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唱大戲》 課型 綜合·探索 課時 1課時教材分析 《唱大戲》是湘美版美術小學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本課以我國傳統的戲劇文化為題材,主要表現我國傳統京劇人物的臉譜,通過畫戲劇臉譜(人稱花臉)的教學活動,感受戲劇藝術的魅力,使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培養他們熱愛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情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通過欣賞、介紹臉譜文化,引導學生來了解、表現、創新臉譜形象,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表現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學生已有較強的感知力、理解力,模仿能力與創造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接觸京劇知識的機會很少,尤其對臉譜藝術知識沒有進行過深入學習和研究。雖然京劇臉譜藝術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識,但是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表現欲望和想像力,培養表現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中國京劇臉譜的特點、譜式及有關知識; 2.能夠運用不同顏色表現不同類型的臉譜,并能夠根據基本方法與步驟繪制臉譜; 3.提高對戲劇臉譜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熱愛民族傳統藝術的情感。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京劇臉譜的特點、譜式及有關知識,學會如何繪制臉譜。教學難點 臉譜紋樣的適當設計和顏色的搭配,培養熱愛民族傳統藝術的情感。教學資源與工具 教具:課件、剪好的臉型、生旦凈丑貼紙; 學具:鉛筆、橡皮、彩筆、白紙、剪刀。流程 教學活動發現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1.設置多媒體導入,教師播放京劇《京劇臉譜》,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視頻中的人在做什么。 2.學生大膽猜測,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實現 二、臉譜欣賞,激發興趣 1.了解戲曲種類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古代歷史故事和現代優秀典型故事文章為題材,同時結合了多種類型的民族樂器,利用舞臺道具燈光音效為背景來還原不同的年代場景。它是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為一體的綜合藝術。 認識戲曲行當的分類: 中國戲曲根據年齡、性別、身份的不同,把人物畫分為生、旦、凈、丑四個不同的行當。 戲曲臉譜的特點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是特有的舞臺化妝藝術,濃重的色彩是為了便于觀眾了解戲劇中人物的性格,因為臉譜的每種顏色、圖案都有其特殊的寓意; 顏色:紅色代表忠勇義烈(如關羽);黑色象征剛烈、勇猛(如包拯、張飛);白色象征陰險、狡詐(如曹操);藍色表示剛強、粗獷、桀驁不馴(如竇爾敦);黃色代表梟勇獷、桀傲不馴(如竇爾敦);黃色代表梟勇、兇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典韋);綠色代表頑強、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紫色表現剛正、穩練、沉著的人物;金、銀色表現各種神怪形象(如孫悟空、蜘蛛精); 譜式: 對稱為主、線面結合、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譜式的分類介紹。 三、探究臉譜步驟 1.學習創作臉譜,教師范畫 2.繪制臉譜步驟 ①剪臉型:在畫好的臉譜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軸,剪出臉型(順便剪出耳朵); ②定五官: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畫五官時盡量畫的左右對稱; ③添圖案:分塊勾畫出花臉各部位的圖形(注意左右對稱); ④涂顏色:注意色彩鮮艷,對比強烈。呈現 四、實踐展評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戲劇人物,用彩墨創作一幅臉譜要注意彩墨和水分多少的把握; 2.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針對共同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及時糾正,表揚有創意的作品,對個 別學生進行技法指導,提醒同學注意衛生; 3.學生自愿分享作品,介紹臉譜形象; 4.學生互相評價作品,選出優秀作品展示在展示臺上;(穆桂英:色彩-色彩豐富, 運用了紅色、藍色等;造型-威武) 五、小結作業 1.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重要的知識點,并進行情感升華:臉譜作為藝術文化的一種承載形式展現出它獨具的魅力,同時也是繪畫和戲曲結合下的一種集視覺、聽覺的藝術,更加是我國偉大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見證。 2.課后欣賞一段戲曲,感受戲曲的魅力。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經驗與收獲問題與對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