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美版 美術五年級上冊10色彩的色相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 小學美術每周安排一節課,因為只有一節課色彩基礎理論不可能做全系統的學習,所以內容的選擇圍繞著怎樣調色展開,色調、色彩情感、色彩的對比和調和等問題只能留待今后適時解決。新教材的優點在于,沒有給教學規定必須要講到的知識點或必須要執行的教學模式,而只是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給了教師較大的發揮空間,只要不脫離課程標準,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來組織教學材料。 顏料使用的學習,也是一種對美術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繼承。在平常的教學中發現,隨著一些方便的涂色工具的推廣,例如水彩筆和油畫棒,學生使用顏料的能力嚴重退化,導致對色彩的認識和應用停留在很低級的階段,甚至用顏料調配不出很簡單的顏色,嚴重妨礙了學生對色彩認識的進一步提高,所以系統的學學調色的相關知識,也算是補補以前的漏洞。對一些技巧的學習,如填涂和水分的掌握,交給學生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學情分析 1、小學的學生,開始逐步形成邏輯思維的認識和思考方式,開始對事物的一般規律和內在關系產生興趣,知識和規律的學習是引導學生產生持久興趣的重要手段。 2、在平常的教學中發現,隨著一些方便的涂色工具的推廣,例如水彩筆和油畫棒,學生使用顏料的能力嚴重退化,導致對色彩的認識和應用停留在很低級的階段,甚至用顏料調配不出很簡單的顏色,嚴重妨礙了學生對色彩認識的進一步提高,所以系統的學學調色的相關知識,也算是補補以前的漏洞。 3、小學的學生認知能力有限,選定的教學內容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概念能學懂但技巧難掌握。僅僅一節課,所以對學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預期太高。 三、教學目標 1、學習和了解與調色相關的色彩知識和概念,幫助學生建立對色彩體系的初步認識;體驗用毛筆調色的過程,探索并總結水分的掌握和顏料填涂的要領,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2、通過課堂學習和調色體驗,鞏固所學相關知識。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復色的概念及其與其它知識點的關系難點:復色與其它知識點的相互關系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習新內容。 1、提問原色和間色的概念,并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深化對這兩個概念的學習。這兩個概念應該是小學學過的內容,之前又讓學生做了預習,提問的目的在于減查預習效果,引導學生培養預習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2、提問色相環的概念,進一步學習色相環的特性。新知識點:色相環的漸變性和循環性 原色在色相環上呈點狀分布 間色在色相環上呈線段狀分布 3、提問引出復色,在色相環上分析復色的特點。新知識點:復色同時含有三原色成分 復色在色相環上呈面狀分布 4、學習色的基本屬性,講解色相,明度和純度的概念。新知識點:色相是色的樣貌或色的名稱 明度是色的深淺 純度是色彩的鮮艷程度或飽和度 5、學習補色的概念,并通過色相環分析補色效應及其產生原因。因為時間有限,鄰近色和對比色的內容留待今后講解,只把與調色密切相關的補色提出來學習。新知識點:色相環上相鄰180度的色彩互為補色 補色的對比效應和中和效應 6、引出色立體的概念,學習色立體。 (1)、色立體的概念。 (2)、出示色立體模型,使學生對色立體有更直觀的印象。新知識點:以色的基本屬性作為三個維度形成的色彩立體空間稱為色立體 (3)、講解色立體的意義,使學生認識到色立體對調色的指導意義。新知識點:色立體的意義 a、使自然界中的色彩相互聯系成為一個體系,從而幫助我們更深刻的認識色彩之間的關系。 b、每一種色彩都同時具有三個屬性,在色立體中都有自己對應的位置,因此能夠給我們調色提供理論指導。 7、學習調色的基本方法,通過調色演示,使學生體會色的基本屬性與調色方法的關系。 (三)、課堂活動,調色練習。 1、作業要求:利用教師發的模板,完成四組練習,分別是明度推移練習,補色和純度推移練習,色相推移練習和任意復色調色練習,體驗調色,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因為時間有限,為能及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查,以便糾正,要求學生課堂上每人先完成一組練習,但要求組長分工協調,確保每項練習都有人做。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小結 1、每組選派代表,通過展示臺對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其他各組發言點評,教師補充。水分和填涂技巧掌握較好的同學借此機會介紹自己的經驗。 2、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評比并記入各組的學習記錄,要求學生課后做完其余的練習,其中任意復色一題必做,其余選做。 3、課后拓展:本課的學習為下一節用色彩表現春天打下了基礎,希望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關注色彩和色彩形成的視覺現象,并嘗試用所學的色彩知識進行分析。教學反思 從教材的發掘來看,對教材的把握還是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的,例如對原色、間色、復色在色相環上的分布規律的總結,對于色立體對調色的指導意義,都是在所見過的基礎理論書籍中不曾提到的。在教學的設計中,也考慮過初一學生對原本用于高中專業基礎教學的內容能否適應,為此刪節了部分內容,適當降低了難度,從課堂完成的情況來看,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對概念掌握的也不錯,但沒有想到很多學生從來沒有用過顏料,練習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沒有任何調色經驗,以紅色到黃色的漸變為例,正常情況應是紅色先與少量黃色相調,填涂到紙上,然后增加黃色的量,調出另一個層次,再填涂另一格,以此類推,最后漸變到黃色,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先在紙上用紅色從一端到另一端涂滿所有的格,然后再反向拿黃色涂一遍,結果可想而知,漸變效果出不來,因為他意識不到漸變是由配比逐漸改變形成的。再例如不會用毛筆,一個小小的方格,很少有人能夠工工整整的把顏色填在里面,填出來什么形狀都有,而且填涂速度很慢。再有水分的掌握,顏料填不成形,互相滲化,或者在紙面上流得到處都是,甚至混合的什么顏色都看不出來了,比比皆是,學生的這種基礎狀況,是我不曾預料到的。再加上因為對學生的基礎和能力不摸底,練習設計得偏難偏重,所以學生的練習情況完成不好,很多學生都沒能按時完成作業,最后只得根據情況分層次要求來彌補,要求感覺困難的同學盡量完成任意復色練習,其余練習可根據自己情況自由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