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0張PPT)商務星球版第六章第二節區域認知運用地圖認識亞洲分區,了解各分區的人口、經濟、和文化差異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21人地協調觀43認識到亞洲人口和經濟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通過實地考察、調查研究等實踐活動,獲取亞洲人文環境的資料,運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問題將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結合,考慮亞洲不同地區在人口、文化、經濟等要素的相互聯系和影響核心素養01.了解亞洲的人口分布特點,掌握亞洲人口最多的原因。02.了解亞洲的文化多樣性,認識不同地區的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色。學習目標03.分析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理解其背后的社會經濟因素。人口最多的大洲通過研讀教材圖表掌握亞洲的人口數據與分布,結合案例分析人口問題,對比各國政策加深理解,聯系生活增強認知亞洲人口在世界的地位比較六大洲人口數量及占比,描述亞洲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人口數量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截止到2022年,數量達到47.23億。人口占比亞洲的人口數量占世界總量超過一半。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亞洲人口年平均增長率低于非洲,但每年新增人口數量比非洲多,分析其原因。原 因新增人口=人口基數*人口年平均增速,雖然亞洲的年平均增長率低于非洲,但亞洲的人口基數遠大于非洲,所以新增人口比非洲多。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印 度中 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 本菲律賓14.17億1.71億14.12億1.25億1.16億2.76億2.36億中國2022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2021年減少85萬人。印度印度內政部數據顯示,2019年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7‰,高于同年中國的3.3‰。從較長時間跨度看,印度人口增長率自上世紀70年代總體下滑,但在2022年其人口增速在金磚國家中仍是最快的。人口分布 亞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稠密你還記得人口密度如何計算嗎?人口密度某地區人口數量某地區土地面積=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稀疏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人口分布對照圖例,描述亞洲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地區。大于100人/平方千米 東部 南部 東南部人口分布對照圖例,描述亞洲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地區。小于10人/平方千米 中部 西部 北部人口分布歸納亞洲人口的空間分布特征。亞洲人口主要分布不均勻,東部、南部和東南部地區人口稠密,而中西部、北部地區人口稀疏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對照亞洲地形、氣候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自然原因。地形圖氣候圖對照亞洲地形、氣候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自然原因。地 形東部、南部、東南部地區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規模農業生產,也便于城市建設和交通發展,適宜人類居住,人口分布密集。亞洲中部的青藏高原等,海拔高,空氣稀薄,氣候寒冷,自然環境惡劣,人口分布稀疏。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對照亞洲地形、氣候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自然原因。河 流亞洲東部,南部、東南部有許多大河如長江、黃河、湄公河、印度河等,為周邊地區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亞洲中西部地區,如阿拉伯半島的部分地區,缺乏河流等穩定的水源,難以滿足人類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人口分布就非常稀少。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人口分布對照亞洲地形、氣候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自然原因。氣 候亞洲東部、南部和東南部為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亞洲中西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稀少,人口分布較少。亞洲北部的寒帶氣候區,終年寒冷,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人口極為稀少。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開發歷史農業發達工業發達交通便利影響人口分布的社會經濟原因文化多樣欣賞圖片影像感受亞洲文化魅力,查閱資料探究文化特色成因,對比歸納不同文化的差異亞洲分區人們根據地理方位、自然與人文地理特征,把亞洲分為東 亞東南亞中 亞北 亞南 亞西 亞亞洲分區找出每個分區的面積最大的國家,并說說東亞有哪些國家。中 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印 度沙特阿拉伯哈薩克斯坦東亞五國 中國 蒙古 日本 朝鮮 韓國實踐活動感受亞洲多彩的地域文化亞洲有1000多個民族,人口較多的民族有漢族、印度斯坦族、和族、孟加拉族、朝鮮族等。亞洲的民族文化豐富多樣,各民族在服飾、飲食、傳統民居、音樂、舞蹈等方面異彩紛呈。12漢 族 人口與分布:是中國的主體民族,約有14億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18%。 語言文字:通用語言是漢語,屬漢藏語系,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普通話 服飾:傳統服飾有漢服?,F代漢族日常穿著與現代全球流行服飾相似。 民居:北方有四合院;南方有徽派建筑,還有福建土樓,是大型家族聚居的圓形或方形建筑。 飲食: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有米飯、饅頭、面條等多種吃法。印度斯坦族 人口與分布:印度斯坦族人口約6.26億,約占印度總人口的46.3%,是印度人口中占比重最大的民族。 語言文字:印度獨立后,印地語被宣布為印度的官方語言。 服飾:男子通常穿寬松的長衫“古爾達”,搭配長褲“帕賈馬”,頭戴甘地帽或其他傳統帽子。女子常穿紗麗,搭配緊身短上衣“喬麗”,紗麗色彩鮮艷、圖案精美。 民居:城市中多為現代化的公寓和住宅,農村地區有傳統的泥屋、磚房等。 飲食:以面食和大米為主食,如烤餅“恰巴提”、米飯等。喜食咖喱。和 族 人口與分布:約占當前日本人口總數的99%,約1億2443萬人(2023年8月),分布于整個日本列島。 語言文字:以日語為母語。 服飾:傳統服飾為和服。 民居:傳統民居有榻榻米、障子門等特色,多采用木質結構,注重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飲食:以大米為主食,特色食物有壽司、生魚片、拉面、天婦羅、味噌湯等,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季節性,講究食物的擺盤和造型。孟加拉族 人口與分布:是孟加拉國的主要民族。 語言文字:語言為孟加拉語,采用孟加拉字母。 服飾:男子常穿寬松的長衫和長褲,或穿“托蒂”,一種類似圍裙的下裝。女子主要穿紗麗,紗麗的質地輕薄,色彩鮮艷,通常搭配簡單的首飾。 民居:農村地區多為簡易的茅屋或竹屋,一般就地取材,注重通風和防潮。 飲食:以大米為主食,魚類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朝鮮族 人口與分布: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遼寧等東北三省。在朝鮮半島,朝鮮民族是主體民族。 語言文字:使用朝鮮語,文字是朝鮮文。 服飾:男子傳統服裝為短上衣、肥褲,外罩坎肩,頭戴黑帽或紗帽。女子穿短衣長裙。 民居:多為木質結構,屋頂呈“人”字形,屋內有炕,便于取暖和休息,門窗多為推拉式。 飲食:主食以米飯、打糕、冷面等為主,副食有泡菜、大醬湯、烤肉、涼拌菜等,喜歡吃辛辣食物,特色飲品有米酒等。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搜集數據對比GDP等指標,分析產業結構,研究區域優勢與政策,結合實例理解不同國家的發展模式。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什么是國內生產總值指在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眾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GDP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讀六大洲國內生產總值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統計圖,說說亞洲的經濟發展水平特點。亞洲各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居各大洲之首,但人均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經濟發展整體水平相對較低。經濟總量大,人均少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讀亞洲部分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圖,說說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中國新加坡越南總量大,人均小總量小,人均大總量小,人均小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發達國家盛產石油國家最不發達國家日本韓國以色列新加坡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文萊沙特阿拉伯等阿富汗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緬甸等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亞洲最為發達國家。日本被稱為世界上高度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3.8萬美元。雖然日本近二十年經歷了經濟衰退,卻依然是發達國家,經濟上排名第三(4.93萬億美元),軍事第六(比英國高)日 本韓國政府在2019年決定放棄在世貿組織(WTO)的發展中國家地位。2021年,聯合國貿發會議將韓國的地位從“發展中國家”變更為“發達國家”。韓 國阿聯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國家經濟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工業為主,此外還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同時注重可再生能源研發,首都阿布扎比于2009年6月獲選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部所在地。阿聯酋阿富汗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歷經30多年戰亂,交通、通訊、工業、教育和農業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曾有600多萬人淪為難民。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外援。阿富汗中國已連續多年GDP,超過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五國 GDP合計;占全球的比重與美國占全球的比重持平。但由于人均GDP不夠,目前我國依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 國印度是全球成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2016年印度經濟首次超過英國,按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印 度隨著經濟的發展,亞洲貧困人口數量不斷下降。2020年,中國實現了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為亞洲乃至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世 界 工 廠亞洲勞動力資源豐富,吸引了國際資本的集聚,促進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制造業的發展,使亞洲成為“世界工廠”。亞洲是當今世界經濟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是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亞洲各國不斷開放、深化合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博鰲亞洲論壇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東 盟成立時間于1967年。 成員國有緬甸、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菲律賓、文萊。 宗旨與目標是通過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加強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科學等問題的合作與相互援助等。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課堂小結亞洲的人文環境特征地位人口數量是各大洲最多的,占世界總人口一半以上文化民族眾多文化多樣亞洲有1000多個民族,如漢族、印度斯坦族、和族、孟加拉族、朝鮮族等分布亞洲東部、南部、東南部人口稠密亞洲中部、西部、北部人口稀疏各民族在服飾、飲食、民居、音樂、舞蹈等方面各有不同經濟發達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盛產石油國家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文萊、沙特阿拉伯等最不發達國家阿富汗、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緬甸等隨堂演練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廣袤、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人口分布不均,經濟發展地區不平衡。讀“亞洲人口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亞洲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亞、南亞和西亞 B.中亞、西亞和南亞C.西亞、東亞和中亞 D.東亞、南亞和東南亞2.圖中甲地人口分布稀疏,主要是因為( )A.海拔高,氣候寒冷 B.緯度高,氣候寒冷C.深居內陸,降水稀少 D.氣候炎熱干燥3.乙地是亞洲人口稠密區,人口聚集的優越條件有( )①交通便利 ②氣候濕熱 ③開發歷史悠久 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BC隨堂演練2024年3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中國海南舉行。圖為亞洲地理分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按地理方位劃分,本次論壇年會所在地位于( )A.東亞 B.西亞 C.南亞 D.中亞5.參加論壇年會的人們可在當地看到的景觀是( )A. B. C. D.AB國家 日本 韓國 中國 印度 越南 孟加拉國人口(單位:萬人) 12714 5183 144350 138000 9734 16469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單位:美元) 34010 12030 1100 540 430 380隨堂演練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大洲內部國家文化多樣,經濟差異明顯。下表為亞洲部分國家人口數量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數據(2020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亞洲經濟( )A.發達國家數量多 B.發展水平差異大 C.發展水平高 D.整體實力強大7.亞洲人口數量大( )A.對環境的發展有利 B.對環境和資源產生了沉重的壓力C.與經濟和環境的發展正相適應 D.對經濟的發展只起促進作用B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