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中物理第一節廣東教育出版社撒哈拉以南非洲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單元區域資源與經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開始 暫停幸運之星劉俊良返回ljl劉俊良學無止境 勤則可達志存高遠 恒亦能成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 說明某地區自然地理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以某地區的一種自然資源為例,說出該資源在當地的分布狀況、對外輸出以及對當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結合實例簡要分析某國家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2022年地理課程標準】怎么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富”和“窮”?回顧舊知富生物資源豐富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區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窮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初級產品,附加值不高工業生產落后,進口昂貴工業制成品合作探究非洲如何走出困境?發展中的熱土合作探究窮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初級產品,附加值不高工業生產落后,進口昂貴工業制成品加快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發展,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加工業積極參加國際合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的熱土讀圖活動閱讀教材P41案例:贊中合作開發合作銅礦,思考問題。案例學習1. 說說贊中合作開發銅礦可以帶動當地哪些產業發 展?閱讀教材P41案例:贊中合作開發合作銅礦,思考問題。案例學習2. 論述贊中合作開發銅礦對贊比亞區域發展和我國的意義。材料一:銅是一種重要的工業金屬,廣泛應用于電力、電子、建筑 、交通、新能源等領域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和消費國 ,據統計 ,我國 82%以上的銅都是依靠進口,每年進口量占據了全球的一半。對贊比亞發展的意義①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②將資源潛力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③促進經濟多元化,創造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④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投資環境;⑤有利于引進技術,促進工業技術升級。閱讀教材P41案例:贊中合作開發合作銅礦,思考問題。案例學習2. 論述贊中合作開發銅礦對贊比亞區域發展和我國的意義。材料一:銅是一種重要的工業金屬,廣泛應用于電力、電子、建筑 、交通、新能源等領域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和消費國 ,據統計 ,我國 82%以上的銅都是依靠進口,每年進口量占據了全球的一半。對于中國的意義①有利于技術的輸出;②擴大銅礦資源供給渠道,防范市場風險;③可彌補中國國內銅礦資源不足,保障國家礦產資源供應安全。閱讀教材P41案例:贊中合作開發合作銅礦,思考問題。案例學習3. 以贊比亞國家為例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提出建議。①積極參加國際合作,引進國外資金技術發展民族工業;② 積極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提供支持;③對資源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④加強農業的國際合作,實現糧食自給自足;⑤鼓勵旅游業發展,建設國家公園系統,促進生態旅游;剛果河流域水能開發地理博覽2. 剛果河流域水能資源開發需要解決的問題;1. 分析剛果河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閱讀教材P43地理博覽,結合圖7-1-1和圖7-1-3,思考下列問題3. 簡述剛果河水能資源開發的意義。剛果河流域水能開發地理博覽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豐富,流域面積大,徑流量大;地勢落差大。2. 剛果河流域水能資源開發需要解決的問題;1. 分析剛果河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建設資金、技術支持、電網配套建設。3. 簡述剛果河水能資源開發的意義。滿足流域各國電力需求,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緩解非洲其他地區的電力短缺問題;促進非洲社會經濟發展。 (2024·蘭州學業考)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自然資源豐富,但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讀尼日利亞簡圖,完成1~2題。1.尼日利亞位于地球五帶中的( )A.北寒帶 B.北溫帶C.南溫帶 D.熱帶2.近年來,中尼兩國經濟合作日益密切,中國參與尼日利亞的基礎設施建設,還為尼日利亞提供資源加工技術等領域的支持。尼日利亞可以為中國( )A.提供家電、汽車等工業產品B.提供新能源電池制造等技術C.出口石油等資源D.出口芯片等智能產品DC課堂練習完成下列各題 (2024·陜西學業考)近年來,非洲部分國家市政供水面臨困難,日常用水難以保障,中國政府為這些國家援建了數千口水井。如圖為中國援建非洲水井項目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援建水井項目分布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熱帶草原氣候 D.地中海氣候4.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遇到的困難可能有( )A.臺風侵襲,寒潮頻發B.高寒缺氧,溫差較大C.沙漠廣布,容易迷失D.陽光暴曬,蚊蟲叮咬5.該項目的實施對援建地區的影響是( )A.緩解了當地人畜飲水困難 B.增加了非洲的水資源總量C.徹底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D.凈化空氣,改善生態環境C課堂練習完成下列各題DA6.(2024·中山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我國與坦桑尼亞簽訂了農產品供需協議,在坦桑尼亞開展多種農產品種植、加工、貿易,形成“坦桑尼亞訂單農業”項目。該項目增加了當地就業崗位和農戶收入,延長了產業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材料二:坦桑尼亞人口眾多,氣候干旱,經濟落后,生產效能低,但農業資源豐富。為提高坦桑尼亞的農業生產技術,我國專家給當地農戶進行噴灌、滴灌、覆膜等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幫助他們興修水利,擴大種植規模,逐步形成產業園。材料三:坦桑尼亞位置及氣候資料圖。課堂練習完成下列各題課堂練習完成下列各題(1)說出坦桑尼亞的氣候類型和氣候特征。答: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為干、濕兩季。(2)分析坦桑尼亞農業生產效能低的原因。答:耕作技術、農業水利基礎設施落后;自然災害頻發。(3)說出坦桑尼亞發展訂單農業的有利條件。答:土地肥沃,氣候條件好,勞動力成本低。(4)簡述“坦桑尼亞訂單農業”項目對坦桑尼亞的積極影響。答:增加了當地就業崗位,提高了居民的經濟收入,延長了產業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