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 2《經濟與社會》第三單元 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教學設計一、單元課程標準解讀課程標準內容 對應課題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 知 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第 7 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認識世界市場的形成對商業貿易的意義; 第 8 課 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認識 20 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第 9 課 20 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二、單元教學內容1. 單元內部結構:本單元包括三課,即第 7 課《古代的商業貿易》、第 8 課《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 第 9 課《20 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這三課大體按照商業貿易發展的歷史過程編排:第 7 課 講述商業貿易在世界不同地區出現,并形成地方性商業通道和個別跨洲的貿易通道;商業貿易的 重要工具貨幣、信貸和商業契約產生;第 8 課講述新航路開辟后,隨著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商 業貿易發生的變化, 教師要通過近代東西方航路、三角貿易、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商業革命等內容, 幫助學生理解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這是本單元的重點。第 9 課講述 20 世紀以來, 現代國際貿易 和金融的發展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2. 單元外部關聯:人類的經濟活動包括生產、儲備、交換等。本模塊的前兩個專題分別講述了食物 的生產和儲備,以及農業、手工業、現代大機器生產的工具和勞作方式。本單元是繼人類生產、 儲藏之后的交換環節,商業貿易是交換的主要形式,是人類經濟活動的高級形態,它深刻地影響 了人類的生活,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面貌。本單元所敘述的內容與前后單元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居 于承前啟后的地位。因此,本單元在模塊課程中尤為重要。三、單元學情分析1. 學生學習起點:高二學生在高一階段已經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冊)相關內容,對這一時期 相關歷史事件有一定了解,這就為自主學習奠定了一定基礎。但對于商業貿易中的概念,如貨幣、 信貸和商業契約等與經濟學、金融學相關的知識知之甚少。高中教學不僅要在知識的廣度上有所 擴展,也要注重知識深度的挖掘,所以教學重點不在敘述一般史實,而在于通過對多元史料進行 梳理和分析,思考解決歷史問題,從而強化學習歷史所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深化對歷史的理解,提升歷史解釋能力。2. 學生認知水平:高二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上,對新知識充滿渴望,學習熱情高,同時具備 一定的史料分析和自主學習能力,但辯證思維能力有所欠缺,知識記憶存在碎片化現象,缺乏完 整的知識體系。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情境引導、邏輯建構、問題探究,讓學生思考,合作,遷移,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以及核心素養的落地。四、單元教學目標:1. 通過史料分析,引導學生把商業貿易活動放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考察,讓學生理解商業貿易產 生、發展過程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 通過解讀歷史地圖、文獻資料,梳理世界市場形成的過程,認識世界市場的形成引發巨大商業革 命。感受在世界市場形成中我國近代商業貿易發展的新變化,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意識。 (時空觀念、家國情懷)3. 從貿易中心轉移、經營方式改變、商品種類豐富等方面,展現古代商業與近代商業的變化與延 續,繼承與發展,理解經濟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歷史解釋、唯物史觀)4. 通過運用史料讓學生了解 20 世紀以來貿易、金融體系的演變歷程,感受我國經濟發展成就和在 國際貿易、金融地位的變化,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意識,落實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目 標。(家國情懷)五、單元教學主題1. 主題生成:懋遷有無,相通共進2. 主題闡述: “懋遷有無”出自《尚書·益稷》,形容買賣貨物,互通有無, “相通共進”指商業貿易 與日常生活在互動中發展。商業貿易帶來日常生活的變化,日常生活推動商業貿易的發展。3. 生成依據:(1) 課程標準:《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修訂)》指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 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核心素養的落實 ”。基于課標的把握 和教材內容的分析,進而凝練單元學科大概念,選用恰當主題統攝全局,創設情境引領教學。《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修訂)》對本單元的具體要求為:“ 了解商業貿易 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認識世 界市場的形成對商業貿易的意義;認識 20 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 基于 單元課標內容分析,從而凝練出關鍵詞:商業貿易、日常生活。進而確定單元的大概念為“商業貿 易與日常生活的互動發展 ”。由此生成“懋遷有無,相通共進”單元主題。(2) 教材內容:人類的經濟活動包括生產、儲備、交換等,商業貿易是交換的主要形式,人們通過商業 貿易互補余缺, 豐富了物質生活, 人類日常生活的進步又帶動了商業貿易發展。商業貿易與日常生 活在互動中“相通共進 ”。由此將本單元的主題概括為“懋遷有無, 相通共進 ”,以此作為連接本單 元 3 個課時的橋梁與靈魂。(3) 學生學情:高二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史料分析能力,絕大多數學生已經達到核心素養學業質 量水平 2 的要求,掌握了關于貿易與經濟的基本歷史知識,比如:中國古代的商業政策、資本主義 世界市場形成過程以及布雷頓森林協定等相關內容。但學生缺乏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學生對人 類貿易的演變歷程缺乏整體認知, 尤其對人類貿易和日常生活的邏輯關系認識不全面。而選擇性必 修課程對諸多素養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將本單元主題定為:“懋遷有無,相通共進 ”, 引導學生關注商業貿易和日常生活的互動影響,落實核心素養。(4) 學術學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指在特定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下,學生在教師和同學的協 助下,主動基于已有知識經驗對新知識進行理解性的調整和重組,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實現 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基于深度學習理論,歷史大單元教學以“大概念 ”知識為核心,在特定的時 空框架中,選擇具有引領性、挑戰性的單元學習主題,創設歷史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歷史邏輯思 維發現和論證歷史問題,獨立提出自己的觀點,完成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進行歷史知識建構, 最終實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六、單元教學框架七、單元學習活動第 1 課時:多源中發展任務序號 教學過程 評價建議學習活動一 探究古代商業貿易起 源 教師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教材的基礎上,歸納 古代商業貿易起源的特征和趨勢。 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活動二 探究古代商業貿易發 展的條件 教師提供袁德忠《古代埃及商業發展述略》和 趙克仁《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的差異及原因探 析》相關材料——學生分析古代商業貿易發展 的條件。 教師展示徽商視頻——學生思考明清時期以蕪 湖為例的中國商業貿易發展需要哪些條件。 關注學生對史事全面分析和 準確概括的能力,落實唯物 史觀和歷史解釋核心素養; 挖掘鄉土史料,培養學生的 家國情懷。學習活動三 探究商貿交流對人類 生活的影響 教師以蕪湖廣濟寺為材料設置情境,展示絲綢 之路地圖——學生對比分析以“絲路 ”為代表 的區域性商業貿易通道對洲際商品流動、精神 文化交流的影響,得出多源中交流的結論。 關注學生運用歷史地圖和提 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學習活動四 探究貨幣、信貸、商業 契約等商貿工具對人 類生活的影響。 教師將班級分為四組(貨幣、信貸、商業契約、 評價)展示對應組別的相關材料并指導點評— —學生小組合作分別探究貨幣、信貸、商業契 約的演進特征和對日常生活影響。 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遵 循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 性,建立科學的課堂評價機 制。學習活動五 以史為鑒,升華主題, 落實家國情懷的核心 素養。 教師展示近現代蕪湖發展的視頻史料與“為黨 育人、為國育才 ”的教育理念——學生通過近 現當代蕪湖發展的對比,激起當代青年學生的 時代擔當與歷史使命。 通過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 和現實社會問題形成正確價 值取向, 自覺地把個人的前 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緊密地 融合在一起。第 2 課時:變化中進步任務序號 教學過程 評價建議學習活動一 探究世界市場 的形成 和發展 教師解讀不同時期貿易示意圖,梳理世界市場形 成和發展的過程——學生思考: 1.推動世界市場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世界市場的形成對商業貿易發展產生了什么影 響? 關注學生讀圖和識圖的能 力,學會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學習活動二 探究商業貿易 的新變 化 教師提供東印度公司的相關資料并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分析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 展對商業貿易領域產生的巨大影響。 教師以中英茶葉貿易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歸納整 理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近代化中商業貿易發展的 新變化,讓學生深刻理解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 關注學生以微觀視角探究宏 觀歷史事件,培養學生的歷 史解釋和在案例探討中實現 知識遷移的能力。學習活動三 探究世界市場與商業 貿易 的變化對 國際格 局的影響 教師以文獻資料和圖表資料為載體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認識世界市場形成和商業貿易的變化對 國際貿易格局的影響。 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問 題,培養史論結合的能力。學習活動四 情感升華, 落實家國情 懷的核心素養。 教師以近代中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和現代中國主 動對外開放為切入點, 突出歷史學習的現實價值, 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關注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 力,落實家國情懷的培養。第 3 課時:合作中共贏任務序號 教學過程 評價建議學習活動一 梳理 20 世紀以來世界 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經 濟政策的演變及影響。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學習,完成 導學案——學生根據結合教材第一子目和所學知 識合作梳理 20 世紀以來世界不同社會制度國家 經濟政策的演變及影響,并展示小組學習成果。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 習、歸納總結等能力, 調動學 生參與課堂和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活動二 思考 20 世紀世界經濟 發展的規律和啟示。 教師總結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并設置問題——學生 獨立思考:通過梳理 20 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歷 程,我們可以得出什么認識和規律? 能夠表現出對歷史的反思, 從 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更全 面、客觀地認識歷史規律。學習活動三 探究現代國際貿易和 金融體系的形成與運 作機制。 教師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發展歷史為案例,展示 相關材料組織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學生通過小 組探究和自主學習等方式逐一完成學習任務: 任務一:二戰前后國際貿易和金融經歷了怎樣的 變化? 任務二: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和金融經 歷了怎樣的變化? 任務三:當今國際經濟還存在哪些問題? 能夠實現在同一時間維度探 究世界貿易和金融體系形成 過程,大大增強了教材內容的 時序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時 空觀念。學習活動四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秩 序前景。 教師展示中國為推動國際經濟體系合理化所做出 的努力。組織學生討論,暢談國際經濟秩序的前 景與中國擔當并邀請學生發言,在學生表達的基 礎上升華總結。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 用,發散學生的歷史思維, 落 實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八、單元教學評價1. 評價建議:時間 內容 途徑 標準課前 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批閱導學案,收集預習問題 以達到學業 質量水平 3 和學業水平 4 為基本要 求課堂 關注學生習得學科知識、能力、素養的 情況 課堂提問、合作探究、組織學生 談論、聽取學生發言課后 關注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以及歷史學習 興趣、視野、價值觀 常規練習:選擇題、材料題拓展作業:收集、整理、展示等(設計意圖:借助學業質量水平這一科學的評價標準和工具,實施覆蓋課前、課堂、課后三個階段的 評價活動,實現評價的科學性,持續性和有效性。)2 .教師評價:(1)學生能否從整體上把握古今中外商業貿易發展的來龍去脈和階段特征。(2)學生能否理解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交易媒介的基本概念。(3)學生能否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理解不同時期的商業活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 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意識。3 .學生評價(作業設計):(1)常規練習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茶馬古道是云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 交易, 以馬幫運輸, 故稱“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連接川滇藏, 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 直 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 ……茶馬古道起源于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 ”。因康藏屬高寒地區, 糌粑、奶類、 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 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 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 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于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材料二 至宋朝,茶馬交易主要在陜甘地區,易馬的茶葉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肅天水)各置榷茶和買馬司。當時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數民族的崛起對兩宋政權造成嚴重威脅,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保持友好關系,以便集中力量與西北少數民族政權抗衡。在這種情況下,“茶馬互市 ”除了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茶利收入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元代時,官府廢止了宋代實行的茶馬治邊政策。為了加強對藏區的管理,在“茶馬古道 ” 沿線推行“土官治土民 ”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馬互市 ”為主的交通線路定為正式驛路,并設置驛站。從此“茶馬古道”既是經貿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夏克傳《堪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茶馬古道》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茶馬古道 ”出現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茶馬古道 ”的特點及主要作用。(設計意圖:本題通過考查“茶馬古道 ”出現的原因,需要學生掌握影響古代商業發展的要素,培育歷史 解釋、唯物史觀等核心素養。通過分析“茶馬古道 ”的主要作用,知識遷移絲綢之路的影響,培養學生的 知識遷移能力。)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公元 1500 年前后,當西方進行海外擴張時,這種傳統的地方自治便開始讓位于全球統一。各個種 族不再互相隔絕,因為成千上萬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大陸。由于歐洲人在這一全球歷史運動處于 領先地位,所以正是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成一體的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 1500 年以后歐洲人支配這個世界的經濟方式。(設計意圖: 本題意在考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形成和發展對人類社會從區域貿易走向全球貿易的推動 作用,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2)拓展作業:當今時代,人類的經濟活動聯系不斷深化,各種國際經濟組織紛紛建立,除了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之外,你還知道哪些重要的國際組織。查閱相關資料,選擇一個組 織,談談它建立的歷史過程以及對世界經濟和人類生活的影響。(設計意圖:在趣味中感受歷史的魅力和溫度,重點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 情懷等素養,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調動歷史學習積極性,滲透歷史學研究方法。)九、單元教學反思1. 基于課程標準和素養導向的大單元教學可以實現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促進學生對學習主題的完整理 解,避免知識的碎片化現象,構建完整的歷史邏輯體系。但是大部分單元教學內容龐雜,概念繁多是 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現狀,而基于深度學習理論和核心素養導向的單元教學很難面面俱到,因此, 如何實現主題架構和內容取舍的有機統一顯得尤為重要。2. 單元教學對教師的整體素養要求較高, 需要教師精準把握課標和教材內容。整合教材要有邏輯、有跨度, 同時還需要一定高度。主題生成既要高度概括,能夠統攝單元整體內容,又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 符合學生學情特點。情境創設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學術視野,既要提供準確、恰當的史料,同時還需要 一定的學術深度引導學生思考。因此,單元教師不僅能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地,還能有助于教師的專業 發展,促進教學相長,實現專業閱讀與教學的雙向互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