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教案(2022新課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教案(2022新課標)

資源簡介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內容要求 教學目標
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   1.知道東漢建立的基本史實;比較“光武中興”與“文景之治”的異同,總結中國古代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培養分析、比較能力;通過研讀史料,了解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歷史解釋、唯物史觀)
2.通過研讀史料,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掌握運用史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史料實證)
3.了解黃巾起義的基本史實,知道其出現的背景和帶來的影響。(歷史解釋)
4.從西漢初年的“文景之治”和東漢“光武中興”的出現,與西漢末年的社會動亂以及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中得出民安國興、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教學難點:東漢盛衰的原因。
一、導入新課
觀看視頻《安靜的美男子:劉秀》。
教師導入:這位看似知名度還不及三國時期的劉備的東漢帝王,是歷史上唯一一位集“中興之主”與“開國皇帝”于一身的帝王,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劉秀,走進東漢,領略東漢的興衰。
 二、探究新知
(一)光武中興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3頁正文內容,總結東漢的建立背景。
提示:朝政腐敗,王莽改制,新朝被推翻。
教師補充:王莽建立的新朝在歷史上占據了15年的時間,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篡權奪位登上皇位的先河。王莽建政后不顧社會實際情況,復古改制,倒行逆施,恢復周禮制度,這些政策脫離實際,而且在推行時手段和方法不正確,遭到了上下一致的抵觸。并且他在位時施行暴政,加劇了社會動蕩,激起各地農民起義。所以很快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2.展示材料:“任己而不師古,秦氏以之致亡;師古而不適用,王莽所以身滅。”
——《宋書·志·卷十四》
教師提問:從王莽改制的失敗中,同學們認為在改革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提示:改革要符合客觀規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關注民生。
教師過渡:這個時候的社會早已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所以人們急切地需要一位有作為的人來安邦建國,重振朝綱。而這個人他很適時宜的出現了,這個人是誰呢?
3.多媒體出示漢光武帝圖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3頁正文內容,找出東漢建立的時間、都城、人物。
提示:公元25年;洛陽;劉秀。
4.展示材料:
宗室諸母因酣悅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聞之,大笑曰:“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材料一 劉秀連續下達了六道釋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漢末年以來農民淪為奴婢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解決了戰亂之后土地荒蕪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材料二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詔恢復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制。省減刑罰,還多次宣布釋放刑徒,即“見徒免為庶民”。
材料三 光武帝下詔:“并省四百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這樣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材料四 注意整頓吏治,躬行節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為地方官吏;并對地方官吏嚴格要求,賞罰從嚴。
材料五 東漢政府把羌人內遷,把南匈奴內遷,把烏桓內遷,把鮮卑內遷,“鮮卑大都護偏何遣使奉獻,愿得歸化”。
教師提問:漢光武帝推行“柔道之術”的具體措施有哪些呢?
提示: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又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5.展示材料:在光武和明帝時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禍”,而有“樂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內,“五谷登衍”“蠶麥兼收”“吏稱其官,民安其業”,出現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摘編自《后漢書·刑法志》
教師提問:閱讀材料,分析劉秀采取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提示: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6.教師提問:比較“光武中興”與“文景之治”的異同,并說說從中得到的啟示。
提示:相同點:①從背景上看,都是在農民起義推翻前朝統治,統治階級吸取前朝滅亡教訓的背景下出現的。②從內容上看,統治階級都注意調整統治政策,如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減輕或廢除刑罰;提倡節儉;都善于用人、勇于納諫等。③從結果上看,都呈現出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的局面。不同點:①統治思想不同。文帝和景帝奉行“無為而治”思想,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②內容不同。光武帝劉秀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污吏,文帝和景帝沒有采取這一措施。啟示:統治者要重視民生、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發展生產,才能使社會出現盛世局面。
教師過渡:漢光武帝其后的明帝、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但是在漢章帝后期,東漢王朝走向衰落。那么,是因何原因東漢歷經三代便由盛轉衰?
(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1.展示材料:
皇帝 和帝 殤帝 安帝 順帝 沖帝 質帝 桓帝 靈帝 少帝 獻帝
即位年齡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壽命(歲)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
  教師提問:材料中的數據反映了東漢中后期怎樣的狀況?這一狀況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提示: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壽命不長。這一狀況容易導致大權旁落。
2.展示圖片:
教師提問:說一說年幼的皇帝和長大的皇帝分別依靠誰。這一變化形成了怎樣的局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提示:年幼的皇帝依靠外戚;長大后的皇帝,依靠宦官從外戚手中奪取權力。局面: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影響: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惡性循環使得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陷害,社會混亂,人民遭殃,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教師過渡:由于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社會上大批貧民流離失所,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廣大人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黑暗統治了,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最終爆發了“黃巾起義”。
 (三)黃巾起義
多媒體出示《黃巾起義》視頻,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第65頁“黃巾起義”的內容與第66頁“知識拓展”,回答以下問題,并派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
(1)黃巾起義的背景。
(2)黃巾起義的時間、領導人、特點、結果。
(3)黃巾起義被鎮壓,是否說明東漢王朝轉危為安呢?黃巾起義對東漢政局有什么影響?
提示:(1)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政導致朝政腐敗,時局動蕩不安,大批貧民流離失所;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人民無法忍受黑暗統治,出現反抗情緒。
(2)時間:184年;領導人:張角;特點:創立太平道,有組織、有準備;結果:失敗。
(3)否。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教師補充:黃巾起義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起義。但起義軍缺乏戰斗經驗,各自分散作戰,最后被東漢王朝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黃巾起義主力雖然失敗,但其余部堅持斗爭了20多年。這次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東漢王朝的興衰,領略了漢光武帝的“光武中興”,也為三代而衰的東漢王朝扼腕嘆息。由此可見,國家政權的安定是社會繁榮興盛的重要條件。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應以史為鑒,關注現實,為祖國的安定繁榮作出不懈的努力。
本節課以視頻導入,拉近了歷史與學生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圖文材料較為豐富,與教學內容相互配合,使教學內容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增加了知識的深度。但是,七年級學生對史料解讀還不夠深刻,綜合歸納概括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史料的選擇與數量應適當、適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远县| 东乡县| 扬中市| 宜兴市| 方正县| 襄汾县| 龙山县| 马公市| 朝阳区| 五大连池市| 玉溪市| 视频| 台州市| 自贡市| 永兴县| 宣汉县| 开封市| 江华| 都匀市| 偃师市| 松阳县| 中卫市| 安阳市| 乌恰县| 郁南县| 横山县| 界首市| 沾化县| 达州市| 鄂温| 乡宁县| 大同市| 吴江市| 长丰县| 新乡县| 曲沃县| 子长县| 万载县| 甘德县| 滨海县|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