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中國山水畫》教學設計課標分析本節課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初中美術八年級上冊第 5課,本課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從認識山水畫所表現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畫獨特的藝術美感,進而認識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內容是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感受山水畫的意境之美,掌握山石、樹木等的畫法。造型是表現的基礎,通過欣賞名家山水畫,激發學生感性認識,了解山水畫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特征,體會造型語言的魅力,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發現美的眼睛。初步掌握中國畫的筆法、墨法,了解畫家是怎樣通過筆墨的運用、構圖的安排、虛實的處理來實現對意境的營造,讓學生對中國畫的精神與藝術特色有更深入的了解,通過老師的演示示范,能使學生得到啟發,提升繪畫興趣,學生用筆墨大膽自由地表現,初步掌握山石的畫法步驟,大膽的進行山石造型塑造。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高尚品德教育。教材分析本課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從認識山水畫所表現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畫獨特的藝術美感。了解畫家是怎樣通過筆墨的運用、構圖的安排、虛實的處理來實現對意境的營造的。讓學生對中國畫的精神與特點有一整體的了解,從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筆墨大膽、自由地表現意境。要求學生通過課本示圖練習能初步掌握山石、樹木的畫法步驟,大膽的進行造型表現。 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畫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對意境營造是畫家追求的藝術境界,是山水畫的靈魂。學生能概括地表達出所喜歡的山水畫的意境;或用學過的筆墨技法,畫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畫。通過示范教學法,讓學生近距離觀看山水畫的基礎知識樹石的繪畫步驟和山水畫的表現方法。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熱愛中國傳統繪畫。畫家的人生經歷、理想以及對社會生活的感悟,決定畫家的意境風格。多變的筆墨表現了無限的空間與意境,中國畫的意境調動了觀者的主觀感受,觀者的文化修養、經歷、情緒也影響對山水畫審美感受。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能感受山水畫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畫法,學習畫山水畫的方法步驟。[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討論等途徑,學習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發情感、表現意境的,通過動手實踐,學習和體驗山水畫的基礎畫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傳統繪畫的魅力,樂于學習與傳承傳統繪畫,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藝術與自然的關系,學習用藝術和自然愉悅心靈、豐富情感、陶治高尚的情操。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以山石畫法為例,學習山水畫勾、皺、擦、染、點的表現技法。并學畫一幅簡單的山水畫的小品。[ 難點]所畫山水畫小品能體現中國畫的筆黑情趣。三、課前準備教具:多媒體設備,山水畫所需用具(宣紙、毛筆、墨、小盤子、筆洗等),展示白板等。學具:宣紙、毛筆、墨、小盤子、水桶等國畫用品。四、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播放課件《黃山風景》讓學生欣賞設置情境,由自然風景攝影圖片引入本課的課題《中國山水畫》。(二)、作品評析,直觀感知1、師展示課件,以黃山的攝影作品和繪畫作品比較分析,看兩幅圖片,那一張更具有主題表達性,哪一張的藝術性更強?2、教師展示課件《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引導學生賞析并提問:看到這幅作品想到什么 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沁園春長沙》,給人以雄壯豪邁壯闊的景觀。3、教師展示課件《富春山居圖》,你能從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 又能想到什么 學生觀察回答。教師總結:《富春山居圖》著重把握山水的整體風貌,有過多細微描繪物象表面。而《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幅作品講究經營布局,注重筆墨韻味,使畫面滋潤明亮富有層次變化。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賞析《富春山居圖》,并提問這幅作品在筆墨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畫面以水墨或淺絳作畫,淡墨干皺,富于變化。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中運用繪畫布局和筆法創新來營造空靈隱適的意境。(三)、示范講解1、師示范山石的畫法步驟。山石:勾形狀-皴結構-擦質感-染整體-點苔醒畫面(1)、勾 畫石開始勾勒輪廓,凡能用線概括的地方,盡量明確、肯定地勾出來。能中側用筆最好,遇到有部分敗筆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場退卻,要一直把整體畫面的線都勾完后,再根據整體進行調整。(2)、皴、擦皴就要分出它的陰陽向背,凹深凸淺的基本形態,即石頭的體積感。(示范畫石,要畫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皴擦要在大的線的骨架基礎之上加以補充,以進一步表現山石的脈絡、轉折,使畫面逐步豐富起來。“皴”和“擦“是一個意思,只是筆觸的大小與輕重略有差別。(3)、染在勾、皴、擦的基礎上進一步以不同筆法的點加以充實、豐富,逐漸形成畫面的整體效果,染放在最后進行。染,是以水分較多的筆觸去畫,但不可大面積地瞎涂,當留出的空白.要留出來,不可統統堵死。(4)、點 最后在石頭的頂部或向光面用濃墨做一些點苔,用筆注意三三兩兩,疏密聚散。2、畫一幅簡單的山水畫小品在上幅石頭示范畫的基礎上再加畫遠山,近處畫水,再加畫幾只飛鳥,營造一種意境。一張簡單的山水畫小品,就躍然紙上了。3、簡單介紹幾種山石的皴法。點皴:(如雨點皴)像下雨時的雨點一樣,故稱雨點皴線皴:(如荷葉皴)像荷葉的葉筋排列一樣,故稱荷葉皴面皴:(如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木頭一樣,故稱為斧劈皺。4、播放課件,將幾種山石皴法展示(四)、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1、練習要求作業用紙,最好用生宣紙或毛邊紙。先運用“勾、皴、擦、染、點”的方法去畫一組山石,注意體現體積與質感再變通表現,創作一幅山水畫小品。2、學生創作練習,教師巡回指導。(五)、作業展評,效果分析1.師生進行作品的展示與評價,主要從作品的構思、筆墨以及意境等方面進行評價。2.師生總結課堂主要內容。五、教學反思六、板書設計中國山水畫山石的畫法畫一幅簡單的山水畫小品勾皺擦染點《中國山水畫》教學反思“中國山水畫”一課是初中重要的欣賞與造型實踐課之一,是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最根本的中國山水畫欣賞方法和根本的造型技能,幫助學生關注美術與社會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術作品。用示教學手段引導鼓勵學生進展造型表現,培養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興趣與愛好。先欣賞課件黃山風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攝影和繪畫作品比較分析藝術作品的價值表現,再分析中國畫作品《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整體感受及意趣表達,讓學生討論:在作品中看哪些技法表現,傳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本課教學內容可歸結為欣賞。評述和造型。表現兩個學習領域,為此我安排兩課時完成,此為第二課時,山石的畫法為主。運用勾皴擦染點等技法和多變的用墨表現無限的山石空間從而表達山水畫的意境,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比擬觀察,大膽動手實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初中學生對作品欣賞的能力和對作品的評價能力都很薄弱,這種能力的培養也是我們美術課程欣賞。評述領域特別強調的.。好在大多數同學有極大的興趣極高的熱情,教師娓娓道來能夠吸引他們,今后的教學中還是重在引導吧!在本課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墨色的濃淡和毛筆的干濕是學生難于掌握的。在練習中,允許學生臨墓與創作相結合,在巡視時,更注意用筆與用墨的指導,讓學生的畫面也能水墨淋漓。0學生基本都能在課堂上完成練習,作業效果較好。回望整節課,如果在示范階段能將中鋒與側鋒單獨提出來復習一下,學生在作業時,就會特別注意到這個問題,畫面效果會更理想。而且在評價的時候應該把問題留給學生,不要只是師評。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將進一步改進。國畫教學反思橙色的畫教學反思版畫教學反思[中國《山水畫》教學反思]上中國山水畫一課時,也可以制作古詩詞與畫相結合的課件,供學生學習欣賞,同時也可以帶領他們欣賞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