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3.土地改革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國政權的建立,后啟經濟的恢復、發展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在本章教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國歷史一個多世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但是剛誕生的新中國卻被百廢待興,經濟面臨崩潰,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需要獲得自己的土地。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在新解放區開始分期分批地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改革基本完成,農民真正獲得解放土地改革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權,為即將開展的經濟建設準備了條件。學習者分析學生對土地改革并不熟悉,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有關土地改革的小說和影視作品,比如《暴風驟雨》和《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創業史》等進一步拓展拓深學生的知識,加深學生對土地改革的認識。學習目標確定知識與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時間和主要內容,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歷史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認識到土地改革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為即將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到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中國農民在兩千多年來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終于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了,以此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感情。學習重點難點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5.教學準備《土地改革》郵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圖片,相關史料,制作多媒體課件6.學習評價設計本課的評價,重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教師的過程性評價的結合。教師的過程性眼察、成長記錄等。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把現代教育理念作為實施評價的基本京倡導“以激勵為主,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本”的理念,遵循評價的導向性原則、加強項目評價。7..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1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對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的意義。學習任務:土地改革的背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目的)。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時間、內容、范圍、措施、特點)。3.土地改革的意義。歷史解釋:土地改革的含義:政府對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進行的大調整。狹義上是指土地所有權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轉移給另一部分人所有。廣義上還包括土地租賃契約的改變。學生活動1回顧單元學習內容;熟悉本節課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對比,設疑,激起學生興趣。環節二:【回顧】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實行了哪些土地政策?教師活動2【回顧】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實行了哪些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年):敵后抗戰時期(1937-1945年):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年):學生活動2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年):打土豪,分田地。給農民土地敵后抗戰時期(1937-1945年):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年):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顒右鈭D說明讓學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環節三:一、土地改革的背景教師活動3材料一:根據聯合國亞太事務委員會的統計,1949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遠遠低于當時整個亞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中國原來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這就是我們民族被侵略,被壓迫、窮困落后的根源……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勝利的基本果實?!?950年6月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學生活動3直接原因:新解放區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根本原因: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目的: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史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環節四: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教師活動3通過出示地圖,引導學生分析土地改革的經過。開始時間:開始標志:主要內容:施行范圍:具體措施:特點:完成時間:結果:思考:比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農民土地所有制的異同學生活動3學生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地圖閱讀,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力。環節四:三、土地改革的意義由下面三則材料概括出土地改革的意義材料一:時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魯笳說:“農民得到了土地,我們的黨就得到了農民的擁護。全國農民擁護的事情,那個時候,沒有辦不成的?!? ——陶魯笳 材料二: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獲,這就是勞動農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覺。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51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吨袊鴼v史》八年級下冊材料三:“我為新中國數萬萬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慶賀?!? ——毛澤東學生活動(1)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3)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活動意圖說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總結的能力。板書設計8.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采訪你的爺爺奶奶了解農村和農牧民的變化。9.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結合視頻和PPT中的圖片,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給予學生深入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歷史意義。10.教學反思與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