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教學設計【內容主旨】新航路的開辟引發了人口遷移、物種交換和商品的全球性流動,這些變化不僅促使全球聯系得以初步建立,還給世界各區域文明帶來不同影響,改變了世界格局和歷史發展進程。【教學目標】了解新航路開辟引發的不同地區的人口遷移和物種交換;理解新航路開辟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帶來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加強了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聯系;理解新航路開辟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的序幕,給東、西方社會帶來的不同影響。由此,學生能夠從多角度體會新航路的開辟所帶來的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重點難點】重點:商品的世界性流動難點: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教學過程】環節一:展示P39前言“15世紀的世界地圖”和“16世紀的世界地圖”,引導學生比較區別是什么?是什么事件帶來這一變化?設計意圖:用地圖和問題把學生帶入教學情景,從而為講授新課內容做準備。環節二:展示地圖,結合教材圖文資料,引導學生分析人口遷移和物種交換的概況。設計意圖:通過教材材料的運用,鍛煉學生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環節三:展示新航路開辟前后的世界貿易圖并結合教材,引導學生分析全球貿易網絡有什么變化?梳理新興的貿易網絡運轉的基本情況設計意圖:通過地圖,從空間范圍上呈現印度洋貿易、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全球航路的開辟,促進商品的世界性流動。環節四:展示地圖結合教材圖文材料,讓學生歸納歐洲主要國家的殖民擴張情況。設計意圖:通過地圖,從空間上讓學生了解西歐早期殖民擴張的概況。環節五:展示p42兩則“史料閱讀”,小組討論,問題探究:如何看待西歐國家的早期殖民擴張?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全面認識問題的能力,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環節六:學生閱讀課題及三個子目的標題,回答全球航路開辟這一劃時代的事件,給世界帶來哪些影響呢?設計意圖:讓學生分析標題和子目之間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念和整體意識。【結構板書】【教學策略】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和多媒體輔助【作業設計】練習冊習題【資料附錄】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6世紀的修道士卡薩斯關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的一段記載: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陸的島嶼上屠殺了無數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災難。他們擄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躪他們。整個島嶼全部被摧毀,一片荒涼。——摘編自[西]卡薩斯著,孫家堃譯《西印度毀滅述略》材料四:資本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馬克思《資本論》材料五: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