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2022新課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2022新課標)

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本單元主要講述了我國在科學技術、文化事業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社會生活方面的發展變遷。
我國重視科學技術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推動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在以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為代表的科技人員的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成就突出,“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雜交水稻、青蒿素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我國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成果,豐富了中國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變化,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折射出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
唯物史觀 通過分析新中國成立后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認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通過改革開放前后,在交通、通信方面的不斷發展、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不同,認識提高生產力、發展經濟對于人們改善生活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用聯系的觀點辯證看待國家發展與社會生活變化之間的關系
時空觀念 通過改革開放前后的圖片對比,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常生活的變遷和交通通信的發展狀況
史料實證 通過對“兩彈一星”、“神舟”系列飛船、秈型雜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紹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讓學生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精辟論斷;指導學生利用教材圖片和課外網絡等資源,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處理歷史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及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提高歸納知識的能力;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數據,培養學生用視頻、圖片等資料分析對比的能力
歷史解釋 知道“兩彈一星”的內涵,了解“雙百”方針,認識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優秀科學家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的貢獻;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常生活發生變遷的原因、表現和影響
家國情懷 認識到科技文化成就背后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苦奮斗歷程,增進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
內容要求 教學目標
認識這一時期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其具有的開創性、奠基性意義;了解以錢學森、鄧稼先等為代表的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事跡;了解新時代中國在文化建設領域取得的成就   1.通過研讀相關史料,了解我國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雜交水稻與青蒿素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了解以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為代表的杰出科學家為國爭光、為人類幸福安康作出貢獻的動人事跡;了解我國指導文藝工作的方針,知道我國在文藝上取得的成就。(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時空觀念) 2.通過分析新中國成立后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認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唯物史觀) 3.認識到科技文化成就背后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苦奮斗歷程,增進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兩彈一星”研制成功和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推廣的意義;“兩彈元勛”鄧稼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屠呦呦和青蒿素;“雙百”方針的提出。
教學難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一、導入新課
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七號,一顆顆衛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飛船,展示著中國航天源源不斷、催人奮進的力量——來自航天精神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科技工作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對中國及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探究新知
(一)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
1.教師解釋概念:什么是“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
2.圖片展示:
   
教師提問:兩位科學家對我國哪一方面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提示:國防科技。
3.學生自主學習:找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國防科技這一領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4.教師提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幾乎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研制出“兩彈一星”的,這與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的奮斗是離不開的,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習哪些精神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1頁“人物掃描”)
提示:艱苦奮斗、愛國敬業、甘于奉獻、嚴謹細致、團結協作、敢于創新等。
5.教師進一步提問:“兩彈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義?
提示:(1)成功原因:“兩彈一星”的成功,是在黨和國家領導下,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偉大成就。
(2)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6.材料展示:
材料一 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鄧小平《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教師提問:當時的中國為什么要下定決心發展“兩彈一星”?
學生交流回答。
提示:當時帝國主義國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對中國和世界其他愛好和平的國家進行威脅,為了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保衛我國的國家安全,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維護世界和平,我國作出了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
7.圖片展示:
    
教師提問: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我國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①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②2003年10月,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③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④2021年6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8.教師過渡:原子彈和航天技術的發展讓中國人不再受恐嚇,而袁隆平使中國人不再挨餓!
(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
1.圖片展示:
教師創設情境:有人曾經風趣地說,中國農民吃飯靠“兩平”,一是靠鄧小平的責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那么,你知道袁隆平的主要事跡嗎?他被稱為什么?
提示: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2.教師講述:雜交水稻培育成功后,很快得到推廣。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戰略措施。中國的雜交水稻被推廣到印度、越南、菲律賓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3.教師提問: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有什么意義?
提示: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
4.教師提問:20世紀60年代,為尋找治療瘧疾的新型有效藥物,許多國家組織科研力量展開研究。我國哪位科學家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這一發現有什么醫學價值?
提示:屠呦呦。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
教師強調: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5.小組合作探究: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①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成立中國科學院;中共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制定科技發展的遠景規劃。②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熱情投入和海外一些優秀科學家紛紛回國。③1978年以來,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使科學技術同生產力進一步結合,推動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④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及“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儲備。⑤吸收人類文明成果,在創新中求發展。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三)文化事業的發展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我們在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市、區委書記會議上還談到這一點,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藝術方面的百花齊放的方針,學術方面的百家爭鳴的方針,是有必要的。這個問題曾經談過。百花齊放是文藝界提出的,后來有人要我寫幾個字,我就寫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現在春天來了嘛,一百種花都讓它開放,不要只讓幾種花開放,還有幾種花不讓它開放,這就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說春秋戰國時代,二千年以前那個時候,有許多學派,諸子百家,大家自由爭論。現在我們也需要這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范圍之內,各種學術思想,正確的、錯誤的,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
——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5月2日)
材料二 百花齊放是一種發展藝術的方法,百家爭鳴是一種發展科學的方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個方針不但是使科學和藝術發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廣之,也是我們進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這個方法可以使我們少犯錯誤。有許多事情我們不知道,因此不會解決,在辯論中間,在斗爭中間,我們就會明了這些事情,就會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各種不同意見辯論的結果,就能使真理發展。對于那些有毒素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也可以采取這個方法,因為同那些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進行斗爭,就會使馬克思主義發展起來。這是在對立面的斗爭中的發展,是合于辯證法的發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3月12日)
教師提問:閱讀材料和教材內容,思考:我國指導文藝工作的方針是什么?我國在文藝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1)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2)成就:長篇小說《紅巖》《青春之歌》;話劇《茶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教師總結:“雙百”方針為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將來仍然是我國科學文化工作者應該遵循的方針原則。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一起了解了新中國取得的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認識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從他們身上我們學到了愛國奉獻、赤膽忠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等優秀品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源泉。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品質,不慕名利,默默奉獻,讓科技創新成為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
見課件
本節課涉及的專業科技知識較多,有的科技知識比較抽象,需要老師進行相應的補充。但因課時有限不能拓展深化,只能局限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來講解。如何使學生更上一個臺階,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北市| 定南县| 桦川县| 柘荣县| 东宁县| 青海省| 潮安县| 丁青县| 左权县| 兴和县| 红桥区| 桦南县| 车致| 扬州市| 体育| 龙海市| 灵石县| 东兴市| 阿克苏市| 博白县| 延安市| 东乌| 余江县| 泰兴市| 汤原县| 林州市| 乌兰浩特市| 永丰县| 邛崃市| 秦安县| 娱乐| 黄浦区| 十堰市| 呈贡县| 浦县| 巴彦县| 龙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哈尔滨市| 东兰县|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