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內容要求 教學目標通過了解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 1.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知道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等史實;了解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2.以七七事變和淞滬會戰為例,感受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團結對外的優秀品質;認識到日本對華戰爭是一場殘酷的侵略戰爭;通過南京大屠殺的學習,認識到日本帝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知道軍國主義的本質及危害,樹立為人類和平、民主、進步事業而奮斗的精神。(家國情懷、唯物史觀)教學重點: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教學難點:第二次國共合作;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一、導入新課圖片展示:教師講述: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橫跨著一座氣勢如虹的石橋,它就是盧溝橋。盧溝橋始建于金代,設計科學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國名橋。1937年7月,這里響起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槍聲,揭開了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序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吧!二、探究新知(一)七七事變1.教師講述:九一八事變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東三省,緊接著又向華北地區推進。到1936年,日軍已經從東南北三面包圍了北平城,戰爭一觸即發。2.課件出示《盧溝橋事變形勢圖》,并提問:日軍侵占華北早就蓄謀已久,為什么要先制造“盧溝橋事變”?提示:盧溝橋背靠宛平城,扼平漢鐵路,成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軍事上的必爭之地。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七七事變的相關信息。提示:①時間:1937年7月7日。②經過:7日晚,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日軍便炮轟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將士奮起抵抗。這就是七七事變。③意義: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4.教師拓展:在保衛北平的戰斗中,佟麟閣和趙登禹為國捐軀。今天北京有佟麟閣路和趙登禹路,就是為了紀念這兩位烈士。由于敵我力量懸殊,1937年7月底,北平和天津相繼失陷。(二)第二次國共合作1.材料展示:材料一 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占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經放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摘自《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材料二 “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摘自蔣介石“最后關頭”演說材料三 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摘自《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教師提問:面對日寇大舉入侵,國共兩黨有何反應?學生研讀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后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國共兩黨堅決抵抗日軍侵略,兩黨再度攜手,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全民族抗戰。2.教師講解: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及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分別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同時也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3.教師提問:國共兩黨共進行了兩次合作,這兩次合作有哪些不同?提示: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標志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 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革命任務 打倒軍閥,統一全國 抗日建立戰線 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 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后結果 合作破裂,國共開始十年內戰 取得了抗戰的勝利(三)淞滬會戰1.圖片展示:教師講述:為了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日軍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出淞滬會戰中的英雄事跡。提示:姚子青率全營守衛寶山,與日軍苦戰3天,全營官兵壯烈犧牲;謝晉元率部在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展開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中國空軍首次參戰,擊落3架日機,初戰告捷。2.教師提問:淞滬會戰的結果如何?有什么影響?提示:結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影響: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四)南京大屠殺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南京大屠殺”的有關內容,結合教材上的圖片和“相關史事”自學有關內容,思考:南京大屠殺說明了什么?南京大屠殺帶給我們什么啟示?提示:日軍占領南京后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無辜居民,說明了法西斯的殘酷性和野蠻性。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啟示:①我們應當牢記歷史,勿忘國恥。②中日兩國應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③要增強綜合國力,加強國防建設,警惕日本右翼勢力。三、課堂小結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挑釁發動了全面進攻中國的七七事變,開始了滅亡中國、稱霸亞洲的狂妄計劃。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共兩黨摒棄前嫌,攜手合作,開始了全民族抗戰。日本對在侵華戰爭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須予以承認,其侵略行為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而南京大屠殺僅僅是這無窮災難中的一個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法西斯幽靈的復活,揭露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掩蓋歷史真相、抹殺侵略事實的險惡用心。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能在尊重學生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性而不失理性地認識南京大屠殺等歷史真相,從而培養學生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同時,通過問題引出材料,以材料展開問題,加上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養了學生史論結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論從史出的良好思維習慣。但在教學中,應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自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讓學生意識到“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在實踐中提升自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