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藝術 造型·美術 年級 一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3課 龍的故事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發現龍的不同特征。運用鉛筆表現不同的龍形象。 過程與方法:在藝術實踐中感受美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在探索與創作中提升美術表現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龍的文化象征,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認識不同時代龍的造型和龍的圖案。 教學難點 深入了解龍文化。教學過程 第1課時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 教學意圖情感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穿越歷史長河,共同走近十二生肖中最為神秘的動物“龍”,去探尋“龍的故事”。 學生活動:跟著老師一起去尋找那威武霸氣、騰云駕霧的龍從何而來。 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學習探索。 運用象形字讓學生知道漢字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探究新知 引導學生了解龍的外形特點。 初步了解龍形象經歷了商周、秦漢、隋唐、元宋、明清的演變過程。 學生活動:明白龍的形象是千變萬化的。不同時代龍的形象都在發生改變。 教師設計:游戲“找一找”。 引導學生找出不同龍形象中隱藏的動物元素。 初步了解龍形象的多樣性。 幫助學生構建起龍形象演變的時間線。任務探究 教師提問:龍蘊含了哪些美好的寓意?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對龍的認識。 小組活動:根據老師提供的資料探究,認識簡單的傳統龍紋樣圖案。 融入龍相關的傳統文化元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探究,加深對龍的認識。作業與展示評價 教師提問:為什么我們是龍的傳人?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每個時代的中國人都在為“龍”這個圖騰增添新的特征,一代代中國人都賦予了龍美好的寓意與期待。因此,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學生活動:嘗試理解“為什么我們是龍的傳人”的問題。 深化對龍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符號的理解。 讓學生明白我們是龍的傳人!板書設計教學過程 第2課時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 教學意圖情感導入 欣賞與“龍”有關的傳統習俗的視頻。 引導學生回憶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究新知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哪些與“龍”相關的活動? 學生活動:分享與“龍”相關的活動。 引導學生回憶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任務探究 教師引導:探索重慶銅梁火龍(舉例)。 1.播放視頻或其他能獲取的教學資源。 2.教師提問:銅梁火龍的造型有什么特點? 3.教師提問:人們通常在什么時候會舞龍?為什么要舞龍? 學生活動: 1.欣賞重慶銅梁舞火龍表演相關資源。 2.找到銅梁火龍的造型特點。 3.探尋舞龍活動背后的含義。 教師設計:游戲“舞一舞”。 邀請一組學生,用老師準備好的道具,體驗舞龍的樂趣。 學生活動:積極參與,體驗舞龍的樂趣。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從本土資源中找到最合適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關注家鄉,提升文化自信。 探究龍所代表的精神。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傳統習俗的魅力,更加熱愛家鄉。作業與展示評價 布置作業:說一說你喜歡的龍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問:為什么我們是龍的傳人? 學生活動:根據所學內容,試著談一談自己喜歡的龍形象。板書設計學習評價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