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昔日“干沙灘”,如今“金沙灘”---人口容量南中地必修二精品課設計系列學習目標010203結合區域地理特征,分析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因素。(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結合實例,比較并解釋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的異同。(綜合思維)結合實例,探討區域最佳人口規模,謀求人地協調發展的措施。(人地協調觀)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背景圖可換昔日“干沙灘”景象觀看視頻,思考涌泉村進行移民的原因。指在保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區域的資源條件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最大值)概念明晰: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假設情景a在人口數量達到資源環境承載力之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終人口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范圍內穩定。人口控制時間人口數量資源環境承載力資源環境承載力是一成不變的嗎?概念明晰: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增長超過資源環境承載力,最終由于饑荒、疾病、污染和資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減少,假設情景b時間人口數量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激增人口暴跌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饑荒、疾病、污染資源枯竭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重新建立資源條件是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材料一:“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簡稱,地處寧夏南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該區域山大溝深,年均降水量僅300mm左右,蒸發量卻在2000mm以上。由于水資源緊缺,農作物難以生長,西海固人只能靠耐旱的馬鈴薯活命。1972年西海固地區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確定為全球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活動探究一: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問題1:從地形、水、生物等角度描述西海固地區的自然資源狀況。圖1寧夏回族自治區圖圖2寧夏地形圖問題2:你認為制約西海固發展最主要的自然資源是什么?材料一:“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簡稱,地處寧夏南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該區域山大溝深,年均降水量僅300mm左右,蒸發量卻在2000mm以上。由于水資源緊缺,農作物難以生長,西海固人只能靠耐旱的馬鈴薯活命。1972年西海固地區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確定為全球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活動探究一: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問題1:從地形、水、生物等角度描述西海固地區的自然資源狀況。問題2:你認為制約西海固發展最主要的自然資源是什么?①地形資源: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山高坡陡;②水資源:降水量少,蒸發旺盛,遠離黃河,水源不足,旱災頻發;③生物資源:植被稀疏,生態脆弱。水資源活動探究一: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取決于數量最少、質量最差的資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有著什么樣的關系 ?呈正相關木桶的“短板效應”我們知道,當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積確定后,木桶能裝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所謂的“短板效應”。材料二:如今金沙灘——美麗家園閩寧鎮活動探究一: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材料三:閩寧鎮坐落在貿蘭山東麓的寧夏平原上。該鎮農民多數是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陸續從寧夏西海固地區搬遷來的生態移民。1996年,我國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啟征程,閩寧鎮成為福建省的幫扶對象。該鎮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特色種植、文化旅游、光伏產業等。目前閩寧鎮農民已經成功脫貧致富奔小康。活動探究一: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問題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閩寧鎮在接受大量移民后仍然可以脫貧致富的原因。西海固生態移民路線材料三:閩寧鎮坐落在貿蘭山東麓的寧夏平原上。該鎮農民多數是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陸續從寧夏西海固地區搬遷來的生態移民。1996年,我國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啟征程,閩寧鎮成為福建省的幫扶對象。該鎮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特色種植、文化旅游、光伏產業等。目前閩寧鎮農民已經成功脫貧致富奔小康。活動探究一: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①閩寧鎮為福建省的幫扶對象,而福建省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有充足的資金、技術和產業幫扶;②靠近省會城市,對本地產業發展輻射帶動作用大,利于經濟發展;③交通便利,方便村民的生產生活。問題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閩寧鎮在接受大量移民后仍然可以脫貧致富的原因。活動探究一: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呈正相關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開發更多資源;同時可以擴大地域開發程度,獲取其他地區的資源。月球土壤發現新型能源中國頁巖氣儲量居世界前列活動探究一: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科技發展昔日干沙灘,如今金沙灘交通運輸發展提高對外開放程度,獲取其他地方的資源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提高利用效率開發新能源活動探究一: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人均消費水平地區 生活用水總供應量(億立方米) 總人口(萬人) 人均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寧夏回族自治區 3.7 729 50.75福建省 30.1 4183 71.96表1 202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與福建省生活用水情況表材料四:問題4:若寧夏地區的居民按照福建地區的人均用水量生活,可以供多少人使用?514萬人問題5:試說明人均消費水平和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的關系。二者呈負相關小結: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因素人均消費水平正相關負相關影響因素自然資源(數量、質量)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受教育水平開發數量、利用水平消耗程度資源環境承載力問題6:試將左圖中的影響因子填入右圖的虛線框內,梳理各影響因子之間的關系。小結: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因素人均消費水平正相關負相關影響因素自然資源(數量、質量)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受教育水平開發數量、利用水平消耗程度自然資源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受教育水平人均消費水平資源環境承載力問題6:試將左圖中的影響因子填入右圖的虛線框內,梳理各影響因子之間的關系。最主要因素正相關負相關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概念辨析:人口合理容量資源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容量的關系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意義:對于制定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著重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概念辨析:人口合理容量01.國際02.個人節約資源;努力學習,提高科學技術水平;適度消費。建立公平的國際秩序;因地制宜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人口大國做好計劃生育。從影響因素出發: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做法活動探究二:探討銀川市最佳人口規模問題7:指出銀川市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分別是多少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370萬人;人口合理容量:310萬人材料五:截止2023年末,銀川市常住人口為290.81萬人,其中女性人口147.13萬,比去年多了0.54萬人;男性人口143.68萬人,比去年多了0.59萬人。材料六:專家根據銀川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各類資源總量,估算滿足經濟發展,維持較好的環境和生活質量情況下,至2025年可供養310萬人,充分利用銀川市的各種資源,最多可容納370萬人。問題8:西海固村民通過生態移民到達銀川市閩寧鎮,銀川市可否繼續接納更多的生態移民?小組討論并分享你的觀點。課堂小結人口容量概念影響因素三種觀點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概念措施社會經濟發展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悲觀者中間者樂觀者意義問題最適宜的人口數量人口政策人口戰略整個世界各國各地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資源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消費水平資源短缺環境問題社會問題課后訓練下面兩圖分別示意西藏地區不同發展模式下水資源與土地資源承載力。讀圖完成1~2題。2.若保持現有的發展模式,西藏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應( )A.小于0.04億人 B.介于0.04億人到0.25億人之間C.介于4.05億人到33.34億人之間 D.大于33.34億人A1.下列選項中,影響西藏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A.水資源 B.土地資源C.經濟結構 D.生活水平B“短板效應”: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取決于數量最少、質量最差的資源。仍然適用“短板效應”課后訓練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區域內,某一時期該地區環境承載力(ECC)與實際的環境承載量(ECQ)之間的差值。下表為“成都市2019年單要素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統計表”。據此回答3~4題。3.2019年,各省市人才爭奪硝煙不斷,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戶條件再度降低。成都作為西部地區經濟貿易中心當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內成都人才落戶政策得到積極響應,則( )A.ECQ不變 B.ECC降低 C.EBC降低 D.EBC增加C要素 剩余量 經濟總量 水資源 土地資源 產業結構 森林資源EBC(萬人) 826 364 283 1021 109EBC= ECC- ECQ ECC不變,ECQ增加,EBC減小課后訓練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區域內,某一時期該地區環境承載力(ECC)與實際的環境承載量(ECQ)之間的差值。下表為“成都市2019年單要素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統計表”。據此回答3~4題。4.成都市( )A.人口合理容量為109萬人B.經濟人口總量為826萬人C.限制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要素是產業結構D.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可提升人口合理容量D要素 剩余量 經濟總量 水資源 土地資源 產業結構 森林資源EBC(萬人) 826 364 283 1 021 109取決于ECC,而不是EBC“短板效應”課后訓練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澳大利亞領土面積769.2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477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全球第十二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國家。右面兩圖分別為澳大利亞人口分布圖(圖1)和氣候分布圖(圖2)。(1)簡述澳大利亞的人口分布特點。(4分)(2)分析澳大利亞中部內陸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小的原因。(4分)①人口分布不均;②集中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及西南部沿海地區,其他地區人口稀疏。①中部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干旱少雨,水資源缺乏;②植被稀少,生態環境脆弱。課程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