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第三節比熱容測試題一.燃料燃燒時的能量轉化(共1小題)1.核心素養要求中小學生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會做簡單的家常菜是一種基本技能鍛煉。關于炒菜過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炒菜過程中,菜的內能保持不變B.炒菜咸得快,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C.天然氣燃燒時,將內能轉化為化學能D.用鐵鍋炒菜是因為鐵的比熱容大二.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大小(共3小題)2.如圖所示,用甲、乙兩種燃料分別對質量和初溫相同的水進行加熱,兩圖裝置均相同。燃料的質量用m表示,燃料充分燃盡時水升高的溫度用Δt表示(水未沸騰)( )A.若m相同,Δt越小,燃料的熱值越大B.若Δt相同,m越大,燃料的熱值越大C.若的值越大,燃料的熱值越大D.若的值越大,燃料的熱值越大3.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圖中的裝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質量都是10g,燒杯內的液體質量和初溫也相同,燒杯內液體加熱后均未沸騰,下列關于實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應選擇圖甲和圖乙進行實驗,并控制燃料燃燒時間相同B.比較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特點應選圖甲、丙進行實驗,燃料燃燒完全后讀出溫度計示數C.比較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特點實驗,吸熱的多少通過加熱時間反映D.比較不同燃料熱值和不同物質吸熱的多少均可通過液體升高的溫度反映4.在探究比熱容和熱值大小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圖中的裝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質量都是10g,燒杯中兩種液體的密度不同。(1)在燒杯中分別裝入 相等的兩種液體(選填“質量”或“體積”);(2)若要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本領:①應選擇 兩圖進行實驗;②該實驗是通過比較 來間接反映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選填“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③冬天,小華想自制一個暖手袋,若只能從A或B中選一種液體裝入暖手袋中作為供熱物質(使用過程中溫度不容易降低),由圖丁可知,應選擇 (A或者B),若該種液體為水,則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是 J/(kg ℃)。[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3)若要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應選擇 兩圖進行實驗;為了比較燃料1和燃料2的熱值,應該在燃料完全燃燒后,通過比較 來得出結論(選填“溫度計示數的變化量”或“加熱時間”)。三.燃料熱值的影響因素(共1小題)5.下列關于燃料的熱值說法正確的是( )A.燃料燃燒越充分,其熱值越大B.燃料的熱值越小,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越少C.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剩余酒精的熱值將減小D.焦炭的熱值是3.0×107J/kg,完全燃燒1kg焦炭能放出3.0×107J的熱量四.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共3小題)6.為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小明用兩套相同的裝置做實驗,如圖所示。用溫度計測量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并用鐘表記錄加熱時間。實驗數據如下表。物質 質量/g 初始溫度/℃ 加熱時間/min 最后溫度/℃水 60 20 6 45食用油 60 20 6 70在實驗過程中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質量和 相同,通過比較 來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若實驗中熱量散失忽略不計,已知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 ℃),則食用油的比熱容是 J/(kg ℃)。7.如圖甲,某同學在“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實驗中,利用相同規格的加熱器加熱等質量的a、b兩種液體,得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1)實驗中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是通過 (填“溫度計示數”或“加熱時間”)來反映的。分析圖像可知:質量相同的液體a和液體b,吸收相同熱量時,液體a升高的溫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體b升高的溫度;(2)若液體b的比熱容為2.0×103J/(kg ℃),則液體a的比熱容為 J/(kg ℃);若兩種液體都用來做冷卻液,則液體 (填“a”或“b”)效果更好。8.小明為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能力”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將A、B兩種液體分別裝入燒杯中,固定在鐵架臺上,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同時加熱,實驗裝置如圖甲、乙所示,實驗時每隔一段時間同時測量并記錄A、B的溫度。(1)組裝器材時應按照 (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依次安裝;(2)實驗時,選取 (選填“質量”或“體積”)相同、初溫相同的A、B兩種不同液體,加熱時液體溫度升高,這是通過 方式來增大液體內能的;(3)此實驗通過 來反映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該研究方法是 法;(4)根據實驗數據小明繪制出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丙所示,則液體 (選填“A”或“B”)更適合作為家中“暖氣”中輸運能量的介質。五.物體吸熱實驗用加熱時間反映吸收熱量的多少(共1小題)9.小明用電水壺燒水給爺爺奶奶泡茶。該壺保溫性能較好,燒水時壺會吸收一些熱量。在壺中裝入500mL的水,加熱至沸騰,用時2min。水用完后,他又在壺中裝入1000mL的水,加熱至沸騰,所需時間最有可能的是( )A.2min B.4minC.大于2min且小于4min D.大于4min六.物體吸熱實驗的數據和圖像分析(共1小題)10.在探究“物質的吸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質量是0.3kg的水和表中等質量的另一種物質進行對比,作出的圖象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水和另一種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分析圖象可以得出圖線 (選填“a”或“b”)對應的物質為水,另一種物質為 ,這種物質在0~5min內吸收的熱量為 J。物質 比熱容c/[J/(kg ℃)]水 4.2×103酒精 2.4×103煤油 2.1×103蓖麻油 1.8×103七.比熱容的概念(共1小題)11.在兩只相同石鍋內分別添加質量、初溫均相同的高湯和清水,用相同熱源加熱, (選填“高湯”“清水”)升溫較快;清水沸騰后關火,發現繼續沸騰一段時間,說明石鍋溫度 (選填“低于”“等于”“高于”)水的溫度。(c高湯<c水)八.利用比熱容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共1小題)12.炎熱的夏天路面被曬得發燙,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能,人們通過在城市中心修建人工湖來調節氣溫是利用了水的 大。九.水的比熱容特點及實際應用(共2小題)13.下列實例中與水的比熱容有關的是( )A.北方冬天氣溫較低,戶外的水管容易凍裂B.沿海地區的晝夜氣溫差比內陸地區小C.天熱時在地面上撒水是為了降低室內溫度D.剛洗的衣服放在通風的環境中會干得快些14.“芒種”過后,陜西關中等地區夏收進程已過半。如圖,是烈日下聯合收割機收麥的場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夏收時節氣溫越高,空氣中的分子熱運動越劇烈B.陽光炙烤下的金色麥穗溫度升高,其所含的熱量變多C.利用水冷系統給發動機降溫,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D.陽光曝曬下的駕駛室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了其內能十.比熱容的計算公式(共3小題)15.某學校物理興趣小組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比較a、b兩種液體的比熱容ca和cb。他們在實驗室讓質量相同的a、b兩種液體吸收相同的熱量后,液體a的溫度從20℃升高到50℃,液體b的溫度從10℃升高到70℃,a、b兩種液體均未沸騰。由此可知( )A.ca>cb B.ca<cb C.ca=cb D.ca=3cb16.小雨探究液體的凝固特點:先在兩個相同容器中分別裝入初溫為20℃、質量為100g的水和某液體M,再各放入一個溫度傳感器,然后使它們冷卻凝固。若單位時間內它們放出的熱量相等,用測得的數據繪出兩種物質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已知c水=4.2×103J/(kg ℃),實驗在標準大氣壓下進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M的比熱容為2.8×103J/(kg ℃)B.液體M放熱能力比水放熱能力強C.在t2 t4時間段兩種物質都是固液共存狀態D.從20℃剛好降到0℃時,水放出的熱量小于M放出的熱量17.如圖所示是對某種固態物質加熱變成液態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加熱過程中物體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請根據圖像回答:(1)由圖可知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熔點是 ℃;(2)該物質在固、液兩種狀態時的比熱容大小關系是:c固 c液(選填“>”、“<”或“=”)。十一.比熱容的比例計算(共2小題)18.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質量相等的A和B兩種液體進行加熱(不計熱量損失),如圖是A和B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的比熱容與B的比熱容之比為2:1B.A的比熱容與B的比熱容之比為2:3C.都加熱t時間,B吸收熱量比A吸收熱量多D.A和B升高相同的溫度,B吸收熱量較多19.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加熱,兩液體單位時間吸收熱量相等(不計熱量損失)。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種液體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升高相同溫度,甲吸收熱量較多B.加熱相同時間,甲吸收熱量較多C.甲與乙的比熱容之比為1:3D.甲與乙的比熱容之比為1:2十二.比熱容的圖像(共1小題)20.為了比較A、B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小亮用完全相同的加熱裝置對質量分別為100g和400g的A、B兩液體進行加熱,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像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B兩液體在0~8min內吸收的熱量之比為2:1B.A、B兩液體的比熱容之比為1:2C.B液體的吸熱能力比A液體的強D.A液體比B液體更適合作發動機的冷卻液十三.利用比熱容的公式計算熱量(共4小題)21.如圖所示,規格相同的甲、乙兩容器中分別裝有3kg和2kg的純凈水,并用不同加熱器加熱(不計熱損失,氣壓為標準大氣壓),得到如圖丙所示的水溫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圖,已知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熱相同時間,甲、乙兩杯水的內能相等B.加熱相同時間,兩杯水吸收的熱量相等C.甲、乙兩杯中的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之比為9:4D.加熱時間為9min時,甲、乙容器中水的末溫之比為3:222.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分別對質量均為240g的水和乙液體同時加熱(不計熱量損失),如圖是水和乙液體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已知c水=4.2×103J/(kg ℃),c水>c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的比熱容表示水的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B.加熱1min,水吸收熱量2.52×104JC.乙液體的比熱容為1.75×103J/(kg ℃)D.圖線B是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圖象23.將質量均為100g的沙子和水分別放在兩個相同瓷盤中,初始溫度相同,用同一熱源加熱相同時間, 升溫快,這是因為 ;實驗中測得,水的溫度升高了20℃,吸收的熱量為 J。[c水=4.2×103J/(kg ℃)]24.某中學每天為學生提供開水,一天用電熱水器將10kg的水從18℃加熱到68℃,已知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 ℃),煤油的比熱容是2.1×103J/(kg ℃)。(1)求在這一過程中水吸收的熱量;(2)若水吸收的熱量全部被煤油吸收且使煤油溫度升高了50℃,求煤油的質量;(3)在標準大氣壓下,若初溫、質量相同的水吸收4.2×106J的熱量,求水的末溫。十四.熱平衡方程及其應用(共1小題)25.在標準大氣壓下,將質量為100g的銅塊從沸水中取出,迅速放入質量為100g、溫度為10℃的某液體中,混合后的共同溫度是25℃。若不計熱量損失,求:(1)銅球在這種液體中釋放的熱量是多少?[c銅=0.4×103J/(kg ℃)](2)這種液體的比熱容是多少?十五.固體和液體的熱值計算(共1小題)26.某小組同學在實驗室中做“水的沸騰”實驗,他們在燒杯中裝了質量為1kg、初溫為76℃的水,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加熱,并每隔2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一段時間后停止讀數,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c水=4.2×103J/(kg ℃),q酒精=3×107J/kg]求:時間/min 0 2 4 6 8 10 12 14溫度/℃ 76 80 84 88 92 96 96 96(1)將這些水從76℃加熱到剛好沸騰時,水吸收的熱量。(2)若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則把這些水從76℃加熱到剛好沸騰時,需要完全燃燒的酒精的質量。十六.氣體的熱值計算(共1小題)27.某地利用地熱資源建立溫泉浴池。某溫泉池注入了6×103kg的水,初始水溫為42℃,一段時間后水溫降至30℃,放出的熱量為Q,已知。求:(1)Q的大小;(2)完全燃燒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氣放出的熱量與Q的大小相等。第一章第三節比熱容測試題答案一.選擇題(共14小題)題號 1 2 3 5 9 13 14 15 16 18 19答案 B D C D C B B A A A D題號 20 21 22答案 D C C1.解:A、炒菜過程中,菜的溫度變大,內能變大,故A錯誤;B、炒菜咸得快,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劇烈,故B正確;C、天然氣燃燒時,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故C錯誤;D、人們之所以用鐵鍋炒菜,是因為鐵的導熱性好,且鐵的比熱容較小,升溫較快,故D錯誤。故選:B。二.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大小(共3小題)2.解:燃料的熱值大小不能直接測量,需要通過水吸收熱量的多少來體現燃料燃燒放出熱量的多少,而水吸收熱量的多少跟水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有關,因此為了比較熱值大小可以利用Q吸=Q放,而Q吸=c水m水Δt,Q放=mq,即c水m水Δt=mq,解得:q;A、若m相同,Δt越小,由q可知,燃料的熱值越小,故A錯誤;B、若Δt相同,m越大,由q可知,燃料的熱值越小,故B錯誤;C、若的值越大,即的值越小,由q可知,燃料的熱值越小,故C錯誤;D、若的值越大,由q可知,燃料的熱值越大,故D正確。故選:D。3.解:A、為了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要用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加熱質量相同的同種液體,根據Q=cmΔt,液體升溫越高,則燃料放出的熱量越多,這種燃料熱值越大,故應選擇甲、乙兩圖進行實驗,燃料燃燒放出熱量的多少,是通過溫度計示數的變化來反映的,故A錯誤;BC、比較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特點時,需要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質量和初溫相同的不同種類的物體,所以應對比甲、丙兩圖;我們使用相同的熱源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吸熱多少,故B錯誤,C正確;D、“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現象”,在燃燒皿中放入同種燃料,用秒表記錄加熱時間,用加熱時間反映液體吸熱的多少;“比較質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在燃燒皿中放入不同燃料,燃料充分燃燒完后,用溫度計記錄燒杯中液體的溫度,故D錯誤。故選:C。4.解:(1)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為了比較熱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熱同一種液體,讓液體的質量相同,通過溫度計的示數高低得出吸熱多少;為了比較兩種液體的比熱容,需要燃燒相同的燃料,加熱不同的液體,讓液體的質量和溫度的變化相同,通過比較加熱時間判斷兩種比熱容的大小關系;因此在燒杯中分別裝入質量相等的兩種液體;(2)①為了比較兩種液體的比熱容,需要燃燒相同的燃料,加熱不同的液體,讓液體的質量和溫度的變化相同,通過比較加熱時間,進而判斷兩種比熱容的大小關系,因此選擇甲和丙兩圖進行實驗;②該實驗是通過比較加熱時間來間接反映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相同時間內,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這是轉換法的應用;③因質量相等、初溫相等的A和B兩種液體,在升高相同溫度時,B加熱時間長,吸熱多,B的吸熱能力強,比熱容大,根據Q=cmΔt,質量相同的A、B液體降低相同的溫度,B放熱多,效果好,故選B;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所以B為水,根據,在質量和升高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收的熱量與比熱容成正比,由圖丁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從10℃升高到80℃),A的加熱時間是10min,B的加熱時間是20min,B吸收的熱量是A吸收熱量的兩倍,則A的比熱容為水的比熱容的一半,即A液體的比熱容為:;(3)為了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大小,根據控制變量法,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熱同一種液體,讓液體的質量相同,通過溫度計的示數高低得出吸熱多少,進而判斷熱值大小,因此選擇甲和乙兩圖進行實驗;根據分析可知,為了比較燃料1和燃料2的熱值,應該在燃料完全燃燒后,通過比較溫度計示數的變化量來得出結論。故答案為:(1)質量;(2)甲、丙;加熱時間;B;2.1×103;(3)甲、乙;溫度計示數的變化量。三.燃料熱值的影響因素(共1小題)5.解:AC、熱值是燃料的特性,其大小僅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而與燃料的質量和燃燒程度無關,故AC錯誤;B、根據Q放=mq知在質量相同時,燃料的熱值越小,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越少,故B錯誤;D、焦炭放出的熱量:Q放=mq=1kg×3.0×107J/kg=3.0×107J,故D正確。故選:D。四.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共3小題)6.解: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通過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過程中需要控制水和食用油兩種液體的質量和初始溫度相同;在質量和吸收熱量相同的時,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溫度不同,則反映其吸熱能力不同,所以可通過比較升高的溫度來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根據公式Q=cmΔt可知,水吸收的熱量為,由題意可知,加熱相同時間,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熱量相等,為Q油=Q水=6300J,則食用油的比熱容為。故答案為:初始溫度;升高的溫度;2.1×103。7.解:(1)用相同的電熱器加熱,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同,由轉換法,可以使兩種液體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加熱時間越長,液體吸收的熱量越多;由圖乙可知,相同質量的a、b兩種液體,加熱相同的時間,吸收相同熱量,a升高的溫度小于b升高的溫度。(2)由圖乙可知,相同質量的a、b兩種液體,加熱相同的3min,吸收相同熱量,b升溫20℃,a升溫10℃,根據Q吸=cmΔt可知,當吸收熱量和質量都相同時,比熱容和溫度變化量成反比,a的溫度變化量是b的倍,則a的比熱容是b比熱容的2倍,即a的比熱容為a的比熱容更大,吸熱能力更強,更適合做冷卻液。故答案為:(1)加熱時間;小于;(2)4×103;a。8.解:(1)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故組裝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依次安裝;(2)根據比較吸熱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質的質量相同,實驗時,選取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A、B兩種不同液體,加熱時液體溫度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方式來增大液體內能的;(3)實驗中加熱器相同,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反映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這是轉換法的運用;(4)根據繪制出的溫度﹣時間圖象知,升高相同的溫度,B加熱時間長,B的吸熱能力強,比熱容大,根據Q=cmΔt,在質量和降低的溫度相同時,B放熱多,液體B更適合作為家中“暖氣”中輸運能量的介質。故答案為:(1)自下而上;(2)質量;熱傳遞;(3)加熱時間的長短;轉換法;(4)B。五.物體吸熱實驗用加熱時間反映吸收熱量的多少(共1小題)9.解:用電水壺燒水,已知該壺保溫性能較好,且燒水時壺會吸收一些熱量,在壺中裝入500mL的水,加熱至沸騰,用時2min,由Q=cmΔt知壺溫度達到水的沸點過程中會吸收一些熱量,則僅將500mL的水,加熱至沸騰,用時小于2min。水用完后,小明又在壺中裝入1000mL的水,加熱至沸騰,相當于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又單獨對500mL的水加熱至沸騰,故所需時間大于2min且小于4min,故C正確。故選:C。六.物體吸熱實驗的數據和圖像分析(共1小題)10.解:(1)相同的加熱裝置,加熱時間相等時,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等,由圖示可以看出,a液體的溫度升高的快,b液體溫度升高慢;利用熱量的計算公式Q放=cmΔt可知,在質量相等、初溫相同、吸熱也相同的情況下,誰的溫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熱容小;所以,b液體的比熱容大,所以若a、b兩種液體中,一種液體是水,則b是水,(2)由圖可知:液體和水的初溫是20℃,吸熱5分鐘后a的末溫是60℃,b液體的末溫40℃;由題知,而水和液體的質量相同,初溫相同,吸收的熱量相同,即m水=ma,Q水吸=Qa吸,Q水吸=Qa吸;camaΔta,即c水m水Δt=camaΔta,即cama(60℃﹣20℃)=4.2×103J/(kg ℃)×m水×(40℃﹣20℃)。解得ca=2.1×103J/(kg ℃),由表格數據知此液體為煤油;這種物質在0~5min內吸收的熱量為:Q=camaΔt′=2.1×103J/(kg ℃)×0.3kg×(60℃﹣20℃)=2.52×104J。故答案為:b;煤油;2.52×104。七.比熱容的概念(共1小題)11.解:兩只相同石鍋內分別添加質量、初溫均相同的高湯和清水,用相同熱源加熱,相同時間吸收的熱量相等,根據Q=cmΔt可知,比熱容越大,升高的溫度越小,高湯的比熱容小,相同時間升高的溫度多,升溫快;沸騰需要吸熱,清水沸騰后關火,發現繼續沸騰一段時間,此時繼續吸熱,根據熱傳遞的條件知,說明石鍋溫度高于水的溫度。故答案為:高湯;高于。八.利用比熱容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共1小題)12.解:炎熱的夏天路面被曬得發燙,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水的比熱容較大,和相同質量的其它物質相比,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變化更小,因此修建人工湖可以調節氣溫。故答案為:熱傳遞;比熱容。九.水的比熱容特點及實際應用(共2小題)13.解:A、北方冬天氣溫較低,戶外的水管容易凍裂,是因為水結冰(凝固)時,質量不變、密度變小、體積變大,與水的比熱容較大無關,故A錯誤;B、內陸地區沙子多水少,沙子的比熱容比水小,白天在太陽的照射下,受熱情況相同時,沙子的溫度上升比水快,而晚上在同樣的放熱情況下,沙子的溫度下降得也快,所以內陸地區的晝夜氣溫差比沿海地區大,與水的比熱容較大有關,故B正確;C、天熱時在地面上撒水是通過水蒸發吸熱來降低室內溫度,與水的比熱容較大無關,故C錯誤;D、剛洗的衣服放在通風的環境中會干得快些,是由于加快了衣服表面的空氣流動而加快蒸發,與水的比熱容較大無關,故D錯誤。故選:B。14.解:A、夏收時節氣溫越高,空氣中的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能表述為“吸收”或“放出”,故B錯誤,符合題意;C、利用水冷系統給發動機降溫,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陽光曝曬下的駕駛室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了其內能,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十.比熱容的計算公式(共3小題)15.解:ABC、a的溫度變化量為Δta=50℃﹣20℃=30℃,b的溫度變化量為Δtb=70℃﹣10℃=60℃,ab兩種液體的質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熱量,根據Q=cmΔt可知比熱容c與溫度變化量Δt成反比,Δtb>Δta,所以ab液體的比熱容ca>cb,故A正確,BC錯誤;D、ab兩種液體的質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熱量,根據Q=cmΔt可知比熱容c與溫度變化量Δt成反比,所以,所以ca=2cb,故D錯誤。故選:A。16.解: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凝固點為0℃,所以圖中右邊的圖像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則左邊的圖像為液體M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A、單位時間內它們放出的熱量相等,0 t2時間段內,水放出熱量:Q水=c水m水Δt=4.2×103J/(kg ℃)×0.1kg×(20℃﹣4℃)=6720J;QM=cM×0.1kg×[20℃﹣(﹣4℃)];Q水=QM;解得:cM=2.8×103J/(kg ℃),故A正確;B、因cM<c水,則液體M放熱能力比水放熱能力弱,故B錯誤;C、由圖像可知,在t2 t4時間段,物質M處于凝固過程中,有一定的凝固點,該過程中M是固液共存狀態;在t2 t3時間段,水為液態(溫度逐漸降低,還未凝固),在t3 t4時間段,水處于凝固過程中,此時才是固液共存狀態,故C錯誤;D、降低相同的溫度,比熱容大的物質放出熱量多,因c水>cM,則水放出的熱量大于M放出的熱量,故D錯誤;故選:A。17.解:(1)該物質具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故為晶體;如圖所示,熔化時,固定不變的溫度,即為熔點,故熔點為48℃。(2)由圖像可知,在固態時,加熱相同時間物質溫度變化小于在液態時。加熱時間相同,吸收的熱量相同,固態時溫度變化較小,由Q吸=cmΔt可知,固體時的比熱容更大,c固>c液。故答案為:(1)晶體;48;(2)>。十一.比熱容的比例計算(共2小題)18.解:(1)由圖可知,在時間t內,吸收的熱量相同,故C錯;在時間t,吸收的熱量相同,A的溫度變化ΔtA=20℃,B的溫度變化ΔtB=40℃,A、B的質量相同,由Q吸=cmΔt得c,則cA:cB=ΔtB:ΔtA=2:1,故A正確、B錯;(2)由圖可知,A、B升高相同的溫度,加熱A的時間長,A吸收的熱量多,故D錯。故選:A。19.解:A、升高相同的溫度,由圖像可知,甲加熱的時間較短,而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可通過加熱時間來體現,因此甲吸收熱量較少,故A錯誤;B、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加熱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電熱器產生的熱量相等,不計熱量損失,甲、乙吸收的熱量相等,故B錯誤;CD、由圖像可知,加熱時間為8min,甲的溫度變化為Δt甲=30℃;加熱時間為16min,乙的溫度變化為Δt乙=30℃,因兩液體單位時間吸收熱量相等,則Q吸乙=2Q吸甲,由Q吸=cmΔt可得,因甲、乙質量相同,則甲與乙的比熱容之比為:1:2,故C錯誤,D正確。故選:D。十二.比熱容的圖像(共1小題)20.解:A、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在相同時間內,加熱器放出的熱量是相同的,則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所以在0~8min內,A、B兩液體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故其吸收的熱量之比為1:1,故A錯誤;B、由圖象可知,在0~8min內,A液體溫度升高了ΔtA=40℃﹣20℃=20℃,B液體溫度升高了ΔtB=30℃﹣20℃=10℃,根據c可得,A、B兩液體的比熱容之比為:2:1,故B錯誤;C、由B知,B液體的比熱容比A液體的比熱容小,所以B液體的吸熱能力比A液體的弱,故C錯誤;D、由于A液體的比熱容比B液體的比熱容大,根據Q=cmΔt,在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時,A液體吸收的熱量比B液體吸收的熱量多,故A液體比B液體更適合作發動機的冷卻液,故D正確。故選:D。十三.利用比熱容的公式計算熱量(共4小題)21.解:A、由圖丙的甲圖線可知,加熱相同的時間,甲加熱器水溫度升高的多,由于初溫度相同且甲容器中水的質量大,所以甲杯水的內能大,故A錯誤;B、不同加熱器加熱,相同時間放出的熱量不同,不計熱損失,兩杯水吸收的熱量不相等,故B錯誤;C、由圖丙的甲圖線可知,加熱 2min 時,甲容器中水升高的溫度:Δt=40℃﹣20℃=20℃;由圖象還可知,水的溫度變化隨時間的增加而均勻升高,所以,加熱1min 時,甲容器中水升高的溫度:Δt′Δt20℃=10℃;此時甲容器中的水每分鐘吸收熱量:Q吸1=cm1Δt=4.2×103J/(kg ℃)×3kg×10℃=1.26×105J;由圖丙可知,水的溫度從20℃升高到40℃時,乙的加熱時間為3min;此時乙容器中的水吸收熱量:Q乙吸=cm2Δt=4.2×103J/(kg ℃)×2kg×(40℃﹣20℃)=1.68×105J,乙容器中的水每分鐘吸收熱量為:Q吸2Q乙吸1.68×105J=5.6×104J;由于忽略散熱損失,所以兩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與水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相同,則: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之比為:Q甲放:Q乙放=1.26×105J:5.6×104J=9:4,故C正確。D、甲每分鐘升高10℃;乙的加熱時間為3min升高20℃;故每分鐘升高℃;加熱時間為9min時,甲容器中水的末溫為:20℃+10℃×9=110℃,因為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所以甲容器中水的末溫實際為100℃,加熱時間為9min時,乙容器中水的末溫為:20℃℃×9=80℃;所以加熱時間為9min時,甲、乙容器中水的末溫之比為100℃:80℃=5:4,故D錯誤。故選:C。22.解:A、c水=4.2×103J/(kg ℃)表示質量為1kg的水溫度升高 1℃吸收的熱量是 4.2×103J,故A錯誤;BD、根據題意得c水>c乙,則相同條件下,水溫度升高較慢,乙液體溫度升高較快,則A為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圖像,B為乙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圖像。水加熱4min,溫度從30℃升高到40℃,則加熱1min,根據Q吸=cmΔt求得水吸收熱量為:Q=c水mΔt=4.2×103J/(kg ℃)×0.24kg×2.5℃=2.52×103J,故BD錯誤;C、水與乙液體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加熱相同時間吸收的熱量相同,結合圖象,加熱5min乙液體的溫度從10℃升高到40℃,乙吸收的熱量:,乙液體的比熱容:,故C正確。故選:C。23.解:(1)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吸收相同的熱量,質量相同的沙子和水,由于沙子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所以沙子升高的溫度更高;(2)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m水Δt=4.2×103J/(kg ℃)×0.1kg×20℃=8.4×103J。故答案為:沙子;沙子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8.4×103。24.解:(1)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水=c水m水(t﹣t0)=4.2×103J/(kg ℃)×10kg×(68℃﹣18℃)=2.1×106J;(2)若水吸收的熱量全部被煤油吸收,即Q吸煤油=Q吸水=2.1×106J,根據Q吸=cmΔt可知,煤油的質量為:;(3)若初溫、質量相同的水吸收4.2×106J的熱量,水升高的溫度為:;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計算出水的末溫t′=18℃+100℃=118℃>100℃,所以水的末溫是100℃。答:(1)在這一過程中水吸收的熱量為2.1×106J;(2)若水吸收的熱量全部被煤油吸收且使煤油溫度升高了50℃,煤油的質量為20kg;(3)在標準大氣壓下,若初溫、質量相同的水吸收4.2×106J的熱量,水的末溫為100℃。十四.熱平衡方程及其應用(共1小題)25.解:(1)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將銅塊從沸水中取出,銅塊的溫度等于水的沸點的溫度,即銅塊的溫度為100℃,銅塊的質量m銅=100g=0.1kg,放入某液體后,銅塊放出的熱量Q放=c銅m銅(t0﹣t)=0.4×103J/(kg ℃)×0.1kg×(100℃﹣25℃)=3×103J;(2)不計熱量損失,液體吸收的熱量Q吸=Q放=3×103J,液體的質量m液體=100g=0.1kg,由Q吸=cm(t﹣t′)可知,這種液體的比熱容:c液體2×103J/(kg ℃)。答:(1)銅球在這種液體中釋放的熱量是3×103J;(2)這種液體的比熱容是2×103J/(kg ℃)。十五.固體和液體的熱值計算(共1小題)26.解:(1)從表格數據可知,從第10min開始水的溫度就保持96℃不再改變,所以水的沸點為96℃。這些水從76℃加熱到剛好沸騰時所吸收的熱量為:Q吸=c水m水(t﹣t0)=4.2×103J/(kg ℃)×1kg×(96℃﹣76℃)=8.4×104J,(2)酒精燃燒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所以Q放=Q吸=8.4×104J;由Q=qm得,需要完全燃燒的酒精質量:m2.8×10﹣3kg=2.8g。答:(1)這些水從76℃加熱到剛好沸騰時所吸收的熱量為8.4×104J。(2)需要完全燃燒的酒精質量為2.8g。十六.氣體的熱值計算(共1小題)27.解:(1)水溫下降時,放出的熱量為:Q=c水mΔt=4.2×103J/(kg ℃)×6×103kg×(42℃﹣30℃)=3.024×108J;(2)此熱量如果靠天然氣燃燒放熱,則需要天然氣的體積V。答:(1)Q的大小為3.024×108J;(2)完全燃燒9.45立方米的天然氣放出的熱量與Q的大小相等。第20頁(共2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