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奇異的“海怪”》教學設計課 題 奇異的“海怪” 課 型 造型·表現學 校 課 時 1課時執教者 年 級 一年級教材 分析 本課是非常有幻想性題材的特色,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施本課需要運用“合成策略”,即啟發學生利用生物的特點進行巧妙地組合,形成一個奇異的海怪作品。“合成”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教材體例與版式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視覺特色和可讀性,從造型到色彩都能誘發學生的想象力。學情 分析 一年級學生是想象力和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教學時應注意學生希望學習什么?學生能否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提高自己的造型表現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綜合各種海洋生物的特點,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海怪。過程與方法: 通過想象和運用“合成策略”的方法畫出一個大海怪。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保護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合成策略”的方法畫出一個大海怪。教學難點 綜合海洋生物特點畫出一個有想象力的大海怪。教學 策略 本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創設“參觀海怪博物館”的情境,逐步了解中國龍的傳說和寓意、海怪的特點,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處處均可捕捉海怪趣味的氛圍里,突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教學 資源 教學課件、《中國龍傳說》視頻 、小老師示范視頻。教 學 過 程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部分 一、導入新課。 欣賞海怪圖片,觀察由哪些動物的身體部位組合的。 引出中國龍,觀看中國龍的傳說故事視頻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認真觀看,思考中國龍是由哪些動物的身體部分組成的? 初步了解“合成策略”。 了解中國龍的傳說故事,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展部分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跟隨我國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潛艇探尋。 2.發現4種深海生物(玻璃章魚、蝠鲼魚、煙花水母、鮟鱇魚 ),分析它們的形態和造型的特點。 3.把4種深海生物的特點進行組合成“大眼仔海怪”。 4.繼續把常見的海洋動物進行組合。 5.參觀海怪博物館,欣賞古希臘陶瓶、山海經、清代海怪畫作等。 6.學生分享創作心得。 播放教師示范視頻,總結繪畫步驟。 布置小任務 1.了解深海生物的形態特點。 2.發揮想象,思考還可以組合怎樣的“海怪”。 3.欣賞海怪作品。 4.欣賞同齡學生的優秀作品。 5.觀看老師示范過程。 6.了解任務要求。 認識蛟龍號潛艇,弘揚我國先進文化。 2.了解深海生物的特點,掌握合成策略。 3.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4.開拓視野,了解多種表現形式的海怪。 5.欣賞同齡作品啟發創作靈感。 6.觀看老師示范了解繪畫步驟。結束部分 三、課后延伸 了解大海環境現狀,倡導愛護環境,保護海洋。 聆聽思考 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美好家園的好習慣。答疑部分 1.為什么深海生物的形態那么奇特? 首先要知道我們大海深處的特點,海水太深了,陽光難以透入,常年黑暗,鹽度高,壓力大,水溫低。由于深海沒有光線,皮膚的顏色就不需要保護色了, 既然無法依靠眼睛看東西,那么對于速度沒有要求,身體就沒必要流線型了;深海食物稀少,能覓食的機會很少,那么就要盡量抓住每一次機會,所以慢慢的嘴巴越來越大,牙齒越來越尖,咬住獵物就不會讓它逃走。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深海生物都長得那么奇特了。 2.為什么鮟鱇魚頭上有一盞燈? 鮟鱇魚頭頂的"燈籠",簡單來說就是鮟鱇魚用于捕食的誘餌。在深海,許多小型的蝦類和魚類是存在趨光性的。通過擬餌的發光、晃動來捕獵小型魚蝦,再抓住時機張開"血盆大口",就能夠順利地將獵物吸入口中、飽餐一頓。 3.怎樣才能畫出海怪的“怪”?第一個可以通過多種動物的某個特點部位進行組合,突出形態的怪,第二個可以多畫些眼睛、牙齒、尖刺等器官,突出造型的怪,第三個可以想象海怪具有某種神奇的功能,突出行為的怪。 4.怎樣給海怪添加細節和裝飾 可以添加不同形狀的點和不同形狀的線,以及點和線的組合進行裝飾;還可以添加穿戴的物品,比如帽子、蝴蝶結、眼鏡等;另外還可以根據已畫好的海怪動作加上功能性的道具和關聯的場景。 思考、聆聽 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同學提出一些關于操作的問題,通過老師的示范講解進行解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