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主題學習七 探究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教學設計課題 探究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單元 第七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本主題活動主要探討魯爾區的地理與經濟地位,揭示了資源驅動型經濟的典型軌跡:繁榮—衰退—轉型—復興。魯爾區位于德國西部,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區之一,以煤炭開采和鋼鐵工業為核心,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成為德國工業化的“心臟”。在豐富的煤炭儲量(尤其是優質焦煤)和萊茵河的水運條件,為工業化提供了能源和交通保障。魯爾區的發展歷程:19世紀工業化初期,煤炭資源開發帶動鋼鐵、機械制造等產業興起;二戰后至1970年代,煤炭和鋼鐵產業達到巔峰,成為德國經濟復蘇的支柱;1970年代后,資源枯竭、環境問題、產業衰退引發經濟危機;1980年代至今,產業結構轉型與區域復興。2022新課標要求 1.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利用模擬、虛擬等方式開展地理實驗。2.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利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社會調查。3.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進行觀察、觀測等野外考察。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活動目標:1.通過資料搜集、整理、分析和歸納,認識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其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2.認識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問題。3.認識資源枯竭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核心素養目標:區域認知:能通過資料搜集、整理、分析和歸納,認識德國魯爾區地理位置及地理特征。2.綜合思維:通過資料,理解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問題。3.地理實踐力:通過搜集、整理和歸納地理信息,培養創新意識。4.人地協調觀培養學生認識資源枯竭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學情分析 學生對工業革命、煤炭作為能源和工業原料的作用有一定了解,但對區域經濟結構演變、資源依賴型經濟的長短期影響可能缺乏系統性認知。部分學生可能具備基礎地理知識(如魯爾區地理位置、煤炭資源分布),但對具體經濟政策、社會轉型和環境問題的聯動關系理解不足。需補充19世紀普魯士工業化背景、二戰后歐洲經濟復蘇需求等歷史知識,幫助學生理解魯爾區崛起的動因。可能需強化“產業結構單一化風險”“可持續發展”等經濟學概念,為分析資源型經濟轉型奠定基礎。重點 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其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難點 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其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材料準備 教材、教材解析、教輔資料、互聯網材料、地圖、文字材料、視頻、多媒體、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中考評價體系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魯爾工業區簡介視頻導入 學生觀看后了解魯爾區的發展歷程 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魯爾區的學習講授新課 任務一:活動過程與方法1.魯爾區的發展歷程2.魯爾區煤炭資源概況【小組合作】查找魯爾區的相關資料。1.魯爾區的興起【探究活動1】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其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探究活動2】20世紀50—70年代,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問題。【探究活動3】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小組合作】總結歸納:資源枯竭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措施。任務二:活動成果任務三:活動評價 學生總結:魯爾區形成于19世紀中葉,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20世紀50年代以后,魯爾區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繁榮后,經濟開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的衰落最為明顯。工業區后來經過改造后,現在又成為一顆備受眾人關注的新星。學生總結:煤質好、煤種全、品質高、埋藏淺、露天多、近水平煤層。學生查閱資料:①19世紀上半葉—20世紀50年代,魯爾區大規模開采煤炭帶動發展的相關產業以及工業結構特點。② 20世紀50—70年代,魯爾區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③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魯爾區采取的主要發展措施。學生總結:【資料1】 學生總結:【資料2】學生總結:【資料3】學生總結:(1)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均衡發展。 ①合并煤炭、鋼鐵工業,減少企業數量,擴大企業規模。 ②煤炭、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2)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多元化①改造傳統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②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3)高校建設和科技創新依托科研機構和高校推進產業轉型。(4)完善交通網絡和基礎設施服務(5)進行生態環境治理①嚴格控制工廠廢氣、廢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廢棄物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方案;②同時,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使區內人均綠地面積達到標準。 如今,魯爾區已看不到昔日的污染面貌,清澈的流水、蔥綠的樹木、如茵的草地、蔚藍的天空,展現著魯爾區新的魅力。學生總結:學生展示:老師或同學間評價: 讓學生了解魯爾區的發展歷程讓學生知道魯爾區煤炭資源概況讓學生合作學習查找魯爾區的資料讓學生了解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其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讓學生了解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問題。讓學生知道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讓學生總結歸納:資源枯竭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措施。讓學生展示活動成果讓老師評價或學生之間評價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①.運用網絡視屏資源,剪切出魯爾區的簡介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②.運用網絡資源和教材資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③.運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反思 通過的探究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學習,學生課堂合作探究學習,討論熱烈,回答問題積極,知識點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維得到了訓練,課堂上有積極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學習氣氛,整體上達成了學習目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粵教版)七年級下第七章主題學習七探究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活動目標激趣導入活動制作過程活動評價作業布置新課標要求活動成果1.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利用模擬、虛擬等方式開展地理實驗。2.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利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社會調查。3.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進行觀察、觀測等野外考察。新課標要求新課標解讀1.通過資料搜集、整理、分析和歸納,認識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其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展示資源枯竭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資料搜集、整理、分析和歸納,認識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其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認識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問題。認識資源枯竭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活動目標激趣導入魯爾工業區簡介活動過程與方法魯爾區的發展歷程魯爾區形成于19世紀中葉,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20世紀50年代以后,魯爾區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繁榮后,經濟開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的衰落最為明顯。工業區后來經過改造后,現在又成為一顆備受眾人關注的新星。活動過程與方法煤質好、煤種全、品質高、埋藏淺、露天多、近水平煤層。魯爾煤炭資源非常豐富(儲量為2190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3/4,其中經濟可開采量約220億噸,占全國的90%)魯爾區煤炭資源概況德國魯爾區煤田活動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查找魯爾區的相關資料。①19世紀上半葉—20世紀50年代,魯爾區大規模開采煤炭帶動發展的相關產業以及工業結構特點。② 20世紀50—70年代,魯爾區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③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魯爾區采取的主要發展措施。活動過程與方法【資料1】19世紀上半葉—20世紀50年代,魯爾區大規模開采煤炭帶動發展的相關產業以及工業結構特點。魯爾區的興起煤炭工業鋼鐵工業電力工業化學工業機械工業活動過程與方法①有利于工業基地的形成與發展;【探究活動1】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其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②促進經濟增長與就業機會;③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⑤促進城市化和區域發展。魯爾區的興起活動過程與方法魯爾區的衰落【資料2】20世紀50—70年代,魯爾區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視頻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活動過程與方法①環境污染嚴重;②經濟結構單一;④社會問題;⑤基礎設施老化。③資源枯竭問題;魯爾區的衰落【探究活動2】20世紀50—70年代,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問題。活動過程與方法魯爾區的再度振興【資料3】20世紀下半葉以來,魯爾區采取的主要發展措施。活動過程與方法(1)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均衡發展。①合并煤炭、鋼鐵工業,減少企業數量,擴大企業規模。②煤炭、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探究活動3】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活動過程與方法(2)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多元化①改造傳統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②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探究活動3】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魯爾區的再度振興活動過程與方法魯爾區的再度振興(3)高校建設和科技創新依托科研機構和高校推進產業轉型。杜伊斯堡大學多特蒙德大學【探究活動3】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活動過程與方法魯爾區的再度振興(4)完善交通網絡和基礎設施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交通網絡【探究活動3】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活動過程與方法魯爾區的再度振興(5)進行生態環境治理①嚴格控制工廠廢氣、廢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廢棄物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方案;②同時,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使區內人均綠地面積達到標準。工業污染清潔生產【探究活動3】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活動過程與方法如今,魯爾區已看不到昔日的污染面貌,清澈的流水、蔥綠的樹木、如茵的草地、蔚藍的天空,展現著魯爾區新的魅力。改造后的魯爾區活動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總結歸納:資源枯竭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措施。(1)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均衡發展。(2)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多元化。(3)重視教育和高校建設,依托科研機構和高校推進產業轉型。(4)完善交通網絡和基礎設施服務。(5)發展循環經濟,治理環境問題,保護城市生態。活動成果活動成果匯報活動思維導圖活動成果(示例)活動評價活動感悟活動手抄報活動成果(示例)活動評價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評價目標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自評 組評 師評 個人參與度評價 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資料搜集、整理和分析。 評估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貢獻度。 學生在班級展示匯報中的參與情況。 小組合作評價 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是否明確合理。 評估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和協作能力。小組成員是否能夠有效溝通和協作。 小組成果是否體現了團隊合作的成果。 知識掌握評價 學生是否能夠準確描述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評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學生是否能夠識別并解釋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問題。 學生是否能夠提出合理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創新與解決問題能力評價 學生在呈現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影響時是否采用了創新的形式。 評估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學生是否能夠提出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來應對資源枯竭型地區的問題。 表達與交流能力評價 學生在班級展示匯報中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晰、有條理。 評估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學生是否能夠有效地與同學和教師交流想法。 活動成果評價 活動成果是否全面覆蓋了教學目標。 評估學生活動成果的質量和深度。活動成果的呈現是否具有邏輯性和說服力。 活動成果是否能夠引發進一步的思考和討論。 自我反思評價 學生是否能夠識別自己在活動中的強項和弱點。 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以促進個人成長。學生是否能夠提出改進自己表現的策略。 同學點贊與評選 通過同學點贊形式評選最具人氣作品。 通過同伴評價增加互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同學點贊形式評選最具表現力小組。 作業布置總結:德國魯爾區的成功轉型,為資源枯竭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主題學習七 探究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教學設計.doc 主題學習七 探究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開發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課件.pptx 德國魯爾區.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