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桂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第16課《田間小衛士》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田間小衛士》是桂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的一課,本課以田間小衛士——青蛙為主題,引導學生觀察青蛙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了解青蛙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繪畫、手工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增強學生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課在教材中處于重要地位,它既承接了前面幾課對動物形態的初步認識,又為后面的手工制作課程奠定了基礎。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可以進一步提高對動物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熱愛自然的情感。(二)教材內容分析1.觀察與欣賞教材首先展示了不同形態的青蛙圖片,包括青蛙的整體形態、局部特征以及生活場景等。這些圖片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青蛙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習性。2.繪畫與表現教材引導學生用繪畫的方式表現青蛙,可以選擇不同的繪畫工具和表現手法,如水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等。同時,教材還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為青蛙添加背景和故事情節。3.手工制作教材提供了一些手工制作的方法,如用彩紙制作青蛙、用黏土塑造青蛙等。這些手工制作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三)教材特點1.趣味性強教材以青蛙為主題,充滿了趣味性。青蛙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動物,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教材中的圖片和活動設計也非常生動有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綜合性強本課涵蓋了繪畫、手工等多種藝術形式,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可以綜合運用各種藝術手段來表現青蛙,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3.注重環保教育教材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了解青蛙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可以更加關注自然環境,增強保護自然的責任感。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青蛙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和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用繪畫、手工等方式表現青蛙的方法和技巧。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欣賞、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青蛙的相關知識。2.采用示范、實踐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表現青蛙的方法和技巧。3.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2.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三、教學重點1.掌握青蛙的形態特征和表現方法。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創作出富有創意的作品。四、教學難點1.如何表現青蛙的動態和神態。2.引導學生在作品中體現環保意識。五、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1.收集有關青蛙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制作教學課件。2.準備繪畫工具和材料,如水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畫紙等。3.準備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紙、剪刀、膠水、黏土等。(二)學生準備1.繪畫工具和材料,如水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畫紙等。2.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紙、剪刀、膠水、黏土等。六、教學策略(一)情境教學法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如播放青蛙的叫聲、展示青蛙的生活場景等,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直觀教學法通過展示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具,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青蛙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三)示范教學法教師進行示范繪畫和手工制作,讓學生更加清楚地掌握表現青蛙的方法和技巧。(四)啟發式教學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五)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作品創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播放青蛙的叫聲,讓學生猜猜這是什么動物的叫聲。設計意圖:通過聲音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展示青蛙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青蛙的外貌特征。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青蛙的形態特征,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3.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嗎?它有什么作用呢?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青蛙的生活習性和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二)講授新課1.青蛙的形態特征展示不同形態的青蛙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青蛙的身體結構,包括頭部、身體、四肢等。讓學生用手指在空中畫出青蛙的外形,加深對青蛙形態特征的印象。教師總結青蛙的形態特征:青蛙的身體分為頭部、軀干和四肢三部分。頭部有一對大眼睛、一張大嘴巴和一對鼓膜。軀干短而寬,上面有綠色的皮膚和黑色的斑點。四肢分為前肢和后肢,前肢短小,后肢粗壯有力,適合跳躍。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片和動手畫一畫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蛙的形態特征,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2.青蛙的生活習性播放青蛙的生活視頻,讓學生了解青蛙的生活環境、捕食方式等。提問:青蛙是怎樣捕食的?它吃什么食物?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青蛙的生活習性:青蛙生活在水邊的草叢、稻田等地方。它的眼睛非常敏銳,可以看到遠處的動靜。青蛙的舌頭很長,可以快速地伸出舌頭捕捉昆蟲。青蛙是肉食性動物,主要以昆蟲為食。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和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3.青蛙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講解青蛙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如捕食害蟲、維持生態平衡等。提問:如果沒有青蛙,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么影響?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如果沒有青蛙,害蟲會大量繁殖,破壞農作物,影響我們的糧食生產。同時,青蛙也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可以維持生態平衡。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青蛙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4.繪畫表現青蛙教師示范繪畫青蛙的方法和步驟:先畫出青蛙的頭部,包括大眼睛、大嘴巴和鼓膜。再畫出青蛙的身體和四肢,可以用橢圓形和長方形來表示。最后給青蛙涂上顏色,可以選擇綠色、黑色等顏色來表現青蛙的皮膚和斑點。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用繪畫工具表現青蛙。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示范和學生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繪畫青蛙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5.手工制作青蛙教師展示用彩紙、剪刀、膠水等材料制作青蛙的方法和步驟:先剪出青蛙的身體、頭部、四肢等部分。然后用膠水將各個部分粘貼在一起。最后給青蛙畫上眼睛、嘴巴等細節。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用手工制作材料制作青蛙。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設計意圖:通過手工制作活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同時也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蛙的形態特征。(三)作品展示與評價1.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課桌上,互相欣賞。設計意圖: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通過互相欣賞作品,可以讓學生學習他人的優點,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作品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作品的創意性:是否有獨特的創意和想法。作品的表現力:是否準確地表現了青蛙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作品的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美觀。作品的環保意識:是否在作品中體現了環保意識。設計意圖:通過作品評價活動,讓學生學會欣賞和評價他人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作品的優點和不足,為今后的學習提供參考。(四)課堂總結1.教師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強調青蛙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保護自然環境。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加深對青蛙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通過強調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2.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觀察身邊的自然環境,了解還有哪些動物是田間小衛士,并畫一幅關于它們的畫。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讓學生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同時也讓學生更加關注自然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八、板書設計《田間小衛士》1、青蛙的形態特征2、青蛙的生活習性3、青蛙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4、繪畫表現青蛙5、手工制作青蛙6、作品展示與評價7、課堂總結8、課后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