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藝考生高考地理復習專題二十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課時教學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藝考生高考地理復習專題二十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課時教學課件

資源簡介

(共45張PPT)
課時41 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
專題二十 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
一、考試說明和教學要求
考試說明 教學要求
1.運用碳循環和溫室理論,分析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說明碳減排在國際的重要性
2.結合實例,說明設立保護區對生態安全的意義
3.結合實例,說明污染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
4.舉例說明環境保護政策和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1.運用圖文資料,了解全球氣候變化與人為碳排放的關系,分析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并能夠理解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措施(綜合思維)
2.結合實例,認識污染物跨境轉移的主要方式,說明跨境污染引發的國際爭端及其對環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威脅(區域認知)
3.通過實地調查或觀看影像,并結合實例了解生態修復、建立自然保護區等保護措施的實施方式和效果,進而說明建立自然保護區等生態保護措施對國家生態安全的意義(綜合思維)
4.搜集資料,認識我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說明環境保護政策、措施安全的關系(地理實踐力)
二、知識網絡
三、應試指導
考情分析
備考策略
1.高考這部分內容考查的是環境安全問題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和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相關原理的實踐應用,考生備考時需掌握相關的基本原理,特別要注重特定環境污染類型的積累,如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明確污染物跨境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
2.學會將地理原理與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
2022年 無
2021年 無
2020年 無
【課堂導學】
四、要點精講
要點一 環境保護政策
1.定義: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環境保護政策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利用,防止自然資源受到污染和破壞。
2.目的:確保國家生態環境安全。
3.手段: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規范、標準等。
4.作用:用于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處理國民經濟各部門、各社會團體和個人之間有關環境問題的相互關系。
2016年12月,國家公布《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全面推行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河流水環境好壞,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態共同體,治水靠一個部門單打獨斗不行,必須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的系統治理,出現問題可通過河長來協調、調度和監督。2018年,我國全面建立河長制和湖長制。
  【典例展示1】 
“河長制”公示牌
【答案】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戰略。
【解析】 第(1)題,“河長制”旨在保護水資源,我國這方面的基本國策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戰略是可持續發展(答出即可)。
(1)這一制度反映了我國堅持哪些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
(2)談談建立“河長制”的意義。
【答案】 ①有利于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②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生態文明建設;③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人民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改善與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④有利于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
【解析】 第(2)題,本題考查意義,可用“有利于”的形式從兩型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保護水資源等方面展開作答。
要點二 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
1.我國環境保護法律層次結構
我國環境保護法律層次結構
2.憲法中的環境保護條款
(1)憲法第九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2)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國家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
3.國際環境保護公約
我國締結或參加的部分環境保護國際公約、協定書和雙邊協議
種類 環境保護國際公約、協定書和雙邊協議
氣候
變化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
臭氧層
保護 《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固體廢物處理 《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
《防止傾倒廢物和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即《倫敦公約》
生態
環境
保護 《國際管制捕鯨公約》
《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
《生物多樣性公約》
《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4.環境保護法規
(1)環境保護基本法:是我國環境保護的綜合性法規,確立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基本方針,也是制定其他環境保護法規的依據。
【閱讀材料】
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自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后,為了適應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經過了多次修訂,最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從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環境保護法在法律理念、法律制度和法律責任方面均有重大革新和顯著突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將“保障公眾健康”作為環境保護法的一個基本目的,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環境保護法的根本目的。
第二,首次明確了環境保護法的五項基本原則,包括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和損害擔責。
第三,突出了多元主體和環境共治,強調了環保與科技的融合。
第四,首次明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以及各級環境行政執法部門和重點排污單位等的環境信息公開義務。
(2)環境保護單行法律:針對特定的保護對象或者環境要素頒布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
(3)環境保護行政法規: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頒布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
(4)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立法機關或地方政府根據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綜合性或單行環境保護法規,如《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
(5)環境保護標準:為了執行各種專門的環境法而制定的技術規范,是衡量環境質量狀況和控制污染物排放行為的法律尺度,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等。
【典例展示2】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芬蘭地處北歐,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森林資源豐富,石油、煤炭資源貧乏且多依賴進口。芬蘭經濟支柱是制造業,以電子、造紙、家具、造船、有色金屬、食品為主,其中一部分部門耗能較多,污染較大。
20世紀60年代以后,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凸顯,引起政府和居民的廣泛關注。1983年,芬蘭環境部成立。芬蘭重視環境法制建設,相繼頒布了20多項環境保護法律,其中,《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法》《水域保護法》《垃圾處理法》最為重要。芬蘭森林覆蓋率高,湖泊密布,森林、湖泊保護獲得各方面的重視。破壞環境、非法排污的企業和個人,會受到環保部門的嚴厲制裁。如今,芬蘭被譽為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最好的國家之一,成為世界上一流的清潔技術應用和輸出國。
(1)分析芬蘭人均能耗較高的原因。
【答案】 芬蘭地處北歐,冬季嚴寒漫長,需要大量能源供暖,同時具備部分耗能較多的加工制造業部門。而人口又比較少,所以人均能耗相對較高。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芬蘭的相關知識。
第(1)題,芬蘭地處北歐,冬季寒冷漫長,居民們保持供暖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等資源,能源消耗量較大;芬蘭經濟支柱中一部分企業屬于高耗能企業,所需要消耗的能源較多。同時,芬蘭人口較少,導致人均能耗較高。
(2)為什么芬蘭要重點治理水體污染
【答案】 芬蘭號稱千湖之國,水體面積較廣,支柱產業比如“造紙”,會產生大量水體污染。而水又是人類生存必備資源,水體污染直接影響居民日常生活,危害到居民的健康,所以芬蘭要重點治理水體污染。
【解析】 第(2)題,芬蘭被稱為“千湖之國”,境內水體面積較大,因此水體污染對于芬蘭的影響較大。芬蘭人生產和生活用水都依賴于地表水體,水體的污染治理影響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3)說一說芬蘭環境保護工作的可借鑒之處。
【答案】 建立相應的環境部門,重視法律法規建設,形成全面而嚴格的法律法規體系;重視清潔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解析】 第(3)題,芬蘭重視完善環境法制建設,相繼頒布大量的環境保護法律,從全方位重視環境,在保護的同時,嚴厲懲戒破壞環境、非法排污的企業。
要點三 環境保護的政策體系
1.我國環境政策體系
我國環境政策體系示意圖
2.我國環境政策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政策
①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事先對擬建項目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定,并提出防治對策和措施,避免污染的產生和蔓延。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決定開發活動能否進行和如何進行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制度。
②“三同時”制度是指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該制度是防止產生新的污染源,實現預防為主政策的有效措施。
(2)“誰污染,誰治理”政策
“誰污染,誰治理”政策是國際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費原則的體現,由污染者承擔環境治理的責任和費用。主要措施有:排污收費制度,即對超過排放標準向大氣、水體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征收超標排污費,專門用于污染防治;對嚴重污染的企事業單位實行限期治理制度。
(3)“強化環境管理”政策
強化政府和企業的環境治理責任,控制和減少因管理不善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主要措施包括: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環境保護作為政績考核內容;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予以監督管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建立集中的污染處理設施,對污染源進行集中控制和處理;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必須向政府申報排污設施和污染物處理情況。
(4)新政策、新舉措
伴隨我國環境保護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許多環境管理的新政策、新舉措不斷涌現,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生態補償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生態保護紅線政策等。未來將逐漸完善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由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管理體系。
【典例展示3】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某市6家化工企業將2.5萬噸廢酸以每噸20~100元不等的價格,交給無處理資質的公司偷排進當地的河流,導致水體嚴重污染。該市環境保護聯合會訴請法院判令這6家被告企業賠償水環境修復費1.6億余元、鑒定評估費10萬元。法院最終支持了原告方的主張,認為6家企業主觀上具有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的故意,客觀上造成了環境嚴重污染的結果,應該承擔對環境污染進行修復的賠償責任,但是賠償款的40%可以延期一年支付。如果一年內6家企業能夠通過技術改造對廢酸進行循環利用,可以用環保技術改造的費用來抵扣40%的賠償費。
(1)“河水是一種具有流動性和自凈能力的環境介質。污染發生后,河流水質會逐漸地自動修復,所以排污企業無須承擔環境修復的責任。”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 為什么
【答案】 (1)不同意,水體自凈能力是有限度的,當排污企業排放大量廢棄物超過水體自凈能力之時,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打破平衡,水體很難再自凈,所以必須承擔相應的環境修復責任。
(2)議一議,法院允許被告企業延期一年支付40%賠償款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2)法院允許40%賠償款可以延期一年賠付,又提供了一種可以抵扣賠償款的方法,就是通過技術改造對廢酸進行循環利用,用環保技術改造的費用進行抵扣,一方面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要求,另外主要為了引導企業進行污染治理技術革新,一舉兩得。
五、能力摸底
生態保護紅線所圈定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保護的區域。下表為某年南京市部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面積統計表。據此完成1~2題。
類型 總面積/km2 類型 總面積/km2
風景名勝區 373.16 生態綠地 134.70
洪水調蓄區 32.61 飲用水水源
保護區 221.85
森林公園 211.30 重要濕地 127.42
1.下列關于生態保護紅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內不能進行大規模生產活動
B.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目的是劃定城市邊界
C.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決定南京環境承載力
D.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阻礙南京城市面積擴大
【答案】 A
【解析】 第1題,從材料中得知,生態保護紅線所圈定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保護的區域,因此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活動,A項正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城市生態環境,B項錯誤。環境承載力不僅受資源、環境影響,還受科技水平、地區開放程度等影響,C項錯誤。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有利于南京市的發展,對阻礙城市面積擴大影響不大,D項錯誤。故選A
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對南京城市環境的影響是 (  )
A.調節城市氣候,擴大晝夜溫差
B.影響城市水循環,地表徑流增多
C.保護生物多樣性,改變植被類型
D.提高環境自凈能力
【答案】 D
【解析】 第2題,由所學知識可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利于改善南京生態環境,調節城市氣候,減小晝夜溫差,A項錯誤。生態環境改善,植被覆蓋率提高,地表徑流減少,B項錯誤。生態環境改善,生物多樣性增加,環境自凈能力提高,但不一定會改變植被類型,C項錯誤、D項正確。故選D。
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砂的粒徑和磨圓度適中,受力合理,雜質少,是天生的“建筑伴侶”。河流是天然的流動建材廠,粒徑不同的砂石及泥沙會富集沉積在特定河段及河床分層中,有規律可循,但再生周期較長。近年來,巨量超采盜采使得一些富集優質砂資源的河湖遭受重創,建筑用砂價格暴漲,各地區出臺了禁采河砂的政策。現在,砂子家族的新成員——機制砂正在登上應用舞臺并大規模使用。機制砂原料來源廣泛,除了各種巖石,還可以利用建筑廢料和礦山尾礦。
【答案】 河砂是在地形、水量、流速的共同影響下,在河流侵蝕和沉積作用下形成的;在空間上呈現出明顯的水平和垂直分類沉積規律(總趨勢是粒徑由粗變細,從上游至下游礫石減少,砂和黏土漸增);不同粒徑的砂石和泥沙會富集在特定的河段及河床中,便于采砂。
(1)試對“河流是天然的流動建材廠”作出合理解釋。
【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粒徑不同的砂石及泥沙會富集沉積在特定河段及河床分層中,有規律可循,但再生周期較長”,再結合圖示,河砂是在地形、水量、流速的共同影響下,在河流侵蝕和沉積作用下形成的;河砂是河流從上游侵蝕搬運來的砂石,在地勢逐漸變緩,水流逐漸變慢過程中,砂石逐漸沉積下來而形成的,在空間上呈現出明顯的水平和垂直分類沉積規律。一般來說,顆粒最大的礫石會最先沉積下來,這些礫石在不斷的流水沖積下,相互摩擦,逐漸失去棱角,形成鵝卵石。繼續往中下游地區前進,河流的流速和流量繼續下降,那么顆粒居中的砂石就會沉積下來,到了河流的最下游地區,地勢低平,河流流速十分緩慢,河流中的攜帶物只能是顆粒十分細小的淤泥類物質,最終這些細小的顆粒也會沉積下來。(總趨勢是粒徑由粗變細,從上游至下游礫石減少,砂和黏土漸增);不同粒徑的砂石和泥沙會富集在特定的河段及河床中,便于采砂。
(2)根據材料,推斷大量采砂深坑出現造成的不利影響。
【答案】 采砂在河道中形成深坑,水流到此處會形成渦旋,加大對周邊河床的侵蝕;造成徑流溯源侵蝕并沖刷下游,使整個河段河床塌陷下降;砂層消失,河床基巖裸露,河流堤岸受到侵蝕而變薄,危及堤岸的安全;下游泥沙量減少;破壞河流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減少)。
【解析】 第(2)題,采砂在河道中形成深坑,深坑破壞了水流和砂石之間的動態平衡,使河床局部變形。砂坑邊緣上的水體在流過砂坑時會形成水跌現象,水流運動速度加快,沖刷能力變強,河床面就會受到侵蝕,水流到此處會形成渦旋,加大對周邊河床的侵蝕;造成徑流溯源侵蝕并沖刷下游,使整個河段河床塌陷下降;砂層消失,河床基巖裸露;同時當采砂深度過深時,水流對護岸與堤防沖刷強度增大,影響堤防工程的穩定,河流堤岸受到侵蝕而變薄,危及堤岸的安全;由于溯源侵蝕,使河床坡度變大,水流速度加大,也不利于泥沙沉積,下游泥沙量減少;在進行采砂作業時將不可避免的攪渾采砂水域及下游水域,使水體中懸浮物增多、水體渾濁,河流的感官效果與水質比較差,當懸浮物濃度較高時,相對的水體中溶解氧含量就會降低,使河流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降低了有機物的含量,將使河流水源的含氧能力逐漸降低,影響河道生態系統的平衡,使河流生態環境質量逐漸下降。破壞河流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減少) 。
(3)說明機制砂成為河砂良好替代品的原因。
【答案】 原料來源廣泛;磨圓度和粒徑可調;加工工藝簡單,成本較低。
【解析】 第(3)題,根據材料“機制砂原料來源廣泛,除了各種巖石,還可以利用建筑廢料和礦山尾礦“可知,原料來源廣泛;機制砂可以人工調節磨圓度和粒徑的大小;加工工藝簡單,利用建筑廢料和礦山尾礦,成本較低。
(4)河砂巨量超采盜采問題突出,請你為解決該問題提出合理建議。
【答案】 建立健全相關采砂法規,加強監督管理和違法處罰力度;科學合理規劃采砂量;發展機制砂技術,部分替代河砂;海砂淡化篩選,部分替代河砂。
【解析】 第(4)題,根據材料,河砂巨量超采盜采問題,造成河堤失去保護,到了雨季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引起洪水災害;長期的開采河沙,在河床底下到處都是坑,水流就容易變成漩渦,這樣就會影響航道上的安全。河床被破壞,水中的動植物也會遭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河砂的粒徑和磨圓度適中,受力合理,雜質少,是天生的“建筑伴侶”,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修路、建房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建材,市場需求量大,搗賣暴利催生了盜采現象,所以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要建立健全相關采砂法規,加強監督管理和違法處罰力度;合理采砂還能降低水位,可以起到防洪的效果,因此科學合理規劃采砂量;發展機制砂技術,部分替代河砂;海砂淡化篩選,部分替代河砂等。
六、課堂評價
(2022·江蘇淮安市模擬)2017年6月13日,洛陽市空氣質量指數(AQI)為256,達到重度污染,經調查,“罪魁禍首”竟是周邊農村地區大量焚燒秸稈。讀“秸稈利用方式示意圖”,完成1~3題。
1.洛陽此時焚燒的秸稈,主要來自 (  )
A.水稻 B.玉米
C.冬小麥 D.春小麥
【答案】 C
【解析】 第1題,洛陽位于北方暖溫帶半濕潤區,主要種植冬小麥和玉米,不適宜種植水稻、春小麥,A、D錯誤。此時(6月)正值冬小麥收割,周邊農村焚燒的秸稈主要來自冬小麥,C正確、B錯誤。故選C。
2.圖中四種秸稈的利用方式中,既有利于環境保護,又能提供生活能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第2題,圖中四種秸稈的利用方式中,既有利于環境保護,又能提供生活能源的是④,作為沼氣原料,D正確。①燃燒會產生大氣污染,A錯誤。②用作飼料,不能提供生活能源,B錯誤。③用作工業原料,造紙會產生水污染,C錯誤。故選D。
3.農田大量焚燒秸稈的危害有 (  )
①產生大量煙塵,影響交通
②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破壞臭氧層
③產生大量可吸入顆粒物,危害人體健康
④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第3題,農田大量焚燒秸稈的危害有產生大量煙塵,影響交通,①正確。破壞臭氧層的是氟氯烴類物質,與二氧化碳無關,②錯誤。產生大量可吸入顆粒物,危害人體健康,③正確。焚燒產生草木灰,減少了有機質,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復,④正確。故選C。
(2022·山東棗莊八中月考)水污染不僅會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更直接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下圖是“某年我國7大水系水質差別對比圖”。據此回答4~5題。
4.上圖顯示,我國7大水系中污染最嚴重的是 (  )
A.遼河水系 B.淮河水系
C.海河水系 D.松花江水系
【答案】 C
【解析】 第4題,由圖可知,劣Ⅴ類水質占比最高的是海河水系。故選C。
5.南方地區水系水質總體好于北方地區水系的重要原因是(  )
A.南方地區經濟發達,治理投入大
B.北方地區工業發達,污染嚴重
C.北方地區人口眾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D.南方地區河流徑流量大,水體自凈能力強
【答案】 C
【解析】 第4題,由圖可知,劣Ⅴ類水質占比最高的是海河水系。故選C。(共31張PPT)
課時訓練41 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
一、選擇題                      
關于近幾年影響中東地區的沙塵暴,國外的一些媒體認為其沙源都在中國。經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影響中國的沙塵暴源地2/3在國外,我國是沙塵暴最大的受害者。據此完成1~2題。
1.影響中國沙塵暴的沙源大多在 (  )
A.俄羅斯 B.哈薩克斯坦
C.吉爾吉斯斯坦 D.蒙古
【答案】 D
【解析】 第1題,影響我國的沙塵暴多是快行冷鋒所致,受強烈西北氣流的影響,地表沙粒粉塵被高空氣流挾帶,向東南擴散。蒙古國附近冬季形成高壓,且離我們國家近,荒漠面積廣大,因此是影響我國的沙塵暴的主要沙源地,D正確;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距我國東部較遠,沙塵難以到達;俄羅斯地表植被覆蓋率高,沙源少,排除A、B、C。故選D。
2.我國為減少東亞沙塵暴的發生已實施一些積極的措施,下列行為對降低沙塵暴發生頻率有效的是 (  )
①加強國際合作 ②退耕還草
③建立預報監測系統 ④加強草原生態建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第2題,解決區域性特別是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國際合作;退耕還草、加強草原生態建設,有利于增加植被覆蓋率,減輕風的強度,減少揚沙天氣和大氣中沙塵的含量,預報監測不能降低沙塵暴的發生頻率。①②④正確,排除③。故選D。
環境保護需要加強國際合作,這是大勢所趨。結合相關知識完成3~4題。
3.性質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環境問題是 (  )
A.危險廢棄物越境轉移
B.核事故或輻射事故
C.臭氧層破壞
D.國際河流的水資源分配
【答案】 C
【解析】 第3題,只有臭氧層的破壞是全球性環境問題,會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C正確,A、B、D錯誤。故選C。
4.我國參與的國際合作,正確的是 (  )
A.我國是CO2的排放大國,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
B.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與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無關
C.“三北”生態防護林的建設,將有助于大氣中CO2的減少
D.在《在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框架下,我國累計淘汰的消耗臭氧層物質占發展中國家淘汰總量的30%左右
【答案】 C
【解析】 第4題,我國已經簽署《京都議定書》,A錯誤。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可以減緩人口增速,減輕環境問題,B錯誤。“三北”生態防護林的建設,使得森林吸收凈化大氣的功能增強,將有助于大氣中CO2的減少,C正確。在《在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框架下,我國累計淘汰的消耗臭氧層物質占發展中國家淘汰總量的50%以上,D錯誤。故選C。
2021年8月以來,全國許多省區陸續出臺限電、有序用電政策。個別省區工業用電實行停六開一,要求制造業產能下降20%以上。據此完成5~6題。
5.本次限電政策實施的背景最可能是 (  )
A.實現減排目標 B.煤炭價格下跌
C.風電供應不足 D.消費市場飽和
【答案】 A
【解析】 第5題,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拉閘限電可減少電力資源的消耗,進而可以減少煤炭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A正確。煤炭價格下跌,降低了我國發電的成本,會促使電力部門有更多資源發電,不會導致電力資源緊缺的現象,B錯誤。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風電所占比例較少,本次拉閘限電受風力影響較小,排除C。近幾年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停產的工廠較多,世界市場相對廣闊,不存在市場飽和的局面,D錯誤。故選A。
6.制造業減輕限電影響的主要措施是 (  )
A.增加勞動力供應 B.研究節能新技術
C.制造業全部轉型 D.增加能源供應
【答案】 B
【解析】 第6題,碳排放主要是對資源消耗過程中所造成的,與勞動力并無關聯,A錯誤。工廠大力推進節能技術的使用,能夠大大降低資源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B正確。制造業全部轉型中的“全部”說法過于絕對,C錯誤。增加能源供應,并不能降低制造業所產生的碳排放,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碳排放量,D錯誤。故選B。
環境對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消納、同化能力,然而,隨著生產的發展,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據此完成7~8題。
7.下列關于環境自凈能力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環境的自凈能力就是環境對人類破壞活動的抗御能力,人類的破壞力越大,環境的自凈能力就越強
B.由于環境具有自凈能力,因此,不會產生環境污染現象
C.環境的自凈能力是有限度的,當人類向環境中過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質時,環境會永久性地喪失自凈能力而出現環境污染現象
D.環境具有自凈能力,當其對廢棄物的容納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量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
【答案】 D
【解析】 第7題,環境具有自凈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不會出現破壞力越大,環境的自凈能力就越強和不會產生環境污染現象的現象,A、B錯誤;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體中,并超過其自凈能力,就會出現環境問題,但不會永久性地喪失自凈能力,C錯誤;環境具有自凈能力,當其對廢棄物的容納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量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D說法正確。故選D。
8.下列有關水體自凈能力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不同水體的自凈能力是相同的
B.水體的自凈能力主要是通過物理凈化、化學凈化和生物凈化實現
C.不同水體的自凈能力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
D.水體的自凈能力可隨污染物數量的增加而不斷加強
【答案】 B
【解析】 第8題,不同水體由于流速、循環周期等不同,水體的自凈能力是不同的,A錯誤;水體的自凈能力主要是通過物理凈化、化學凈化和生物凈化實現的說法正確,B正確;就自凈能力來說,一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C錯誤;如果人類向水體中排放的污染物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便會產生水體污染,引起水體自凈能力的減弱,D錯誤;故選B。
繼上海市2019年7月1日起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后,西安市在9月1日起也實施了生活垃圾分類。垃圾分類還被納入了法制框架。據此完成9~10題。
9.城市垃圾分類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
B.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C.降低垃圾處理的成本
D.減少城市生活垃圾量
【答案】 A
【解析】 第9題,可回收物可以回收利用,廚余垃圾等可以堆肥,對垃圾的合理分類可以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A正確。垃圾分類對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有一定影響,但城市的文明程度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人口的素質等),故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主要目的,B錯誤。實施垃圾分類需要增加大量的資金和勞動力,會增加垃圾的處理成本,C錯誤。垃圾分類并沒有減少城市生活垃圾量,D錯誤。故選A。
10.實現垃圾分類目的的最關鍵環節是 (  )
A.制定法律法規 B.垃圾資源化處理
C.加強宣傳教育 D.推廣分類運輸
【答案】 B
【解析】 第10題,垃圾分類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因此對分類后的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關鍵環節,B正確。制定法律法規、加強宣傳教育、推廣分類運輸均為垃圾分類提供了有效保障,但不是實現垃圾分類目的的最關鍵環節,A、C、D錯誤。故選B。
11.浙江一直致力于打造環境監管最嚴省份,2018年共立案環境違法案件12513件,罰款4.63億,刑事拘留1082人。浙江對污染企業采取一系列措施直接體現了 (  )
A.增加決策者的政績
B.落實對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的行政管理制度
C.維護轄區群眾生活環境的質量
D.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浙江致力于打造環境監管最嚴省份,對于污染企業采取措施直接體現了政府落實對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的行為,從而減輕了行政區內環境污染,維護了群眾生活環境的質量,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C、D為環境管理的目的,故C、D錯誤;增加決策者的政績不是采取環境監管的體現,A錯誤。故選B。
在解決當前面臨的各類環境問題時,必須實行科學有效的環境管理。據此完成12~13題。
12.要實行環境管理的原因是 (  )
A.技術手段的局限性
B.環境管理能杜絕環境問題的產生
C.環境問題的形成源于自然環境的惡化
D.環境管理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
【答案】 A
【解析】 第12題,環境問題的產生既有技術上的原因,也有因缺乏正確的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造成的,因此,不能單純依靠技術措施來解決,A正確。環境管理不能杜絕環境問題的產生,環境問題的產生源于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目標的純經濟性和行為的無約束性,環境管理只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但不是唯一的,B、C、D錯誤。故選A。
13.為了推動全國環保工作有序地進行,國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確定環境保護方針大計
B.頒布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C.制定環境管理條例與國家行動計劃
D.舉辦個人環境道德修養教育
【答案】 D
【解析】 第13題,舉辦個人環境道德修養教育屬于公眾的參與行為,不屬于國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D符合題意。確定環境保護方針大計、頒布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定環境管理條例與國家行動計劃都是宏觀層面的,由國家和政府主導,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據某報消息,哈爾濱市馮某用22萬元兌下一間制作牌匾的美術社,可是剛營業不久,環保局工作人員就來了,對馮某說,依據《哈爾濱市城市居民居住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要對其罰款,并要求他對美術社進行整治,避免噪聲擾民。據此完成14~16題。
14.在我國法規體系中,《哈爾濱市城市居民居住環境保護條例》屬于 (  )
①環境保護基本法 ②環境保護單行法
③環境保護行政法規 ④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第14題,該《條例》是針對“居民居住環境”的,屬于環境保護單行法,不是環境保護基本法;該《條例》是哈爾濱政府制定并頒布的,屬于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不是環境保護行政法規。②④正確,①③錯誤。C正確。故選C。
15.在民事責任上,“避免噪聲擾民”是 (  )
A.賠償損失 B.排除危害
C.強制執行 D.分析抽樣
【答案】 B
【解析】 第15題,“避免”是關鍵詞,是為了避免噪聲污染,在民事責任上屬于“排除危害”。B正確。在民事責任上,“避免噪聲擾民”不是賠償損失、強制執行、分析抽樣,A、C、D錯誤。故選B。
16.在我國環境管理政策體系中,“要求他對美術社進行整治”依據的制度是 (  )
A.“三同時”制度
B.排污收費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答案】 C
【解析】 第16題,“整治”是關鍵詞,說明該行為不是“收費”,不屬于排污收費制度;該美術社已經存在,不是“三同時”制度;環境影響評價針對的是重點工程、區域開發或其他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人類活動事先作出預測和評估。綜上分析,C正確,A、B、D錯誤。故選C。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南方水網地區設置了生豬“禁養區”“限養區”,福建、浙江、廣東等地許多大型養豬企業紛紛向東北遷移,出現了“南豬北養”的局面。據此完成17~18題。
17.南方水網地區發展養豬的主導因素是 (  )
A.市場廣闊 B.氣候溫暖
C.水源充足 D.地價低廉
【答案】 A
【解析】 第17題,本題考查農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養殖業屬于農業,決定農民生產類型規模的主導因素是市場,根據材料,福建、浙江、廣東等地豬場拆遷潮涌現,推測南方水網地區發展養豬的主導因素是市場廣闊,A正確。氣候溫暖、水源充足、地價低廉等不是主要因素。故選A。
18.東北吸引大型養豬企業入戶的主要優勢條件是 (  )
A.接近市場 B.交通便利
C.勞動力成本低 D.飼料豐富
【答案】 D
【解析】 第18題,本題考查農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生豬養殖最主要的成本是飼料成本。東北地區被譽為“天下糧倉”,是我國玉米的重要產地。而豬飼料的配方中玉米就占了高達70%的比例,因而東北地區飼料原料豐富,D正確;材料中提到,福建、浙江、廣東等地豬場拆遷潮涌現,紛紛向東北等地轉移,出現了“南豬北養”的局面。因此,這些豬場的目標市場在南方而不是北方,搬遷后離市場的距離變得更遠,A錯誤;我國公路和鐵路網的建設使得東北和南方地區的交通都很便利,交通不是吸引養豬企業北遷的優勢,B錯誤;近年來,我國的勞動成本已經開始逐漸上漲,東北地區的勞動力成本并不一定比南方低,且生豬養殖業最主要的成本并非是勞動力成本,C錯誤。綜上所述,故選D。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山資源管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探礦權人在勘查過程中給他人造成生產資料和其他財產損害的,依法予以補償。據此完成19~20題。
19.該條規定制定的依據是我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中的 (  )
①《憲法》
②《國際環境保護公約》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④《民法通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第19題,《憲法》中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條例是制定環境法的依據和指導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制定其他環境保護法規的依據;《國際環境保護公約》是國際上各國為防治全球性環境問題而制定的;《民法通則》不是環境法規。故選C。
20.在我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山資源管理條例》屬于 (  )
①環境保護綜合性法規 ②環境保護單行法律
③環境保護行政法規 ④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第20題,“礦山資源”是關鍵詞,說明該條例是為保護新疆礦產資源而制定的專門性法規;“新疆”是關鍵詞,說明該法規是新疆政府批準并頒布的,屬于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故選D。
二、綜合題
2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飲用水水源地是指提供城鎮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務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地下水等。飲用水源污染包括顆粒態污染和溶解態污染。目前常用景觀格局優化方法(下圖),從“源”與“匯”兩個方面對污染物進行攔截、吸附和吸收,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植物是人工凈化濕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凈化需求及區域氣候條件的限制,分為浮水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不同類型。
2018年4月19日,濰坊市白浪河水庫農業面源污染被列“山東省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單”。有專家提出,可以在白浪河水庫上游建設人工濕地系統解決“匯”方面的污染問題,但需要注意氣候條件對人工濕地系統發揮正常功能的影響。
(1)指出白浪河水庫農業面源污染的來源。
【答案】 農業生產化肥、農藥,禽畜養殖垃圾和污水,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和污水。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水污染的原因與治理措施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動與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等學科核心素養。第(1)題,注意圖中農田、養豬場、村落等信息,同時注意材料信息“濰坊市白浪河水庫農業面源污染”。由此可知,該水庫被列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單,其原因主要受到上游農業生產污染的影響,如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這些有毒物質隨農業退水進入水庫,造成水庫污染,同時,農業生產養殖過程中,禽畜養殖垃圾和污水帶來了農業廢水,對水庫造成了污染;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產生了大量生活垃圾和污水,對水庫造成了污染。
(2)說明氣候條件可能影響白浪河人工濕地凈化系統發揮正常功能的原因。
【答案】 濰坊市位于溫帶,冬季氣溫低,可能導致植物死亡或者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和光合作用。
【解析】 第(2)題,一是從污染源的角度進行處理,如對農業退水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對生產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避免污染物進入水庫。農業生產過程中要發展生態綠色環保農業,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二是利用生物措施或其他措施減輕污染物對水庫的影響,如利用草地、喬木緩沖帶等降低流速,促進植被對顆粒污染物的攔截。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飲用水污染源除了顆粒態污染,還有溶解態污染,可以通過土壤和植被吸收溶解態的污染物,減輕對水庫的污染,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還可以建設人工濕地系統,利用濕地植被和微生物凈化水質,降解污染。
(3)說明景觀格局優化方法中草地、喬木緩沖帶的具體作用。
【答案】 降低流速,對顆粒狀污染物進行攔截;通過土壤吸附、植被吸收溶解態的污染物質。
【解析】 第(3)題,注意材料信息“需要注意氣候條件對人工濕地系統發揮正常功能的影響”。表明氣候主要影響人工濕地的植被,從而影響濕地凈化系統的處理效果。該地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少,濕地的水源補給量少,水域面積小,對污染的凈化能力有限。人工植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冬季低溫可能導致植被死亡,進而影響植被對污染物的吸附和凈化功能。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該工程緩解了京津冀豫的生產生活用水短缺現象,讓沿線約6000萬人喝上了水質優良的漢江水,近1億人間接受益。
材料二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1月正式實施。各地按照新環保法處罰違法企業,如寧波查處某偷排污水企業,該企業主被行政拘留;北京豐臺區環保局針對一食品企業水污染物超標排放,開出了北京市有史以來單筆最大罰單,罰款額達390萬元。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存在哪些水資源問題。
【答案】 水資源分布不平衡;水污染;水資源局部短缺。
【解析】 第(1)題,通過調水、調優質水解決水資源問題反映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平衡;且存在水污染、水資源局部短缺等問題。
(2)南水北調工程屬于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哪一項措施 分析該工程能夠建成的原因。
【答案】 跨流域調配(或跨流域調水)。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執政為民,解決民生問題;經濟實力增強;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沿線人民的支持;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等。
【解析】 第(2)題,南水北調工程屬于解決水資源問題的跨流域調配(或跨流域調水)措施。工程的順利實施得益于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執政為民,解決民生問題;經濟實力增強;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沿線人民的支持;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等。
(3)材料二體現了我國正在實施什么治國方略 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
【答案】 依法治國。環保法的修訂和實施,體現了有法可依的要求;寧波、北京環保部門依據相關法律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體現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要求;兩家違法企業都受到處罰,體現了違法必究的要求。
【解析】 第(3)題,材料二以法的形式對違規者處罰,體現了我國正在實施依法治國的方略。具體而言,環保法的修訂和實施,體現有法可依的要求;寧波、北京環保部門依據相關法律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體現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要求;兩家違法企業都受到處罰體現了違法必究的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州市| 耒阳市| 砀山县| 正镶白旗| 嘉善县| 蒙山县| 廊坊市| 台南县| 壶关县| 山西省| 武强县| 龙江县| 天津市| 平谷区| 汝城县| 平顶山市| 东山县| 平谷区| 彝良县| 涿州市| 错那县| 社旗县| 潜江市| 华容县| 张家界市| 蒲江县| 九龙坡区| 山东| 阿瓦提县| 安新县| 静宁县| 莱西市| 营口市| 英吉沙县| 阳城县| 江永县| 黄大仙区| 苍山县| 定安县| 吴忠市|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