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俄國的改革》教學設計新課標標準了解俄國1891年改革等史事,認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內容分析17-19世紀是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鞏固時期。兩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強化了農奴制和專制統治。后來,農奴制嚴重影響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一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三、教學目標時空觀念:了解俄國形成的大致過程。史料實證: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內容及影響和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內容、性質和歷史影響。歷史解釋:知道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進步性及局限性。唯物史觀:通過俄國兩次改革,認識到落后的制度是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桎梏,理解改革在俄國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家國情懷:改革是清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社會前進和歷史發展。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我們從這兩個人的迷之巧合說起:二人都是小兵 開始當起,都是44歲達到權力最高峰拿破侖稱帝: 1815-1804=11年希特勒任國家元首: 1945-1934=11年一個領導法國打敗德國,一個領導德國打敗法國,都以一已之力挑戰整個歐洲,成為歐洲霸主人生轉折:都在6月22日這一天進攻俄國,都戰敗于俄國之手。【設計意圖】:從“歷史名人小趣事”的相似點引入,增加課件的趣味性,抓住學生學習新課的眼球。(二)講授新課1.《彼得一世改革》(1)教師活動了解俄國歷史演變過程;根據材料,分析、概況俄國改革的(背景),面對這種情況,俄國該如何改變 和其改革的影響。材料研讀:材料一: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國閉關自守的落后狀態,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到1725年,俄國已建立起240多個近代工場。尤其是冶金工業發展迅速,躍居世界前列。到彼得一世執政的晚年,俄國每年輸出的商品額達420萬盧布。——張宗華 《彼得大帝改革的雙重效應》材料二: 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自稱皇帝,沙皇絕對專制制度空前加強。——李偉《評價彼得一世改革》材料三:“提高地主階級、幫助新興商人階級和鞏固這兩個階級的民族國家都是靠殘酷地剝削農奴來進行的。”(2)學生活動改革的進步性: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增強,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改革的局限性:農奴制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3)教師活動合作探究一:在歷史名城圣彼得堡誕生300周年慶祝活動上,普京總統飽含深情的說:“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請回答:你認為普京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 (4)學生活動①彼得一世改革增強了俄國的軍事實力,使俄國成為歐洲強國;②推動俄國逐漸向近代化國家的道路上邁進,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③促進了俄國文化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2.廢除農奴制(1)教師活動通過材料和教材,分析,概括廢除農奴制的背景,目的、性質及其影響。法令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2)學生活動使農奴擺脫了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仍然保留著大量的封建殘余勢力,農民生活依舊困苦。五、課堂總結17世紀以后,西歐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但俄國仍然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為了改變俄國的面貌,俄國沙皇彼得一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但是,這次改革并不徹底,它進一步強化了農奴制。19世紀以后,西歐國家的發展速度加快,但農奴制嚴重制約了俄國經濟的發展。克里木戰爭的失敗暴露了俄國軍事和經濟的落后。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俄國廢除了農奴制。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史料是研究和認識歷史的依據,是“重現”歷史的基礎,故本節課主要采用史料教學法,同時貫穿講授法、問題教學法、閱讀感悟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學生情況等選擇多樣化的史料來豐富課堂內容,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研讀史料,在觀點的碰撞中鍛煉學生思維、培養能力。由于受時間、教材等原因影響,講授的知識很難深化,缺乏前后聯系、比較及知識的遷移,以致學生對俄國歷史的了解較為片段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