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耕牛·戰馬【課題與課時】課題:耕牛·戰馬課時:1課時【課標要求】了解美術各學習領域的聯系,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與歷史學科相結合,促進學生對美術的題材進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馬在人民生活中的位置,及與人類情感的關聯。能夠靈活運用美術學科知識探究繪畫中線的表現語言,有意圖地運用線條進行臨摹,體驗線的表現力和中國畫線造型的表現手法。【學習目標】學生采用圖像識讀、文化理解的方式,感受中國畫中牛、馬題材的表現意義,及中國畫線條的獨特魅力,培養了敏銳的觀察能力。學生通過美術表現、創意實踐的活動,嘗試運用線條的變化,臨摹一頭公牛,呈現牛的不同質感及神情,提升了造型能力和審美素養。學生運用審美判斷的形式,在情感體驗中感悟中國畫簡淡的風格,增加對中國畫的感知能力,提高綜合探究的思維水平。【評價任務】評價內容 水平1 水平2 水平3能說出古代牛、馬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能簡單說出古代牛馬的基本作用。 能說出古代牛馬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能從牛馬的品性說出牛馬在中國古代國力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及與人類的情感關聯。通過作品賞析的形式,體會中國畫中線的表現特征。 不能說出線條的運用有何特征。 能夠說出線條的藝術表現力很強,及線描運用的作用。 能說出線條的變化與造型的形式美緊密結合,使畫面既有韻味又有獨特的表現形式。能運用線條的變化,臨摹一頭牛,表現牛的不同質感及神情。并與同學交流中國畫線描的體驗及感悟。 練習過程中運用線條無任何變化,也不能與同學交流、分享。 練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的通過線的變化表現牛的形體結構,并與同學交流、分享。 能利用線條的變化描繪牛的形體結構、質感,還能表現牛的神情,同時能夠表述自己對線描藝術特征的見解,并與同學交流、分享。【資源與建議】耕牛與戰馬是古代人類最依賴的動物,無論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還是戰爭,都離不開牛與馬。這些都可以看出耕牛與戰馬在中國古代國力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同時也看到人們對牛與馬傾注的特殊感情。引導學生通過圖像識讀、文化理解、創意實踐等方式,感受中國畫的繪畫語言和線條的獨特魅力。本課以問題為線索,以圖像識讀、文化理解的方式賞析經典名作,并通過中西方同題材繪畫作品對比,逐步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感受中國畫線描的表現力。引導學生參與歷史與美術的綜合探究活動,以耕牛、戰馬兩條線索探究牛、馬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嘗試了解線條的變化,通過臨摹一頭公牛,體驗線的表現力和中國畫線造型的表現手法。本課難點是學生能夠理解畫家利用線條的變化來表現主觀情感的方法,提升敏銳的視覺感受能力。【學習過程】課前預習查閱耕牛、戰馬的相關歷史資料。根據資料查閱,能夠說出三件以上不同表現形式牛、馬的美術作品,并與同學交流,分享。課中學習教師活動 學習活動 評價活動教師活動一: 賞析《五牛圖》 賞析要點: 1.結合教材賞析這件作品,畫中五牛各自的神情與姿態是怎樣的? 2.作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3.探究古代牛在人們生活中的位置及牛優秀的品質與人類情感的關聯。借此探究中國畫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現手法。 學生活動一:學生根據 賞析要點及自己課前的預習與準備,認真讀畫,積極思考參與問題討論。 水平1:能夠回答出其中一個問題。 水平2:能回答全部問題,但表述不準確。 水平3:能準確回答每個問題,并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活動二: 探究中西方繪畫各自藝術特征 欣賞油畫作品《牛》 對比賞析要點: 1.這幅畫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2.于中國畫中的牛相比較,西方繪畫具體強調了牛的那些方面? 3.西方繪畫的寫實與中國畫的寫實一樣嗎? 學生活動二: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水平1:不能回答出中西方繪畫的不同點。 水平2:能準確的回答出部分問題。 水平3:能準確回答出全部問題,并對中西方繪畫藝術特征把握準確。教師活動三: (一)高度凝練的線 1. 線條的藝術表現力很強,線造型是一種抽象的高度凝練手法。線造型在中國畫中是主題和靈魂。 2. 西方繪畫從它的解剖學、色彩學到現代派的馬蒂斯、畢加索,他們最后也是走向了線的表現,這也是藝術上的殊途同歸。我們通過畢加索的《野牛的變形》這件作品來了解一下,畫家是如何從物象體面中提煉出線的。 (二)線的魅力 既然線條是中國畫藝術美的符號,通過《五牛圖》來了解線條是如何表達物象的? 學生活動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交流的學習方式,理解線條的獨特魅力。 水平1:不能理解線造型的重要意義。 水平2:能部分理線造型的表現意義。 水平3:能理解線造型在繪畫中是重要的表現手段,是高度凝練的手法。教師活動四: 探究戰馬在中國古代國力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1.以成語搶答的形式探究馬的優良品質及精神內涵。 2.視頻觀看,了解戰馬與國力強盛的密切關系。 3.賞析《五馬圖》 《五馬圖》中的線是如何表現物象的? 《五馬圖》是如何展示中國畫簡淡風格的? 4.探討交流新時代的龍馬精神 賞析徐悲鴻《奔馬》、《八駿圖》,徐悲鴻大寫意的馬以粗獷豪放的線條,賦予了馬新的形象與意義。這時候徐悲鴻所畫的馬,純粹是一種精神象征和精神好召。 學生活動四:學生通過經典作品賞析,小組探究交流,感受了線的表現力和中國畫線造型的表現手法。 水平1:基本理解中國畫中線的表現性。 水平2:在感受線造型的表現力,同時感受主觀情感與線條的表現性相結合。教師活動五: 觀看教師示范,領會要領。 1.勾線要求: 示范執筆,勾線講究中鋒用筆,氣息平穩,畫線時要求擯住呼吸,通過手的把控畫出輕重,虛實、長短、曲折、起伏的高質量線。 2.染色要求: 工筆畫染分很多種,平染、罩染、分染等,染要分很多遍染,并且要等上遍顏色干了之后才能染下一遍,不能操之過急。 學生活動五:體驗嘗試練習 參照教師示范,嘗試練習體驗線條的變化,如干濕、粗細、緩急、輕重等。 水平1:能基本表現出線條的變化。 水平2:能很好的掌握粗細長短、快慢緩急等線條的變化。【檢測與作業】(一)作業要求作業內容:仔細觀察,用線描的表現形式臨摹《五牛圖》中的任何一頭牛。基本要求:合理運用線條,完成一頭牛的臨摹。個性要求:仔細讀畫,掌握線條的表現語言,嘗試運用毛筆,表現牛的各個部位的不同質感。(二) 展示講評展示作業,互評及教師點評,通過精氣神等方面,講評線的質量不高主要原因是不常用毛筆。(三)拓展延申這節課我們通過欣賞、分析、練習,充分領略了中國畫中線條的美。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通過你們的畫筆,把中國畫的美和中國畫的精神發揚光大!【學后反思】1.通過本課的學習,對中國畫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現手法是否真正的理解。2.反思自己運用了哪些學習方法,提高對線描的感受能力與表現能力的。3.在體驗線的表現力和中國畫線造型的表現手法時,有哪些困惑或不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