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以下是一個關于"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生活"的教學設計:課程名稱: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生活一、教學目標:1. 了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構成和功能。2. 認識醫療衛生體系對社會生活的影響。3. 探討醫療衛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二、教學重難點:1. 重點: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構成和功能。2. 難點:醫療衛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三、教學方法:1. 講授法:講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相關知識。2.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醫療衛生體系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3. 案例分析法:通過具體案例分析,深入理解醫療衛生體系的運作和作用。四、教學過程:1. 導入(5 分鐘)通過介紹一些全球性的疫病事件,引發學生對醫療衛生體系的關注和思考。2. 知識講解(20 分鐘)講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構成,包括醫療機構、醫療保險、藥品監管等方面。介紹醫療衛生體系的功能,如預防疾病、診斷治療、健康教育等。3. 小組討論(15 分鐘)組織學生討論醫療衛生體系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如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發展等。討論醫療衛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如醫療資源不均衡、醫療費用高昂等,并探討可能的解決途徑。4. 案例分析(15 分鐘)分析一些具體的醫療衛生案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醫療衛生體系的實際運作和作用及衛生健康監管部分的執法職能2023年3月,樂山市市中區衛生健康監督執法人員在對樂山頂集醫療美容診所開展現場檢查時,發現美療師林某使用強脈沖光治療儀為顧客操作光子嫩膚項目。經查實,林某未取得《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該診所存在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林某為顧客提供醫療美容服務的行為。診所的行為違反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林某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的相關規定,樂山市市中區衛生健康局依法給予該診所罰款人民幣1萬元的行政處罰,給予林某罰款人民幣2萬元的行政處罰。5. 總結歸納(5 分鐘)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基本內容和特點 時期 基本內容 特點1949—1956年: 初步建立 城鎮:實行公費醫療制度和勞保醫療制度 保障程度較高;體現新生政權的優越性;適應國情,是時代的產物;缺乏有效的控費機制;社會化程度低;公平性較差;增加國家財政和企業經營的負擔農村:尚待建立和起步 由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決定,醫療保障機制缺失1956—1966年: 城市醫療保障制度的鞏固與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興起 城市:模仿蘇聯建立了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配套的以就業為前提的包括養老、醫療、傷亡撫恤及各項福利補貼的保障制度 城市人口逐步增加帶來的城市醫療保障問題突出;受戶籍、就業等方面的影響,城市醫療保障制度無法承擔起新進人員的醫療保障;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引起的城鄉醫療保障的不公平現象突顯農村:游離于正規社會保障制度之外,隨著農業合作化的不斷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興起1966—1978年: “左”傾思潮影響下的醫療保障制度 城鎮: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醫療費用 醫療費用上漲的現象未得到有效遏制;赤腳醫生有力地保障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持續發展,成為了早期農村衛生保健制度運行的基礎農村:赤腳醫生制度;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推行合作醫療制度, 使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受到很大挫折1978年至今: 改革時期 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 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不斷提高;醫療保險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待遇水平穩步提高;醫療保險的管理服務不斷優化6. 布置作業(5 分鐘)讓學生查找并閱讀有關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相關資料,寫一篇短文,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以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