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傳承非遺手藝年級:湘美版七年級上冊 單元:第五單元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課時安排:1教材分析:在湘美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美術新教材中,“傳承非遺手藝”是第五單元第2課 內容,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本課在大觀念:非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創新和發展下,本課程《傳承非遺手藝——泥塑》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特別是泥塑這一傳統手工技藝。課程內容將圍繞基本問題“怎樣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技藝”展開,通過介紹泥塑的歷史背景、藝術特色和制作過程,讓學生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意義。課程將結合實例,如泥塑、皮影、漆器髹飾等,展現非遺項目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強調其與中華文化的緊密聯系。通過學習,學生將理解非遺不僅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文化創新和發展的源泉。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特點,對于傳統文化和手工藝可能有一定的興趣,但缺乏深入了解。他們對于非遺的認識可能較為表面,需要通過具體、生動的教學內容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學生在認知上可能對非遺的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需要通過課程學習來增強他們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感。此外,學生在手工操作方面的能力參差不齊,課程設計時應考慮到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泥塑制作中,體驗和學習非遺手藝。教學目標審美感知:學生能夠通過泥塑等非遺手藝的學習,感受和理解傳統藝術的美學價值,培養對傳統美學的感知能力。藝術表現:學生能夠掌握泥塑的基本技巧,通過實踐活動展示對非遺手藝的理解和表現,提升藝術創作能力。創意實踐:鼓勵學生在學習傳統泥塑技藝的基礎上,融入個人創意,進行創新實踐,使非遺手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文化理解:學生能夠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認識到非遺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強文化自信和傳承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通過泥塑等實踐活動,體驗和學習非遺手藝,培養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熱愛。難點:如何將傳統非遺手藝與現代審美和創新思維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同時保持非遺手藝的原汁原味。教具:1. 泥塑材料:包括不同顏色和質地的泥、工作臺、泥塑工具(如刮刀、刻刀、木槌等)。2. 參考書籍和圖冊:展示不同風格和歷史時期的泥塑作品。3. 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泥塑技藝的教學視頻和非遺文化背景介紹。4. 展示板:用于展示學生作品和討論。學具:1.泥塑工具套裝:每位學生一套基礎泥塑工具。2. 泥塑材料:每位學生一定量的泥料。3. 個人創意筆記本:記錄個人創意和靈感。4. 作品展示板:每位學生準備用于展示自己作品的展示板。教學方法:案例分析、實踐操作、小組合作、作品展示與討論。教學過程:環節一:談話激趣引新課師:歡迎大家來到美術課堂,我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表現出的韌性、耐心、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發揮自身的創新力量,以新的思維方式、新的表達形式去解讀、傳播非遺文化。我們要積極參與到非遺保護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志愿服務的方式,體驗非遺文化,親身參與非遺文化的傳承。請問同學們,你們了解的關于美術非遺文化藝術品有哪些呢?生:剪紙、皮影、風箏。師:很好,看來大家都有關注非遺文化,質樸粗獷的泥塑,栩栩如生的皮影,精致華麗的漆器髹[xiū]飾技藝.....,歷史悠久的非遺項目根植于中華文化基因,借由口傳身授代代傳承,匠心流傳,文化常新。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怎樣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技藝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美術課堂《傳承非遺手藝》——泥塑【設計意圖:通過引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講話,強調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重要性。同時,通過提問學生對美術非遺文化的了解,檢驗學生對非遺文化的關注程度,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作為新時代青年參與非遺文化的傳承。這樣的引入方式旨在讓學生認識到非遺文化的價值,增強文化自信,并激發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泥塑課程的興趣和參與感?!?br/>環節二:欣賞分析探新知1.什么是泥塑(p3) 師:說到泥塑,同學們認為什么是泥塑呢?生:我認為泥塑就是用泥巴做出來的雕塑!師:說得很對。泥塑是雕塑的一種基本形式,有圓雕和浮雕之分。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泥塑的材料一般采用含沙少、質地細、黏性強的泥土。2.泥塑的起源(p4)師:非遺技藝在一代代非遺傳承人的手上繼承,創新。泥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彩塑是石窟藝術的主題,兩漢墓葬中的大量陪葬泥塑文物推動了泥塑的發展和演變。兩漢以后,隨著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直接促進了泥塑藝術的發展。到了唐代,泥塑藝術達到了頂峰。3.泥塑的發展(p5)師:泥塑廣為流傳于陜西鳳翔,江蘇無錫,河北天津,以及河南、浙江、甘肅、山東、山西等地。(p6)師:首先我們來看看陜西—— 鳳翔泥塑,有名的陜西鳳翔彩繪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時期,流傳民間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國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類手工制品。(p7)師:大家看看陜西—— 鳳翔泥塑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生:我認為陜西鳳翔泥塑的色彩鮮艷、造型夸張。師:是的,造型上十分概括簡練,靠彩繪來表現生動逼真、活潑可愛的動物。對于動物的特征刪繁為簡,著重描繪其本性的內在性格。生肖文化屬于中國傳統文化,泥塑與生肖文化相結合,創造出富有深厚的傳統象征意蘊、造型飽滿、裝飾感強的生肖泥塑。(p8)師:我們再來欣賞一個漫塑虎(陶塑)王增豐(廣東梅州),漫塑是用漫畫手法表現的傳統泥塑。作者借鑒石灣陶塑傳統技藝制作漫塑虎,以詼諧的擬人化手法表現了活潑的老虎形象。4.泥塑的兩大派別(p9)師:泥塑的發展離不開兩大派別,從清末開始就形成了北方——“天津泥人張”,南方——“無錫惠山泥人”。(p10)師:下面請同學們從造型、用色等藝術語言角度對比欣賞泥人張彩塑與惠山泥人,向大家介紹它們的特點及寓意。(學生思考交流后回答)(p11.12.13.14)生:老師,我注意到無錫惠山泥人的造型通常比較夸張,色彩也很鮮艷,而天津泥人張的造型則更加細膩,色彩相對柔和。師:很好,你能具體說說它們的造型特點嗎?生:當然可以。無錫惠山泥人,人物形象往往很生動,表情夸張,動作也富有戲劇性。而天津泥人張的作品則更注重細節的刻畫,人物的姿態和服飾都很講究,看起來更加寫實。師:那么用色方面呢?生:無錫惠山泥人的色彩使用大膽,對比強烈,有時會用到金、銀等金屬色,給人以富麗堂皇的感覺。而無天津泥人張則更傾向于使用自然的色彩,色彩搭配和諧,給人以寧靜、古樸的感覺。師:非常好,你提到了它們的寓意,能再詳細解釋一下嗎?生:天津泥人張的作品中,很多都帶有吉祥的寓意,比如“福祿壽”等,它們通過人物的表情和動作來傳達這些美好的愿望。而無錫惠山泥人則更多地反映了民間故事和歷史傳說,通過細膩的造型和場景再現,讓觀者能夠感受到故事的氛圍和情感。師: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了解了天津泥人張和無錫惠山泥人的不同藝術特色和文化寓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賞我們國家的傳統藝術。(p15、16)師:其實不同形式的泥塑,其制作的過程及作品獨具匠心,帶給人們美的感受。下面我們來欣賞欣賞!有傳統文化故事類型的,也有偶像玩偶類型的!(p17)師:那這些既可愛又具有文化內涵的作品是怎么做出來的呢?我們通過視頻來學習學習!5.制作工具(p18)師:在制作泥塑時我們通常會用到以下工具:(p19)(1)海綿——用途是吸水、補水、打磨。材質是海綿,密度越小的海綿約軟、吸水性越強,可以用海綿綁在棍子的一端,拉坯的時候可以將此工具伸進瘦高的、手指難進入的作品內部進行輔助拉坯哦!海綿,常用來吸走作品內部或者表面上多余的水分,也可以用來給作品表面補水等。磨砂海綿可以用來打磨干或半干坯的表面。(p20)(2)割 線——用 途是切割。材質:鐵絲&木頭、鐵絲&塑料鐵絲&金屬,替代品:可用較粗的毛線代替,也可用鐵絲、木棒等材料自制切割大量泥塊時圖1的割線容易斷,根據實際情況選購割線。割線,常用來切割泥塊、或從拉坯機上取下作品。斜邊塑刀——用途是修型,肌理材質,木制較多形狀:方形頭、弧形頭、鋸齒形頭,替代品:可用木鏟、木刀、木簪等用品代替,木制品易發霉,存放時注意干燥的環境。斜邊塑刀,常用來坯體底部修型,也可用來修整坯體表面。帶有鋸齒狀的塑刀也可用來制做坯體表面肌理紋路。(p20)(4)刮 片——用途:塑型、清理,材質:木制、金屬、橡膠形狀:常用各邊緣是不同弧度的刮片。替代品:可用廢舊銀行卡、名片鐵片代替。生活中許多扁平材質的工具都可以用來代刮片,但需要注意使用的安全性,不要傷到手哦!刮片,常用于拉坯成型的塑型,通常為木制、金屬或橡膠材質。除了為作品塑型,木制刮片和金屬刮片方便刮除作品表面多余的黏土,橡膠刮片適用于修整器壁較薄的作品,也可以去除拉坯時產生的紋理,使作品表面更加光滑。(5)環形工具——用途:修坯,肌理材質:金屬,形狀:尖頭、方頭、圓頭替代品:可用鐵絲和木棒自制,自制環形工具時要注意使用的安全性,不傷到手哦!環形工具,常用來修整坯體底部、挖足等,也可用于在坯體上制作肌理和紋樣。(p21)(6)大扁絲刀——用途:塑性、修坯,規格:長20CM左右,寬3-7CM形狀:方頭、圓頭、鋸齒狀頭替代品:可用廚房削皮刀、金屬勺子等代替,也可用鐵絲、金屬繃帶等材料自制。生活中有許多金屬材質的工具可以代替大扁絲刀,請不要選擇頭部過軟和生銹的工具哦~。大扁絲刀,又稱大環狀工具。 主要用于修整拉坯器皿的底足也可以用來掏空手捏成品的內部。大扁絲刀頭有許多不同的形狀,可以根據作品需要挑選。需要注意的是大扁絲刀更適合作品輪廓的修整,細節部分需更換工具。(p21)(7)轉盤、鋼針、泥——鋼針,常用來標注記號、打孔排放氣泡內的氣體、也可以用來切割掉拉坯時厚度不均勻的地方。陶塑的制作方法(p23)師:陶塑可以徒手成型——(1)團塊成型、(2)泥條盤筑成型、(3)泥片輔以點、線、面成型、(4)泥板拼接成型、(5)內挖外雕成型、(6)骨架支撐輔助成型、(7)轉盤拉坯成型。(p24)師:主要技法是揉、捏、搓、壓、粘、接、抹。具體做法如下(p25.26)師:泥條盤筑成型——先搓好泥條,注意保濕。用其盤制一些造型比較復雜、隨意性強的陶器。這種造型方法的優勢在于,泥條可自由彎曲盤轉,制作方便??杀A裟鄺l在盤筑時留下來的手工痕跡和自然盤旋的紋理來增強其藝術特色。(p27)師:泥板拼接成型——將陶泥碾、拍成板狀,按需切割成塊,然后對泥板進行彎卷、圍合、貼加等方法造型。(p28)師:轉盤拉坯成型法——將揉練均勻的泥團放在拉坯機轉盤中心,雙手蘸水,在泥團上開孔、壓底并拉出泥筒,再經過手勢的變化,制作出千變萬化的器物造型。(p29)師:請同學們思考●交流以下運用了哪些方法制作陶塑作品呢 生:泥條盤筑成型、內挖外雕成型、捏塑成型法師:很好、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陶塑制作的方法了,下面就請大家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吧!【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念和分類,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泥塑的興趣和認識。探討泥塑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使學生認識到泥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演變過程,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分析不同地區泥塑的特色和藝術風格,通過比較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力。介紹泥塑的制作工具和方法,讓學生了解泥塑的工藝流程,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通過欣賞和分析泥塑作品,讓學生感受泥塑藝術的魅力,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嘗試和創作,從而深化對泥塑藝術的理解和欣賞。】環節三:實踐創作(p30)師:請同學們捏一個自己喜愛的動物朋友。(嘗試不同的成型塑造方法。)要求:用不同顏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再運用添加、刻畫的方法對動物的表情、穿戴、飾物進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復雜,面部表情要夸張、有趣。(p31)泥土作品欣賞(p32)橡皮泥作品欣賞(p33)師:請同學們將作品放到展示臺進行自評和互評,作品造型是否別致有創意?作品裝飾是否合理顯美觀。學生甲:我覺得我的小貓做得挺有創意的,你看它的大眼睛和微笑的嘴巴,是不是很可愛?學生乙:嗯,確實很可愛。不過我覺得你的小貓耳朵可以再大一點,這樣看起來會更有趣。學生丙:我這個小狗的造型是不是有點太簡單了?我想要給它加上一些裝飾,讓它看起來更特別。學生?。何矣X得你的小狗已經很可愛了,不過加上一些小骨頭或者項圈可能會更好。師:很好,同學們的互評都很中肯。記住,創意和美觀是評價作品的重要標準。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制作中,能夠不斷嘗試和改進,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實踐,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捏制喜愛的動物朋友,學生能夠運用不同的成型塑造方法,學習如何使用彩泥進行搭配和裝飾,從而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和手工技能。同時,通過添加和刻畫動物的表情、穿戴和飾物,學生能夠學習細節處理和美化技巧,培養對美的感知和創造。此外,通過自評和互評環節,學生能夠學會欣賞和評價同伴的作品,培養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同時也能從同伴的反饋中獲得靈感,進一步改進自己的創作。整個活動旨在鼓勵學生在創作中不斷嘗試和改進,以達到創意和美觀的雙重標準,最終創作出具有個性和創意的藝術作品。】環節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是泥塑、泥塑的發展、泥塑南北流派,并學習了如何制作泥塑,學習非遺技藝,要認真道循每一道工序,弘揚匠人精神。注重每一個細節,是繼承傳統工匠經驗的要求。【設計意圖:通過回顧今天的學習內容,強調泥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遵循傳統工藝的必要性。此外,總結環節還旨在培養學生對傳統工藝的尊重和對細節的關注,這是繼承和發揚傳統工匠精神的關鍵。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泥塑技藝,還能深刻理解并傳承匠人精神?!?br/>板書設計:傳承非遺手藝北方——“天津泥人張”:寫實逼真,生動趣味南方——“無錫惠山泥人”:圓潤、夸張、概括性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