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義務教務 人美版七年級上冊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美術 七年級 第一學期 人美版 第四單元《藝術校園》單元概述 第四單元《藝術校園》分為校園尋美、校園創美、校園展美三個部分。旨在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藝術元素中的標識、海報、邀請函、宣傳品,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通過學習本單元,學生將學會如何將藝術融入校園生活,使校園環境更加豐富多彩。 在本單元,我們首先要從校園中尋找具有學校特質的建筑、色調等元素,設計出 獨具特色的藝術節標識,再圍繞藝術節標識設計宣傳海報、邀請函和藝術節的周邊文創產品。最后,同學們要根據校園的空間和環境進行藝術節的宣傳布置,營造藝術節 活動氛圍,讓校園里處處綻放藝術的光芒!大 觀 念 藝術與校園生活息息相關,它不僅美化了我們的學習環境,更激發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藝術的融入,校園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表達自我,展現個性。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具有審美情趣、創新精神和文化素養的現代公民。素養目標 1. 審美感知:學生通過細致觀察校園環境藝術,得以培養對校園文化的感知能力,能夠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辨識校園美的元素,從而提升對校園環境的審美敏感度。 2. 藝術表現:學生能夠理解標識是經過歸納和提煉的象征性符號。他們認識到海報和邀請函作為視覺溝通媒介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此外,學生還能掌握設計宣傳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3. 文化理解:學生能夠領悟藝術節宣傳品設計不僅傳遞了藝術節的主題信息、營造了藝術氛圍,而且能夠反映校園的文化理念。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以校園為背景,通過一系列貼近學生生活的藝術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體驗藝術的魅力。教材內容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旨在培養學生的不同能力。 第一部分“校園尋美”著重于校園藝術節的標識設計學習。教材通過圖片、文字描述和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校園中的藝術,激發他們對校園藝術的感知和欣賞。 第二部分“校園創美”則側重于培養學生對藝術節海報以及邀請函的設計與制作能力。教材提供了一系列創意活動,如設計校園標識、創作海報、繪制邀請函等,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藝術創作的基本技巧。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還能在創作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和審美觀念。 第三部分“校園展美”則著重于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體現方式,設計形式新穎的藝術節標識、海報、邀請函、手舉牌、掛旗、文創產品等。理解藝術節的宣傳品設計不僅能夠傳遞藝術節的主題信息、營造藝術節氛圍,還能體現校園文化理念。學情分析: 學生對校園中的藝術元素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觀察和分析。他們可能更容易被直觀、鮮明的藝術形式所吸引,而對抽象或含蓄的藝術作品理解不夠。在藝術創作方面可能缺乏技巧和方法。他們可能更傾向于模仿,而不是獨立創作,需要通過具體的指導和實踐來提升創作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 能了解標識、海報、邀請函等的功能、構成要素及特點。 能運用討論、比較等方法對美術設計作品進行賞析,掌握標識、海報、邀請函等設計作品的創作方法。 2.能理解標識是經過歸納、提煉的象征符號。能理解海報、邀請函是一種便利、有效的視覺溝通媒介。 能了解設計宣傳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教學難點: 1.能設計形式新穎的藝術節標識、海報、邀請函、手舉牌、 掛旗、文創產品等。 2.同時能理解藝術節的宣傳品設計不僅能夠傳遞藝術節的主題信息、營造藝術節氛圍,還能體現校園文化理念。教具準備:教學過程單元情境創設: 校園藝術節,你參加過嗎?進入中學是否有機會參與呢?請同學們看看我們以往的藝術節視頻小片段,一起來感受一下吧!繪畫展、合唱節、舞蹈節、體育節,這些主題性宣傳周,都是校園文化藝術節當中的一部分。讓我們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也給同學們提供了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想象一下,你期待的藝術節是什么樣的? (5-12頁可根據課時 時間設定刪除不要) 播放校園活動的視頻,請學生說說看到了視頻中的哪些場面?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每一年,我們學校都會組織很多活動,如藝術節、繪畫展、科技節、讀書節等等。它們是一次歡樂的盛會,展示自己的舞臺。 (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布置教室,使之成為一個小型的“藝術展覽館”,展示學生過往的藝術作品,如繪畫、雕塑、手工藝品等。通過這些作品,學生可以感受到藝術創作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參與本單元學習的熱情。) 藝術節是展示同學們思想、情感和創造能力的舞臺,想要辦好藝術節,校園藝術元素的提取和運用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該如何將藝術節主題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并進行藝術節設計呢? 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將藝術融入校園生活,讓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生動和富有創意。第一課《校園尋美》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一年一度的校園藝術節即將開幕,藝術節是同學們展現自己的風采的高光時刻,同學們努力拼搏的青春是校園生活最美的風景線,展現著校園獨特的美。 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校園中哪些地方存在藝術元素,激發學生對校園藝術的觀察和思考。例如:“你們覺得我們的校園有哪些地方體現了藝術之美?”,“你們認為校園中的哪些設計或裝飾最能吸引你們的注意力?”“請說一說這是在舉辦一場什么活動,你從哪兒知道的?”(溫馨提示: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學校歷年來的藝術節有關的資料,包括校園藝術節主題、校園標志性建筑、校園藝術活動等有關的文字、圖片。) 同學們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畫筆,用絢麗的色彩筆描繪美好的校園時光,用藝術元素裝飾校園。這節課,我們將一起開啟校園中的藝術寶藏! 講授新知: 1、什么是標志? 藝術節標識是校園藝術節重要的視覺形象符號,它具有極為豐富的象征意義和內涵。標識可以運用在藝術節活動的各個方面。 標志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和一定內涵的視覺符號。現代社會生活中常見的標志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國家、城市、企業、商品、團體、活動、機構等類型的標志,另個是交通、場館、產品使用、質量、操作等類型的公共標志。 提問:你還見過哪些標識呢? 北京奧運會標識、北京大學標識,以及生活中的麥當勞、星巴克。 一個好的標識不僅應該具備信息傳遞功能,還應具有藝術美感。有色彩、有文字、有圖案。 2、如何設計藝術節標識 那么如何設計出蘊含校園文化特質和藝術節主題的標識呢? 我們在設計校園藝術節標識時要先了解標識的特征和構成要素,再根據需求提取對應的元素進行設計。 (1)標識的特征 以清華大學校慶標識為例: 為慶祝清華大學建校 110 周年,清華大學設計了校慶標識。標識以阿拉伯數字“110”與清華大學?;盏慕M合為主體圖形,并輔以阿拉伯數字“1911—2021”。校慶標識圍繞校慶主題—“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從傳承和創新兩個角度出發進行設計。想一想,設計師是如何運用圖形和色彩來設計標識、傳遞校慶主題的呢? (2)標識的構成要素 任務一:結合案例,思考標識中圖形設計的靈感來源。 認真觀察清華大學建校 110 周年校慶活動的標識,你能發現它每一部分的設計靈感來自哪里嗎?你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校園文化? 清華大學建校 110 周年校慶活動標識創意源于同心漸進的方圓幾何圖形。 同心圓寓意水之漣漪、木之年輪,生動呈現水 木清華的特色。三圈同心圓中嵌入?;請D案,增加 了標識的識別性與獨特性。 開放式的同心方設計,線條簡約、大氣。一道道直線猶如翻開的書頁,寓意著對知識的不斷探索。 任務二:結合案例,思考標識中文字設計的靈感來源。 標識以數字“110”為基本形態。數字“0”是一圈一圈環繞,將?;瞻渲?。兩個“1”由 11 根線條構成,從細到粗漸變,從低到高上升,清晰闡釋即將到來的110周年。 任務三:結合案例,思考藝術節標識中的色彩提取方式。 清華大學的校花是紫荊花和白丁香,代表色為紫色和白色。你能發現它們與校慶標識的色彩之間存在什么關聯嗎? 解析:作為清政府用美國政府“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起來的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從建校之初所秉承的理念就是“中西合璧”。 紅色,代表中國,象征中華文化;藍色,代表海洋,象征西方文明。紅色與藍色調和成紫色。象征中西合璧,紫色是清華的標志色。 3、搜集資料,設計藝術節標識。 一件標識作品往往蘊含了特殊的意義,通過圖案、文字來介紹學?;蛘呋顒拥男再|和意義,體現出學?;蛘呋顒拥奶卣鳎屓巳菀子涀 ?如何構思、設計體現校園特質和藝術節主題的標識? 同學們可以從調研和采風開始,搜集與校園藝術節有關的資料,包括與校園藝術節主題、校園標志性建筑、校園藝術活動等有關的文字、圖片,為下一步設計標識尋找具有象征意義的元素。 思考:哪些元素最能體現校園文化特質,適合在校園藝術節標識中使用? 可以從運動元素、音樂元素、繪畫元素、建筑元素、動物元素等等入手,進行創意的整合與提煉。 嘗試像設計師一樣設計校園藝術節的標識,并說一說你的設計思路。 第一步:設計草圖 第二步:繪制正稿 第三步:標識說明 接下來,我們將分組進行實踐活動,每組負責從上述元素中挑選幾個,結合校園藝術節的特定主題,共同設計一款標識。課堂作業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1. 明確主題:首先,明確你們組想要表達的藝術節主題,比如“青春旋律”、“夢想舞臺”或“創意無限”等,這將作為你們設計的核心指導思想。 2. 元素融合:選取的元素應相互協調,能夠共同構建出一個既具有藝術美感又富含校園文化特色的整體形象。比如,可以將校園標志性建筑的輪廓與音樂符號相結合,或者用運動姿態的剪影搭配繪畫的筆觸等。 3. 色彩搭配:色彩是標識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你們可以借鑒學校的主色調,或者根據藝術節的主題色進行搭配。比如,若藝術節主題為“活力四射”,則可選擇鮮明、活潑的色彩組合;若主題為“靜謐之美”,則可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調。 4. 創意表達:在設計中,鼓勵大家發揮想象力,嘗試不同的構圖方式和表現手法??梢允浅橄蟮姆柦M合,也可以是具象的場景描繪,關鍵是要能夠準確傳達出藝術節的精神內核。課堂展評完成設計后,各組需派代表上臺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包括設計理念、元素選擇、色彩搭配及創意亮點等。其他同學可積極提問并給出建設性的反饋。通過互評環節,大家不僅可以相互學習,還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和審美水平。 最后,教師將對各組作品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標識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如簡潔性、識別性、藝術性及與校園文化的契合度等。同時,鼓勵同學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為校園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課后探索實踐分組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負責校園中的一個區域,讓他們在該區域內尋找并記錄下他們認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元素。每個小組需要準備一份報告,介紹他們發現的藝術元素,并分享他們的感受和理解。 創意討論:在小組報告之后,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全班討論,讓學生分享他們的發現,并討論這些藝術元素如何與校園文化相結合,以及它們對校園氛圍的影響。 藝術創作:在了解了校園中的藝術元素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次藝術創作活動。例如,讓學生設計一個本校即將開展的校園藝術節的標識,將他們所觀察到的藝術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并進行有獎征稿,設計稿件選上的作品,可以設置一個展板進行校園展覽,將最終定稿由于本次藝術節活動中。課堂小結一個優秀的標識作品,不僅能夠準確傳達活動的主題和精神內核,還能夠成為校園文化的一張名片,增強師生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因此,我們鼓勵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希望你們能繼續關注和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用自己的創意和才華,為校園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活力。 最后,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創意之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更多的場合看到同學們設計的精彩作品,感受到校園文化的勃勃生機和無限魅力。課前反思本次課程成功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標識設計的原理與技巧,再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手設計標識,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這種教學模式有效避免了純理論講解的枯燥,也避免了盲目實踐的無序,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標識設計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跳出常規思維,大膽嘗試不同的元素組合和色彩搭配,這可以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