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中考生物二輪復習課件中圖版專題二 地理計算知識梳理疑難點津開放性設問2025年中考中圖版地理 二輪復習(專題題型突破)第二部分 專題突破專題二 地理計算類型一 比例尺的計算計算比例尺 公式為“比例尺=”。上圖中教學樓長100米,若量得其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計算實地距離 公式為“實地距離=”。根據上面計算出的比例尺,若量得甲乙之間的圖上最近距離為2厘米,則甲乙之間的實地最近距離=2厘米÷(1/5 000)=10 000(厘米)=100(米)計算圖上距離 圖上距離=比例尺×實地距離注意事項 ①數字比例尺是個比值,計算出的圖上距離單位與實地距離的單位相同,要注意換算成厘米。②用文字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時,要把實地距離的單位換算成比例尺上標注的實地距離單位,計算出的圖上距離單位要換算成厘米專題二 地理計算類型二 等高線地形圖中海拔、相對高度的計算1.計算海拔項目 方法 舉例某條等高線上點的海拔 與所在等高線的海拔相同 A地的海拔為250米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點的海拔 介于兩條等高線的海拔之間 B地的海拔大于150米,小于200米2.計算相對高度項目 方法 舉例分別位于兩條等高線上的兩點的相對高度 兩條等高線的海拔差即為兩地的相對高度 A、E兩地的相對高度=250米-150米=100(米)兩山峰的相對高度 分別讀取或估算每個山峰的海拔,兩山峰的海拔差即為其相對高度 D山峰的海拔為375米,C山峰海拔大于300米、小于350米,C、D兩山峰的相對高度h為(375-350)米陡崖的相對高度 (n-1)d專題二 地理計算類型三 關于氣溫的計算項目 計算方法氣溫日較差 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氣溫年較差 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 各月平均氣溫之和/12海拔與氣溫的關系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專題二 地理計算類型四 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的計算掌握公式再計算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年內出生人口/總人口)×100%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年內死亡人口/總人口)×100%人口自然增長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內出生人口-年內死亡人口)/總人口×100%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某地總人口數/該地總面積(單位:人/千米2)人口數量多≠人口密度大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