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設計說明本課知識線索清晰,主要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擴大、轉折、結果和影響,體現了對這一內容教學的完整性。因為學生對這段歷史非常感興趣,并且相關影視資料比較豐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補充影視資料。通過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學生能夠體會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與正義性,認識到法西斯的暴行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世界各國人民團結合作是取得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從而形成正確的戰爭觀和是非觀。學習目標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和重要戰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產生的影響,了解雅爾塔會議的主要內容。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意義。3.認識到世界人民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與和平的來之不易,珍愛和平,遠離戰爭。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雅爾塔會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影響。教學難點:初步理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正義性。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等。資源與工具(一)資源影視資料、文獻資料、歷史圖片等。(二)工具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平臺。2.圖書館資源、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教學情境1939年9月1日,希特勒下令以“閃電戰”的方式,執行進攻波蘭的“白色方案”,挑起了新的世界大戰。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21年后,德國為什么再一次挑起戰爭 這場戰爭的結果如何 二、預習檢查1.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時間和主要戰場分別是什么 2.說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標志、時間和意義分別是什么 4.說說雅爾塔會議、開羅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的時間、內容和影響。5.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三、學習任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及主要戰場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問題。(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加劇。(2)歷史原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對德、日的壓制,加深了各國之間的矛盾。(3)直接原因:經濟大危機刺激了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侵略擴張的野心。(4)政策因素:英、法推行綏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7頁第1自然段的內容,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時間、標志和主要戰場。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回答問題。(1)時間:1939年9月1日。(2)標志:德軍以“閃電戰”方式突襲波蘭,波蘭的盟國英、法被迫宣戰。(3)主要戰場: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歐洲東線戰場及太平洋戰場等。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8頁第1自然段的內容,找出莫斯科保衛戰開始的時間、交戰雙方及戰役勝利的重要意義。學生回答:(1)開始時間:1941年。(2)交戰雙方:德國和蘇聯。(3)重要意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教師講述:正當德國在歐洲攻城略地之際,日本企圖快速占領中國的計劃破產,陷入持久戰。戰爭要消耗巨大的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而占領歐美國家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就能基本上滿足日本對石油等資源的需要。因此,日本與美國開戰難以避免。提前摧毀美軍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成為日本的必然選擇。此時美國已經要求日本退出戰爭,否則將切斷對日本的石油供應,日本孤注一擲,偷襲位于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教師活動:播放紀錄片《偷襲珍珠港》,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8頁第2自然段及“相關史事”中的內容,分析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學生回答:(1)對美國: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極大地激發了美國人民的愛國熱情,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2)對世界: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列,壯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教師提問: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中國牽制著大部分日本陸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四、學習任務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戰爭形勢的轉折教師提問:戰爭初期,為什么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能夠屢屢得手 在這種情況下,被侵略的國家應當采取什么行動有效地抗擊法西斯同盟的瘋狂進攻 學生回答: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法西斯同盟的侵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教師提問:《聯合國家宣言》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核心精神是保衛生命、自由和獨立。《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教師提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什么 諾曼底登陸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1)轉折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2)影響: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教師活動:播放紀錄片《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使學生體會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不易。【設計意圖】播放視頻,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戰爭的殘酷。五、學習任務三雅爾塔會議及戰爭結束1.雅爾塔會議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0頁的內容,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重要會議。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制作表格。開羅會議 雅爾塔會議 波茨坦會議時間 1943年11月 1945年2月 1945年7月地點 埃及開羅 蘇聯雅爾塔 德國波茨坦參加國 中、美、英三國首腦 美、英、蘇三國首腦 美、英、蘇三國首腦主要內容 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 重申了雅爾塔會議的精神;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根據雅爾塔會議的主要內容及教材第71頁“相關史事”中的內容,談談這次會議有什么影響。學生活動:討論分析,小組交流。(1)積極影響:進一步協調了盟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行動,加快了戰勝德、日法西斯國家的步伐。(2)消極影響:帶有大國強權主義色彩,出賣了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美、蘇重新劃分世界提供了依據。【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制作表格自主梳理基礎知識,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提高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2.戰爭結束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1頁第1自然段的內容,結合之前所學中國抗日戰爭的知識,梳理德、意、日法西斯投降的過程。學生回答:(1)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2)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3)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4)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材料一 如下表。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 4年多 6年多參戰國家 30多個 60多個參戰人口 約15億 20多億作戰區域面積 400萬平方千米 2 200萬平方千米動員武裝力量 7 000萬人 1.1億人材料二 如下圖。德國紐倫堡審判 日本東京審判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在非洲,僅1960年一年,就出現了17個獨立國家,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材料四 1946年美國投入使用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最初是用于計算炮彈彈道的。德國人在大戰期間研制成功的v-2遠程液體燃料火箭,是用于攜帶彈頭空襲英國的,但這一火箭技術卻為戰后航天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學生回答:(1)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和人口卷入其中。(2)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3)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4)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提問:我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勝利原因和影響中可以得到哪些教訓和啟示 學生回答:(1)教訓:打擊邪惡勢力,警惕法西斯勢力抬頭;所有國家應互不侵犯,和平共處。(2)啟示:戰爭是殘酷的,我們要珍愛和平,遠離戰爭;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可以合作;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等等。【設計意圖】通過研讀圖文史料,提高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形成全面的正確的認識。六、過程性評價課堂練習。七、課堂小結由于德、意、日三國結成了法西斯同盟,軸心國形成,加上法西斯蓄意發動戰爭,準備充分,通過“閃電戰”“偷襲戰”等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西斯主義的侵略活動屢屢得手。法西斯不斷擴大侵略,促使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走向聯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從此,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相互支援,最終戰勝了法西斯主義。歷史告訴我們,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能夠聯合起來,共同面對人類和平與發展中的挑戰。八、布置作業1.基礎型作業:完成課后活動題,并標明考查的知識點。2.發展型作業:完成課時練習。九、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