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2025年地理中考復習任務7 自然環境:陸地和海洋項目一 認識全球聚焦中考011.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通過閱讀地形圖、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3.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4.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5.收看天氣預報節目,識別常見的天氣符號,模擬播報天氣;說明天氣和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6.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氣溫分布特點。7.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降水分布特點。8.閱讀某地區氣溫、降水數據資料,并據此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量隨時間變化的特點。9.閱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描述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征;結合實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核心知識點02一、海陸分布1.海陸分布71 29 海洋 陸地北 東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太平 印度2.大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大高加索土耳其蘇伊士白令巴拿馬二、陸地地形1.海拔和相對高度海拔與相對高度示意圖(1)海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垂直距離。(2)請判斷 A、B、C、D、E分別屬于哪一種地形類型。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地面某一個點高出海平面地面某一個點高出另外一個點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2.五種基本地形特征的對比地形類型 主要特征 共同點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平坦廣闊 地表起伏小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起伏較小,邊緣陡峭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坡度較陡 地表崎嶇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坡度緩和,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 盆地 中間低,四周高 一三、海陸變遷和板塊構造學說(一)海陸變遷1.海陸變遷的原因及證據原因 自然原因——地殼變動、海平面升降人為原因——人類活動證據 (1)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海洋→陸地)(2)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跡(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荷蘭圍海大壩,日本、澳門填海造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陸地 海洋海洋陸地2.大陸漂移假說:20世紀初由德國科學家____________提出。魏格納(二)板塊構造學說1. 基本觀點(1)地球巖石圈由_____________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拼合而成。(2)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____________,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___________,多火山和____________。2. 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____________、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和_____________。六穩定活躍地震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3.板塊處在不斷運動中(1)碰撞擠壓(→←):陸地形成_________或島弧鏈,海底形成海溝。(2)張裂拉伸(←→):形成_________或海洋。4.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_________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山脈裂谷環太平洋四、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一)等高線的概念及其特點1.概念:在地圖上,把陸地上_________相同的點連接起來的線就是等高線。2.特點(1)閉合曲線:除陡崖外,等高線不相交,不_________。(2)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所有的點,_________相等。(3)同圖等距: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_________相等。(4)疏密問題: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_________;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_________。海拔重合高度高度差陡緩(二)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判讀閉合高低山頂高低重合考點攻堅03考點1 世界海陸分布狀況【典例分析】1.下列關于世界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七分陸地,三分海洋B.印度洋是面積最大的大洋C.南、北美洲以蘇伊士運河為分界線D.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D【考查內容】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方法與技巧】根據所學的知識可知,地球表面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其中太平洋是面積最大的大洋,南、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故選D。考點2 五種基本地形特征及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典例分析】(2024·嘉興)泥石流是在坡度較陡的溝谷中形成的飽含石塊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圖1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2示意泥石流發生時正確的逃生方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跨學科·數學)2.甲地與山峰的相對高度是( )A.1082米 B.982米 C.882米 D.782米B3.圖中乙、丙代表的山體部位名稱分別是( )A.鞍部、山脊 B.鞍部、山谷C.陡崖、山谷 D.陡崖、山脊4.泥石流發生時,①②③④逃生方向中正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DB【考查內容】識別地形類型與部位。【方法與技巧】第2題,讀圖可知,圖中的等高距為150米,甲地的海拔為900米,山峰的海拔為1882米,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1882-900=982米。故選B。第3題,讀圖可知,圖中乙處為幾條海拔高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丙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故選D。第4題,讀圖可知,泥石流發生時,①②③④種逃生方向中,②逃生方向與泥石流方向垂直,是正確的逃生方向。故選B。考點3 板塊構造學說的應用【典例分析】(2022·大慶)2022年1月14號,太平洋島國湯加爆發了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海底火山噴發,據此完成5—6題。5.此次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A.亞歐板塊與太平洋塊張裂運動B.美洲板塊與太平洋塊張裂運動C.亞歐板塊與太平洋塊碰撞擠壓D.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D6.火山噴發短期內( )①污染空氣 ②誘發海嘯 ③引發臺風 ④爆發寒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考查內容】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方法與技巧】第5題,讀圖可知,湯加位于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兩板塊擠壓碰撞,容易造成火山噴發。故選D。第6題,火山噴發不會引起臺風和寒潮,③④錯誤,故選A。靶向突破04●通關訓練(2024·張家港)5月初,幾位“驢友”到我國東南部某山區旅游。此季節,該地已進入雨季。下圖為該山區地形示意圖(圖中①~④處為露營的備選地點)。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地河流大致( )A.自西向東流B.自西北向東南流C.自東向西流D.自東南向西北流2.最適宜作為露營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AB●提升訓練3.某中學地理社團在暑假進行了環球網上模擬旅游。下圖是他們確定的旅游線路,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此次模擬旅游從無錫出發,先后經過了亞洲、A________洋、B_______運河、C________洋、D________洲、E________運河、F________洋,最后回到無錫。印度蘇伊士大西南美巴拿馬太平4.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7.6級地震。日本國土地理院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衛星觀測數據發現:地震后能登半島沿海部分海底抬升變成陸地。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跨學科·語文)(1)中國神話有“精衛填?!钡墓适隆!渡胶=洝分?br/>記載:“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熬l填海”的故事蘊含的地理知識是___________。海陸變遷(2)非洲板塊與_____板塊(填字母)張裂斷陷,形成了紅海。根據板塊運動方向,紅海還在不斷_____(擴大/縮小)。(3)日本火山地震頻發是因為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比較______。(4)地震往往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請你列舉兩個地震發生時正確避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擴大活躍若條件允許,應迅速有序從安全通道撤離到室外的開闊地帶,遠離建筑物,不能乘坐電梯、跳窗戶等;若條件不允許,應盡可能躲在墻角、衛生間、課桌下等狹小空間,地震停止后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5)下列關于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附近部分海域變成陸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本次海域變成陸地能夠為“大陸漂移說”提供新的證據B.人類活動是能登半島附近部分海域變成陸地的主要原因C.能登半島附近部分海域變成陸地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D.本次地震短時間內將能登半島附近部分海域變成了陸地D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