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2022年課標要求】【導論】世界現代史主要敘述的是20世紀初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主要涉及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新發展,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社會主義力量從壯大到遭遇挫折,殖民體系的崩潰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以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進入20世紀以來,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構成世界各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復雜局面,完整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終于形成。【內容要求】“1.2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世界政治與經濟”通過了解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舉措,認識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和主要問題;通過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分析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通過了解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的影響。“1.3第二次世界大戰”通過了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納粹德國的對外擴張,知道德國、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和主要戰場,知道《聯合國家宣言》和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2022新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其基本進程以及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知道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和國際聯盟,了解戰后戰勝國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通過了解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舉措,認識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和主要問題;通過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分析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學業要求】1能夠了解世界現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現象,了解世界現代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能夠結合語文、外語、地理等課程的學習,初步理解相關史料的含義;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搜集史料,運用史料進行論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分析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能夠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視野和意識,并認識中華文明的世界價值。(歷史解釋、家國情懷)4能夠堅定和平理念,增強憂患意識,認識和平與及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能夠從歷史的演變中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學提示】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展現典型史事,引導學生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并在曲折中發展,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斗爭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以及國際體系的變遷等幾條主要線索,幫助學生把握現代國際關系和國際格局的演變,認識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息息相關,理解世界歷史的長期發展走向。要開發和利用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多種素材,如檔案文獻、書籍、地圖、圖片、影視作品等;可瀏覽圖書館、博物館等相關網頁,獲取更豐富的歷史信息。學生在學習世界現代史的過程中,可通過下列活動提升核心素養。·運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的歐洲示意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的世界歷史地圖,概括說明其中顯示的國際關系的變化,進一步提高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提升時空觀念。·開展深度閱讀活動,如閱讀、理解論述革命領袖的資料,在讀書會上闡述革命領袖在歷史轉折關頭的重大作用。·進行資料搜集活動,如搜集和整理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反人類暴行的資料,選擇典型資料設計板報或展板,舉行“勿忘歷史,珍愛和平”的主題班會。·查閱、整理某一國際問題的相關資料,并采取模擬聯合國會議的方式,就該問題展開討論。·舉行辯論會,如圍繞“人類能否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等辯題展開辯論,闡述自己的觀點,與不同的觀點交鋒,提高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認識水平。·進行中外歷史相聯系的學習活動,將世界史的學習內容與中國史的學習內容結合起來,建立起聯系,形成整體認識。比如,關于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的歷史由來與變化,應將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中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學習,加深對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的認識。又如,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聯系起來,加深對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認識。再如,將當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的當代世界發展基本特點聯系起來,初步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開展項目學習,深入探討世界現代史上的重要問題,如“比較兩次世界大戰”“比較國際聯盟與聯合國”“‘冷戰’的起源”“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成就與問題”“20世紀國際格局演變”“戰爭與和平”“和平與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歷程”“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觀看紀錄片、撰寫報告、撰寫小論文,圍繞主題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形成項目研究成果,進行交流。【單元概述】1.本單元由三節正課組成。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依靠羅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卻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并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世界及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以世界及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結束。這次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深刻影響了戰后世界的發展。2.時空縱覽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1)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2)導入新課后,出示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5)課堂總結,以時空觀念為指引,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明確該知識點在單元、教材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中的地位。(6)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2至4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調整教學策略。【單元學習目標】1.通過了解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的影響2通過了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納粹德國的對外擴張,知道德國、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3.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和主要戰場,知道《聯合國家宣言》和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單元活動主題】(一)活動主題綏靖政策與弟―伙世界大戰的爆發。(二)活動目標①了解綏靖政策的背景。②分析綏靖政策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系。③評價綏靖政策的影響。(三)活動過程1.自主學習,時空梳理引導學生引用時間軸梳理1939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在歐、亞、非進行的侵略活動,如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1934 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1936年,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武裝吞并奧地利;1938年,“慕尼黑陰謀”;1939年9月,德國滅亡波蘭等。然后展示課本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法西斯德國的侵略擴張示意圖》等,引導學生樹立時空觀念。2.分析史料,小組討論面對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英、法采取了什么政策 首先通過這個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提供史料,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通過學習與討論,引導學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大戰前夕的歐洲局勢和歐洲戰場的初期戰事。在法西斯的侵略擴張面前,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使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更加囂張,“慕尼黑陰謀”則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在歐洲爆發。3.聯系時政,以史為鑒從1939年9月到1941年年底,這是法西斯國家不斷發動軍事進攻并取得暫時勝利的階段。德、意法西斯軍隊橫掃歐洲,英、法軍隊節節敗退,最終為自己的姑息、縱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今世界依然存在諸如恐怖主義、霸權主義等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因素,世界各國人民只有聯合起來,才能維護和平,維護安寧、幸福的生活。(四)活動說明新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還要滲透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聚焦必備知識,強化關鍵能力,從而在教學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單元課時安排】3課時(第1課時)第13課 羅斯福新政(第2課時)第14課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第3課時)第15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