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藝術 造型·美術 年級 一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4課 靈動的龍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認識筆、墨、紙、硯等中國畫工具和材料,了解“龍”字的不同書寫方式,能用毛筆或手勢摹寫“龍”字,能從書法和繪畫兩方面去表現靈動的龍。 過程與方法:觀察墨在水中慢慢擴散,龍的形態若隱若現的狀態;運用靈活的曲線畫一條騰飛的龍;觀察萬里長城、長江黃河等壯麗景象,聯想龍骨、龍身、龍脈的形象,運用不同材料表現形態各異的龍。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具體實踐,在創作中感受龍的靈動與生命力,理解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代表著中華民族團結、勇敢、一往無前的精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知道龍的象征意義,能用靈活的曲線畫一條騰飛的龍,聯想龍骨、龍身、龍脈的形象,運用不同材料表現靈動的龍。 教學難點 理解龍象征著中華民族團結、勇敢、一往無前的民族精神。教學過程 第1課時工具材料 筆、墨、紙、硯等中國畫工具與材料。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 教學意圖情境導入 創設情境:在上一課的學習中,我們了解了各種龍的造型特點,今天我們來當一當“小小書法家”,觀察書法作品中“龍”字的不同書寫方式,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出示“龍”字的不同字體,提出問題:你能在書法作品中找到龍的影子嗎? 介紹“龍”字的不同字體,引導學生在書法賞析中感受“龍”的靈動與力量。 學生活動:觀察“龍”字的不同書寫方式,感受書法線條的節奏與韻律。 設置書法學習情境,通過賞析“龍”字的書寫演變過程,從書法藝術角度感知靈動的龍。探究新知 介紹筆、墨、紙、硯的基本使用方法,示范用毛筆書寫“龍”字。 學生活動:認識筆、墨、紙、硯等中國畫與書法工具材料,嘗試用毛筆摹寫“龍”字,從書法中感知線的千變萬化。 通過毛筆的揮灑或手勢的模仿,讓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的韻律美,感受藝術之間的融會貫通。任務探究 展示各種形態的龍形象,賞析唐代鎏金鐵芯銅龍,引導學生開展“仿‘龍’形律動游戲”,感受龍的不同姿態。 學生活動:分小組開展互動游戲:學生們站立起來,手拉手形成一條長龍,模仿龍的各種姿態。 通過“仿‘龍’形律動游戲”,讓學生通過身體感受龍的靈動與力量。作業與展示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墨在水中慢慢擴散,龍的形態若隱若現的狀態,嘗試運用中國畫工具和材料,探索用變化的線條表現一條騰飛的龍。 學生活動:嘗試用靈活的曲線畫一條騰飛的龍。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所表現龍的形象與精神象征。 通過運用筆、墨、紙、硯等中國畫工具和材料表現騰飛的龍,嘗試用曲線表現龍的神韻,在藝術的浸潤中逐步深化審美感知。板書設計教學過程 第2課時工具材料 筆、墨、紙、硯等中國畫工具與材料、綜合材料。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 教學意圖情感導入 出示版畫《萬里長城》,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的表現內容與形式,感受長城各式各樣的轉折、跌宕、蜿蜒,如同一條巨龍守護著我們的國家與民族。 通過賞析《萬里長城》,更加深入體會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代表著中華民族團結、勇敢、一往無前的民族精神。探究新知 引導學生觀察萬里長城、長江黃河等壯麗景象,聯想龍骨、龍身、龍脈的形象。 教師提出:大自然中還有哪些與龍的外形相似的自然景觀? 學生活動:尋找與龍形態相似或寓意相關的自然景觀,思考并交流靈動的龍來自哪里。 通過觀察與聯想,引導學生理解雄偉的自然景觀與龍的形象交相呼應,探究靈動的龍來自哪里。任務探究 出示書法、繪畫、服飾、瓷器、建筑、雕塑等蘊含龍元素的相關藝術作品,引導學生賞析其中的龍形象。引導學生思考:靈動的龍來自哪里? 學生活動:賞析中國傳統藝術作品中的龍形象,感受中國龍文化的源遠流長。 學會從藝術視角品味和解讀靈動的龍。作業與 展示評價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不同形式和材料表現靈動的龍。 學生活動:嘗試運用水彩筆、彩墨等不同材料表現形態各異的龍。 學生展示作品,介紹自己所表現的龍形象與精神象征。 讓學生在創作中感受龍的靈動與生命力,激發他們無盡的創造力。板書設計學習評價 我還能收獲幾張龍形貼紙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