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選必二 3·4—— “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合作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課標定向 素養導引 1.區域認知:結合具體案例,說明“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家發展的區域差異性。 2.綜合思維: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 3.人地協調觀:結合實例說明“一帶一路”建設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4.地理實踐力:結合“一帶一路”倡議,說明“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實踐意義。 結合“一帶一路”建設,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 課堂導入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 “一帶一路”由來 課時一 閱讀教材第102-105頁,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一帶一路”? 2.“一帶一路”的具體走向有哪些? 3.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的倡議有哪些? 4.“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是什么? 5.“一帶一路”的歷史使命和現實意義有哪些?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2013年9月,我國首次提出了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 10月,我國又明確提出致力于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愿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倡議 “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三個走向,從我國出發: 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 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 三是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方向是兩條: 一是從我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 二是從我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 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 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主干梳理 當今世界,爭端頻發,風險增多,增長乏力,動蕩持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嚴峻局面正擺在全人類面前。 我國率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發展。 “一帶一路”植根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 “一帶一路”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成果由大家共同分享。 主干梳理 “一帶一路”倡議目的 Background of "one belt, one road" construction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發展。 閱讀 Reading 古代絲綢之路 總結: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 古代絲綢之路 Reading - Ancient Silk Road Reading - Ancient Silk Road 圖3-32 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陸上絲綢之路是指始于我國古都長安(今西安),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路商貿線路。它途經河西走廊,通過玉門關和陽關,抵達新疆,再穿越中亞、西亞和北非,最終抵達非洲和歐洲,還向南延伸到南亞次大陸。 自主閱讀 閱讀-古代絲綢之路 Reading - Ancient Silk Road 這條古代商路,溝通了中國、古印度、古希臘三大古代文明 全長10000多千米,是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為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和繁榮做出了卓越貢獻。 海上絲綢之路從我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島,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我國與外國經貿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 Reading - Ancient Silk Road 圖3-31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古代絲綢之路 Reading - Ancient Silk Road 自主閱讀 1. 對比“一帶一路”與古絲綢之路的差別。想一想,古絲綢之路的開辟對當時世界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項目 古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 時代背景 農業社會的自然經濟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工業化、信息化 范圍 亞歐大陸和非洲 全球 經濟交流方式 商品輸出 商品和資本輸出 貿易方式 中轉貿易 直接貿易 交通通信方式 人力、畜力、帆船 現代交通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 (公路、鐵路、航空、遠洋航運) 絲綢之路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絲綢之路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實現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商品物產大流通、科學技術大傳播、多元文化大交融,為人類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古今歷史文化價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活動探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我國沿海地區的意義 (1)加強沿海地區的貿易往來,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 (2)推動了沿海地區的文化發展 (3)促進了沿海地區的民族遷徙 (4)加大了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提升了沿海地區的國際地位 (5)加快推動沿海地區的資源開發 (6)促進造船技術的發展 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相比,“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哪些優缺點? 缺點:①交通線路造價高;②貨物運輸量小;③交通線路修建受地形、地質災害等因素影響較大。 活動探究 優點: ①到中亞、西亞、非洲、歐洲等地的距離短; ②陸上絲綢之路以鐵路、公路為主,速度快、時間短; ③陸上運輸更安全; ④經過的國家多,方便與更多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 隨堂練習 1.目前,“一帶一路”主要合作區域是 ( ) A.亞洲、歐洲和非洲 B.亞洲、歐洲和北美洲 C.亞洲、非洲和北美洲 D.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2.一批商品從上海運往鹿特丹,最近的傳統海上航線需經過 ( ) A.好望角 B.直布羅陀海峽 C.波斯灣 D.瓊州海峽 3.中國科研人員將太陽能技術與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這一成果將惠澤“一帶一路”上嚴重缺水而光熱資源豐富的地區。這些地區主要是 ( ) A.大洋洲、西歐 B.東歐、東南亞 C.中亞、西亞 D.東亞、南亞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國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不斷拓展合作區域與領域,嘗試與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A B C 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等條件開行,往來于我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我國自2011年3月首列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開行以來,成都、鄭州、蘇州、武漢、長沙、義烏、哈爾濱、長春、廣州、青島等城市也陸續開行了到歐洲的國際貿易班列。到2018年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逾1萬列,運送貨物約90萬標箱,以快捷準時、安全穩定、綠色環保為經營特色,運輸網絡覆蓋歐亞大陸廣大區域。 活動探究 1.“蓉歐快鐵”東起成都,經寶雞、蘭州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抵達波蘭羅茲。貨物到波蘭羅茲后,再被快速分撥至歐洲其他各地。說一說,與傳統運輸通道相比,“蓉歐快鐵”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2.為什么說,在中歐班列的帶動下,我國內陸地區從商貿末端變為開放前沿,昔日的貨運通道成為開放發展的快車道? 3.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中歐班列主要運輸哪些貨物?議一議,其對加強國際合作有哪些意義? 閱讀課本109頁,探究活動,回答下列問題: 1.“蓉歐快鐵”東起成都,經寶雞、蘭州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抵達波蘭羅茲。貨物到波蘭羅茲后,再被快速分撥至歐洲其他各地。說一說,與傳統運輸通道相比,“蓉歐快鐵”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蓉歐快鐵”相較傳統陸上通道,路程短,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 比海運安全系數高,運輸時間短,受天氣狀況影響小,連續性強。 活動探究 鄭州、武漢、長沙、重慶、成都、西安、銀川、蘭州、烏魯木齊、昆明、貴陽等內陸地區為中歐班列的起點或者途經地。中歐班列的開通將內陸城市轉化為交通樞紐,帶動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對外開放。 閱讀課本109頁,探究活動,回答下列問題: 2.為什么說,在中歐班列的帶動下,我國內陸地區從商貿末端變為開放前沿,昔日的貨運通道成為開放發展的快車道? 活動探究 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運輸的貨物 活動探究 主要運輸貨物由開行初期的手機、電腦等IT產品,逐步擴大到衣服鞋帽、 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木材、家具、化工品、機械、設備等產品。 意義:中歐班列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重要載體,加快了物質的流通和周轉時間,提高通行效率,促進了沿線國家以及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并強化了國家間合作。 閱讀課本109頁,探究活動,回答下列問題: 3.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中歐班列主要運輸哪些貨物?議一議,其對加強國際合作有哪些意義? 活動探究 活動探究 亞歐大陸橋是從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通向歐洲各國,最后到荷蘭鹿特丹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新亞歐大陸橋東起連云港,向西經隴海鐵路、蘭新鐵路和北疆鐵路,由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再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西抵荷蘭鹿特丹。新亞歐大陸橋所經線路,大部分是古代的“絲綢之路”,所以又稱其為現代“絲綢之路”。它全長10900千米,橫貫歐亞大陸腹地,沿途輻射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亞歐大陸橋相比,新亞歐大陸橋縮短運距2000~2500千米,到達中亞、西亞各國,優勢更為突出。新亞歐大陸橋既是橫貫我國東西的大動脈,又是聯結歐亞大陸的新紐帶。 (1)說出新亞歐大陸橋沿途經過了哪些重要的地形區和氣候區。 (2)與亞歐大陸橋相比,分析新亞歐大陸橋在氣候、運距、輻射帶動范圍等方面所具有的優勢。 (3)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新亞歐大陸橋對我國區域均衡發展和對外開放有何重要意義? 活動探究 (1)說出新亞歐大陸橋沿途經過了哪些重要的地形區和氣候區。 沿途經過的重要地形區: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魯番盆地、準噶爾盆地、哈薩克丘陵、東歐平原、波德平原。 沿途經過的重要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34 亞歐大陸橋 (2)與亞歐大陸橋相比,分析新亞歐大陸橋在氣候、運距、輻射帶動范圍等方面所具有的優勢。 ①氣候條件優越:避開了高寒地區,港口無封凍期,自然條件好,吞吐能力大,可以常年作業; ②運輸距離短:陸上運距縮短 2000-2500千米,節約運輸時間; ③輻射帶動范圍廣:橫貫亞歐大陸中部,輻射沿線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活動探究 (3)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新亞歐大陸橋對我國區域均衡發展和對外開放有何重要意義? 我國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新亞歐大陸橋的發展,使得西部地區可以向東西方開放,加快資源開發,改善產業結構,提高出口效益,有利于引進資金和技術,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西部經濟發展。 活動探究 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和地緣優勢,開拓中亞各國市場,能顯著擴大我國的對外經貿合作。 新亞歐大陸橋的發展,促使中國對外開放由沿海向沿橋地帶延伸,沿橋地帶的開發開放,對于加快沿橋地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促進陸橋經濟帶的崛起,促進我國南方與北方、東部與中西部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34 亞歐大陸橋 (1)資源具有互補性。相關國家資源分布不均衡,具有較強互補性,優化本國資源配置。 (2)地理位置鄰近。相關國家,從古至今保持著密切往來,相互依賴程度高。 (3)相關國家合作意愿上升。中國邊境地區整體狀態處于歷史最好時期。 (4)歷史基礎深厚。古絲綢之路起始于中國,有力的促進了東西方交流。 (5)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加劇。“一帶一路”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差異。 知識梳理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 1.地緣上的聯系性 “一帶一路”國家地緣的臨邊性和聯系性增強了沿線國家及地區間的聯系,促進了人口、資源、資金、信息的流通,有效推動了國家間的協作發展。 途經地區地形、氣候類型多樣,自然地理環境差別較大,經濟發展、文化、宗教等也存在空間分異,對國家及地區間的協作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知識梳理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 2.資源稟賦的互補性 各國資源條件差異產生的供需矛盾,促使各國在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利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 知識梳理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 3.交通通信的連通性 交通運輸與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的互聯互通是支撐國際合作的基礎條件。 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中俄和中緬石油管線的建成、昆曼公路和泛亞鐵路國內段的通車,以及正在規劃或建設中的中俄高鐵、中俄天然氣管道、中巴鐵路、中緬印鐵路、北斗衛星的全球覆蓋等,有力地推動了“一帶一路”建設。 知識梳理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 4.經濟發展的互助性 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許多共性問題。 沿線國家在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等方面具有一定差異性,有利于國際經濟合作。 知識梳理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 5.歷史基礎深厚 知識梳理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 絲路上的世界遺產 | 巴米揚山谷的文化景觀和考古遺跡 知識梳理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 6.相關國家合作意愿上升 知識梳理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 “一帶一路”建設意義 Significance of "one belt, one road" A 和平之路 與相關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增進互信,擴大合作 B 繁榮之路 聚焦發展 互聯互通 產業合作 C 開放之路 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強商務合作 D 創新之路 抓住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機遇,加強創新能力合作 E 文明之路 建立多層次的人文合作機制,推動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 “一帶一路”的歷史使命和現實意義 總結歸納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一帶一路” 主要表現 一是和平之路 與相關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增進互信,擴大合作。 二是繁榮之路 聚焦發展,大力推動互聯互通和產業合作。 三是開放之路 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強商務合作。 四是創新之路 抓住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機遇,加強創新能力合作。 五是文明之路 建立多層次的人文合作機制,推動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 板書設計 真題溯源 1.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是因為中國 ( ) A.原材料豐富 B.產業基礎好 C.勞動力廉價 D.環境容量大 2.時尚區內的韓國制造商更傾向選擇代工廠位于東南亞的韓國分包商,最可能考慮的是( ) ①貿易壁壘 ②文化關聯 ③市場環境 ④生產技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湖南)服裝制造商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分包商,產品殘次率是影響其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交貨期允許的情況下,洛杉磯時尚區內的韓國制造商更傾向選擇代工廠位于東南亞的韓國分包商,而不是代工廠位于拉丁美洲的分包商。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面料生產所需的棉花來自北美洲。 B C 隨堂練習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連續發生兩次7.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月7日,中國政府派遣中國救援隊赴土耳其實施國際救援。中土關系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土耳其是新興工業化國家,農牧、工業產品大量出口歐洲。近年來受“一帶一路”政策影響,土耳其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很快。伊安高鐵(伊斯坦布爾—安卡拉)是中國在該地區參與承建的高速鐵路,于2014年建成通車。 (1)說出土耳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土耳其是連接亞洲和歐洲的十字路口,扼守地中海與黑海的航道,東部和東南部與石油資源豐富的伊朗、伊拉克等國接壤。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我國已經和亞洲、歐洲和非洲等許多國家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促進了雙方的發展。下面表格是“一帶一路”重大項目盤點: 項目類型 項目名稱 基礎設施類項目 鐵路:中歐班列、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鐵路、蒙內鐵路 公路:喀麥隆首條中國標準建設高速公路 港口: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肯尼亞蒙巴薩港、加納特馬港 工程: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安哥拉飲水工程、中馬(馬爾代夫)友誼大橋、厄瓜多爾公共安全應急指揮中心等。 工業類項目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沙特延步煉廠、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埃及輸電線路項目等。 工業園區類項目 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區、馬來西亞馬中關丹工業園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等。 人文類項目 絲路書香工程、絲綢之路生態文化萬里行等。 國際邊境合作類項目 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等。 借“太空慧眼”看中企承建的喀麥隆首個深水港 克里比深水港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港灣)承建,中方與法國、喀麥隆方面組建公司聯合運營,2018年3月正式開港運營。港口二期工程預計將于2023年完工。 “一帶一路”之肯尼亞蒙內鐵路、蒙巴薩港 視頻拓展 “一帶一路”之中老鐵路與東南亞發展 視頻拓展 始于基建的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發展成果 視頻拓展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農業合作 視頻拓展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非洲工業 視頻拓展 “一帶一路”中的科技:與智利共建天文觀測中心 視頻拓展 綠色絲綢之路(加納特馬港的海龜保護) 視頻拓展 課程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