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同步精品學案第3課 古代印度【核心素養】歷史解釋:通過對種姓制度目的和特點的學習,理解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影響。時空觀念:通過觀察《古代印度示意圖》,初步了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歷程,了解亞洲古代文明及其傳播。史料實證:通過學習佛教創立時代、創始人和教義,了解佛教發展的原因和佛教的實質。家國情懷:通過對亞非文明古國產生的地理環境的分析,認識亞非古代文明形成的原因,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知識梳理】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出現: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印度河流域,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2.文明再現: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3.鼎盛時期:公元前324-前187年,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1)版圖: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實現統一。(2)經濟:農業和工商業比較繁榮,出現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3)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二、森嚴的種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2.內容:等級 階層 權利或義務第一等級 婆羅門 掌管祭祀第二等級 剎帝利 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 吠舍 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 首陀羅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不可接觸者 賤民 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3.特點: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1.創立: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在古印度創立佛教,后被稱為“釋迦牟尼”。2.主要教義: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宣揚“忍耐順從”。3.外傳:(1)時間: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2)路線:【課堂訓練】1.下列屬于印度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A.金字塔 B.《荷馬史詩》C.《天方夜譚》 D.種姓制度2.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守道居貞,潔白其操;二曰剎帝利,王種也,爽世君臨,仁恕為志;三曰吠舍,商賈也,貿遷有無,逐利遠近;四曰首陀羅,農人也,肆力疇隴,勤身稼……”。該記載反映的是( )A.佛教的信徒等級 B.西歐封建等級制C.印度的種姓制度 D.阿拉伯文化成就3.古印度摩揭陀國王阿育王在印度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在位時,孔雀王朝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請問,按古印度“種姓制度”的劃分,阿育王應該屬于哪一種姓?(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4.在古印度,高種姓人和低種姓人幾乎都隔離而居,也不共用水井。婆羅門不會從首陀羅平接過食物和酒水,各種姓也只能實行內部通婚。這表明,種姓制度( )A.公平公正,利于統治 B.源遠流長,深受歡迎C.等級互換,不受限制 D.等級森嚴,不可逾越5.“孔雀王朝”“種姓制度”“創立佛教”,這些關鍵詞體現的古代文明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C.古代希臘 D.古代兩河流域6.古代某一文明區域,既有森嚴的種姓制度,也是佛教的發源地。這一文明區域位于( )A. B.C. D.7.“古印度梵天為了繁衍人類,從自己的口、臂、腿、足,創造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口為神最潔凈的部分,所以婆羅門地位最高,剎帝利次之,首陀羅由于出生部位最低級,則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該材料表明( )A.古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各個種姓之間有高低貴賤之分C.不同等級的種姓之間可以通婚D.低等級能夠從事高等級的職業8.按照佛經的記載,會經常發現某某菩薩投生于婆羅門種姓或剎帝利種姓中,相貌端正;佛經中還記載了一些作惡多端的人投生于低賤的種姓,并且佛經喜歡用貧窮下賤,諸根不具等詞語來形容這些人。材料反映了佛教( )A.宣揚眾生平等 B.來源于婆羅門教C.反對種姓制度 D.受種姓制度影響9.古印度法律規定:“殺害婆羅門,罪犯要被處死……殺害首陀羅,罪犯需守戒1年,并交出10頭母牛和1頭公牛”。這說明( )A.種姓制度維持社會穩定B.不同種姓之間不能交流C.種姓之間不平等性明顯D.種姓制度成為統治工具10.如圖示意圖描述的是( )A.種姓制度的影響B.亞歷山大東征路線C.古印度對外擴張的路線D.佛教向外傳播的路線11.下列材料摘自《摩奴法典》,閱讀材料:婆羅門,由于從身體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歷史知識”,因而理應為一切創造物的主宰。“婆羅門可以確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羅的財產……婆羅門主人得強迫其首陀羅執行屈辱的服役,因為他是自在神創造出來為婆羅門服役的。”“‘國王’應極力使吠舍與首陀羅執行自己的勞動,因為他們逃避自己的義務時,則使整個世界動搖。”請回答:(1)你能否推斷出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條文?(2)這些條文反映了什么制度?此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由什么人建立?(3)國王在這一制度下屬于哪個等級?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的是哪個等級?(4)制定上述條文的目的是什么?參考答案1-10 DCBDB DBDCD11.(1)古印度。(2)種姓制度;雅利安人。(3)剎帝利;首陀羅。(4)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和利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