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考歷史復習專題 ★★大單元主題式學習設計(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考歷史復習專題 ★★大單元主題式學習設計(4)

資源簡介

(

)大單元主題式學習設計應盯牢五個關鍵(4
(四)學習任務制定要盯牢質量標準
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修訂指導小組成員、華東師范大學楊向東教授指出,
學業質量標準指學生在修習完特定學段的課程之后,應該具備的學習結果, 圍繞“核心素養”,其又明確指向核心素養以及在這些素養上應該達到的 具體水平和表現特征。
學業質量標準是檢驗學科核心素養目標達成的標尺,是教師從事歷史教 學、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質量“認證”標準。
學業質量能否達到標準、學習效果能否符合要求,重要一個環節就是取 決于學習任務的完成程度。因此,學習任務制定過程中,就應盯牢“質量
保證”這根“底線”“生命線”。
一、學業質量標準是學科素養達成的質量指標
長期以來,學科教學并沒有統一的質量評價標準。
日常的教學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大多為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的指令性 要求,大多是基于教師的經驗進行主觀性判斷和評價,往往得出的檢驗結 果、評價結論,由于主觀性強、質量標準不統一,其功能與作用也大大受 限。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制定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為監測、觀 察、評價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上的表現提供了有效工具,從根本上改變了
(
2
)
(
1
)
以識記、理解和應用等掌握程度為質量水平的學業質量觀,確立了關注整
體性、實踐性、發展性的評價理念和素養本位的教育質量觀。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
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 這里強調了三個關鍵詞: 一是“成就”,是以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也就是說
學生所達到的學業水平是應該體現也能夠體現其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 二是“表現”,即指學生在學習具體課程內容的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根
據這些行為的關鍵表征,將學業質量劃分成為四個不同層級; 三是“刻畫”,能刻畫,那就是具體的、可測的、可達成的,因而用來
衡量學生的學業質量水平和核心素養水平。 因此,大單元主題式學習同樣強調歷史學習的任何環節的設計,都應以
學科核心素養為質量指標,都應以促進學科素養的形成和提高而設計。
二、學科質量標準是歷史思維進階的效果指標
大單元主題式學習主張高中歷史教學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面對教師
所提供的基于“主題”的學習內容、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主動去探究,積 極完成自我建構;
放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對教師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帶著問題,帶 著思考,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歷史問題,獲得歷史知 識、歷史思維和歷史感悟。
讓學生在學習、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思考力、判斷力,在以“主問題”統攝下的問題鏈處理中,讓學生經歷由 淺入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問題解決過程,使學生獲得思維的進階。
這與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的導向性是一致的,是完全契合的,也正是學業 質量所體現的對學習成效的一種期待。
如下是 2015 年上海高考等級考歷史試題中的一道題。
39.“絲 綢之路”(14 分) “絲綢之路”,從廣義上講并非只是絲綢貿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間的
多元化、多層次、多維 度的交流通道。假設你是一名歷史學家,在研究“絲綢之 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如下問題,該如何解決?
這是一道典型的“主題學習”的試題。探究的主題是“絲綢之路是中西
方之間的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的交流通道。
一是圍繞這一學習主題,設置了學習情境。即“假設你是一名歷史學家,在 研究絲綢之路”;
二是提出了基于“主題”的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即“在研究絲綢之路的過程 中,遇到了如下問題,該如何解決”?
三是圍繞“主題”提供了學習材料。既有歷史文獻等文字材料,也有圖片材 料,還有出土文物。問題一中“關于絲綢之路的開通,學界說法不一。第一種觀 點認為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第二種觀點認為早在漢代之前就已經有了 絲綢之路”、問題二中“海上絲綢之路自宋代以后日益繁榮,陶瓷是中國經海路
外銷的大宗商品。時至今日,世界上許多地方都發現了中國的陶瓷”等背景材料、
相關的 ABCD 四則支撐性史料,南亞、西亞、東非等地出土的文物資料等,史料類 型、呈現形式豐富多樣,為學生探究歷史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材料參考。
四是試題設計了“主題”統攝的問題鏈。即: “主問題”:在研究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如下問題,該如何解決? 子問題:關于絲綢之路的開通,學界說法不一。第一種觀點認為張騫出使西
域開通了絲綢之路;第二種觀點認為早在漢代之前就已經有了絲綢之路。 設問:若你支持第二種觀點,應選擇以下哪些史料作為證據?理由是什么?
(4 分)
子問題 海上絲綢之路自宋代以后日益繁榮,陶瓷是中國經海路外銷的大宗商 品。時至今日,世界上許多地方都發現了中國的陶瓷,這些陶瓷又是怎樣運往各 地的呢?
設問 1 在下圖所示的實物中,哪一類最有助于還原海上絲綢之路的具體情況? 為什么(4 分)
設問 2 為進一步弄清海上絲綢之路的來龍去脈,除了文獻外,還需填補哪些 考古證據上的缺環?(3 分)
設問 3“絲綢之路”為什么會綿延漫長的時間、穿越遙遠的距離、跨越巨大的 區域而長盛不衰?(3 分)
五是給出了學習路徑。該試題利用思維圖示的方式呈現,指引了思考問題、 解決問題的思路;提供的史料,特別是用“若你支持第二種觀點,應選擇以下哪 些史料作為證據?理由是什么?”的設問方式,突出了學習歷史,尤其是在進行 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時要講求“證據”意識,用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或支持自 己的解釋。
六是教給了問題解決策略。整個試題呈現的一步步,恰恰是問題探究的過程, 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研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歷史主題式學習如何進行,從這道試題的解決策略和路徑上,就能獲得 借鑒。問題解決的每一步,都能清晰呈現思維進階的過程,都能顯示學業 質量的達標情況。
如解決一:若你支持第二種觀點,應選擇以下哪些史料作為證據?理由 是什么?有的回答“史料 A、B、D,因為三則史料在時間上與第二種觀點一 致,且文獻和考古成果可以相互印證”,表現出了很好的時序感,懂得運 用兩重證據法回答問題;
有的回答“史料 B 和 D,因為時間上與第二種觀點一致,且兩者皆為實
物史料,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表明這些同學具有時序感,并能判斷不 同史料的權威性,但相對前者的回答,在素養層次上還是呈現了差異性;
還有的回答“選擇史料 A、B、D”,沒有作說明,這說明該類同學具有
時序感,但證據意識比較差,不會利用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
三、學科質量標準是歷史試題命制的指令指標
學業質量標準是教學評價、學習評價與考試命題的基本依據。
學業質量標準作為學生學業成就水平表現的質量標準,是考查學生是否 達到規定的學業水平的直接依據,是衡量教育質量高低的關鍵指標。
以素養為導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狀況進行評價,是大單元主 題式學習進行學科質量評價的重要指導思想。
著重評價學生在日常學習、探究中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 鍵能力。
教師應永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教學設計的著力點應是學習過程, 教師課堂教學的關注點應是學習過程,教師指導、引領、糾偏、助學等教 學行為的用力點應是學習過程,教師反饋評價的立足點也應是學習過程。
教師應有強烈的對標、達標意識。目標設計想著是否分解了學科核心素 養,內容選擇想著是否涵蓋了學科核心素養,挑戰性學習認為的設計想著
能否有利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習活動的安排與組織想著達成學科核心
素養,學習評價的設計想著是否有利于導向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對學習過程進行反饋評價,就應有科學、合理、適切的評價工具。 而這個評價工具研制的唯一根據就是學業質量標準,學生的學習過程效
果如何,思維有沒有實現進階,素養目標達成度如何,有沒有提高,提高 了多少,都應以學業質量標準為坐標。
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持續性評價,是以深度學習為追求的大單元主題式 學習中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評價應比照學業質量標準,對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及學習過程中表現 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學習策略等方面,搜 集相關信息,獲取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教與學行為的各類數據,并進行分 析、判斷,依據“證據”做出評價,診斷在素養培養上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并將評價結果用于指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改進。
著重評價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科素養的落實和形成進程。 為了檢驗學習效果,檢測學業質量完成情況,教師可設計表述型、材料
型、推理型、否定型、因果型、比較型、組合型、時空型等多種類型的訓 練題,有意識地涵蓋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 懷五個方面,有意識地考量每道試題對應考查哪方面的素養,考查素養的 哪個水平。
比如,在學習《改變世界面貌的工業革命》這一學習專題后,設計了如 下課堂訓練題,著力考查學生對工業革命前后生產力發展情況、工業革命
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工業革命后列強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展、世界市場的形
成、資本主義的發展等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所達成的學科核心素養水平。
1.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下面不屬于第 一次工業
A.工業無產階級產生
B.第三產業出現 C.城市化進程的開啟 D.石油化工興起
(素養考查:唯物史觀 2-1;時空觀念 2-2;歷史解釋 2-4)
2.我們習慣上把第一、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分別稱為“蒸汽時代”和“電氣時 代”這樣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A.紡織機械不同 B.生產方式不同 C.主要動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素養考查:唯物史觀 2-1;時空觀念 2-2;歷史解釋 2-4)
3.18-19 世紀的普魯士,海外貿易公司是獨立的國家金融機構,以向政府提供 短期和長期貸款以及從事工商業為主要職能。1848 年,財政部直接把海外貿易公 司置于其控制下,并出賣了公司的部分工廠和礦山。這說明該時期的普魯士
A.兩次工業革命正在交叉進行中 B.國家資本主義是工業化的重要動力 C.國營資本和私營資本競爭激烈 D.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發展異常迅速
(素養考查:時空觀念 2-2;史料實證 2-3;歷史解釋 2-4)
4.1880 年,英國倫敦的人口達到了 400 萬,在一個世紀內增長 340% ;法國 巴黎的人口達到了 300 萬,增長 345%;俄國的圣彼得堡增長 300%;奧地利的維也 納增長 490%;德國的柏林增長 872%。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業革命的推動 B.國家政策的調整 C.壟斷組織的形成 D.城市生活的改善
(素養考查:唯物史觀 2-1;時空觀念 2-2;史料實證 2-3;歷史解釋 2-4)
5.1850 年法國鐵路總里程從原先的 3000 多公里增加到 16000 公里。法蘭西 第二帝國時代(1852—1870 年),政府把承建公司對鐵路享有的專利權限延長至
99 年,并對 40 多家鐵路公司進行干預融合,合并為 6 家大的鐵路公司。這些措

A.是對凱恩斯主義理論的實踐 B.標志著生產組織形式的根本變革 C.推動了鐵路交通運輸的發展 D.保證法國主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素養考查:唯物史觀 2-1;時空觀念 2-2;史料實證 2-3;歷史解釋 2-4)
6.油畫《巧克力》描繪了 17 世紀引人注意的消費體驗。富有的歐洲人像阿茲 特克上層社會人士一樣把巧克力作為一種奢侈的飲料,他們從墨西哥進口昂貴的 巧克力到西班牙、再用從中國進口的更昂貴的瓷杯來飲用。這幅作品可以用來說 明當時
A.歐亞之間開始建立商業聯系 B.世界貿易促進飲食文化交流 C.中國的瓷器遠銷至美洲大陸 D.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確立
(素養考查:唯物史觀 2-1;時空觀念 2-2;史料實證 2-3;歷史解釋 2-4)
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在描述 20 世紀初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情況時指出,倫敦的 居民可以在 1911 年的某天,一邊喝下午茶,一邊打電話訂購世界上任何產品,想 訂購多少悉聽尊便,并放心地等著這些東西運到自家門口;同時如果他愿意,他 可以利用廉價和舒適的交通工具,立即動身去任何國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 適的旅館……
材料二 1904 年在美國圣路易斯舉辦的世博會,給世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博 覽會主題展館有:電氣館,這是當時最引人注目的展館,愛迪生曾親自到展館檢 查;機械館,供應世博會的能源,是實業家流連忘返的地方;運輸館,汽車堂皇 出入……這次世博會不僅反映了社會生活變化,也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對全球 人類共同體面貌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整體化的趨勢。
——以上材料摘自《中學歷史教學參考資料》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 19 世紀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現了哪些“廉
價和舒適的交通工具”。而導致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動力發明分別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生產力、生產關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說明第
二次工業革命是如何影響“全球人類共同體面貌”的。
(素養考查:唯物史觀 2-1;時空觀念 2-2;史料實證 2-3;歷史解釋 2-4; 態度情感價值觀)
通過當堂訓練的數據分析發現,80%以上的學生能夠了解工業革命的時
空背景,能夠運用史料作為證據解釋材料的觀點,能夠理解生產力發展是 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能夠多角度認識到工業革命的世界性影響,能夠 理解和認識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演進到工業文明的轉折點,等 等,可以判斷學生在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達到了水平 2 的要求。
著重評價學生在真實情境與任務中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綜合性能力和思維品質。
近年來,“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無綜合不命 題”,已成為命題專家、高考研究專家和高中一線教師的共識。
因此,命題中如何考查素養,如何凸顯學業標準,是大單元主題式學習
效果檢驗的重要關注點。
(1)堅持素養立意
“命題的素養立意指向,體現在知識、能力、價值的融通與應用中測評
學生的素養水平。 指向素養立意的試題,更有結構性、整體性、情境性等真實任務的特點,
更關注任務的價值導向; 更追求用做事來考查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探究水平,更關注思維、探究的
動力狀況,以及思維結果、探究結果的價值意義。 概而言之,素養立意的測試宗旨不是測試學生的知識或能力的擁有狀況,
而是測試學生愿意和能夠運用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問題、造福社會的心智狀 況、精神狀況”。
(
10
)
(
13
)
“學生能否應對和解決陌生的、復雜的、開放性的真實問題情境,是檢
驗其核心素養水平的重要方面。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測試應多維度地創設 試題情境,考查學生在‘新情境’下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旨在檢測 和評價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水平” 。
因此,教師在進行試題命制時,要深刻領會“素養立意”的內涵,貫徹
考查意圖,這樣才能保證考查的方向性和命題的導向性。
(2)堅持標準引領
試題命制前,應先研究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為“標準”,吃透課標要求。
只有吃透標準,才能準確把握考試的重點。 應先研究學業質量標準,以學業質量標準為命題的質量指標,熟練把握素養
水平不同等級的表征及區別,并將這些區別滲透在試題的命制中。只有如此,才 能準確調控考試的難度、梯度、效度,才能比較準確地測量學生的素養水平,發
揮考試的診斷功能,進而改變教與學。
(3)堅持情境引領
“情境”是實現“素養立意”的材料和介質,關系著立意表達的程度。
歷史學科考試命題所創設的“新情境”主要包括: 一是學習情境,如利用相關史料、數據圖表、文物資料、歷史圖片等,
對重大歷史事件、歷史敘述、歷史結論等進行解讀、論證或解釋; 二是生活情境,指通過創設學生所熟知的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區社
會中與歷史有關的問題,以更好地理解歷史、借鑒歷史; 三是社會情境,如以傳媒廣告、考古發現、社會習俗、漫畫等,以及社
會熱點為媒介作為命題情境,呼應社會現實問題,促進學生對歷史的反思, 突出歷史對現實的借鑒;
四是學術情境,就是將歷史學術研究中的問題,比如歷史學家對某個歷
史問題的多種看法等,作為命題情境,引導學生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對相 關觀點進行思辨和批判,給出合理的看法和主張,以培養學生的申辯式思 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創設情境要突出問題,要與知識相銜接,要有目標指引。堅持情境化命 題,考查學生在新材料、新情境下分析、理解、比較、運用、推理、歸納、 概括、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是高考的要求,也是大單元主題式學習的必然
選擇。
(4)堅持設問開放
立意、情境和設問,是試題命制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
立意反映考查目的,是試題的靈魂,立意決定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設計; 情境是實現立意的材料和介質,情境要服從立意,為設問提供問題場景; 設問關系著立意的實現程度,應圍繞立意、根據材料情境而設計,設問規定
了學生在試題所設置的情境中做出的響應,其科學合理與否,關系到考查的信度 和效度。
開放性的設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思考和探究的興趣,點燃學生 思維的火花,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階梯,引導學生探究更深層次的知 識;
開放性的設問,能夠為學生拓展更寬闊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個 性化思維,培養學生廣闊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優秀思維品質,特別是學生歷史 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歷史思維的深度決定著理解歷史問題的層次,歷史思維的廣 度決定著對歷史時空范圍、認知范圍和歷史視野。
請看 2014 年上海高考的一道試題。
梁啟超論李鴻章 李鴻章所以為一世俗儒所唾罵者以洋務,其所以為一世鄙夫所趨重者亦以洋務,吾
之所以重李責李而為李惜者亦以洋務。謂李鴻章不知洋務乎?中國洋務人士,吾未見有 其比也。謂李鴻章真知洋務乎?何以他國以洋務興,而吾國以洋務衰也?吾一言以斷之, 則李鴻章坐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是役(指甲午戰爭)也,李鴻章之失機者固多, 即不失機,而亦必無可以幸勝之理。蓋十九世紀下半紀以來,各國之戰爭,其勝負皆可 于未戰前決之,何也?世運愈進于文明,則優勝劣敗之公例愈確定。實力之所在,即勝 利之所在。各國并立,生存競爭,惟利是視。……李鴻章之手段,專以聯某國制某國為 主。……于中、日之役,則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嘗一收其效,而往 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膠州、旅順、大連、威海、廣州灣、九龍之事,不得不謂此政 策為之厲階也。……要之,內治不修,則外交實無可辦之理。以中國今日之國勢,雖才 十倍于李鴻章者,其對處之策,固不得不隱忍遷就于一時也。此吾所以深為李鴻章憐也。
——梁啟超《中國四十年來大事記(一名李鴻章)》
問題:(25 分)
(1)梁啟超為什么要以李鴻章為線索來勾勒 19 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歷史?(2 分)
(2)概述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8 分)
(3)你如何看待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15 分)
該設題的設問,可謂匠心獨具。
(













)從“梁啟超以李鴻章為線索來勾勒 19 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歷史”原因的探尋
入手,到“梁啟超評價李鴻章的觀點”的概述,再到“我”對“梁啟超評價”的 評價,思維層次清晰,且層層遞進,各設問點的相關性緊密,能夠很好地考查學 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評價能力,能夠很好地區分學生的思 維層次。
第一問,讓學生將人物及人物活動置于具體的歷史背景下來思考,這是對學 生歷史思維的有效引導,是理解、認識和解決歷史問題的基礎,一個鮮明的導向 就是任何歷史問題的解決,都不能脫離時代背景,不能脫離特定的歷史條件。然 后根據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學生要對相關史事進行時空的聯系,對史料進行整 理、辨析,做出合理的判斷,嘗試從多方面對“梁啟超以李鴻章為線索來勾勒
19 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歷史”進行歷史解釋。理想的測試目標是學生能將李鴻章 的生平與中國近代史建立起聯系,通過聯系所學知識,能認識到“李鴻章幾乎參 與了那段歷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歷史的焦點人物”,能理解到“李鴻章是 洋務運動的主將,近代歷史上許多主要的不平等條約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簽訂的, 他個人的生平正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這是解決該題的思維起點,反映了學業質量標準水平 3 的要求。 第二問,有了第一問在時空框架下認識問題這一基礎,解決第二問就
水到渠成了。 “概括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獲取、解讀和處理歷
史信息的能力。
學生通過對材料的閱讀、理解、分析和判斷,對“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
進行歸納,這個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的過程,包括了辨識歷史信息、提取有效信 息和解讀歷史信息,包括了運用概括、歸納和演繹等方法對試題素材所提供信息 進行提煉和整理。如果學生能將其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理解和認識,能夠在辨 別史料作者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史料,在評述歷史時,能夠對材料進行適當取舍, 則表明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學業質量標準 4 的生平。第三問,“你如何看待梁啟 超對李鴻章的評價”,是該題畫龍點睛之問,從分值的設置就足以看出該題的落 腳點是考查學生的觀點。這就使該題具有了很大的開放性。通過該問就能較好地 測量出,學生能否在唯物史觀的主導下,史論結合論述自己的觀點,能否遷移運 用所學知識、運用有關材料恰當地解釋和論證問題,能否辯證地理解和分析問題, 進而表現出正確的價值觀。三問層層設問,層層遞進,使學生的思維隨著循序漸 進的問題解決一層層、一步步打開,很好地實現了思維進階,達成了測量目標。
該題在答案設計上,采取了分層給分的方式,有效區分了思維的層次, 與學業質量標準素養水平實現了有效呼應。如對第二問答案的設計如下:
(1)史實:
水平 1:能注意到材料中梁啟超對李鴻章各方面事跡的評價(6-3 分)。 梁啟超肯定了李鴻章所從事的洋務運動,又批評李鴻章不懂得國家強大的根
本所在; 指出李鴻章應該對甲午戰爭失敗負一定的責任,但國家的實力是決定勝敗的
關鍵; 在外交方面,李鴻章采取聯一國制一國的策略,得不償失,引發列強瓜分狂
潮,但內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
水平 2:只注意到材料中梁啟超對李鴻章某一方面事跡的評價(2-1 分)
(2)組織:
水平 1:能根據材料進行概述(2 分)
水平 2:僅能復述或摘抄材料的文字(0 分)
答案的設計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訓練檢測,都
具有“指揮棒”作用。答案本身突出強調了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歷史認識的思辨 性、重大事件重大歷史人物評價的辯證性、歷史思維的縝密性、歷史敘述的嚴謹 性和答案組織的規范化。這樣的答案設計,對學生的思維成果、學生的思維過程、 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的歷史素養等,進行了有效的綜合的區分和 量化,對學業質量標準在命題中的落實、呈現,做了科學、合理、可行的注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迦县| 厦门市| 南康市| 邹城市| 陆川县| 普陀区| 澄江县| 张家港市| 来宾市| 富顺县| 鄢陵县| 漳州市| 黎城县| 福贡县| 韶山市| 靖宇县| 洛隆县| 海城市| 石阡县| 波密县| 耒阳市| 河池市| 托克逊县| 永泰县| 龙州县| 景谷| 湾仔区| 河北区| 汉沽区| 涿州市| 伊宁县| 长顺县| 沙田区| 云南省| 大新县| 绥滨县| 定日县| 枣阳市| 蓬安县| 贺兰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