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五四運動 教學設計教材:《中國歷史》(統編教材 八年級上冊)單元:第四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課題:第13課 五四運動授課人:深圳市新華中學 李紅梅一、教學分析1. 本課的單元地位分析《五四運動》是統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的第13課。它上承新文化運動,下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本課,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相當重要。課標與本課子目呈現方式分析《五四運動》這一課的課標要求是: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教材內容共分為三個子目,分別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五四運動的擴大和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前兩個子目側重幫助學生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第三個子目則重在分析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而其中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其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 本課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分析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未能得到應有的利益。列強反而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消息傳到北京,憤怒的學生們上街游行示威,并得到了工人、商人等社會各界的支持,掀起了大規模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二、教學目標1.運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有關理論來評價五四運動,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使學生認識五四運動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3.通過閱讀大量文字資料和提取《五四運動》《上海商人罷市游行》等圖片中的信息,引導學生掌握五四運動的爆發、擴大、勝利和意義。4.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認識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點,培養學生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5.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五四運動時中國人民的覺醒與抗爭,培養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三、教學重點與難點1. 重點: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分析它對中國革命所產生的深遠影響。2. 難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是本課的難點,需從五四運動的性質、主力、領導階級和影響四個方面來分析。四、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上課伊始,讓學生舉手調查班級團員數量,然后播放視頻中國共青團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視頻播放結束后,老師提問:同學們,剛才我們在歌曲當中聽到的“五月”“青春”“五四的火炬”“民族的覺醒”都和同一歷史事件有關,你們知道是什么事嗎?對,就是五四運動。這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它如同一顆流星劃破夜空,如同一支火炬穿透黑暗,揭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3課 五四運動》,去回顧那個令無數青年熱血沸騰的時代,探尋先鋒足跡,體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2. 正課講授。(1)弱國無外交——五四運動的背景首先簡要介紹1914年一戰爆發的情況。再介紹1917年中國加入協約國,派出十幾萬勞工到歐洲戰場,并出示勞工照片。1918年,德國投降,一戰結束,協約國取得了勝利。1919年1月—6月,戰勝的協約國召開“巴黎和會”,中國政府也派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在會議上提出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卻被列強拒絕,竟然還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群情激憤。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出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國家主權被侵犯的命運?領悟“弱國無外交”的道理。(2)青年有熱血——五四運動的爆發簡要介紹1919年5月3日晚北大法科禮堂集會的情況,布置學生“讀教材,看視頻,提信息”的任務。播放《五四運動爆發》的視頻。看完視頻后,找學生回答相關問題:五四運動爆發的時間、地點、參與者,提出的口號、要求,參與者的情緒狀態等。重點分析“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這一口號體現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質。多媒體展示《五四運動》(繪畫)、“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的口號、《北京學界全體宣言》(部分內容),講解五四運動的細節故事。學生示威游行的最終結果如何呢?北洋軍閥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逮捕了30多名愛國學生。第二天,北京學生舉行總罷課。(3)國民有擔當——五四運動的擴大出示陳獨秀及其親自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圖片,說明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擁護。面對中國人民的正義抗爭,日本帝國主義則在多地集結軍艦,脅迫北洋政府。通過播放《五四運動的擴大》這一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工人階級力量的強大。展示上海商人罷市、工人罷工、軍人支持、乞丐罷討的圖片與文字,表明全民族都參與到其中了。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運動主力由學生變成了工人。展示三幅圖片:釋放學生、罷免三人、拒絕簽字。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4)民族有希望——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制作五四運動前期與后期對比表,從中提煉出五四運動的性質。再展示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重點講解其革命性、進步性、廣泛性,以及對馬克思主義傳播和中國共產黨成立所起到的促進作用。強調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通過年代尺展示五四運動的劃時代意義,并列表對比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多媒體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節選,讓學生結合五四運動的影響,討論概括五四精神的具體表現,即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其核心思想是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弘揚五四精神,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座上嵌入了五四運動浮雕。1949年12月,我國正式宣布五月四日為青年節。3. 課堂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從“弱國無外交——五四運動的背景”“青年有熱血——五四運動的爆發”“國民有擔當——五四運動的擴大”“民族有希望——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這四個維度學習了五四運動的背景、過程和影響。這“一無三有”體現了我們國家從蒙昧到覺醒、從沉淪到奮起、從任人宰割到全民抗爭的奮斗歷程。五四運動雖然已過去100多年了,但五四精神卻將不斷地指引我們前進。習總書記曾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今天,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青年一代要如何去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去思考的課題。帶學生做兩道中考真題,布置課后拓展內容。五、板書設計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