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地理學科專題六 非教材區域專練類型一 世界非教材區域(2024·恩施二模)格陵蘭島是全球第一大島 ,該島冰區面積占全島面 積的85%。加里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 ,該島熱帶雨林面積約占全球熱 帶雨林面積的10% ,動植物資源豐富。加里曼丹島上的印度尼西亞為了 種植橡膠 ,大量砍伐熱帶雨林。據此完成1~3題。1.格陵蘭島上的早期居民是因紐特人 ,根據環境特點判斷他們的傳統生 活方式是( A )A.捕魚狩獵為生B.種植糧食作物C .經營海上貿易D.放牧牛羊為主2.加里曼丹島甲地傳統房屋多建在木筏上 ,其主要原因是( B )A .凍土廣布 ,地基不穩B. 降水量大 ,排水不暢C.地處熱帶 ,氣候炎熱D.地震頻發 , 引發海嘯3.如果印度尼西亞一直砍伐熱帶雨林 ,對格陵蘭島的主要影響是( C )A.水土流失嚴重B.促進冰川形成C .冰川融化加快D.生物多樣性增加4 .(2024·福建)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貨運總量的6% ,通行管理費是巴拿馬 重要的經濟來源。運河流域河湖的水源主要來自降水。據預測2024年巴 拿馬有很大概率持續嚴重干旱 , 當地政府提出要加強“干運河”(公路、鐵 路等)陸運設施建設。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若僅考慮降水對運河水量的影響 ,判斷巴拿馬運河通航能力較低的時 段 ,并說明原因。1~4月。原因:該時段(1~4月)降水較少; 巴拿馬運河的水量較小 ,運河 水位較低 ,通過運河的船只數量較少 ,運貨量較少 ,通航能力較低。(2)思維導圖以下框圖簡要說明了巴拿馬運河通航能力下降對當地和全球 的影響。將框圖中A、B、C的內容補充完整。(3)與巴拿馬運河比 ,“干運河”(公路、鐵路等)的運輸優勢:運輸速度較快, 受降水等自然環境影響較小。類型二 中國非教材區域(2024·廣西)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寧德市工作期間 ,率先提出、探索并 實踐大食物觀:穩住糧食 , 山海田一起抓 ,農、林、牧、副、漁全面發 展。30多年來 ,寧德市已形成水產、蔬菜、食用菌、林竹花卉等8種特色 農產品產業鏈。下圖為寧德市略圖。據此完成1~2題。1.符合寧德市自然地理條件的描述包括( B ) ①海域寬②山地多③平原大④森林密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 .寧德市因地制宜踐行大食物觀成效卓著 ,最具有借鑒意義的舉措包括 ( A )①發展海水養殖 ,打造藍色牧場 ②開發林下經濟 ,建設森林糧庫 ③ 推廣蔬菜大棚 ,完善農業設施 ④開墾濕地林地 ,擴大耕地面積A .①②③ B.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3 .(2024·廣西) 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某校八(5)班的同學在研讀地圖時 ,發現地理課堂上沒有學習過的“瓦日鐵 路” ,于是分組對此鐵路展開探究。下圖為瓦日鐵路示意圖。第一小組發現 ,這條鐵路西起山西省呂梁市瓦塘鎮 ,東至山東省日照港, 全長1267千米 ,于2014年12月建成通車。該鐵路以貨運為主 ,主要是將 某種重要的礦產資源輸送到全國能源中轉基地日照港 ,2022、2023年貨 運量突破1億噸。(1)第一小組認為 ,該鐵路是“ 晉 (填省級行政區簡稱)煤 (填礦產資源名稱) 外運”的重要運輸通道。第二小組繪制了鐵路沿線地形剖面圖(下圖)。(2)第二小組發現該鐵路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北方地區;在地勢第 二級階梯經過黃土高原;在地勢第三級階梯經過華北平原和山東丘陵。第三小組對前兩組的結論進行了分析 ,他們提出疑問: 固體礦產資源屬 于大宗貨物 , 內陸地區長距離運輸固體大宗貨物一般優先選擇河運。但 當前山西省卻主要采用陸路運輸的方式外運該礦產資源。(3)請分析當前山西省外運該礦產資源難以選擇河運的原因。 (提示:可以 從河流狀況對河運的影響等角度展開分析。)黃河流經山西省 ,但由于黃河水量較小 ,且季節變化明顯;下游形成地 上河;與兩岸高差大 ,不利于建設港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地理學科專題六 非教材區域專練類型一 世界非教材區域(2024·恩施二模)格陵蘭島是全球第一大島 ,該島冰區面積占全島面 積的85%。加里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 ,該島熱帶雨林面積約占全球熱 帶雨林面積的10% ,動植物資源豐富。加里曼丹島上的印度尼西亞為了 種植橡膠 ,大量砍伐熱帶雨林。據此完成1~3題。1.格陵蘭島上的早期居民是因紐特人 ,根據環境特點判斷他們的傳統生 活方式是( A )A.捕魚狩獵為生B.種植糧食作物C .經營海上貿易D.放牧牛羊為主2.加里曼丹島甲地傳統房屋多建在木筏上 ,其主要原因是( B )A .凍土廣布 ,地基不穩B. 降水量大 ,排水不暢C.地處熱帶 ,氣候炎熱D.地震頻發 , 引發海嘯3.如果印度尼西亞一直砍伐熱帶雨林 ,對格陵蘭島的主要影響是( C )A.水土流失嚴重B.促進冰川形成C .冰川融化加快D.生物多樣性增加4 .(2024·福建)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貨運總量的6% ,通行管理費是巴拿馬 重要的經濟來源。運河流域河湖的水源主要來自降水。據預測2024年巴 拿馬有很大概率持續嚴重干旱 , 當地政府提出要加強“干運河”(公路、鐵 路等)陸運設施建設。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若僅考慮降水對運河水量的影響 ,判斷巴拿馬運河通航能力較低的時 段 ,并說明原因。1~4月。原因:該時段(1~4月)降水較少; 巴拿馬運河的水量較小 ,運河 水位較低 ,通過運河的船只數量較少 ,運貨量較少 ,通航能力較低。(2)思維導圖以下框圖簡要說明了巴拿馬運河通航能力下降對當地和全球 的影響。將框圖中A、B、C的內容補充完整。(3)與巴拿馬運河比 ,“干運河”(公路、鐵路等)的運輸優勢:運輸速度較快, 受降水等自然環境影響較小。類型二 中國非教材區域(2024·廣西)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寧德市工作期間 ,率先提出、探索并 實踐大食物觀:穩住糧食 , 山海田一起抓 ,農、林、牧、副、漁全面發 展。30多年來 ,寧德市已形成水產、蔬菜、食用菌、林竹花卉等8種特色 農產品產業鏈。下圖為寧德市略圖。據此完成1~2題。1.符合寧德市自然地理條件的描述包括( B ) ①海域寬②山地多③平原大④森林密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 .寧德市因地制宜踐行大食物觀成效卓著 ,最具有借鑒意義的舉措包括 ( A )①發展海水養殖 ,打造藍色牧場 ②開發林下經濟 ,建設森林糧庫 ③ 推廣蔬菜大棚 ,完善農業設施 ④開墾濕地林地 ,擴大耕地面積A .①②③ B.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3 .(2024·廣西) 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某校八(5)班的同學在研讀地圖時 ,發現地理課堂上沒有學習過的“瓦日鐵 路” ,于是分組對此鐵路展開探究。下圖為瓦日鐵路示意圖。第一小組發現 ,這條鐵路西起山西省呂梁市瓦塘鎮 ,東至山東省日照港, 全長1267千米 ,于2014年12月建成通車。該鐵路以貨運為主 ,主要是將 某種重要的礦產資源輸送到全國能源中轉基地日照港 ,2022、2023年貨 運量突破1億噸。(1)第一小組認為 ,該鐵路是“ 晉 (填省級行政區簡稱)煤 (填礦產資源名稱) 外運”的重要運輸通道。第二小組繪制了鐵路沿線地形剖面圖(下圖)。(2)第二小組發現該鐵路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北方地區;在地勢第 二級階梯經過黃土高原;在地勢第三級階梯經過華北平原和山東丘陵。第三小組對前兩組的結論進行了分析 ,他們提出疑問: 固體礦產資源屬 于大宗貨物 , 內陸地區長距離運輸固體大宗貨物一般優先選擇河運。但 當前山西省卻主要采用陸路運輸的方式外運該礦產資源。(3)請分析當前山西省外運該礦產資源難以選擇河運的原因。 (提示:可以 從河流狀況對河運的影響等角度展開分析。)黃河流經山西省 ,但由于黃河水量較小 ,且季節變化明顯;下游形成地 上河;與兩岸高差大 ,不利于建設港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4張PPT)中考生物二輪復習課件中圖版專題六 非教材區域專練2025年中考中圖版地理 二輪復習(專題題型突破)第二部分 專題提升精練類型一 世界非教材區域 (2024·恩施二模)格陵蘭島是全球第一大島,該島冰區面積占全島面積的85%。加里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該島熱帶雨林面積約占全球熱帶雨林面積的10%,動植物資源豐富。加里曼丹島上的印度尼西亞為了種植橡膠,大量砍伐熱帶雨林。據此完成1~3題。1.格陵蘭島上的早期居民是因紐特人,根據環境特點判斷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是( )A.捕魚狩獵為生B.種植糧食作物C.經營海上貿易D.放牧牛羊為主A2.加里曼丹島甲地傳統房屋多建在木筏上,其主要原因是( )A.凍土廣布,地基不穩B.降水量大,排水不暢C.地處熱帶,氣候炎熱D.地震頻發,引發海嘯B3.如果印度尼西亞一直砍伐熱帶雨林,對格陵蘭島的主要影響是( )A.水土流失嚴重B.促進冰川形成C.冰川融化加快D.生物多樣性增加C4.(2024·福建)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貨運總量的6%,通行管理費是巴拿馬重要的經濟來源。運河流域河湖的水源主要來自降水。據預測2024年巴拿馬有很大概率持續嚴重干旱,當地政府提出要加強“干運河”(公路、鐵路等)陸運設施建設。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若僅考慮降水對運河水量的影響,判斷巴拿馬運河通航能力較低的時段,并說明原因。1~4月。原因:該時段(1~4月)降水較少;巴拿馬運河的水量較小,運河水位較低,通過運河的船只數量較少,運貨量較少,通航能力較低。(2)思維導圖以下框圖簡要說明了巴拿馬運河通航能力下降對當地和全球的影響。將框圖中A、B、C的內容補充完整。(3)與巴拿馬運河比,“干運河”(公路、鐵路等)的運輸優勢:運輸速度較 ,受降水等自然環境影響較 。快小類型二 中國非教材區域(2024·廣西)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寧德市工作期間,率先提出、探索并實踐大食物觀:穩住糧食,山海田一起抓,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30多年來,寧德市已形成水產、蔬菜、食用菌、林竹花卉等8種特色農產品產業鏈。下圖為寧德市略圖。據此完成1~2題。1.符合寧德市自然地理條件的描述包括( )①海域寬 ②山地多 ③平原大 ④森林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2.寧德市因地制宜踐行大食物觀成效卓著,最具有借鑒意義的舉措包括( )①發展海水養殖,打造藍色牧場 ②開發林下經濟,建設森林糧庫 ③推廣蔬菜大棚,完善農業設施 ④開墾濕地林地,擴大耕地面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3.(2024·廣西)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校八(5)班的同學在研讀地圖時,發現地理課堂上沒有學習過的“瓦日鐵路”,于是分組對此鐵路展開探究。下圖為瓦日鐵路示意圖。第一小組發現,這條鐵路西起山西省呂梁市瓦塘鎮,東至山東省日照港,全長1 267千米,于2014年12月建成通車。該鐵路以貨運為主,主要是將某種重要的礦產資源輸送到全國能源中轉基地日照港,2022、2023年貨運量突破1億噸。(1)第一小組認為,該鐵路是“ (填省級行政區簡稱) (填礦產資源名稱)外運”的重要運輸通道。晉煤第二小組繪制了鐵路沿線地形剖面圖(下圖)。(2)第二小組發現該鐵路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地區;在地勢第二級階梯經過黃土高原;在地勢第三級階梯經過 平原和山東丘陵。北方華北第三小組對前兩組的結論進行了分析,他們提出疑問:固體礦產資源屬于大宗貨物,內陸地區長距離運輸固體大宗貨物一般優先選擇河運。但當前山西省卻主要采用陸路運輸的方式外運該礦產資源。(3)請分析當前山西省外運該礦產資源難以選擇河運的原因。(提示:可以從河流狀況對河運的影響等角度展開分析。)黃河流經山西省,但由于黃河水量較小,且季節變化明顯;下游形成地上河;與兩岸高差大,不利于建設港口。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六 非教材區域專練【2025中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提升精練(中圖版)】(原卷版).docx 專題六 非教材區域專練【2025中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提升精練(中圖版)】(解答版).docx 專題六 非教材區域專練【2025中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提升精練(中圖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