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水 循 環湘教版 必修第一冊 第四章 第一節課程標準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學習目標了解地球表面各種水體的名稱和含義,明了水循環各環節包含的概念。能繪制示意圖并描述水循環的過程。能運用水循環的原理知識,分析水循環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掌握洪澇災害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課堂導入1998 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時,我國氣象衛星對洞庭湖區進行了實時監測。 如圖為氣象衛星拍攝的多光譜合成遙感圖像,其中右圖中的紅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沒的范圍,通過與沒有發生洪水時的遙感圖像(左圖)進行對比分析,就可以獲得受災區域的分布及面積。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災與減災決策的重要依據。思考:1、從水循環角度,分析長江流域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2、面對洪澇災害,我們應該怎樣預防?自主學習閱讀教材84頁“水的行星”思考以下問題:1、為什么地球被稱為“水的行星”?2、地球被稱為“水的行星”,為什么我們要節約用水?“水的行星”地球約有 71% 的表面覆蓋著水。“水的行星”目前人類利用較多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水量約占全球淡水儲量的 0.3%“水的行星”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體,主要分布在兩極地區和中低緯度高山地區水量占全球淡水儲量的 2/3 以上自主學習閱讀教材“自然界的水循環”部分,思考以下問題。1.有人認為,水循環的內因,是水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固、液、氣三態的轉化, 外因是太陽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為什么?2. 畫一幅海陸間水循環示意圖,標明其主要環節。3.歸納水循環的類型,并舉例說明其特點。4.從水循環的角度說明,長江流域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5.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自然界的水循環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環境中的移動,以及與之相伴的狀態變化。自然界的水循環內因: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態變化外因:太陽輻射重力作用原因自然界的水循環蒸發降水海上內循環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海陸間循環蒸發植物蒸騰降水陸地內循環自然界的水循環類型 范圍 水循環主要環節 對陸地水的意義海陸間大循環海上 內循環陸上 內循環海洋與陸地之間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蒸發降水蒸發水汽輸送陸地海洋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降水蒸騰蒸發地表水對陸地水資源更新起到最重要作用補充陸地水,但很少循環水量最大,但對陸地意義不大自然界的水循環自然原因:長江流域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長江下游地勢低平,易造成排水不暢。人為原因:長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壞,水的下滲作用減少,河流流量增大;長江中游地區圍湖造田活動頻發,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排洪能力。長江流域多洪澇災害的原因:自然界的水循環1.修建水庫改變地表徑流的季節分配,減少洪水期徑流量,增加枯水期徑流量;同時由于水面面積的擴大或下滲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水庫周圍)蒸發量和降水量。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有利影響建壩前后下游河段水位變化示意建壩前建壩后自然界的水循環2.跨流域調水改變地表徑流的空間分布,也可以使蒸發量增加,大氣中水汽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有利影響自然界的水循環3.植樹造林涵養水源,使下滲增多,減少地表徑流。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有利影響自然界的水循環4.城市鋪設滲水磚可減小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增大地下徑流量。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有利影響自然界的水循環5.人工降雨加大降水量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有利影響自然界的水循環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不利影響1.濫伐森林①破壞地表植被,平時會減少蒸騰,空氣中水汽減少,使降水量減少;②降雨時,下滲減少,大量地表徑流匯聚,容易發生洪澇災害。自然界的水循環2.圍湖造田①減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②減弱了湖泊水體對周圍地區氣候的調節作用。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不利影響自然界的水循環3.城市路面硬化①減少下滲,減小地下徑流;②增加地表徑流,易造成城市內澇。硬底化地面前后河流水位變化后前雨量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不利影響自然界的水循環水循環環節 人類活動地表徑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填河改陸、圍湖造田地下徑流 地下工程建設、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地下交通線路修建破壞滲流區的地質結構,改變地下水的滲透方向局部地區大氣降水 人工降雨蒸發 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可以增加局部地區的水汽供應量下滲 城市鋪設滲水磚可以增加下滲;城市路面硬化,可減少下滲水循環的地理意義自主學習:結合教材“水循環的地理意義”與水循環示意圖,歸納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并舉例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水循環將水圈、巖石圈、大氣圈和生物圈有機地聯系起來水循環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態平衡水循環是海陸間聯系的紐帶,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向海洋輸送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在水循環的驅動下,形成了多姿多態的地表形態。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水循環作為大氣系統能量的主要傳輸、儲存和轉化者,通過對地表太陽輻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緩解。水循環的強弱及路徑,直接影響到各地的天氣過程,乃至區域的基本氣候特征。水循環的強弱變化,往往引發區域性的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洪澇災害防治洪水災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雨澇災害:是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續性降雨等使低洼地區積水、淹沒的現象。01淹沒農田洪澇危害巨大,洪水常常淹沒農田。02破壞基礎設施洪水會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03引發生態問題洪澇還會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問題。04容易引發疫情此外,洪澇過后容易引發疫情,威脅人類身體健康。洪澇災害防治洪澇災害防治防御洪澇災害,需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頓河道,修建水庫和分洪區(或滯洪區、蓄洪區),完善排澇設施等。非工程措施:加強洪泛區的建設管制、建立洪水預警機制(利用氣象衛星對強降雨天氣、水情進行監測)、提高強降雨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落實居民撤離應急預案、推行防洪保險等。洪澇災害防治遭遇洪澇災害的自救舉措示意地處低洼地帶的居民要準備沙袋、擋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門檻,設置擋水土壩,以防止洪水進屋。向山坡、高地、避洪臺等就近迅速轉移,或者爬到屋頂、樓房高層、大樹等高的地方暫避。一旦室外積水漫進屋內,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觸電傷人。洪澇災害防治遭遇洪澇災害的自救舉措示意即使會游泳,也要盡量避免下水,以免碰到暗流和旋渦。如水位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好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子逃生。洪澇災害防治遭遇洪澇災害的自救舉措示意當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觸電。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高壓線鐵塔,不要爬到泥坯墻的屋頂上面。課堂檢測九龍江的干流流程約為258千米,干支流共建設了1000多座水電站,是我國水電站分布最密集的河流之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關于九龍江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主要參與海陸間大循環②主要參與陸地內循環③水電站建設使徑流量季節變化變小④水電站建設使入海徑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該流域水電開發影響最直接的水循環環節是( )A.地表徑流 B.地下徑流 C.蒸發 D.降水√√3.圖中水循環各環節對應正確的是( )A.①蒸騰 B.②水汽輸送C.③地表徑流 D.④地下徑流4.森林和梯田是該地水循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森林增加了水分的蒸騰②森林增加了地表徑流③梯田減少了水分的下滲④梯田減緩了地表徑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檢測湖南省紫鵲界水稻梯田分布在海拔200~400米的山坡上,這里獨特的水循環系統(圖)是紫鵲界水源穩定,旱澇保收的根源。完成下面小題。√√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