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桂美版美術三年級上冊第15課《實用美觀的竹器》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實用美觀的竹器》是桂美版美術三年級上冊的第十五課。本課以竹器為主題,引導學生了解竹器的歷史、種類、特點以及制作工藝,感受竹器的實用價值和藝術魅力。竹子是一種常見的自然資源,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竹器以其天然、環保、耐用等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本課通過展示各種精美的竹器圖片,讓學生欣賞竹器的造型、色彩和紋飾,激發學生對竹器的興趣和熱愛。同時,通過介紹竹器的制作工藝,讓學生了解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竹器的歷史、種類、特點和制作工藝。學會欣賞竹器的造型、色彩和紋飾,感受竹器的實用價值和藝術魅力。掌握用繪畫、手工等形式表現竹器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欣賞、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竹器的相關知識。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竹器的制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展示與評價,讓學生學會欣賞和評價他人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珍惜自然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三、教學重點1.了解竹器的歷史、種類、特點和制作工藝。2.學會欣賞竹器的造型、色彩和紋飾,感受竹器的實用價值和藝術魅力。3.掌握用繪畫、手工等形式表現竹器的方法。四、教學難點1.如何引導學生欣賞竹器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2.如何指導學生用繪畫、手工等形式表現竹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五、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包括竹器的圖片、視頻、制作工藝介紹等。各種竹器實物,如竹籃、竹筷、竹席等。繪畫工具和材料,如鉛筆、水彩筆、油畫棒、畫紙等。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如竹片、竹條、麻繩、剪刀、膠水等。2.學生準備繪畫工具和材料,如鉛筆、水彩筆、油畫棒、畫紙等。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如竹片、竹條、麻繩、剪刀、膠水等。六、教學策略1.直觀教學法通過展示竹器實物和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竹器的造型、色彩和紋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播放竹器制作工藝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竹器的制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2.啟發式教學法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竹器的特點和用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欣賞優秀的竹器作品,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3.實踐教學法通過繪畫、手工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竹器的制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展示與評價,讓學生學會欣賞和評價他人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七、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教師展示一些竹器實物,如竹籃、竹筷、竹席等,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些竹器的用途。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竹器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嗎?它們有什么特點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小結:“這些竹器都是用竹子制作的。竹子是一種天然的材料,具有環保、耐用、美觀等特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實用美觀的竹器》。”設計意圖:通過展示竹器實物,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竹器的用途和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2.講授新課竹器的歷史和文化教師播放一段關于竹器歷史和文化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竹子在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竹器?它們有什么用途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小結:“竹子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用竹子制作各種工具和器具。隨著時間的推移,竹器的種類越來越多,制作工藝也越來越精湛。竹器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子被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如堅韌不拔、正直廉潔、虛懷若谷等。”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竹器的歷史和文化,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同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竹器的種類和特點教師展示一些不同種類的竹器圖片,如竹籃、竹筷、竹席、竹雕等,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些竹器的種類和特點。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竹器分別屬于哪種類型嗎?它們有什么特點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小結:“竹器的種類很多,主要可以分為生活用品、工藝品和建筑材料等類型。不同類型的竹器具有不同的特點。生活用品如竹籃、竹筷、竹席等,具有實用、環保、耐用等特點;工藝品如竹雕、竹編等,具有藝術價值高、工藝精湛等特點;建筑材料如竹屋、竹橋等,具有環保、美觀、堅固等特點。”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竹器的種類和特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竹器的制作工藝教師播放一段竹器制作工藝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竹器的制作過程。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制作竹器的工具和方法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小結:“竹器的制作工藝主要包括選材、切割、編織、雕刻等步驟。制作竹器需要用到一些工具,如鋸子、刀、鉗子、錘子等。不同類型的竹器制作方法也不同。例如,竹籃的制作主要是通過編織的方法,竹雕的制作主要是通過雕刻的方法。”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竹器的制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同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欣賞竹器作品教師展示一些優秀的竹器作品圖片,如竹編工藝品、竹雕作品等,讓學生欣賞并說一說這些作品的藝術魅力。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些竹器作品美在哪里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小結:“這些竹器作品美在造型、色彩和紋飾等方面。它們的造型各異,有的簡潔大方,有的精美細膩;它們的色彩自然清新,有的是竹子的本色,有的經過染色處理;它們的紋飾豐富多彩,有的是自然的紋理,有的是人工雕刻的圖案。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優秀的竹器作品,讓學生感受竹器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同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3.實踐操作繪畫表現竹器教師布置任務:“同學們,現在請你們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一種自己喜歡的竹器。可以先觀察竹器的造型、色彩和紋飾,然后再用鉛筆勾勒出輪廓,最后用彩色筆進行涂色。”學生開始繪畫,教師巡回指導。設計意圖:通過繪畫表現竹器,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竹器的造型、色彩和紋飾,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繪畫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手工制作竹器教師布置任務:“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嘗試用手工制作一種簡單的竹器,如竹籃、竹筷等。可以先準備好竹片、竹條、麻繩等材料,然后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制作。”學生開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設計意圖:通過手工制作竹器,讓學生親身體驗竹器的制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4.展示與評價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方法。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說一說自己喜歡的作品和理由。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意,同時提出改進的建議。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與評價,讓學生學會欣賞和評價他人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5.課堂總結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強調竹器的實用價值和藝術魅力,以及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教師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發現身邊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同時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6.課后拓展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同學們,課后請你們收集一些關于竹器的資料,了解更多竹器的種類和制作工藝。也可以嘗試用其他材料制作竹器,如紙、布等。”設計意圖:通過課后拓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竹器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八、板書設計實用美觀的竹器1、竹器的歷史和文化2、竹器的種類和特點3、竹器的制作工藝4、欣賞竹器作品5、實踐操作6、展示與評價7、課堂總結8、課后拓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