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 時 2課時 班 級課 型 新授課 時 間教學目標 1、通過識別地圖、閱讀史料,了解西方列強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擴張的基本史實,培養時空觀念的歷史核心素養。 2.通過文本閱讀,認識殖民擴張對世界的雙重作用,學會運用唯物主義理論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 3.通過課堂學習,認識殖民主義的罪惡,感受建立和諧世界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歷史核心素養。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西方國家對拉丁美洲、非洲的殖民統治。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不同時期,西方國家對拉丁美洲、亞洲、非洲殖民侵略的不同方式。教 法 1、講授法。 2、討論法。通過廣泛討論,培養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解析能力。學 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學評價 小組評價、 綜合評價教 具 白板、教學PPT教 學 過 程 及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師 生 活 動【導入新課】 1990年3月21日晨零時,非洲大陸最后一塊殖民地納米比亞莊嚴宣告獨立。零時鐘聲響后,在溫得和克體育場,一面由白窄條間隔的藍、紅、綠三色和一輪金色的太陽圖案組成的納米比亞共和國國旗冉冉升起。薩姆·努喬馬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主持下,宣誓就任納米比亞共和國首任總統。 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奴役非洲歷史的結束,也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崩潰。 世界殖民者體系什么時間建立,它的建立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產生了什么影響?這些都是本課需要探討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 拉丁美洲地理范圍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當地居民以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主要語言,因為這兩種語言都屬拉丁語族,因此得名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原是印第安人勞動生息的地方。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后,很快就淪為這兩個國家的殖民地。 首先,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黃金白銀等貨幣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這使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尋找新的黃金白銀產地,拉丁美洲有廣泛的黃金、白銀礦產。 其次,拉丁美洲地區,經濟條件依然十分落后,甚至有些地區依然是原始生活的狀態,方便了西方的殖民統治。 2.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統治 (1)統治制度:總督制 國家出面組織,國王任命總督和高級官吏,并派人監督總督,總督代表國王在殖民地內行使軍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權力。 (2)統治范圍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紀中葉,西班牙統治了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葡萄牙則統治了整個巴西。 (3)統治方式:殖民掠奪 ①掠奪財富 西班牙侵占中南美洲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掠奪黃金,西班牙人采用一切手段在中南美洲廣大地區掠奪黃金,甚至破壞廟宇中的金制裝飾。在墨西哥和秘魯等地強迫印第安人開采金銀礦。1500-1650年間從美洲流到西班牙的金銀,有16000噸白銀,180噸黃金。葡萄牙僅從巴西就掠奪了至少價值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鉆石。 ②屠殺和奴役印第安人 地方殖民當局有權向印第安人的村莊定期抽取貢稅,并可在付給相應工資的條件下強迫印第安人服徭役。但這個有償徭役制很快變質。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和秘魯區開辦銀礦,征發印第安人入礦勞動,實際等于奴隸。銀礦中繁重的勞動,使印第安人成批地死去。 ③販賣黑奴 殖民者對印第安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導致美洲勞動力不足,為了補充勞動力,殖民者進行罪惡的黑奴貿易。歐洲奴隸販子從歐洲港口載上廉價貨物到非洲“換取”奴隸,將黑人奴隸販賣到美洲,從美洲運金銀、煙草、蔗糖到歐洲。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將近一億的精壯勞動力。讓歐洲資本主義得到充分發展。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馬克思 3.荷蘭、英國在拉丁美洲的統治 (1)荷蘭 展示材料: 荷蘭向海外擴張的組織形式,與西、葡不同,荷蘭向外發展不是由政府包辦,而是通過獨占貿易公司進行的。 荷蘭在1602年成立的東印度公司和在1617年成立的西印度公司就是這樣的商業組織。參加殖民擴張的不是貴族騎士,而是有商人和富于冒險精神的教徒。公司是私人集資籌建,股東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公司根據政府頒發的特許狀,可以享受許多特權,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陸海軍,有權力宣戰媾和,有權力建立殖民地和管理殖民地。1621年,荷蘭設立西印度公司,壟斷美洲和西非地區的貿易,販賣奴隸并進行殖民掠奪。在哈德遜河流域建立新尼德蘭,并在曼哈頓島建立據點新阿姆斯特丹。 ——《世界史·近代史(下)》 荷蘭過度依賴外界經濟,資源短缺,工業發展不利,經商高于一切,缺乏強大國家后盾,后來被英國所取代。 (2)英國 17世紀,英國也加入了殖民活動,在北大西洋沿岸開始建立殖民地。 ①英國、西班牙:1588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走上殖民擴張道路。 ②三次英荷戰爭,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③英法七年戰爭:英國奪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 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1.葡萄牙、西班牙侵略亞洲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人到達東方。他們最初在亞洲的殖民形式主要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到16世紀中葉,葡萄牙已經在亞洲建立了包括中國澳門在內的幾十個商站。幾乎與此同時,西班牙入侵菲律賓,將其變成了殖民地。 2.英國、荷蘭侵略亞洲 17世紀開始,英國、荷蘭和法國成為殖民侵略活動的主角,加快了亞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英國在印度建立東印度公司,成為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的代理機構。采取直接搶掠、侵占土地、強征巨額土地稅、種植并向中國走私鴉片、低價收購印度產品在歐洲高價賣出等手段,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 荷蘭通過東印度公司對印度尼西亞實行殖民統治。東印度公司解散后,荷蘭政府直接管理印度尼西亞殖民地。拿破侖曾委任親法的總督管理印度尼西亞。19世紀,不斷兼并周圍島嶼,擴大其殖民范圍。經過長期的征服和蠶食,到20世紀初荷屬東印度的范圍擴大到了南太平洋長達5000公里的印度尼西亞島鏈上。 展示地圖: 3. 英、法、美、俄等國侵略亞洲 十八世紀晚期開始,歐美的一些國家陸續開始了工業革命,工業資本要求不斷擴大再生產,而要擴大在生產就必須有充足的市場和原料供應,歐美國家僅僅依靠自身的市場和原料供應,顯然已經無法適應是村里發展的需要,拓展海外殖民地勢在必行。于是,歐洲殖民者急需把亞洲變成其原料供應低和銷售市場,發動侵略戰。十九世紀末特別是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集中,一方面老殖民者竭力保住自己原有的殖民地,另一方面新興的殖民列強卻要重新瓜分殖民地。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美國家開始對亞洲的掠奪。 材料一 殖民者從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奪了巨額財富。據統計,16、17世紀時,西班牙在殖民地開采的黃金白銀超過當時世界總產量的2/3。1500—1650年間,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黃金多達180噸,白銀多達16000噸。 材料二 18世紀中后期,英國加緊了對印度的侵略,蠶食土地,搶掠財富,擴大殖民地。1757年,克萊武指揮英國軍隊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讓部下搶劫,他自己一人就從當地土王的金庫中搶奪了價值23萬英鎊的金銀財寶。事后他曾說:“我出入于只為我敞開的金庫……此刻,我對自己那時的節制大為驚奇。”英國議會因克萊武“對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對他予以表彰。據統計,1757—1815年間,英國從印度攫取的財富不下10億英鎊。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對殖民地:殖民掠奪加深了拉美和印度人民的災難和痛苦,也激起了拉美和印度人民的反抗斗爭。對歐洲:為工業革命開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條件。 材料三 “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 材料四 英國在印度斯坦造成社會革命完全是受極卑鄙的利益所驅使,而且謀取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問題不在這里。問題在于,如果亞洲的社會狀態沒有一個根本的革命,人類能不能實現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國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摘自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 (2)材料三中,馬克思是用什么觀點去分析殖民活動的?指出“破壞性”和“建設性”的含義是什么。 用辯證唯物主義一分為二的觀點。破壞性:是指沖擊(破壞)了印度的封建社會(封建落后的經濟體制)建設性:是指客觀上給印度輸入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經濟和文化) (3)聯系材料并結合所學,你如何理解材料四的內容? 英國在印度的擴張和統治給印度帶來極大災難;但同時在客觀上又沖擊了其落后的經濟體制,傳播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引起了印度經濟的深刻變化,“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通過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的事實,知道其獨立的意義,拉近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教師補充 安的列斯島原有300萬印第安人,1514年減至1.4萬人,最后只剩下200人。外國征服者出現的時候,美洲印第安人總共不少于7000萬,也許還要多,一個半世紀以后就減少到總共只有350萬。 過渡:西班牙、葡萄牙從殖民掠奪中獲得的巨額財富并沒有被轉化為資本,而是被國王、貴族等階層揮霍掉,他們用大筆錢財購買英法等國生產的奢侈品。西、葡的殖民優勢很快衰落下去。到了17世紀,其霸權地位便被荷蘭所取代。 思考: 英荷戰爭中荷蘭戰敗,說明了什么?商業資本不敵日益發展的工業資本。 英國最終戰勝法國,成為海上霸主,又說明了什么?資本主義制度戰勝落后的封建制度。 影響殖民霸權變化的根本原因? 綜合國力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學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殖民拉丁美洲的過程,認識到西方國家對拉丁美洲的殖民主要采取掠奪資源的方式,這一方式幫助了西方國家進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但是限制了拉丁美洲地區經濟的發展。 過渡:上面我們學習了列強對拉丁美洲的殖民情況,接下來我們看亞洲情況如何呢? 教師出示材料,與學生分析殖民者的掠奪對殖民地和印度分別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通過課堂學習,學生了解亞洲被西方國家變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過程,以及西方國家的殖民方式,通過文本解讀,認識到西歐殖民主義者入侵亞洲以后,給當地各族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也造成了這些地區的貧困和落后。作業 亞非拉民族國家啊?是如何開展獨立運動的?課后反思(教學收獲、特色創新、存在不足、改進措施)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