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美版美術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5課 自然趣事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自然趣事》是湘美版美術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七彩飛虹”中的重要一課,本單元圍繞色彩與生活展開,旨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培養對色彩的感知與運用能力。這一課聚焦于大自然,讓學生發現自然中的有趣現象,探索其中蘊含的美術元素。教材通過展示豐富多彩的自然圖片,如奇特的動植物、變幻的天象、奇妙的地質景觀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這些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一年級學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天然的親近感,易于引發情感共鳴,為學生開啟一場趣味盎然的美術探索之旅奠定基礎。同時,教材注重引導學生從觀察到表達,在欣賞自然趣事的過程中,滲透簡單的繪畫技巧與手工創作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與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美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為后續美術學習積累經驗。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認識大自然中多種有趣的現象,如動植物的獨特形態、四季更替帶來的色彩變化、天氣變化的奇幻景觀等。熟悉并掌握簡單的繪畫工具與材料的使用方法,如彩筆、油畫棒、水彩顏料等,能用基本形狀與色彩描繪出自己觀察到或想象中的自然趣事。學會運用折、剪、貼等手工方法制作與自然趣事相關的作品,提高動手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欣賞大自然的圖片、視頻以及實地觀察校園自然角等活動,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提高學生對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在小組討論、分享交流環節,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在繪畫與手工創作過程中,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嘗試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與手法展現自然趣事,提升藝術表現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意識到大自然是人類藝術創作的源泉,培養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使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獲得快樂與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三、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大自然中的趣事,深入觀察自然現象、動植物的形態特征、色彩變化等,積累豐富的視覺素材。掌握用簡單的繪畫工具與手工制作方法表現自然趣事,能夠用線條、形狀、色彩大膽描繪或制作出自己心中有趣的自然場景。四、教學難點如何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將觀察到的自然元素進行重組、變形,創作出富有個性與創意的美術作品,避免作品的模式化。在手工制作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材料運用與造型構建的難題,如如何讓紙藝作品更立體、生動地展現自然場景,協調色彩搭配,使作品達到美觀的效果。五、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通過播放大自然的高清視頻、展示精美的圖片資料以及教師現場示范繪畫與手工制作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自然之美與創作方法,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情境教學法:創設“走進大自然美術館”“自然探險之旅”等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使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觀察、體驗與創作。小組合作法:安排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合作創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讓不同的創意相互啟發,豐富作品內涵。啟發引導法:在教學各個環節,教師通過提問、引導思考等方式,啟發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超級神奇的地方——“大自然美術館”,在那里藏著數不清的寶藏,等待我們去發現。(播放一段展示大自然各種奇妙景觀的高清視頻,視頻中有飛翔的鳥兒、盛開的花朵、潺潺的溪流、變幻的云朵等,配以輕柔的音樂)設計意圖:利用生動的視頻創設情境,瞬間抓住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后續教學營造良好氛圍。提問互動:視頻看完啦,小朋友們,在這個大自然美術館里,你們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畫面呀?快和身邊的小伙伴說一說。(學生分組交流,教師巡視傾聽)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交流,讓學生初步表達自己的觀察感受,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為下一步深入探討自然趣事做鋪墊。學生分享:每組請一位代表上臺分享自己看到的有趣畫面,教師給予肯定與鼓勵,如:“你觀察得真仔細,飛舞的蝴蝶確實美得像會飛的花朵!”“哇,你發現了藏在樹葉間的小毛毛蟲,真有趣!”設計意圖: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自信心,教師的反饋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自然趣事的印象,讓學生感受到觀察自然能帶來樂趣與成就感。(二)深入探究自然趣事圖片賞析:教師展示一系列大自然中動植物、天象、地質景觀等高清圖片,如孔雀開屏展示絢麗羽毛、閃電劃過夜空照亮大地、海邊被海水沖刷形成的奇特巖石等,每張圖片引導學生從形狀、色彩、動態等方面仔細觀察。以孔雀開屏為例,提問:“小朋友們,看看這只孔雀,它尾巴的形狀像什么呀?都有哪些漂亮的顏色?當它開屏的時候,給你們什么樣的感覺?”引導學生回答出像扇子,有藍色、綠色、金色等,感覺很華麗、很驕傲。再看閃電圖片,問:“閃電是什么形狀的?一閃而過的時候天空顏色有什么變化?”讓學生描述出閃電是鋸齒狀,天空瞬間變白又變暗。設計意圖:通過詳細賞析不同類型的自然圖片,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讓學生學會從美術角度剖析自然元素,了解形狀、色彩、動態在表現事物美感中的重要性。校園探秘: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校園自然角,近距離觀察花草樹木、小昆蟲等。教師引導學生:“現在,我們來到了校園里的小自然天地,大家輕輕地走,仔細地看,找找身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自然趣事,摸摸樹葉,聞聞花香,看看小蟲子在干什么。”設計意圖:將課堂延伸到校園實際環境,讓學生親身感受自然,觸摸、聞嗅等體驗豐富學生的感知,與之前的圖片欣賞形成互補,使學生對自然趣事有更真切、立體的認識。分享發現:回到教室后,再次組織學生分享校園探秘的收獲,教師用簡筆畫快速記錄學生描述的有趣細節,如學生說看到蝸牛在葉子上慢慢爬,教師就在黑板上畫一個帶著螺旋殼的蝸牛在葉片上。設計意圖:強化學生的觀察成果,教師的簡筆畫記錄既增添趣味,又為后續繪畫創作提供直觀參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事物可以輕松地用畫筆描繪。(三)繪畫與手工創作方法指導繪畫工具介紹:教師將彩筆、油畫棒、水彩顏料、畫紙、畫板等繪畫工具一一展示在講臺上,拿起每種工具簡單演示其用法,如用彩筆畫流暢的線條,用油畫棒涂出厚重的色彩,用水彩顏料暈染出柔和的漸變。邊演示邊說:“小朋友們,看,彩筆可以幫我們畫出細細的樹枝,油畫棒能讓花朵的顏色更鮮艷飽滿,水彩顏料能畫出像天空一樣淡淡的顏色變化,大家等會兒可以根據自己想畫的自然趣事選擇合適的工具哦。”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多種繪畫工具,直觀演示能讓他們快速了解工具特性,為順利創作提供保障,消除因工具陌生而產生的畏難情緒。基本形狀運用:在黑板上畫出圓形、三角形、方形、橢圓形等基本形狀,然后通過添畫變成自然事物,如圓形添上幾筆變成太陽、花朵;三角形組合成松樹;方形變成房子,房子周圍添上橢圓的云朵。問學生:“大家看看,簡單的形狀變一變,就成了我們熟悉的大自然啦,開動小腦筋,想想你們想用這些形狀畫出什么自然趣事呢?”設計意圖:從簡單形狀入手,降低繪畫難度,讓學生發現繪畫的奇妙魔法,將抽象形狀與具體自然事物聯系起來,啟發學生運用基本形狀構建畫面,打開創作思路。手工制作示范:教師拿起彩色卡紙、剪刀、膠水等手工材料,示范制作一只立體的蝴蝶。先剪出蝴蝶的翅膀形狀(用對折剪法剪出對稱翅膀),再用彩筆裝飾翅膀花紋,最后用膠水將翅膀粘在小細棍上,輕輕晃動,蝴蝶仿佛在飛舞。邊做邊講解:“手工制作能讓我們的自然趣事變得更有趣哦,像這樣做一只會飛的蝴蝶,多好玩,大家可以試試用折、剪、貼的方法做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花小草。”設計意圖:手工制作對一年級學生吸引力大,示范立體蝴蝶制作過程,讓學生清晰看到步驟,激發動手欲望,掌握基本手工技巧,為創作多樣化作品提供方法支持。(四)學生創作實踐布置任務:小朋友們,現在輪到你們大顯身手啦!可以選擇用畫筆畫出一幅自然趣事圖,也可以用手工材料制作一個自然小場景,還可以像老師剛才那樣,畫和手工結合,把你們心中最有趣的大自然模樣展現出來,看看誰的作品最有創意,最能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小組合作:學生自由分組,進行創作。教師巡視各小組,適時提供幫助,如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啟發遇到創作瓶頸的學生轉換思路,提醒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如一個負責畫天空,一個負責剪小動物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拘泥于常規,對有獨特想法的學生及時表揚:“你這個想法太棒了,用水果皮貼成花朵,肯定很特別!”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培養協作精神,自主選擇創作形式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巡視指導確保學生順利創作,及時表揚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讓學生在寬松、鼓勵的氛圍中盡情發揮。(五)作品展示與評價作品展示:每個小組推選代表將作品展示在教室前方的展示區,教師協助擺放,盡量讓作品都能完整呈現。自我評價:請小作者們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畫(做)的是什么自然趣事,運用了哪些方法,為什么這么創作。如:“我畫的是夏天的池塘,用彩筆畫了綠色的荷葉,用水彩顏料涂出藍色的池水,還有粉色的荷花,因為夏天的池塘很美,有好多顏色。”設計意圖:給學生展示與表達的平臺,通過自我評價,讓學生回顧創作過程,梳理思路,加深對所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增強自我認知。同學互評:臺下的同學舉手發言,評價展示作品,用“我覺得這幅作品……很好看,因為……”“如果……就更好了”的句式,如:“我覺得這幅森林的畫很好看,因為樹畫得很高大,顏色很綠,如果再畫上幾只小動物就更熱鬧了。”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他人作品優點,友善提出建議。設計意圖:同學互評促進學生相互學習,培養審美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學會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在交流中拓寬視野,豐富創作靈感。教師評價:教師綜合作品創意、技巧運用、色彩搭配等方面進行總結評價,重點表揚有突出亮點的作品,如最具想象力的、色彩最和諧的、手工最精巧的等,頒發小貼紙獎勵,同時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給出改進建議,如畫面構圖太滿或太空等。設計意圖:教師權威評價給予學生專業反饋,肯定成績激勵學生繼續奮進,指出問題為后續學習明晰方向,讓評價環節真正促進學生美術素養提升。(六)課堂總結與拓展課堂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在大自然美術館暢游,發現了好多好多有趣的自然現象,還學會了用畫筆和手工把它們變成漂亮的作品,大家都太棒了!希望大家以后繼續用明亮的眼睛觀察大自然,用靈巧的小手創造美。拓展延伸: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大自然中的材料,如樹葉、花瓣、小石子等,下節課用這些天然材料制作一幅拼貼畫,看看誰能創作出更驚艷的自然之美作品。設計意圖:課堂總結強化學習成果,拓展作業延續學習熱情,將美術學習融入家庭生活,增進親子互動,讓學生持續關注自然,探索自然與美術融合的無限可能。七、板書設計自然趣事自然現象:閃電(鋸齒狀、白光)、彩虹(七彩、拱形)動植物:孔雀(扇形尾、絢麗色彩)、蝸牛(螺旋殼)繪畫:基本形狀(圓、三角、方等)→自然事物手工:折、剪、貼→立體作品創作:觀察→想象→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