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單元體例單元主題 歷史要素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法西斯政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單元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闡述,本單元講述的是20世紀上半期的世界歷史,學生將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了解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的影響;通過了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納粹德國的對外擴張,知道德國、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和主要戰場,知道《聯合國家宣言》和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二、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講述的是1929年,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面對危機,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依靠羅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卻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并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而結束。這場戰爭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深刻影響了戰后世界的發展。三、單元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對世界歷史的了解比較有限,特別是對經濟大危機這一內容可能感到完全陌生。這一內容的理論性比較強,因此采用更加直觀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九年級學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影視、文獻等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提出有深度思考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使學生通過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學習,深刻認識到戰爭的危害與和平的可貴。四、單元學習目標1.了解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基本史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原因,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2.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及其侵略擴張活動,認識到德、意、日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3.認識到法西斯國家的對外侵略擴張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樹立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的意識。羅斯福新政設計說明本課主要學習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這兩部分內容之間關系密切,經濟大危機是羅斯福實施新政的背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課標要求確立學習目標,通過設置問題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習目標1.了解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表現,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等基本史實。2.分析羅斯福新政的實質,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影響。3.體會羅斯福總統臨危受命的勇氣和改革的決心。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羅斯福新政。教學方法問題鏈設置、合作探究法等。資源與工具圖書館資源、多媒體課件、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教學情境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繁榮,新興產業迅猛發展,收音機、電冰箱、吸塵器等新產品開始進入大眾家庭。然而,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后,許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窩棚里。這場危機的特點是什么 美國是如何渡過這次危機的 二、預習檢查1.經濟大危機首先爆發于哪個國家 2.面對危機,哪位總統領導美國進行了改革 3.美國最終度過危機了嗎 三、學習任務一從繁榮到危機1.20世紀20年代的繁榮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8頁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的發展狀況。學生回答: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繁榮。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分析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繁榮的原因。學生回答: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大規模運用;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發戰爭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緩解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20世紀初,美國政府實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經濟的發展;等等。【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思維。2.繁榮背后的危機教師活動:在美國經濟繁榮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8頁的內容,分析危機有哪些。學生回答:貧富分化加劇,工人的工資增長緩慢,購買力嚴重不足,導致生產過剩;股票投機活動盛行。教師總結:這些危機本質上反映的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最終導致經濟大危機的爆發。【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3.經濟大危機爆發教師提問:經濟大危機首先爆發于哪個國家的哪個行業 其特點是什么 造成了什么危害 學生活動:依據教材第59、60頁的內容進行分析,小組合作探究。(1)國家:美國。行業:金融業。(2)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3)危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貿易額減少;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引起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分析概括的能力,學會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四、學習任務二羅斯福新政教師提問: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你認為羅斯福能夠當選美國總統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嚴重的經濟危機引發了政治危機,資產階級開始尋找出路(形勢需要);羅斯福的個人魅力。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0頁的內容,指出羅斯福實施新政的目的。學生回答:扭轉經濟形勢,擺脫經濟大危機的影響。教師提問: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中心措施是什么 學生回答:(1)主要內容: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調整農業政策;推行“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2)中心措施: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教師提問:與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相比,羅斯福新政“新”在何處 學生回答: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1頁的內容,分析羅斯福新政的實質和影響。學生回答:(1)實質: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2)積極影響: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3)局限性: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設計意圖】羅斯福新政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供了先例,成為今天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制定政策法規的依據,說明資本主義制度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學習羅斯福新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五、過程性評價課堂練習。六、課堂小結20世紀20年代,美國從繁榮走向危機;30年代,美國通過新政擺脫了危機,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同時,美國通過新政在政治上保持了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七、布置作業1.基礎型作業:完成課后活動題,并標明考查的知識點。2.發展型作業:完成課時練習。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