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教學設計一、教學理念基于高考評價體系,圍繞課程標準要求,立足學情,充分整合包括教材在內的歷史教學資源。注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思維和探究能力,拓展歷史視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以達到培養“五育”人才的目標。二、教材分析本課為新版部編教材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第三課。主要通過三個子目(古代西亞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講述了古代西亞、非洲文化的概況和主要成就。三、學情分析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經過高一學習,已經儲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史料閱讀分析能力,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學科素養。四、教學目標新課標對本課的學習要求是“認識古代西亞、非洲文化對人類文化發展的貢獻;了解古代西亞、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根據新課標和教學內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正確認識西亞、北非文化的起源,以及人類文化的歷史發展趨勢。2.時空觀念:掌握古代西亞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所處的時空坐標以及貢獻。3.史料實證:引入有關西亞、非洲的文化相關史料,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史料,理解古代西亞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的特點。4.歷史解釋:認識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代表的文化,認識其對人類文化發展的意義;了解古埃及文明代表的文化,分析其對人類發展的歷史作用;掌握阿拉伯文化所代表的內涵,分析阿拉伯文化形成的特點及世界影響。5.家國情懷:通過對古代的西亞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的探知,理解文化的多樣性;結合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體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歷史價值。五、教學重難點1.重點:了解古代西亞、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2.難點:認識古代西亞、非洲文化對人類文化發展的貢獻。六、教學設計思路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教材綱要內容,將本節課設計為“探知古代西亞文化”、“探究古代埃及文化”、“探源阿拉伯文化”、“探尋文化的未來之路”四個部分。首先對古代西亞文化進行探訪,了解古代西亞文化的世界性影響;接著探究古代埃及文化,對古代埃及文化進行一個全方面的探究,了解古埃及文化的特點與世界貢獻;再接著對阿拉伯文化進行探源,了解阿拉伯文化產生的歷史和地理原因,以及其文化特點和世界影響;最后通過問題引導,聯系當今時代背景,探尋人類未來文化的發展之路,體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歷史價值。七、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教師展示古代西亞文化的相關圖片。師:同學們看到上面的圖片你會聯想到什么,為什么?生:地外文明;巨大和輝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導出“古代西亞、非洲的輝煌文化”。(二)新課講述1.探知古代西亞文化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古代西亞、北非的文化》。大家先閱讀地圖,告訴老師古代西亞在哪里,什么是蘇美爾人和楔形文字?生:古代西亞主要包括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邊地區,是世界上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之一。引入材料: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蘇美爾人建立了蘇美爾文明,是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最早者,世界已知最早的文明之一。蘇美爾人發明了人類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將圖形符號固定下來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桿刻寫在泥板上。楔形文字公認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錄,被稱為泥板文書。師:什么是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有哪些特點?生:蘇美爾人創造的文字,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字。師:對比世界三大象形文字,其共同特點是?什么是《吉爾伽美什》,主要講述什么?生:《吉爾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敘述了蘇美爾地區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的活動,中間穿插大量神話故事。引入材料:“吉爾伽美什,你將漂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遠無法得到,因為上帝造人之際,就讓死亡與人相伴。……吉爾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著你手的兒女,愉悅懷中嬌妻。人應關心的,唯有這些事。”師:閱讀材料,分析《吉爾伽美什》反映了兩河流域人民什么樣的生活觀和人生觀?你認為“史詩”作品對歷史研究有什么價值?生:農耕畜牧的產生,是人類邁向文明的前提。師:也就是農業革命,生產力的發展,然后呢?生:......師:閱讀思考,古代蘇美爾人的建筑體現了哪些的特點?生:體現了專制帝國統治者的威嚴。引入材料:《漢謨拉比法典》正文282條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訴訟程序、盜竊處罰、租佃關系、商業高利貸關系、債務、婚姻、遺產繼承等)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師:結合《漢謨拉比法典》內容和學思之窗內容,思考為什么漢謨拉比要宣稱自己是根據神意立法?生:維護君主專制。師:古代蘇美爾人還創造了哪些成就?教師引導:圖片引入,學生回答。生:蘇美爾人的雕像與醫學成就。2.探究古代埃及文化教師引入:圖片引入。師:什么是古代埃及文化,它具體在今天的哪里?生:古代埃及地處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公元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此后雖時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化綿延約3000年。引入材料:沒有古代文明能像埃及那樣令世人著迷。誰處于埃及社會金字塔的頂端?宗教在古埃及政治生活中為何占有如此重要地位?埃及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埃及人是最早玩球類運動的人。埃及人發明了365天的歷法,他們把每天分成24個小時。師:閱讀材料思考,古埃及文化有哪些特點、有哪些成就?生:文化受到宗教影響,建筑輝煌、超級大國......引入材料:你的聲音就像甘甜的美酒,讓我用生命去追求。如果每一眼都能看到你,勝過日飲甘甜的美酒。 ——節選自《古埃及情詩》師:結合材料思考,《亡靈書》和詩歌反映了古埃及人民什么樣的人生觀和世界觀?3.探源阿拉伯文化引入材料: 7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8世紀,征服了從利比里亞半島到印度北部的廣大地區。阿拉伯人繼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區的文化遺產,結合阿拉伯人的風格、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師:同學們請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思考“什么是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帝國在空間上的位置有何特點?對它后來文化發展有什么影響?”生:......師:結合材料,探討阿拉伯文化的特點 。生: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融合東西方文化的遺產。圖片導入:師:結合圖片,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生:詩歌、童話、數學、天文、醫學......4.探尋——文化未來之路師:對于文明的未來之路,我們應該怎么走呢?同學們請閱讀材料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人類文明遇到了哪些問題?怎么樣解決?”材料: 在全球化時代,通信和交通方式史無前例的便捷,人類交往溝通創紀錄地深入和廣泛,各國相互依存與彼此聯系前所未有地頻繁。另一方面,重大傳染性疾病疫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持續蔓延與加速擴散的能力也不斷提升,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并向其他領域外溢,助長了世界范圍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抗擊疫情,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生:重大傳染性疾病疫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各國應加強合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抵御災難。師:請同學們閱讀材料,思考什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材料: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后首次會見外國人士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政府提出的人類文明未來發展的方案。它強調要加強國際合作,構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來應對全球性的重大問題,強調人類文明的合作。八、板書設計一、探知——古代西亞文化二、探究——古代埃及文化三、探源——阿拉伯文化四、探尋——文化的未來之路九、教學評價1.唯物史觀:正確認識西亞、北非文化的起源,以及人類文化的歷史發展趨勢。2.時空觀念:能掌握古代西亞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所處的時空坐標以及貢獻。3.史料實證:能理解古代西亞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的各自特點。4.歷史解釋:認識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化,認識其對人類文化發展的意義;了解古埃及文化,認識其對人類發展的歷史作用;掌握阿拉伯文化的內涵,了解阿拉伯文化形成的特點及世界影響。5.家國情懷:理解文化的多樣性;體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歷史價值。十、教學反思對于《古代西亞、非洲文化》這一課,在教學設計方面,一方面考慮了教學立意的深度,另一方面又兼顧了教材內容的使用,以做到教學立意和教材使用有機的統一。因此,在處理這一課時,我著力從教學資源的深度和跨度角度進行整合。一方面,我從培養“五育”人才的教學立意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出發,對本課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實現以古鑒今的學科育人價值。另一方面,我繼續從新課標要求出發,整合教材資源,圍繞著各文化的發展規律,將本節課設計為“探知古代西亞文化”、“探究古代埃及文化”、“探源阿拉伯文化”、“探尋文化的未來之路”四個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大量地使用史料,幫助學生解讀史料、探究史料,從而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從課堂教學效果反饋來看,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