利。湘贛地區有眾多的鐵路線,長江也提供了便利的水運。
(4)工業基礎好,科技水平較高。湘贛地區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工業基礎好,株洲有全國規模大、技術先進的鉛鋅冶煉廠。
【典題展示4】 (2022·湖南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種植糧食作物改種非糧食作物的現象,稱為種植結構“非糧化”。山東省種植結構“非糧化”率空間差異明顯。2019年魯中南山地丘陵地區明顯高于魯西北平原地區。下圖示意山東省山脈水系分布。
(1)魯中南山地丘陵地區與魯西北平原地區的種植結構“非糧化”率差異大,請從自然條件方面作出解釋。
【答案】 (1)與魯西北平原地區相比,魯中南山地丘陵地區地形多樣,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土組合多樣,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或與魯中南山地丘陵地區相比,魯西北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開闊,水、熱、土組合相對單一,適合糧食作物規模經營。)
【解析】 山東省屬于北方地區,溫帶季風氣候,春旱是農業主要制約因素。山東省經濟發展很快,城市化水平高,因此農業的非糧化現象凸出。第(1)題,考的是農業區位的自然因素,包括氣地水土四個方面,從材料中得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非糧化現象要高于魯西北平原地區,說明山地丘陵區自然條件差異較大,更適合多種經濟作物生長;魯西北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利于規模化經營發展糧食種植。
(2)近年來,山東省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種植結構“非糧化”類型逐漸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轉變,說明其變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2)經濟發達地區對蔬菜、瓜果需求量變大;農戶種植蔬菜、瓜果經濟效益更高;農業生產技術經濟條件好。
【解析】 第(2)題,市場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和類型。說明蔬菜、瓜果市場需求在擴大,經濟效益更高,提高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同時,隨著科技的推廣,農民種植蔬菜、瓜果的技術水平提高。
(3)為保障糧食安全,請提出防止耕地種植結構“非糧化”的合理建議。
【答案】 (3)加大糧食種植補貼力度,提高糧食種植的積極性;推進耕地適度規模經營,增加糧食種植收益;改善糧食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嚴格耕地用途管制,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
【解析】 第(3)題,國家為保障糧食安全,從政策入手:立法,保證播種面積;補貼,保證糧農利益;加大投入,提高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
要點五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置 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位于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區 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 以高原為主,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昆侖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征 深居內陸,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很大(吐魯番盆地是我國的“熱極”);氣候干燥,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國的“干極”) 氣候寒冷,冬寒夏涼,太陽輻射強烈,但因海拔高,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年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水文
特征 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內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補給水源,有大片無流區。黃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冰川融水補給多,岡底斯山脈以南受來自印度洋的季風影響降水較多,河流水量較大,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尤其是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水能開發潛力巨大
河流
湖泊 黃河、額爾齊斯河(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是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等大河的發源地;我國內陸湖泊主要分布區之一,青海湖為我國第一大湖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植被 內蒙古高原東部是典型的溫帶草原,內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區為溫帶荒漠(降水量自東向西減少) 主要以高山草甸為主,藏北有大片高寒荒漠分布;邊緣地區垂直分異明顯
農業 種植業以旱作為主,灌溉農業突出(新疆為綠洲農業)。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南疆)。全國最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新疆、內蒙古),最大的長絨棉基地,重要的灌溉農業區(新疆、寧夏、河套平原) 青藏高原是我國的高寒牧區,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綿羊、藏山羊,它們能適應高寒、缺氧、低壓等特殊高原環境。種植業主要分布在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小麥、豌豆等
交通 以鐵路運輸為主,主要干線有蘭新—北疆鐵路、南疆鐵路 以公路運輸為主,主要干線有川藏、滇藏、青藏、新藏公路。鐵路主要有蘭青、青藏鐵路。交通不便嚴重制約當地的經濟發展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為代表的能源資源和以稀土和鎳為代表的有色金屬極其豐富,開發潛力很大,內陸湖泊盛產多種鹽類。著名的礦產地。油田:克拉瑪依、玉門、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屬:鎳(金昌)。主要缺陷為水資源不足 礦產資源豐富,柴達木盆地擁有鉛鋅、鉀鹽、煤、石油等多種礦產,素有“聚寶盆”之稱。水能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藏南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和青海黃河上游,目前黃河上游已實現梯級開發,建有龍羊峽等大型水電站;藏南雅魯藏布江谷地地熱資源豐富,目前建有國內最大的羊八井地熱電站;本區是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
工業
城市 包頭(鋼鐵、稀土、紡織)、金昌(有色冶金)、呼和浩特 (毛紡)、烏魯木齊(化工、紡織)、酒泉(航天) 西寧(毛紡)、拉薩(皮革、毛毯)、林芝(毛紡)
生態
問題 土地荒漠化、土地鹽堿化、草地退化等 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濕地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方法技巧】 (1)西北地區的“干旱”氣候特征及其影響
(2)青藏地區的“高”“寒”氣候特征及其影響
(3)青藏高寒區發展條件及其評價
有利條件:①光能資源豐富,是全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區,日照時間長,氣溫日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強,為農作物高產提供了自然前提;②有大面積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場;③東部及南部河谷地帶熱量和水分條件提供了發展農業多種經營的可能性。
不利條件:①大部分地區熱量不足,無霜期極短,只能種植青稞、小麥、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養牦牛、藏綿羊等高寒牲畜;②絕大部分地方干旱,風暴多,土壤質粗層薄。
【典題展示5】 (2022·廣東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納木錯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側,湖泊面積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發現高于現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線。仁錯位于納木錯西側,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兩河分別匯入納木錯和仁錯。納木錯地處夏季風影響邊緣區,冬半年盛行西風,在10~11月期間,湖泊東側區域降水相對較多。圖(a)示意納木錯和仁錯所在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圖(b)示意兩湖分水嶺區域水系與地形特征。
   (a)         (b)
(1)分析10~11月期間納木錯東側區域降水相對較多的原因。
【答案】 (1)此期間納木錯東側區域位于西風下風向,西風影響加強;西風經過湖區時,湖泊為西風提供熱量和水汽;湖泊東側區域地形較高,易產生地形雨。
【解析】 第(1)題,從降水的條件入手,水汽來源,產生上升氣流。10~11月為冬半年,青藏高原西風增強,西風經過湖面,補充水汽,在湖泊東側受地形阻擋抬升,降水多。
(2)結合河流侵蝕的知識,分析圖(b)中虛線框所示區域水系演化過程與趨勢。
【答案】 (2)那曲凹岸處向東侵蝕,雄曲凹岸處向西侵蝕;侵蝕持續進行,分水嶺將被切開;發生河流襲奪,兩河流連通。
【解析】第(2)題,那曲和雄曲在此拐彎,形成典型的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分水嶺逐漸被侵蝕掉,那曲襲奪了雄曲,雄曲上游改道。
(3)從全球變暖的角度考慮,說明未來納木錯能夠與仁錯貫通的理由。
【答案】  (3)兩湖分水嶺海拔低于4740m;納木錯湖面海拔曾達到4748m,高于分水嶺和仁錯湖面海拔,說明兩湖曾經貫通;隨著全球變暖,注入兩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漲;如果湖面上漲超過分水嶺海拔,兩湖將再次貫通。
【解析】 第(3)題,湖泊貫通,一是水位上漲,二是分水嶺被切穿。從材料得知,兩湖分水嶺海拔低于4740m,納木錯湖面海拔歷史上曾達到4748m,全球變暖,湖泊水位上漲,是有可能淹沒分水嶺,使兩湖貫通的。
五、能力摸底
(2022·日照一模)協調度反映系統或系統內部要素之間在發展過程中彼此和諧一致的程度。長江經濟帶鋼鐵產量占全國總產量36%,鋼鐵工業污染物成為區域工業最大的污染源。2018年4月26日,在武漢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會議上強調,要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如圖示意2000~2016年長江經濟帶鋼鐵工業、生態環境、區域經濟的協調度變化,據此完成1~2題。
【答案】 D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鋼鐵工業協調度整體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區域經濟協調度則是先快速上升后下降,二者波動趨勢不一致,A錯誤。生態環境協調度在2006年前先降后升,2006年至2010年不斷下降,B錯誤。2000年到2006年經濟協調度迅速提高,此階段生態環境協調度也不斷上升,環境質量區域向好,C錯誤。2010年經濟協調度達到最高,此時鋼鐵工業和生態環境達到階段低點,結合材料“鋼鐵工業污染物成為區域工業最大的污染源”可知,該時期經濟高協調度是以鋼鐵工業超負荷運轉和犧牲環境為代價,D正確。
1.該時期長江經濟帶 (  )              
A.鋼鐵工業與區域經濟協調度波動趨勢較為一致
B.生態環境協調度先降后升,環境質量日趨向好
C.2000年到2006年經濟協調度迅速提高,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D.2010年經濟高協調度以鋼鐵工業超負荷運轉和犧牲環境為代價
2.有利于長江經濟帶鋼鐵工業持續發展的措施是 (  )
A.鼓勵創新,提技術 B.降低能耗,零排放
C.關閉高爐,去產能 D.整合工廠,增產量
【答案】 A
【解析】 第2題,根據材料“要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可知,長江工業持續發展要重點考慮環境因素。通過鼓勵創新,提高工業技術,既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進而提高競爭力,也可以減輕鋼鐵工業帶來的污染,A正確。加大科技的投入能降低能耗,但鋼鐵工業難以實現污染物的零排放,B錯誤。通過關閉高爐從而實現去產能,不利于工業的持續發展,C錯誤。整合工廠增產量只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沒有考慮到環境因素,不符合要求,D錯誤。故選A。
(2022·贛州一模)2021年12月8日,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產業特色、發展水平、合作基礎等因素,滬蘇浙有關市、區與皖北地區各市結對合作幫扶,激發皖北地區內生發展動力,不斷縮小長三角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實現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下圖為“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示意圖”,圖中相同底紋為結對市、區。據此完成3~5題。
3.促使滬蘇浙有關市、區與皖北地區各市結對合作幫扶的主導因素是 (  )
A.市場 B.技術 C.政策 D.資金
【答案】 C
【解析】 第3題,注意材料信息“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所以促使滬蘇浙有關市、區與皖北地區各市結對合作幫扶的主導因素是政策因素,C正確。市場、技術、資金等均不是主導因素。故選C。
4.側重考慮資源稟賦因素合作幫扶的一對是 (  )
A.上海閔行—安徽淮南
B.浙江寧波—安徽蚌埠
C.江蘇徐州—安徽淮北
D.浙江杭州—安徽宿州
【答案】 C
【解析】 第4題,注意關鍵詞“資源稟賦”,安徽淮南、淮北、蚌埠、宿州等城市相比,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可知,淮北是安徽著名的煤炭之都,礦產資源稟賦最為明顯,所以江蘇徐州—安徽淮北對點幫扶考慮資源稟賦因素的可能性最大,C正確,排除A、B、D。故選C。
5.江蘇南京市與安徽滁州市結對合作幫扶最具優勢的條件是 (  )
A.空間位置鄰近 B.自然環境相同
C.發展水平相當 D.文化習俗相近
【答案】 A
【解析】 第5題,注意左1圖和左2圖在南京和滁州處的省界輪廓信息,由此可知,兩地空間位置臨近,結對合作幫扶過程中,地理位置優勢更為明顯,A正確。自然環境、文化習俗等不是最具優勢的條件,B、D錯。兩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C錯。故選A。
(2022·廣東茂名一模)城市群在發展過程中,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之間的協調度用捷夫指數q來衡量。當q值變大時,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之間的空間擴張協調度不斷降低,當q>1時,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較高。下圖(1)為北部灣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示意圖,圖(2)為2002~2017年兩城市群發展階段變化圖。據此完成6~8題。
圖(1)
圖(2)
【答案】 B
【解析】 第6題,由材料“當q值變大時,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之間的空間擴張協調度不斷降低,當q>1時,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較高”可知,目前北部灣城市群的q值在逐漸增大,且逐漸大于1,說明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較高,中心城市得到快速發展,因此區域經濟差異較大,B正確;不能判斷出區域城鎮化速度,只能判斷出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A錯誤;分體系不夠合理,集聚速度在加速,中心城市發展過快,中小城鎮發展較慢,城市體系不夠完善,C、D錯誤。故選B。
6.據圖判斷目前北部灣城市群 (  )
A.城鎮化速度較快 B.區域經濟差異較大
C.分體系較合理 D.城市體系較為完善
7.粵港澳與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變化的差異,反映兩地 (  )
A.自然資源的差異 B.城市人口的差異
C.產業結構的差異 D.城鎮用地的差異
【答案】 C
【解析】 第7題,粵港澳與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變化的差異是粵港澳地區趨向于分散,北部灣城市群趨向于集聚,這反映出兩地產業結構的差異;粵港澳地區傳統產業向外轉移,產業結構逐漸變為三、二、一的結構,北部灣城市群在吸引產業移入,產業結構為二、三、一的結構,C正確;不能反映出自然資源、城市人口、城鎮用地的差異,A、B、D錯誤。故選C。
8.南寧市既是北部灣中心城市,又是該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核心城市。推斷南寧市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分工產業是 (  )
①服裝制造 ②電子信息 ③資源開采
④先進裝備制造 ⑤生物醫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④⑤
【答案】 D
【解析】 第8題,南寧市既是北部灣中心城市,又是該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核心城市。由此推斷南寧市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分工產業是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生物醫藥,④⑤正確;南寧市作為北部灣中心城市,不宜承接服裝制造,①錯誤;粵港澳大灣區的電子信息產業不會向外轉移,②錯誤;南寧市不宜發展資源開采這類型的低端產業,③錯誤。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六、課堂評價
(2022·長沙模擬一)下表是2018年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四大地區產業結構比例(%)構成。據此完成1~3題。
四大地區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甲 4.62 39.85 55.53
乙 12.99 34.94 52.07
丙 8.06 42.18 49.76
丁 10.76 38.33 50.91
【答案】 B
【解析】 第1題,三大產業所占的比重可以大致說明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結合產業結構變化規律判斷,甲地區第一產業比重最小,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經濟最發達,應為東部地區;丁地區第一產業比重較大,第二產業比重較小,應為我國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和林業基地,第一產業比重最大,故乙為東北地區,丙為中部地區,故選B。
1.代表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地區第一產業比重最低,最可能是 (  )
A.自然條件惡劣 B.勞動力不足
C.城市化水平高 D.高度工業化
【答案】 C
【解析】 第2題,第一產業主要指農業,集中在農村;城市以非農產業為主,也就是以第二、三產業為主。一般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一產業比重就越小。甲地區第一產業比重最小,原因最可能是城市化水平高, C正確。
3.我國不同地區產業結構差異,直接原因是 (  )
A.自然條件差異 B.經濟發展不平衡
C.國家政策的不同 D.開發歷史長短
【答案】 B
【解析】 第3題,不同地區產業結構不同, 主要是各地區自然條件、經濟因素和開發歷史等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自然條件是基礎,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因此,我國不同地區產業結構差異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不平衡, B正確。
(2022·河南五市一模)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大省會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組合,讀長江中游城市群體系略圖及武漢市產業集聚區位置圖,據此完成4~6題。
4.與珠三角城市群比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區位條件不包括 (  )
A.城市數量多 B.產業結構優越
C.資源豐富 D.區域面積廣
【答案】 B
【解析】 第4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與珠三角城市群比較,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數量更多,A正確;珠三角城市群的產業結構更優越,B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自然資源豐富,C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區域面積更大,D正確。本題選擇不包括的,故選B。
5.武漢城市產業集聚區主要分布于城市外圍,其原因正確的是 (  )
A.遠郊環境優良,便于吸引人才
B.主要分布于東北方向,利于環境保護
C.占地面積大,地租價格相對較低
D.接近原料地,便于原料和產品的運輸
【答案】 C
【解析】 第5題,產業集聚區占地面積相對較大,城市外圍地區地租價格相對較低,適宜產業集聚區布局,C正確;環境優良不是影響產業集聚的主要因素,A錯誤;在城市外圍對于城區居民影響小,利于環境保護,不是僅僅在東北方向,B錯誤;武漢的產業類型不是原料導向型的,所以受原料影響較小,D錯誤。故選C。
6.據大數據分析,該地區制造業結構相似系數極高。從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下列解決此問題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調整區域工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
B.促進區域產業分工合作,實現錯位發展
C.加強政策引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產業重組
D.承接沿海和國際產業轉移,淘汰傳統制造業
【答案】 D
【解析】 第6題,調整區域工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可持續發展,A正確;促進區域產業分工合作,實現錯位發展,減少區域內部競爭,B正確;加強政策引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產業重組,有利于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C正確;目前沿海地區或國際產業轉移以勞動力密集型工業為主,不利于區域的發展,D錯誤。本題選擇不合理的,故選D。
7.(2022·廣東汕頭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行業和規模影響制造業的集聚水平,京津冀地區石油和核燃料加工業由于資本雄厚、企業規模大,分布較分散,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引發新一輪產業轉移。為解決產業轉移中出現的產業盲目對接、產業鏈斷層等問題,2022年京津冀起步工業互聯網戰略,提出構建區域化工業大數據中心,推動全產業鏈的信息流通,為獲取區域產業分工格局(如各地產業層次和主導優勢產業),實現產業高效協同提供數據支撐,下圖示意2013年京津冀地區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和核燃料加工業的空間分布。
a.電子設備制造業     b.石油和核燃料加工業
【注】 核密度值表征各空間尺度下制造業的集聚指數,數值越大,集聚水平越高。
(1)比較2013年京津冀地區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和核燃料加工業空間分布的異同。
【答案】 (1)同:兩者都分布不均,兩者都分布在京津冀地區的中部和南部;異:電子設備制造業出現北京、天津兩個集聚中心,在北京、天津的集聚水平高。石油和核燃料加工業沒有出現明顯集聚中心,集聚水平低。
【解析】 本題考查工業區位。
第(1)題,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和核燃料加工業的主導區位因素不同,所以分布位置不同;
(2)推測京津冀地區石油和核燃料加工業分布較分散的原因。
【答案】  (2)(京津冀地區石油和核燃料加工業資本雄厚、企業規模大)具有較成熟完備的生產體系,獨立性強,對其他企業依賴性小;京津冀地區制造業眾多,石油和核燃料加工產品的市場需求大且分散;分散布局可以服務更大的市場,避免集聚帶來的同行競爭分散布局可以減輕環境污染。
【解析】 第(2)題,考查因地制宜的工業布局原則,既要獲得經濟效益,又要保護環境,能源工業分散布局的優勢有哪些。
(3)簡述京津冀地區實施工業互聯網的優勢及此戰略對區域產業協同的積極作用。
【答案】  (3)優勢:京津冀地區電子設備制造業集聚水平高,軟件開發或計算能力具備優勢,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完善;京津冀地區工業一體化進程早,區域產業聯系多;政策支持。積極作用:區域化工業大數據分析為產業協同提供戰略指導;實現產業精準對接;實現各地優勢產業互補;避免產業鏈斷層,實現產業高效協同。
【解析】 第(3)題,考查工業互聯網對工業的促進作用。(共25張PPT)
課時訓練2 中國地理
一、選擇題                      
(2021·山東卷)下圖示意大興安嶺中段東坡自山頂到山麓洪積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圖中三類草原水分狀況不同。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三類草原的水分條件由好到差依次為 (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答案】 C
【解析】 第1題,從圖中可看出,草原Ⅲ位于山麓沖積扇處,地下水位較高,草原的水分條件最好,A、B錯誤。結合大興安嶺位置可知,該地位于季風區與非季風分界線處,東側為夏季風的迎風坡,夏季風受地形阻擋抬升,由于草原Ⅱ處位置較低,抬升不明顯,降水較少,水分條件最差,C正確,D錯誤。故選C。
2.平臺到察爾森出現草原Ⅱ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
A.東南季風 B.局地環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答案】 B
【解析】 第2題,結合大興安嶺緯度位置可知,該地上空常年受西風的影響,特別是冬春季節,山地西坡冷空氣堆積,東坡形成下沉焚風,越往下空氣越干燥,到200~400米附近(平臺—察爾森)尤其嚴重。夏季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受到長白山等眾多山脈的阻擋,到達此地的降雨量也不大,(察爾森以上抬升明顯降水略多形成草原Ⅰ,平臺以下受地下水影響水分條件也較好,形成草原Ⅲ。)因此平臺—察爾森便因為局部環流差異形成了草原Ⅱ。故選B。
(2022·濟寧一模)“田保姆”是一種新型的農事托管模式,農戶將農業生產的個別環節或全過程委托給專業機構,專業機構提供的“保姆式”服務,涵蓋旋耕機耕地、機器播種、無人機植保(如圖)等方面。“田保姆”是未來實現我國糧食安全的有利保障措施。據此完成3~4題。
3.全過程委托的田保姆模式,更適用于 (  )
A.跨村種田大戶農民 B.務農務工兼業農民
C.經營自家耕地農民 D.常年外出務工農民
【答案】 A
【解析】 第3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全過程委托的田保姆模式,農戶基本上不參與整個生產過程,因此更適用于常年外出務工農民,D正確;跨村種田大戶農民,自己參與農事活動,不需要托管土地,A錯誤;務農務工兼業農民應屬于個別環節托管,不需要全過程委托,B錯誤;經營自家耕地農民不需要托管,C錯誤。故選D。
4.田保姆模式對我國糧食生產的主要影響有 (  )
①加快科技推廣,藏糧于技
②確保耕地紅線,藏糧于地
③增加農民數量,藏糧于民
④增強糧食流通,藏糧于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第4題,根據材料,專業機構提供的“保姆式”服務涵蓋旋耕機耕地、機器播種、無人機植保,借助于現代科技,使得藏糧于技,因此①正確;農民進城打工,農民數量減少,③錯誤;農民進城打工,導致部分土地出現撂荒現象,而田保姆農事托管解決了這一難題,確保耕地紅線,藏糧于地,②正確。故選A。
(2022·濰坊二模)玉米是我國重要糧食作物,還是飼料的重要來源和許多工業品的原料。伴隨著玉米產需變化,我國糧食政策也歷經數次調整。下表示意2008~2022年我國玉米產業政策變化。據此完成5~6題。
時間 政策內容
2008年 啟動臨時收儲政策(為保護種糧者利益,由國家收購)
2016年 取消臨時收儲政策,調減玉米非優勢產區的玉米種植
2017年 提出適度發展糧食生產燃料乙醇
2020年 收緊玉米深加工項目審批,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產能擴張
2022年 嚴格控制以玉米為燃料的乙醇加工
5.2008~2016年,我國玉米 (  )
A.產需基本平衡 B.價格比較穩定
C.嚴重依賴進口 D.種植面積縮減
【答案】 B
【解析】 第5題,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就是對(部分大宗)農產品實施臨時收購,以穩定農產品價格。通過啟動或是取消臨時收儲政策能夠穩定玉米的價格。故B對。產需情況、玉米進口情況、種植面積變化在材料中未體現,與此政策無關。
6.2022年,國家出臺政策嚴格控制以玉米為燃料的乙醇加工,主要目的是 (  )
A.避免乙醇浪費 B.縮減玉米種植面積
C.促進氫能發展 D.促進玉米產需平衡
【答案】 D
【解析】 第6題,2017年適度發展糧食生產燃料乙醇的主要目的是消化庫存。而2020年開始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產能擴張, 2022年嚴格控制以玉米為燃料的乙醇加工,都是為了能夠控制玉米的需求,促使玉米的生產與需求達到平衡,促進玉米產銷平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故選D。
(2022·濟南一模)內蒙古阿拉善高原是我國北方重點防沙區域,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該地的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下圖示意近年來阿拉善高原風蝕氣候因子指數空間分布,該指數變化是風速、降水量、氣溫、相對濕度等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其數值越大,氣候對風蝕的影響越大,風蝕越強。據此完成7~9題。
7.下列地區風蝕氣候因子指數減小最大的是 (  )
A.額濟納旗 B.拐子湖
C.阿拉善左旗 D.阿拉善右旗
【答案】 D
【解析】 第7題,根據兩次等值線遞變規律判讀即可,如阿拉善右旗1960~1969年指數在120以上,到2010~2017年已經降至50~60之間,降低幅度最大,故選D。
8.近年來,導致該地風蝕程度整體減弱的關鍵氣候因子是(  )
A.風速 B.降水 C.氣溫 D.相對濕度
【答案】 A
【解析】 第8題,根據材料可知,影響風蝕氣候因子指數的因素有風速、降水量、氣溫及相對濕度。根據材料還可得知,近年來阿拉善高原為重點防沙區域,生態環境改善,植被覆蓋應該有所提高,增大了摩擦力,因此風速會降低,從而使得該指數有所下降。故選A。
9.拐子湖于20世紀90年代干涸,目前生態修復困難,主要是該地
(  )
A.土地鹽堿化 B.地形起伏大
C.經濟落后 D.交通不便
【答案】 A
【解析】 第9題,拐子湖深居內陸,為咸水湖,湖水干涸后,鹽堿化嚴重,能生長的植被有限,因此在生態恢復中比較困難,最可能是A。內蒙古高原總體起伏不大,經濟落后和交通不便都應該可以克服,不應該是生態恢復的困難。故選A。
(2021·石家莊一模)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東南向內部遞減,局部地區泥石流頻發。下圖示意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據此完成10~11題。
10.補給青藏高原西北部冰川的水汽主要來源于 (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答案】 A
【解析】 第10題,讀圖分析,青藏高原西北部地處高原地區,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夏季風很難到達此處,排除B、C。根據緯度位置分析,此地地處北半球西風帶內,盛行西風將大西洋上的水汽帶到這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A正確。北冰洋距離較遠,水汽難以到達,排除D。故選A。
11.與泥石流低發區相比,圖示區域泥石流高發區更易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條件是 (  )
A.山脈高大,植被稀疏
B.夏季氣溫高,冰川融水量大
C.山高谷深,降水豐富
D.晝夜溫差大,巖石風化強烈
【答案】 C
【解析】 第11題,圖示區域泥石流高發區位于橫斷山區,山高谷深,落差大,受西南季風影響大,降水豐富,更容易形成泥石流,C正確。該區域植被覆蓋率高,A錯誤。與泥石流低發區相比,冰川相對較少,B錯誤。與泥石流低發區相比,晝夜溫差不算大,D錯誤。故選C。
二、綜合題
12.(2022·重慶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巢湖地處皖中,襟湖帶江,素有“東方日內瓦”之譽,湖水主要靠地面徑流補給,流域面積為13486平方公里。近年來,每到夏季,巢湖湖面可見大量藍藻,尤其是西半湖水域藻類物質較為集中。巢湖中生長的藍藻,其優勢種銅綠微囊藻生長的最適氮磷比為11.2,最適溫度為28.8~30.5℃。下圖分別示意巢湖流域及流域近600年來旱澇災害發生頻率統計。
(1)從氣候角度分析巢湖流域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
【答案】 夏季風移動至江淮地區,停留時間長,降水多,洪澇成災;或者受江淮準靜止鋒影響,梅雨氣候顯著;準靜止鋒活躍時,暴雨頻發,洪澇成災;反之鋒面快速北移,長時間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則降水很少(造成“短梅”或“空梅”),干旱致災。
【解析】 第(1)題,巢湖位于安徽省,屬于南方地區長江中下游,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為鋒面雨,受夏季風強弱影響,降水變率大。從氣候角度分析旱澇頻繁,旱災,是夏季風強勁,南旱北澇;澇災,夏季風弱,鋒面雨帶在南方停留時間長,南澇北旱。
(2)說明在自然狀態下巢湖能獲得長江干流補給的條件。
【答案】 巢湖地勢較低,裕溪河口與長江干流水位差較小;當長江下游發生洪水時,長江干流水位高于裕溪河,長江水經裕溪河倒灌進入巢湖。
【解析】 第(2)題,正常狀態下,是巢湖水流入長江。長江水補給巢湖,屬于倒灌,條件有兩個:兩地間地勢低平;豐水期,長江水上漲速度快,高于巢湖水面。
(3)巢湖目前藍藻污染比較嚴重,尤其是西半湖水域容易看到較多藻類,分析其原因。
【答案】 湖泊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水體流動緩慢,利于氮磷在湖區內蓄積,氮磷比值適合藍藻生長;巢湖地處亞熱帶,夏季氣溫高,夏季盛行東南風,漂浮在水面上的藻類受風的影響向下風向水域(西半湖)聚集。
【解析】 第(3)題,該題有兩個原因:藍藻污染的原因和西半湖藻類更多的原因。藍藻污染屬于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物來源是周邊工農業廢水排放多,湖泊比較封閉,夏季水溫高。西半湖較多,夏季盛行東南季風,西半湖位于夏季風的下風向,利于藍藻堆積。
13.(2020·山東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與永昌北山之間(下圖),海拔1875~2106m,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盆地內分布有若干塊濕地,這些濕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質條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金川峽水庫位于盆地最低處,是當地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從地形、地質角度分析濕地的成因。
【答案】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東北流動,補給濕地;盆地內有斷層分布,地下水沿斷層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處,易于積水。
【解析】 第(1)題,結合材料和圖示信息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儲水條件(地勢低洼);二是補給條件(地勢對地表徑流流向產生影響,形成對低洼處濕地的水源補給;該處有斷層分布,利于地下水的出露和補給)。
(2)說明永昌盆地內濕地對金川峽水庫的意義。
【答案】 濕地位于水庫上游,在洪水期能削減洪峰;濕地受地下水補給,(枯水期)為水庫提供較為穩定的水源;濕地可以對泥沙、污染物等進行過濾、沉淀、吸附、降解,凈化入庫水質。
【解析】 第(2)題,濕地對水庫的主要影響包括削峰補枯、凈化水質等;此外該處濕地有地下水補給,可以為水庫提供較為穩定的水源。(共27張PPT)
課時訓練1 世界地理
一、選擇題                      
(2020·新課標卷Ⅱ)如下圖所示,烏拉爾山脈綿延于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之間。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烏拉爾山脈兩側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但在同一自然帶內烏拉爾山脈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等存在差異。據此完成1~2題。
1.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遠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響小
③地勢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烏拉爾山脈的阻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本題組考查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第1題,西西伯利亞平原和東歐平原大部分地區地處西風帶,影響該區域的大部分水汽是西風從大西洋上帶來的,西西伯利亞平原比東歐平原距離大西洋更遠,其降水相對較少,①正確;西西伯利亞平原和東歐平原都北臨北冰洋,受北冰洋沿岸洋流的影響相差不大,②錯誤;地勢南高北低,不是影響西西伯利亞平原降水較少的主要原因,③錯誤;西西伯利亞平原和東歐平原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山脈阻擋了來自大西洋的水汽進入西西伯利亞平原,因此西西伯利亞平原降水較少,④正確。故D項正確。
2.西西伯利亞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異較小,但南部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
A.沼澤分布少 B.太陽輻射強
C.河流向北流 D.遠離北冰洋
【答案】 B
【解析】 第2題,一個地區的干濕狀況主要受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關系的影響。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南部緯度較低,太陽輻射較強,蒸發量相對較大,在降水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比北部地區更干燥,B項正確。沼澤分布少、河流向北流對干濕狀況影響較小,A、C兩項錯誤。由題干可知,南北降水差異較小,故遠離北冰洋不是南部較干的原因,D項錯誤。
(2022·長沙第四次質檢)貝加爾湖(如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此完成3~5題。
3.貝加爾湖形成于 (  )
A.地殼斷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斷河流
【答案】 A
【解析】 第3題,貝加爾湖屬干構造湖,是由于地殼斷陷集水而成。其形成與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斷河流無關。故選A。
4.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說明 (  )
A.湖區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徑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答案】 C
【解析】第4題,貝加爾湖斷層發育,湖盆斷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四周環繞著高山。貝加爾湖的眾多河流攜帶大量的泥沙在貝加爾湖沉積,經過漫長時間的堆積形成巨厚的沉積物;目前該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斷匯入湖泊,導致湖水深度不斷加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湖區降水量、入湖徑流量、入湖泥沙變化不大,且其變化也不會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選C。
5.貝加爾湖湖水更新緩慢的主要原因是 (  )
A.湖面蒸發弱 B.湖泊面積大
C.湖水鹽度低 D.湖水深度大
【答案】 D
【解析】第5題,結合材料可知,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導致其與外界水循環作用弱;貝加爾湖位于內陸地區,夏季白晝時間較長,氣溫較高,湖面蒸發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積大,有利于湖水參與外界水循環;湖水鹽度大小對湖水參與外界水循環影響較小。故選D。
(2022·石門二模)近年來,全球變暖使北極(海洋運輸)航線的開通逐漸成為可能。下圖示意計劃中的北極航線(包括東北航線和西北航線)。據此完成6~8題。
6.東北航線、西北航線會合處N臨近 (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線
B.歐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C.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
D.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答案】 D
【解析】 第6題,根據圖示和經緯度定位,N為白令海峽,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線,又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故A、B、C錯誤,D正確。
7.若北極航線開通,該航線 (  )
A.可全年通航
B.單位距離能源消耗較少
C.不宜使用羅盤導航
D.航行的船舶維護費用較低
【答案】 C
【解析】 第7題,北極航線只有夏季短暫時間能通航;北極航線浮冰較多,船只航行速度慢,單位距離能源消耗較多;浮冰沖撞船體,破壞船只,維護費用較高;北極地區磁場較強,不宜使用羅盤導航。故C正確,A、B、D錯誤。
8.若北極航線開通,下列國家間海上航運受益最大的為 (  )
A.中國——巴西 B.日本——英國
C.越南——法國 D.美國——印度
【答案】 B
【解析】 第8題,從日本到英國通過北極航線比走其他航線距離近,運輸成本大幅度降低,受益最大,故B正確;其他三組國家間海上航運通過北極航線比走其他航線距離遠,故A、C、D錯誤。
(2022·雙峰月考六)的的喀喀湖(圖中a湖)是南美洲地勢最高的湖泊。該湖位于安第斯山脈的普納高原北部,湖面海拔達3821m,湖水面積大約為8300km2,平均水深140~180m,最深處達280m。該湖周圍群山環繞,峰頂常年積雪,但湖水終年不凍。的的喀喀湖與波波湖(圖中b湖,湖面海拔為3690m)通過河流相通。讀圖,完成9~11題。
9.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 A
【解析】 第9題,的的喀喀湖位于南半球,是南美洲地勢最高的湖泊。1月份是夏季,氣溫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是1月,故A正確。其他月份氣溫較低,冰雪融水量少,湖泊水位較低,故B、C、D錯誤。故選A。
10.的的喀喀湖終年不凍的原因是 (  )
①湖水鹽度高
②湖面落差大,流動快
③湖泊面積大,深度大,水量大
④緯度低,幾乎不受寒冷氣流的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第10題,的的喀喀湖終年不凍的原因有湖泊面積大,深度大,水量大,③對。緯度低,幾乎不受寒冷氣流的影響,④對。瀑布處也會結冰,湖面落差大,流動快不是不凍的原因,②錯。湖水是淡水湖,①錯。故選C。
11.若a、b兩湖泊中一個為淡水湖,一個為咸水湖,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a湖湖面南高北低
B.a湖為咸水湖,b湖為淡水湖
C.b湖湖面南高北低
D.a湖為淡水湖,b湖為咸水湖
【答案】 D
【解析】 第11題,若a、b兩湖泊中一個為淡水湖,一個為咸水湖, a湖水面海拔高,湖水流向b湖,則a為淡水湖,b湖為咸水湖,D對,B錯。湖泊的湖面水位海拔基本一致,A、C錯。故選D。
二、綜合題
12.(2022·廣東肇慶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國是全球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航空航天、核電、汽車等工業在世界居于重要地位,工業體系完備,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目前,法國已成為中國在歐第二大投資目的國,現有600多家中資企業,涉及能源、航空航天、通信通訊、制造業等多個工業領域,巴黎大區是中國企業對法國投資的重點區域。近年來,羅納-阿爾卑斯大區、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布列塔尼大區和諾曼底大區也逐漸成為中國企業的投資熱土。下圖示意法國大區分布。
(1)分析法國巴黎大區成為中國企業投資重點區域的主要原因。
【答案】 巴黎大區是法國工業發源地,工業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體系完整,生產協作條件好;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多,創新硏發活力強;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人口、城市密集經濟發達,消費市場廣闊。
【解析】 第(1)題,法國巴黎大區交通發達,運輸暢通,基礎設施建設是世界級的,擁有歐洲第二大機場,公共交通也十分便捷,還有非常高質的互聯網網絡,使得人員、貨物、信息的交通都暢通無阻;產業根基深厚,勞動力素質高,幾乎有所有現代產業的領軍企業,也有非常深厚的工業基礎,工業歷史悠久,是法國工業發源地,工業體系完整,生產協作條件好;教育、科研實力雄厚,擁有許多歐洲頂尖乃至世界聞名的高等院校、工程師學院以及商學院。強大的人才儲備使得其成為科研創新程度非常高的一個地區;同時人口、城市密集經濟發達,消費市場廣闊。因此,成為中國企業投資重點區域。
(2)說明與巴黎大區相比,羅納-阿爾卑斯大區、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布列塔尼大區和諾曼底大區吸引中國企業投資建廠的共同區位優勢。
【答案】 瀕臨地中海、大西洋或海峽,有岀海的大型港口;海運發達,對外聯系便利。
【解析】 第(2)題,讀圖可知:羅納—阿爾卑斯大區、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布列塔尼大區和諾曼底大區與巴黎大區相比,共同特點是臨海,瀕臨地中海、大西洋或海峽,有岀海的大型港口;海運發達,對外交通聯系便利,便于原料產品運輸。
(3)闡釋與法國航空航天工業領域進行投資合作,對中國企業發展的有利影響。
【答案】 通過合作投資建廠,可以擁有創新活力強的研發人員,居于科技領先地位;可以擁有一批有經驗的企業管理人才,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可以擁有龐大的產品銷售網絡和零部件輸入渠道,保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確保市場份額和提高市場競爭力。
【解析】 第(3)題,法國航空航天工業起步較早,工藝、技術先進,通過合作投資建廠,中國企業可以擁有創新活力強的研發人員,居于科技領先地位;可以擁有一批有經驗的企業管理人才,提高生產管理效率;法國在超音速飛機、“協和”飛機、渦輪式直升飛機以及導彈等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知名度高,產品質量好,市場占有率高,通過合作投資建廠,中國企業可以擁有龐大的產品銷售網絡,同時利于零部件進口,保障合資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確保市場份額。
13.(2021·湖南師大附中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塞克湖,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國境內,天山山脈北部。湖平均深度279米,最大深度702米,湖面海拔1609米,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58千米,面積6332平方千米,為不凍湖。中國古稱圖斯池、熱海、清池。伊塞克湖盆地四面環山,北部是昆格山,最高峰海拔4770米,南面泰爾斯凱山、最高峰海拔5216米,高山區冰川面積約650.4平方千米。
伊塞克湖屬于內陸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約1609米,面積6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終年不凍。該湖東西兩岸年降水量差異大,東岸地區有常年積雪。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區,廣泛引用注入此湖的河水發展灌溉農業,這里已成為吉爾吉斯斯坦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
(1)說明伊塞克湖的水位季節變化的特點,并分析原因。
【答案】 特點:季節變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原因: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來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補給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氣溫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氣溫低,冰雪融化量小。
【解析】 第(1)題,由材料結合圖形可知,伊塞克湖屬于內陸咸水湖,該區域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氣候干旱;圖中顯示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來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補給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氣溫高,高山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氣溫低,冰雪融化量小,所以該湖的水位季節變化的特點是:季節變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
(2)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結冰的原因。
【答案】 湖泊北部山脈阻擋了冷空氣的侵入;屬于咸水湖,湖水鹽度較高,湖水不易結冰;湖泊水位深,水量大。
【解析】 第(2)題,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所以該湖泊北部地勢較高,山脈阻擋了冷空氣的侵入,而且湖泊水位深,水體面積大、水量大,水的比熱容大,湖水不易結冰;由于該湖屬于內陸咸水湖,湖水鹽度較高,湖水不易結冰。
(3)分析伊塞克湖東岸有常年積雪的自然原因。
【答案】 位于西風帶,西風經過湖面時增溫增濕,經過湖面后,暖濕氣流受山地阻擋抬升,水汽凝結形成豐富的降雪;海拔高,氣溫低,積雪不易融化。
【解析】 第(3)題,根據圖中緯度可知,該湖位于西風帶,而且湖泊東部有高大山脈;當來自于大西洋、北冰洋的氣流經過湖面時可以增溫增濕,經過湖面后,暖濕氣流受山地阻擋抬升,水汽凝結形成豐富的降雪;材料顯示湖面平均海拔約1609米,海拔較高,氣溫低,積雪不易融化。
(4)有人建議在伊塞克湖沿地區大力發展灌溉農業,你是否贊成 并說明理由。
【答案】 贊成。理由: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長;湖區城鎮分布較多,農產品消費市場較大;河流眾多,可利用水源發展灌溉農業;能提高農業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不贊成。理由:大力發展灌溉農業導致入湖水量減少,湖泊面積縮小;不合理利用水資源,導致土地荒漠化和鹽堿化;農業生產中大量利用化肥和農藥,導致水體污染,湖水水質變差。
【解析】 第(4)題,本題為開放性問題,注意觀點與理由的統一。贊成。理由:該區域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長;圖中顯示湖區周邊城鎮分布較多,農產品消費市場較大;有眾多發源于山區的河流,水源較為充足,可利用水源發展灌溉農業;能提高農業收入,促進經濟發展。不贊成。理由:由于該區域氣候干旱,大力發展灌溉農業需要從入湖河流中大量引水,導致入湖水量減少,湖泊面積縮小;不合理利用水資源,會導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引發土地次生鹽堿化;農業生產中大量利用化肥和農藥,導致水體污染,湖水水質變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兰州市| 南京市| 海林市| 专栏| 赤城县| 仲巴县| 建湖县| 常州市| 乌兰察布市| 贵南县| 卫辉市| 朔州市| 延吉市| 大悟县| 驻马店市| 临清市| 长泰县| 来宾市| 句容市| 韶山市| 武川县| 昌都县| 绥芬河市| 棋牌| 淮阳县| 阳江市| 辽宁省| 大邑县| 依安县| 四会市| 安岳县| 惠东县| 东平县| 宿州市| 铁岭县| 临泽县| 射洪县| 黑河市| 璧山县|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