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單色版畫義務教育人民美術出版社 八年級下冊 第四課木刻版畫——時代刻痕上世紀30年代初,由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版畫運動開始興起,無論從藝術形式,還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黑白木刻版畫都在抗日戰爭時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認識單色版畫間接型的繪畫方式通過制版與印刷來完成具有復制性1.版畫的繪畫方式是什么?2.版畫的創作過程是怎樣的?圖中的版畫用哪些材料制作出來的呢?紙版畫絲網版畫吹塑版畫石版畫銅版畫二、版畫發展過程中國版畫的起源,有漢朝說、東晉說、六朝以至隋朝說?,F存我國最早的版畫,有款刻年月的,是舉世聞名的“咸通”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卷首圖,根據題記,作于公元868年。《金剛經扉頁圖》中國唐代木刻佛經版畫 二、版畫發展過程版畫的起源到了宋元時期,木刻版畫開始以這些民間書籍的木刻插圖的形式發展。二、版畫發展過程宋《列女傳》木刻插圖宋《列女傳》木刻插圖二、版畫發展過程明清是版畫發展的鼎盛時期,民間年畫的版畫形式也興起了。清 《湖山勝概》木刻清 《燃燈道人》木刻 趙公明中國近現代的新興版畫的發展,并不是從中國古代版畫自然延續下來,而是在當時救亡圖存時代背景下興起的。新興木刻版畫的萌芽期以黑白木刻為主,風格受西方現實主義的影響,畫面緊張感十足。作品內容多與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反應了強烈的民族精神。革命時期二、版畫發展過程李樺《魯迅1931年在木刻講習會》木刻版畫 1956年小組討論: 欣賞這幅版畫,談談單色版畫具有怎樣的美感?畫面內容:在一截短木樁上,綁著一個仰面朝天的男子,他被蒙住雙眼,鼻孔和嘴巴長得很大,舌尖抵在牙上,似乎在費勁地喘著粗氣,他的身體雖然被繩索緊緊捆綁著,但是他仍舊奮力掙扎,拼盡全力想要抓起地上的尖刀。《怒吼吧!中國》黑白木刻 李樺 1935年三、欣賞版畫藝術特色:作品色彩黑白分明,刀法精簡充滿質感,人物形象夸張生動,仿佛能聽放到被縛者撕裂地吶喊聲。戲劇化的處理已經不是一種單純視覺形式,而是對殘酷現實的隱喻。四、制作版畫以“平安喜樂”為主題在手提袋上設計一幅吹塑版單色版畫要求:1.包含線條、幾何圖形2.構圖飽滿3.線條清晰4.內容豐富我們不僅了解了版畫的特點,還見證了版畫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無數先輩拿起手中的刻刀,將時代精神和自己的理想追求,通過版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我們,更應該以奮斗的姿態,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和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單色版畫教材分析 本課為人美版八年級下冊第四課《單色版畫》,屬于“造型·表現”領域,《美術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單色版畫》是學生初識版畫的第一課,通過對版畫知識的了解,對版畫制作的初步體驗,激發學生對版畫學習的興趣。學情分析 初中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和繪畫能力,本課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自行查閱資料,嘗試體驗版畫,課上為學生提供學習視頻,通過觀察體驗實踐,增加直觀感受,讓學生用版畫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及生活中的美。教學目標 1.了解版畫、版畫的種類、發展歷程及制作方法。 2.通過欣賞作品了解黑白版畫中的黑白關系和線條表現力 。 3.運用多種材料制作版畫,學會制作方法,提高造型能力。及審美情趣,感受不同材質帶來的不同美感教學 重難點 重點:通過學習、創作實踐,理解黑白版畫的象征意義。 難點:吹塑版畫的制作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引入 (3分鐘) 以2024年5月20日西安解放75周年紀念為明本節課的主旋律,并播放用版畫形式記錄的愛國主義視頻。 觀看視頻,回顧歷史,初步了解版畫的特點。 通過愛國主義視頻播放,使學生了解繪畫的用途及多樣性活動過程 (25分鐘) 一、認識單色版畫 和四名學生一起通過上色和印刷完成本節課題并欣賞最終課題效果,引導學生欣賞新興版畫運動時期作品并思考兩個問題。 01、版畫的繪畫方式? 02、版畫的創作過程? 版畫是在各種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過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種間接性繪畫,具有復數性,版與畫是反正向的。 03、版畫材質的分類 紙板畫:通過對紙張進行粘貼、剪裁等手工設計完成制版,然后上色最后拓印的版畫。 銅版畫:是一種在金屬版上用腐蝕液腐蝕或直接用針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種版畫。發源于歐洲。 石版畫:早期是用油性墨在石板上作畫,當畫畫好之後用樹膠對石板表面進行處理,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形成印刷面。 絲網版畫:也叫孔版畫,它有如工業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將顏色進行刮壓從網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稱做絲漏版畫,絲網印刷在商業上得到大量的運用。 吹塑板版畫:吹塑板質地松軟,并且具有排水性,上色時水不易加多,可用圓珠筆、鉛筆等進行刻畫。 版畫的發展歷程 畫稿、制版、拓印分工完成,稱為復制版畫,世界上最早的復制版畫是我國唐朝的《金剛經》扉頁畫。 元宋時期傳統木刻版畫以書籍中插圖的形式出現,內容多表現人民日常生活。 明清時期傳統木刻版畫賦予了鮮亮的色彩,同時民間年畫也興起了。 (4)中國近現代的版畫的發展,并不是從中國古代版畫自然延續下來,而是在當時救亡圖存時代背景下興起的。新興木刻版畫的萌芽期以黑白木刻為主,風格受西方現實主義的影響,畫面緊張感十足。作品內容多與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反應了強烈的民族精神。 三、版畫的制作 剪貼紙版畫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 剪刻: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轉移到卡紙上。用剪刀把畫稿上的形象分版,分別剪或刻出來。 第二步: 制版:將剪刻好的各個部分用膠水依次粘貼在底板上 第三步: 涂色:使用油磙把調好的單色油墨(或水色)均勻滾涂到版上。 第四步: 拓?。轰伾霞?,用木蘑菇或者光滑的玻璃瓶底均勻畫圓壓擦。 第五步: 完成效果:通過印刷得到的版畫作品,造型概括、形象突出、生動有趣。 吹塑板版畫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用鉛筆在吹塑板上制版。 (注意線條的疏密對比) 第二步:用剪刀沿著輪廓剪開,或不剪。 第三步:準備油墨等工具,均勻涂色。 第四步:用力按壓吹塑紙,完成印刷。 四名學生上臺一起上色、印制。其余學生觀看版畫愛國動畫。 通過圖片欣賞,知道不同版畫的制作方式。 學生思考回答并欣賞作品過程,感受不同版畫的特點和魅力。 通過教師講解及視頻,知道剪紙版畫及吹塑版畫的制作方式。 學生總結剪紙版畫步驟需將物品的每個組成部分減下來后完成拼貼。 基礎薄弱的同學可先在草稿紙上設計圖案,然后在吹塑板上進行制版。 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性,讓學生建立自信心,同時激發對版畫的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發展,藝術家也在不斷探索版畫的材質,以此來展現材質的肌理美與質感美。 讓學生深入了解創作所需的每個材料,將創作媒介與自我情感融會貫通。課堂實踐(10分鐘) 課堂練習 以“平安喜樂”為題,任選制版材料和方法創作一幅單色版畫。 要求: 題材、內容不限。 畫面具有形式美感。 印制清晰,墨色均勻。 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在美術創作的活動中感受美術的形式美。展示評價 (5分鐘) 請大家將自己的作品粘貼在黑宣紙上,并用簡短的語言向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 展示作品,并介紹。 鞏固學生對本課知識要點的理解,同時也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課堂小結 (2分鐘) 本節課我們不僅了解了版畫的特點,還見證了版畫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無數先輩拿起手中的刻刀,將時代精神和自己的理想追求,通過版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我們,更應該以奮斗的姿態,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和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板書設計 單色版畫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設計時,讓學生充分參與版畫的制作,由于吹塑板本身材質的特點,學生容易掌握,因此極大的提升學生的興趣,為一版多色版畫創作打下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單色版畫教學設計.docx 課件 單色版畫.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