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中國歷史第三冊第四單元第13課 五四運動教學設計【課程標準】概述五四運動爆發(fā)的導火線以及基本史實,掌握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使學生了解并發(fā)揚五四精神。【教材分析】《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歷史事件,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下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本課,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是第四單元的第二課,共分三個子目,分別是: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五四運動的擴大、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三個目錄環(huán)環(huán)相扣,銜接性很好,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學情分析】五四精神屬于抽象概念,對于以直觀思維為主的學生而言難以理解。為了適應數字化教學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節(jié)課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出發(fā),利用問卷星軟件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廣泛收集史料,展開問題的研究。七年級學生的歷史學習在知識層面、理解能力都不強,但他們對歷史充滿興趣、對歷史知識有無限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前收集到的學生提供的史料,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豐富了課堂的知識容量,變老師講為師生共同探討。【教學目標】1、知道五四運動的時間、地點、口號、領導者、主力、結果、性質及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能力。2、通過閱讀歷史教材,網上搜索資源等方式積極探索解決歷史問題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的能力。3、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解讀能力和對五四運動這一重大事件的歷史解釋能力。4、觀看視頻、書寫青春誓言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重點:五四運動的內容及意義。難點:感悟五四“新青年”在民族危機中的愛國精神和責任擔當。【技術支持】華為智慧云平臺、問卷星、12學、微視頻、ppt、掃描儀投影、在線百度百科。【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候課 播放視頻《五四運動——錯位時空》,今夕對比,引發(fā)學生對舊中國人民生活困苦和新中國新時代幸福生活的歷史思考。 觀看視頻 學生可以提前了解五四運動前的國情,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采用視頻動畫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五四運動距離學生比較遠,教師利用華為智慧云平臺,剪輯和制作視頻,利用精短視頻介紹五四青年,激發(fā)學生對人生和青春的思考,激發(fā)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 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怎樣的青年?請看一看他們的青春,百年前的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寫下了最好的回答。他們的青春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卻在史冊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本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時代新聲——五四運動 新希望,新性質,新覺醒,新主力,新精神,五四運動在那個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 學生觀看視頻思考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青年,視頻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本課的主題。課前活動展示 1、打開問卷星,展示收集的待解決問題。 同學們在問卷中選擇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同學們搜集歷史材料解讀問題,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預設答案:重視史料來源的真實性,選取第一手史料。 選取客觀、公正、正確的史料。 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五四爆發(fā)初印象 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上,有8塊漢白玉浮雕,其中一幅就是五四運動,哪位同學為我們介紹一下五四運動爆發(fā)的知識卡片? 哪位同學先來介紹一下五四運動的基礎史實?時間、地點、主力、斗爭方式。 學生展示,分析數據。 根據教師引導回答問題 根據教師引導回答問題 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問卷的被調查者,也是問卷的解讀者,對數據的分析,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是歷史學科素養(yǎng)歷史解釋的體現。 結合問卷星的調查結果,培養(yǎng)學生甄別史料,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yǎng)。 華為智慧云隨機點名方式,隨機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提高公平性和趣味性。新希望 教師過渡: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1919年5月的同學們?yōu)槭裁床辉趯W校上課而要進行示威游行呢?讓我們走進第一篇章 新希望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英、美、法、日等戰(zhàn)勝國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作為戰(zhàn)勝國之一的中國政府也派代表參加會議。 ——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三冊 材料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和平條款十四條”,高唱反對秘密外交,主張民族自決等,吸引了很多人,“公理戰(zhàn)勝強權”成了人們的口頭禪。……人們以為可以從巴黎和會上爭得中國在國際上的獨立平等地位了。 ——王檜林《中國現代史》 教師設問:67.24%的同學想知道一戰(zhàn)后國人的新希望是什么?依據材料,哪位同學用畫板展示? 教師設問:公理能戰(zhàn)勝強權嗎?請看巴黎和會上中國的遭遇。 材料: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開始后,中國代表首先向和會提出取消各國在華的七項特權……又向和會提出取消“二十一條”的要求。 但是,這兩項提案都遭到了拒絕。理由是:這兩項提案不在和會權限之內,不予以討論。于是,剩下的希望,就只有解決山東問題了。(山東是戰(zhàn)敗國德國的勢力范圍) ——常丕軍《五四運動史話》 教師設問:中國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是什么?結果如何?剩下的希望是什么?實現了嗎? 教師過渡: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帝國主義更是靠不住,要爭取國家利益,必須靠國人自己!當希望落為失望,學生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爆發(fā)。 視頻展示:五四前夜和天安門示威游行片段。 教師設問: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學生提出怎樣的口號? 過渡: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的學生3000多人,來到天安門前集會。手持標語,向北京政府表達自己的愛國主張。問卷中48.28%的學生提出問題,五四運動為什么在北京大學的學生中爆發(fā)?哪位同學闡述你的觀點? 材料: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fā)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三冊 過渡: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五四運動正是對民主和科學付諸行動,它不同于以往的是拋棄了對帝國主義的幻想。 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篇章 新性質 學生分析問題,分享答案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史料,解決問題。 跟著老師進入歷史情境 學生回答問題 采用問卷星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啟發(fā)學生思維。 利用畫板功能,學生標注關鍵詞,表達自己的觀點。 利用動畫剪輯功能,截取視頻,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 隨機提問,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依據問卷調查的問題,課堂實施解決。新性質 教師過渡:五四運動中北京大學的羅家倫親筆起草了一份傳單。哪位同學可以讀出他對祖國人民的吶喊! 材料: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羅家倫《北京學界全體宣言》 設問:你從傳單中發(fā)現五四運動與之前救亡圖存相比有哪些新特點? 材料:面對中國人民的正義抗爭,日本帝國主義在天津、上海、南京、漢口等地集結軍艦, 脅迫北洋政府取締學生愛國運動。這種挑釁行為進一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日怒潮。全國200多個城市的學生一致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人教版教材 合作探究:問卷中37.93%的同學提出問題:當時北京政府面對學生的請求對內對外推行什么政策? 材料:5月7日大總統令:本月四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糾眾集會……倘再有借名糾眾,擾亂秩序,不服彈壓者,著即依法逮捕懲辦,勿稍疏弛。此令。——《北洋政府公報》 材料:日、美、英、法等國駐華公使,聯合向北京政府施加壓力。日本公使更直接向外交部發(fā)出警告,催促加緊鎮(zhèn)壓學生愛國運動。北京政府于6月1日連下兩道命令。第一道公然為三個賣國賊辯解,說這三個人在外交、財政任內,“各能盡維持補救之力,案版俱在,無難復按”。第二道再次誣蔑學生愛國行動是“縱火傷人”“舉動越規(guī)”,宣布查禁學生聯合會、義勇隊,并令學生即日上課。——《中國現代史》 材料:6月3日,北京學生再次走上街頭,開展大規(guī)模的愛國宣傳活動,遭到軍警鎮(zhèn)壓,先后有800多名學生被捕。——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三冊 過渡:學生被逮捕的消息傳出,愛國熱潮迅速席卷全國,社會各界紛紛響應。 讓我們走進第三篇章 新覺醒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史料。 學生根據教師提問回答問題。 學生找一找 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材料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取長補短。回答教師問題 對內鎮(zhèn)壓,對外賣國 運用華為智慧云的放大鏡功能,處理歷史圖片,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其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研討得出結論。其二對小組合作提出時間要求、合作任務和獎勵辦法。第三合作學習中為明確時間采用計時器功能,使學生明確時間界限,集中精力迅速組織學習。第四利用華為云平臺交流展示后,教師根據小組合作規(guī)則給各小組加分,課程結束時評選出優(yōu)秀小組進行獎勵。本環(huán)節(jié)主要利用12學、華為云平臺、計時器、小組加分等功能有效組織小組合作,提高成員參與度和積極性,推動了集體智慧的沉淀和分享。新覺醒 材料一:在上海,日本資本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廠的男女工六千人,在6月5日率先罷工,……上海罷工總人數有六、七萬人之多……----胡繩《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下冊)》 材料二:忍痛停業(yè),冀救被捕學生,不除國賊,誓不開市! ——上海商人罷市標語 思考:學生罷工得到哪些社會階層的聲援? 為什么在上海掀起大規(guī)模的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 出示圖片,運用放大鏡找一找新覺醒還體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解讀“二十一條” 出示圖片: 出示:課前預習檢測中,學生出錯多的體現各界聯合的問題,統一講解。 過渡:五四運動的初步勝利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新覺醒,離不開工學商界的廣泛參與,尤其是工人階級成為了斗爭的主力。 讓我們走進第四篇章 新主力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回答。 學生活動 學生得出五四運動促進了國人的新覺醒,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的社會革命運動。 學生回答 學生突破了難點 運用華為智慧云的放大鏡,使后排同學能夠看清多媒體上的信息,提高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解讀史料的能力。 運用華為智慧云的電子書,直接搜索百度百科“二十一條”,調出視頻,形象生動解說中國主權的淪喪。 采用華為智慧云平臺開展課前預習檢測,根據檢測呈現結果診斷預習情況。新主力 材料: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上海學聯告同胞書》 課前12學上推送了五四運動的資料,請同學們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請優(yōu)秀同學簡介自己整理的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斗爭的史實。 出示:課前預習檢測中,學生出錯多的體現工人階級為主力的難點,統一講解。 材料:由于在五四運動中親眼看到工人階級表現出來的偉大力量,一部分學生領袖便“出發(fā)往民間去”……與其說這是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不如說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課前12學上推送了五四運動的資料,請同學們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請優(yōu)秀同學簡介自己整理的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史實。 教師出示拓展資料,指出除了馬克思主義各派新思潮競起,可見,從思想啟蒙的角度來看,五四運動具有怎樣的特征? 動態(tài)出示: 教師講解:五四運動以新希望,新性質,新覺醒,新主力,成為中國從舊民主主義走向新民主主義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fā)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當堂測試: 利用華為云平臺作業(yè)功能進行測試。 過渡: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 讓我們一起走進 第五篇章 新精神利用華智慧云平臺共同觀看優(yōu)秀同學的思維導圖。 利用華為云平臺作業(yè)功能進行測試。 五四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 學生完成,并按組掃描。 本環(huán)節(jié)采用兩種技術平臺12學和華為智慧云。教師布置預習作業(yè),學生預習并繪制本課思維導圖。上傳作業(yè)至12學平臺,教師批閱掌握基本情況,選擇優(yōu)秀學生課上利用華為智慧云平臺拍照上傳,實時投影進行展示交流。使教師在充分掌握學情的情況下有目標的選擇,實現有效展示交流,提升學生能力和學習效果。 教師將電子資源包發(fā)送到12學平臺,學生課前有選擇的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資源的豐富使學生能更深入的參與討論,可獲取的資料更多,實現有效小組合作,有利于鍛煉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和深度互動。 探究結束后,利用華為云平臺學生上臺展示交流合作研討的成果,學生實時的分析與交流,分享過程性學習成果。 基于數據的個別化指導 課上采用華為云平臺作業(yè)功能進行檢測。當堂掃描,及時出檢測結果,觀察本節(jié)課學習效果。依據平臺得出的數據,跟蹤學生的學習進程,發(fā)現學生個體的不足,選出錯誤的學生進行跟蹤輔導,達到精準施教。新精神 探究五四精神 出示材料: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4月30日 教師引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偉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 播放視頻《時代青年說》將課前學生的青春誓言做成彈幕。 教師小結:重溫五四歷史波瀾壯闊,回眸五四精神,讓人振奮,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的紀念大會上說,五四運動的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神。時代在發(fā)展,信念永不變,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當代青年是如何傳承五四精神的。新的的時代每個人都肩負著不同的使命,我們青年學生要怎么做? 五四運動雖歷經百年,但信念永不滅。五四精神薪火相傳,五四精神傳承有我,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也可以踐行五四精神,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關于五四運動更多的收獲,歡迎同學們在12學校內動態(tài)發(fā)表自己的學習成果。 學生感受五四精神,再次書寫青春宣言。 課后學生們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課前收集的青春誓言做成彈幕,結合視頻《時代青年說》感受新時代年輕人對五四精神的傳承,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家國情懷,為祖國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利用12學的動態(tài)分享,提供一個校內的知識分享空間,思想碰撞中獲得新知。教學反思 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我主要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采用信息技術進行突破: 課前,通過問卷星調查待解決問題,使課堂教學有針對性,把握了學情,實時抓住學生興趣;12學平臺向學生推送資源,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知識背景,并運用華為智慧云預習測試,找到學生知識薄弱環(huán)節(jié),做到課堂上有的放矢。 課中,用調查到的問題展開問題鏈的環(huán)環(huán)設問,運用隨機,計時,投影,放大等功能解決傳統課堂上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思維導圖展示推送資源的史實整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史料解讀能力;微視頻的剪輯方便學生融入歷史情境。動態(tài)字幕的出現,收集了課前學生的青春誓言,使學生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課后,12學動態(tài)展示五四運動學習成果和感悟。 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歷史課堂,打造有歷史感的課堂,讓技術為歷史課堂服務,還需要繼續(xù)探索。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