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第一學期《中國歷史》教案周次:第15周 班級: 教師:教學內容 第20課 國民革命與南京政府的統治課時 2課時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了解國共合作、北伐戰爭、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等基本史實,認識國民革命的歷史意義。能力目標 理解國民黨的階級性質和南京國民政府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本質。素養目標 感受北伐將士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團結合作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堅強意志。教學 重點 北伐戰爭。教學難點 國共合作。教學 方法 講授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教 學 過 程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播放視頻---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提問:為什么會爆發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帶來了什么影響?學生活動:回答(略) 教師活動:點評小結,導入本課學習。 【講授新課】 一、國共合作 (一)背景 工人運動遭鎮壓---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完成填空題。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積極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先后組織了大小罷工100多次,參加人數達30萬以上。其中,1923年____________________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推向了高潮,但遭到_______________的殘酷鎮壓。這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____________戰線,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 教師活動:點評答案,講解知識要點。 師生活動:結合導入視頻,通過分析工人運動遭鎮壓的原因,了解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原因。 (二)過程 1.中共三大: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師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完成填空題。點評答案,講解知識要點。 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_______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同時,保持共產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獨立性。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拓展知識,通過拓展知識引導學生了解國共合作的原因。 知識拓展: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會,他們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 大會的主要議程有三項:一、討論黨綱草案;二、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三、選舉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 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 2.孫中山愿意與中國共產黨合作 孫中山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一支新興的、生機勃勃的革命力量,愿意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在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建議和幫助下,國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 材料分析 材料一: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孫中山 思考:孫中山所說的“新血液”是指什么?為何需要新鮮血液? 材料二: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犊偫磉z囑》 思考:這段話說明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存在什么問題? 材料三:1922年5月,孫中山由廣東進攻江西,北伐直系。6月,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從前線返回廣州時,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史稱“六一六事變”。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這是孫中山遭受的他一生中最慘重的一次失敗,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 思考:這段話說明了什么問題? 師生活動:學生閱讀材料,小組分析討論,回答后老師進行點評,分析國通合作的歷史原因。 3.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事實上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 李大釗、譚平山、林伯渠、毛澤東、瞿秋白等10名共產黨員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或候補委員。 教師活動:小結,并強調新民主主義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治綱領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在基本原則方面是一致的,因而成為國共合作的共同綱領。 (三)國共合作的初期成果 包括:建立黃埔軍校,進行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以及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 師生活動:結合圖文資料了解國共合作的初期成果。 黃埔軍校 歷史縱橫: 為造就革命武裝的骨干力量,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陸軍軍官學校,也稱“黃埔軍?!?。孫中山親任軍??偫?,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周恩來不久后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把政治教育提到和軍事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1924-1927年,黃埔軍校為國共兩黨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 師生活動:通過歷史縱橫的資料,了解國共合作的成果---黃埔軍校。 2.五卅運動 教師活動:播放視頻五卅運動,提出任務—分析五卅運動的影響。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點評,并導入課本知識點的學習。 五卅運動的影響:給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以前所未有的打擊,為后來的北伐戰爭奠定了群眾基礎。 3.省港大罷工 在廣州、香港爆發的省港大罷工有25萬人參加,堅持了16個月之久。 師生活動:通過圖文資料,了解省港大罷工發生的原因就、過程及結果。 學習探究:請結合史實,說一說國民革命的高潮時如何到來的?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小結。國共合作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中國共產黨深入工農、發動群眾,領導推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使全國革命形勢迅猛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得以統一,由此為北伐戰爭準備了條件。北伐戰爭動搖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使工農運動空前高漲,迎來了國民革命的高潮。 二、北伐戰爭 (一) 組成及目的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10萬人誓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 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帝國主義,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 (二)戰略方針及結果 集中兵力,各個殲滅。 師生活動:結合圖表,了解北伐戰爭的戰略方針和結果,教師小結時強調北伐并未徹底消滅軍閥,奉系軍閥和其他小軍閥仍然存在,北京政府仍然由北洋軍閥掌控。 教師活動:播放視頻---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提出思考學習任務:談談北伐戰爭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功的原因。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總結。并導入下一知識點---北伐戰爭勝利的意義的學習。 (三)北伐戰爭勝利的意義 1.工農運動蓬勃發展 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工農群眾運動以空空前規模迅速高漲。上海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后發動三次武裝起義,最終取得勝利。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農民運動蓬勃發展。 2.革命勢力擴大,動搖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北伐戰爭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動搖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北伐的節節勝利與蓬勃發展的工農運動,形成全國規模的國民革命高潮。 師生活動:梳理學習知識要點。 人物掃描:葉挺 葉挺,廣東歸善人,早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任孫中山侍衛營營長。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期間,葉挺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他率部浴血奮戰,屢克強敵,戰功卓著,率先攻入武昌城,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作出重要貢獻,葉挺因此也被譽為“北伐名將”。1927年參與領導發動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谷諔馉幈l后,任新四軍軍長。1941年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軍扣押,1946年在中共中央堅決要求下,獲得自由。同年,因飛機失事遇難。 師生活動:通過圖文資料,認識抗戰英雄葉挺的事跡。 (四)國民革命的失敗 教師活動:布置自學任務---閱讀課本,找出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點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1.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右派的反共分裂活動日益猖獗。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統一戰線內部的矛盾日益加劇。 2.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隨后,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 3.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宣布“分共”,同共產黨決裂,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逮捕、大屠殺。至此,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失敗。 教訓: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必須掌握革命武裝,進行武裝斗爭。 三、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 (一)寧漢合流 1927年秋,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爭斗,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達成妥協,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合并,史稱“寧漢合流”。 師生活動:學習課本知識,了解寧漢合流。教師強調知識要點合流后的國民黨變成了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黨。 (二)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 國民政府頒布《訓政綱領》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規定由國民政府“總攬中華民國之治權”,下設五院分別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種職權,由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由此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統治。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梳理學習知識要點,并結合事例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明白南京國民政府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本質。(三)第二次“北伐” 師生活動:結合思維導圖,了解第二次北伐的過程。 思考點 P128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伐與國民革命時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小結。 國民革命時期的“北伐”以反帝反封建—宗旨,“北伐”的對象—北洋軍閥,組織基礎—國共合作,是國內革命戰爭; 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國共合作已破裂,組織基礎—不同利益集團軍閥,—與革命的初衷背道而馳,爭奪地盤和統治權力的戰爭,實現了全國形式上的統一。 (四)民族工商業的短暫發展 民族工業中除了原有的紡織、面粉等行業進一步發展外,化學、橡膠、搪瓷等新興工業也有一定程度發展。 思考:該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中國;1936年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開展幣制改革。 (民間)民族資產階級投資實業的熱情提高,人們抵制洋貨,提倡國貨。 師生活動:通過民國時期的工業增長數據,了解民族工商業短暫發展的原因。 【小結新課】 通過知識結構圖,師生梳理回憶本課知識要點。布置 作業 1.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事實上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 2.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_____________的形成。 3.五卅運動給____和___以前所未有的打擊,為后來的北伐戰爭奠定了____。 4.北伐戰爭使革命勢力從_________發展到________ ,______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5.“寧漢合流”后,國民黨變成了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利益的政黨。教 學 反 思 本課能夠較好地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脈絡,結合相關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點,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不足之處:教師講解的部分過多,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再教設計:可以設計師生互動環節,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