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能單元測試卷一.選擇題(共20小題)1.生物體內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調節生物體自身的溫度,以免溫度變化太快對生物體造成損害。這主要是因為水的( )A.密度大 B.凝固點較低C.沸點較高 D.比熱容較大2.以下過程不發生物態變化。初溫相同的兩塊金屬甲、乙吸收了相同的熱量,已知甲的比熱容大于乙的比熱容,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的溫度升高更多B.乙的溫度升高更多C.甲和乙升高的溫度一定不同D.甲和乙升高的溫度可能相同3.根據表中給出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數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物質 熔點/℃ 密度/(kg/m3) 比熱容/[J/(kg ℃)]鋁 660 2.7×103 0.88×103銅 1083 8.9×103 0.39×103銀 961 10.5×103 0.24×103A.用鋁鍋可以熔化銅塊B.體積相同的實心銅球和銀球所含的物質一樣多C.初溫和質量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鋁塊末溫低D.物質的比熱容與它的質量或溫度的變化、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有關4.下列現象中,可以用分子動理論解釋的是( )A.放在水中的花粉粒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樟腦丸變小C.落葉隨秋風四處游走D.消防演習時煙霧在樓道彌漫5.下列現象中,不屬于擴散現象的是( )A.紅墨水在水中散開B.美味佳肴香氣撲鼻C.雨水順著沙粒縫隙滲入土壤D.嗅氣味鑒別物質6.辣椒蘿卜,開胃下飯特別爽口。腌制好的蘿卜又辣又咸,說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斷地運動C.分子間有空隙 D.分子間存在作用力7.小華同學在廚房內和媽媽一起做飯時,提出下列物態變化問題的一些觀點,其中正確的是( )A.凍肉解凍過程是熔化現象,需要放熱B.炒菜前,鍋內燒油,油溫升高,油含有的熱量增多C.水燒開時會冒出“白氣”,“白氣”是溫度高的水蒸氣D.油炸餃子比水煮餃子熟得快,是因為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8.元氏南佐大集歷史悠久,被譽為“太行第一集”。從特產到時裝,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各種美食更是讓人垂涎欲滴。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聞到香氣撲鼻的手工恰鉻是因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B.咸味炒瓜子是通過擴散使鹽進入瓜子中的C.炸油條的攤位上,醒好的面拉成條形而不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D.剛出鍋的包子非常燙手,這是因為高溫的包子含有的熱量多9.北方的冬天比較寒冷。下列取暖方式中,通過做功改變內能的是( )A.搓手 B.烤火 C.曬太陽 D.抱熱水袋10.小明用酒精燈對冰加熱,冰熔化后直至沸騰,在此過程中小明繪制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關于圖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根據圖像可知冰是非晶體B.圖像中的AB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C.水沸騰時溫度不變,說明沸騰不需要吸熱D.根據圖像的變化可知水的比熱容比冰的比熱容大11.海南的濕地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天堂,在調節氣候,凈化水質,供給資源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能調節溫度主要是因為水的( )A.密度大 B.比熱容大 C.質量大 D.熱值大12.端午濃情,小洋給奶奶剝粽子,奶奶給小洋戴香囊。粽香、藥香四溢,這個現象說明( )A.分子由原子構成B.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分子間有間隙D.分子間存在引力13.2025年武漢馬拉松圓滿舉行,4萬名選手體驗最美櫻花賽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選手運動鞋底部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B.以路邊站立的攝影師為參照物,選手是運動的C.選手在跑步的過程中聞到花香,說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D.選手沖刺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14.如圖是常見的氣壓式玩具水槍的儲水罐。從儲水罐充氣口充入氣體,達到一定壓強后,關閉充氣口。扣動扳機將閥門M打開,水即從槍口噴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水噴出的過程中,水罐中的氣體膨脹對外做功B.水的密度會隨著水噴出而變小C.水罐內空氣的內能保持不變D.水噴出的速度不斷增大15.圖中是美食“油端子”,它是將面糊裝入模具放入熱油鍋內炸出來的美食,下列情境在改變內能的方式上與之相同的是( )A.彎折鐵絲 B.壓縮空氣C.鉆木取火 D.給水加熱16.北京時間2024年11月4日1時24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艙進入大氣層需要通過一段黑障區,此區域內飛船因與大氣摩擦會形成一個“火球”。下列物體內能改變的方式,與“火球”的形成相同的是( )A.用液化氣把壺中的水燒開B.反復錘打鐵片,鐵片變熱C.熱雞蛋放在冷水中冷卻D.炒菜時,鐵鍋熱得燙手17.二十四節氣中蘊含了豐富的物理知識,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立春:“大地陽和暖氣生”,大地內能的增加是太陽通過做功的方式實現的B.白露:“節后新交白露來”,露的形成是汽化現象C.夏至:“荷花香正濃”,荷花飄香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無規則運動D.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溫度越低所含的熱量越少18.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0℃的冰塊內能一定不為零B.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C.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不一定大D.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傳遞19.如圖,是為從事夏季戶外工作的人員設計的一款“降溫冰背心”。使用時,將背心中的內芯提前半小時放入冰箱,當人體溫度過高時,內芯中的物質會從固態變為液態,并長時間保持在23℃恒溫不變,為戶外工作者在30℃以上的高溫天氣提供“清涼”。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內芯中的物質在冰箱內凝固會放熱B.當人體溫度過高時,內芯中的物質會熔化吸熱C.制作內芯的材料是晶體D.降溫冰背心是通過做功的方式給人體降溫的20.以下是熱學實驗的四個裝置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空氣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所以放在上面B.乙圖中,燒杯中的水在沸騰過程中內能變小C.丙圖中,海波在熔化過程中內能增大,溫度升高D.丁圖中,液體升高的溫度反映了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二.填空題(共7小題)21.小明用酒精燈均勻加熱0.6kg某固體(酒精燈在單位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同),其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所示。規定“質量為1kg的某種晶體物質在完全熔化時所吸收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熔化熱”,如果該物質液態時的比熱容為2×103J/(kg ℃),通過圖像試計算出該固體的熔化熱為 J/kg。22.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發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圖,把木制推桿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時,桿前端的艾絨立刻燃燒起來,這是通過 的方式使筒內空氣內能 ,溫度升高,從而達到了艾絨的著火點。23.淬火是金屬熱處理工藝之一,把金屬制品加熱到一定溫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氣中迅速冷卻,以提高金屬的硬度和強度。假設不計熱量損失,現需要將500g的鋼加熱至1060℃后放入某種油中冷卻,冷卻后溫度不高于60℃,則至少需要初溫為10℃的油 kg。[c鋼=0.46×103J/(kg ℃),c油=2.0×103J/(kg ℃)]24.實驗測得1kg某物質加熱時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所示,已知該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熱量相同,若不考慮蒸發的影響,根據圖象解答下列問題:(1)該物質是 (填“晶體”或“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物質的內能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若該物質在液態下的比熱容c1=4.2×103J/(kg ℃),該物質在固態下的比熱容c2= J/(kg ℃);若規定“單位質量的某種晶體物質在完全熔化為同溫度的液體時所吸收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熔化熱”,則該物質的熔化熱是 (注意帶上單位)。25.在項目化學習實踐活動中,小偉對日前許多學校都在使用的空氣能采暖(如圖所示)涉及的物理知識進行了調查研究。(1)空氣能采暖利用電能啟動壓縮機工作,壓縮機將傳熱介質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這些氣體傳遞到貯水箱中的水中,水被加熱后傳到采暖末端供人們取暖,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此時水的內能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2)空氣能采暖傳熱介質是一種特殊物質,常壓下其沸點為零下40℃,凝固點在零下100℃以下。該傳熱介質在常溫下處于 (填“固體”“液體”或“氣體”)狀態。(3)空氣能采暖使用電作為驅動力。你認為空氣能采暖的一個明顯優點是 。26.在探究“物質的放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分別用質量相等的水和某種液體(注:c水>c液體)進行了實驗,實驗中,水和該液體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兩種液體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分析圖像可以得出 (選填“甲”、“乙”)物質為水,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 J/(kg ℃)。[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27.已知物體的動能表達式為EKmv2,其中m為物體的質量,v為物體的運動速度。如圖所示,質量m1=8kg的平頂小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軌道上,車頂與左側光滑平臺等高,平臺上放置質量m2=2kg的小物塊,小物塊以5m/s的初速度向右運動,滑上小車。最終小物塊靜止在小車上,并以1m/s的速度一起向右運動。若此過程中機械能全部轉化為內能,且全部被小物塊吸收,則能使小物塊的溫度升高 ℃。[小物塊的比熱容為2×103J/(kg ℃)]三.解答題(共2小題)28.如圖甲所示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其排水量為4.26×104t,通過1100多根鉆桿連接,鉆頭可達海面下1.1×104m深度。求:(海水密度取1.0×103kg/m3,g=10N/kg)(1)如圖乙所示,鉆頭鉆進海底巖層的過程中,鉆頭的溫度會升高,這是通過 (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改變鉆頭內能的。(2)若質量為2t的鉆頭沿豎直方向下降了800m,鉆頭的重力做了多少J的功?(3)某次鉆探作業完成后,頂驅將鉆桿向上提到一定深度靜止時(鉆頭沒有接觸到海底巖層),若頂驅對鉆桿豎直向上的拉力為1.4×106N,鉆桿的橫截面積為0.2m2,鉆桿與鉆頭的總質量為230t,鉆頭的底面積為0.5m2(鉆頭的高度忽略不計),求此時鉆桿和鉆頭排開海水的總體積及海水對鉆頭的壓強。29.某品牌的水系統中央空調包含室外主機和室內機.安裝在樓頂的室外主機通過制冷劑液態﹣氣態的物態循環,把溫水制冷成約7℃的冷水,通過絕熱水管把冷水輸送到各個室內機,其工作的流程簡圖如圖:(1)在室外機中,制冷劑依次通過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時,發生了物態變化的是( )A.壓縮機B.冷凝器C.蒸發器(2)常溫氣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經壓縮體積之后,變成高溫高壓氣態制冷劑,此過程制冷劑沒有吸收或放出熱量,它的內能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理由是 ;(3)在蒸發器內,當20kg、27℃的常溫水流經蒸發器后,變成7℃的低溫水流出,此過程水放出的熱量為 J。【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四.綜合能力題(共1小題)30.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牛頓冷卻定律當一個物體表面溫度比周圍環境高時,就會向周圍環境散熱,散熱快慢可以用單位時間內散失熱量的多少來表示。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出:物體散熱快慢與物體和周圍環境的溫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發現,在溫度差不太大的情況下(小于15℃),這個結論符合實際散熱規律,稱為牛頓冷卻定律。如果散熱快慢用q表示,則牛頓冷卻定律可以表示為q=k(t物﹣t環),其中k是散熱系數,與物體的表面性質、表面積、周圍環境性質等因素有關,和物質種類無關,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物質的散熱系數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不同,即使散熱快慢相同,它們降低相同溫度需要的時間也不同,根據降溫時間可以得到兩種物質比熱容的大小關系,從而可以進行比熱容的測量。(1)物體向周圍散熱,內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這種改變內能的方式叫做 ;(2)散熱快慢和下列概念中物理意義最接近的是 ;A.速度B.密度C.功率D.效率(3)一個物體溫度為30℃,周圍環境溫度保持20℃不變,此時物體的散熱快慢為q。當物體溫度降低到28℃時,散熱快慢為 ;(4)如圖甲所示,用兩個同樣的保溫杯分別裝滿水和鹽水,水和鹽水的溫度都是30℃,周圍環境溫度保持20℃不變,保溫杯敞開口,水和鹽水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溫度低于25℃的圖象未畫出)。由圖乙可知,降低相同溫度時,杯中鹽水與水放出的熱量之比為 ;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鹽水的密度為1.1×103kg/m3,則鹽水的比熱容為 J/(kg ℃)。內能單元測試卷答案一.選擇題(共20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D C B C B D D A D B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A D B C D D B1.解:因為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時,水的溫度變化小,因此生物體內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調節生物體自身的溫度,以免溫度變化太快對生物體造成損害。故選:D。2.解:初溫相同的兩塊金屬甲、乙吸收了相同的熱量,已知甲的比熱容大于乙的比熱容,但不知道甲乙的質量,故無法判斷甲乙的溫度變化,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3.解:A、從表中數據可知,銅的熔點高于鋁,故用鋁鍋不可以熔化銅塊,故A錯誤;B、從圖中表格可知,銀的密度比銅大,根據m=ρv可知,體積相同的實心銅球比銀球所含的物質少,故B錯誤;C、從表中數據可知,鋁的比熱容比銅大,故初溫和質量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鋁塊末溫低,故C正確;D、比熱容是物體的一種特性,物質的比熱容與它的質量或溫度的變化、吸收或放出熱量的無關,故D錯誤。故選:C。4.解:A.放在水中的花粉粒不停的無規則運動是機械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樟腦丸變小是升華現象,伴隨著分子的自由運動,故B符合題意;C.落葉隨秋風四處游走是落葉相對于地面發生了位置變化,是機械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D.消防演習時煙霧在樓道彌漫不是分子的運動,屬于物體的機械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5.解:A.紅墨水在水中散開,是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美味佳肴香氣撲鼻,是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擴散到空氣中,故B不符合題意;C.雨水順著沙粒縫隙滲入土壤,是 液態小水珠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C符合題意;D.用鼻子嗅氣味可以鑒別物質,是因為物質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打開時可以嗅到氣味,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6.解:腌制好的蘿卜又辣又咸,是因為蘿卜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7.解:A、冰凍食物在解凍過程中,處于熔化階段,熔化過程中吸熱熱量,故A錯誤;B、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內能多少。是過程量,不能用“含有“來描述,故B錯誤;C、水燒開時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不是溫度高的水蒸氣,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的氣體,肉眼是看不到的,故C錯誤;D、油的沸點比水高,在油炸食物時,油能達到比水更高的溫度,食物在更高溫度下能更快地吸收熱量,從而熟得更快,故D正確。故選:D。8.解:A、聞到香氣撲鼻的手工恰鉻,屬于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正確;B、咸味炒瓜子,是高溫下鹽的擴散現象,故B正確;C、醒好的面拉成條形而不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故C正確;D、剛出鍋的油條燙手,是由于油條的溫度高,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故D錯誤;故選:D。9.解:A、搓手取暖,兩手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手的內能,手的溫度升高,屬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故A正確;B、“烤火”,是人體吸收熱量,使自己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B錯誤;C、曬太陽,是人體吸收熱量,使自己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錯誤;D、用熱水袋,是通過熱傳遞改變手的內能,熱量從熱水袋轉移到手上,使熱水袋的內能降低,手的內能增加;故D錯誤。故選:A。10.解:A.根據圖像可知,BC段為冰熔化的過程,冰熔化時溫度不變,冰有熔點,冰是晶體,故A錯誤;B.圖像中的AB段表示冰溫度升高的過程,不是冰的熔化過程,故B錯誤;C.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變,故C錯誤;D.根據圖像的變化可知,相同質量的水和冰相比,吸收相同熱量,水的溫度變化較小,說明水的比熱容比冰的比熱容大,故D正確。故選:D。11.解: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相同質量的水和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的少,放出相同的熱量,降低的溫度較少,所以能起到調節溫度的作用,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2.解:端午濃情,小洋給奶奶剝粽子,奶奶給小洋戴香囊,粽香、藥香四溢,這個現象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解:A.選手運動鞋底部的花紋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防止打滑,故A錯誤;B.以路邊靜止的攝影師為參照物,正在跑步的選手位置不斷變化,是運動的,故B正確;C.根據分子動理論知識可知,聞到花香是因為花香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擴散現象),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C錯誤;D.選手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具有慣性,但慣性是物體本身的性質,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B。14.解:AC、由A知,在水不斷噴出的過程中,水罐中的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故A正確、C錯誤;B、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質量和體積無關,所以噴出過程中,水的密度不變,故B錯誤;D、在水不斷噴出的過程中,罐內氣體壓強減小,給水流的壓力不斷減小,所以水噴出的速度不斷減小,故D錯誤。故選:A。15.解:“油端子”制作過程中,是通過熱傳遞改變內能。A、彎折鐵絲時,對鐵絲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與“油端子”的熱傳遞方式不同,故A不符合題意。B、壓縮空氣時,對空氣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與“油端子”的熱傳遞方式不同,故B不符合題意。C、鉆木取火,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與“油端子”的熱傳遞方式不相同,故C不符合題意。D、加熱試管中的水時,火焰的熱量傳遞給試管內的水,使水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這部分是熱傳遞,和“油端子的熱傳遞方式相同。故D符合題意。故選:D。16.解:“火球”的形成是返回艙進入大氣層,與大氣層摩擦生熱形成的,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即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A.用液化氣把壺中的水燒開,是通過熱傳遞來改變物體的內能,故A不符合題意;B.反復錘打鐵片,鐵片變熱,是通過做功使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B符合題意;C.熱雞蛋放在冷水中冷卻,是通過熱傳遞來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不符合題意;D.炒菜時鐵鍋燙手,是通過熱傳遞來改變物體的內能,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7.解:A.增加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做功和熱傳遞,大地內能的增加是太陽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實現的,故A錯誤;B.露是氣態的水蒸氣變為液態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故B錯誤;C.荷花飄香是擴散現象,是因為香氣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故C正確;D.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能說“吸收”或“放出”熱量,不能說含有熱量,故D錯誤。故選:C。18.解:A、一切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具有內能,所以0℃的冰塊一定有內能(即內能一定不為零),故A正確;B、物體溫度升高,分子無規則運動更劇烈,物體的內能一定增加,故B正確;C、內能與溫度、狀態、質量等都有關系,所以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不一定大,故C正確;D、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所以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故D錯誤。故選:D。19.解:A.內芯中的物質在冰箱內溫度降低,從液態變為固態,是凝固,凝固過程放熱,故A正確;B.人體溫度過高時,內芯中的物質會從固態變為液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熔化,這個過程會吸熱,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故B正確;C.根據題意可知,這種物質的溫度能夠保持在23℃恒溫不變,所以制作內芯的材料是晶體,故C正確;D.根據題意可知,降溫冰背心改變內能的方式是熱傳遞,故D錯誤。故選:D。20.解:A、在擴散實驗中,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氣大,應把二氧化氮放在下面,把空氣放在上面,這樣才能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若把密度大的放在上面,會因重力作用向下運動,就無法單純體現擴散現象了,故A錯誤。B、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雖然要不斷吸收熱量,但水的質量減少,同時水蒸氣也會帶走一部分熱量,水的內能減小,故B正確。C、海波是晶體,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大,但溫度保持不變,故C錯誤。D、在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實驗中,根據轉換法,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所以加熱時間反映了水和食用油吸收熱量的多少,而液體升高的溫度則反映了其吸熱能力的強弱,題干中沒有質量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無法用升溫多少反映吸熱多少,故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共7小題)21.解:由圖像可知,第8至12分鐘,該物質處于液態,則這4分鐘液體吸收的熱量為:Q=cmΔt=2×103J/(kg ℃)×0.6kg×(80℃﹣60℃)=2.4×104J;該物質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為: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由圖像可知,該物質從第2分鐘開始熔化,至第8分鐘熔化過程結束,需要6分鐘,則吸收的熱量為:Q″=6Q′=6×0.6×104J=3.6×104J,質量為1kg的某種晶體物質在完全熔化時所吸收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熔化熱,則熔化熱為:。故答案為:6×104。22.解:封閉的氣體被推桿壓縮過程中,活塞對氣體做功,所以氣體內能增加,則溫度升高,達到艾絨的著火點,使艾絨燃燒起來。故答案為:做功;增大。23.解:冷卻時鋼釋放的熱量為:;由題知,不計熱量損失,鋼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油吸收,即,則需要初溫為10℃的油的質量為:。故答案為:2.3。24.解:(1)根據晶體熔化的特點,由圖知,該物質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物質吸熱,內能變大;(2)已知該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熱量相同,設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為Q,熔化過程結束后物質全部變為液體,第10min至14min物質在液態下吸熱的熱量為Q吸=4Q=c1mΔ(t14﹣t10),第0min至2min物質在液態下吸熱的熱量為Q吸′=2Q=c2mΔ(t2﹣t0)聯立可得c1mΔ(t14﹣t10)=c2mΔ(t2﹣t0)則該物質在固態下的比熱容為c22.1×103J/(kg ℃),實驗中每分鐘吸收的熱量Q4.2×104J。若規定“單位質量的某種晶體物質在完全熔化為同溫度的液體時所吸收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熔化熱”,由圖可知第2min至10min物質處于熔化階段,則該物質的熔化熱是λ3.36×105J/kg。故答案為:(1)晶體;變大;(2)2.1×103;3.36×105J/kg。25.解:(1)高溫高壓的氣體將熱量傳遞給貯水箱中的水,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根據內能的定義,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所以此時水的內能增加。(2)已知該傳熱介質常壓下沸點為零下40℃,凝固點在零下100℃以下,而常溫一般指20℃左右,20℃高于其沸點零下40℃,物質在高于沸點的溫度下處于氣態,所以該傳熱介質在常溫下處于氣體狀態。(3)空氣能采暖使用電作為驅動力,相比傳統的采暖方式(如燃煤采暖等),其一個明顯優點是節能環保。故答案為:(1)熱傳遞;增加;(2)氣體;(3)節能環保。26.解:(1)時間相等時,兩種液體放出的熱量相等,由圖像可知,乙液體的溫度降低的快,甲液體溫度降低慢;根據Q放=cmΔt可知,在質量相等、放熱也相同的情況下,誰的溫度降低得快,它的比熱容小;所以,甲液體的比熱容大,若甲、乙兩種液體中,一種液體是水,則一定是甲液體;(2)由題知,而水和液體的質量相同,即m水=m乙,而水和另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即Q水放=Q乙放,則c水m水Δt=c乙m乙Δt′,結合圖像(15min以內)可得:4.2×103J/(kg ℃)×m水×(60℃﹣40℃)=c乙m乙(60℃﹣20℃),解得:c乙=2.1×103J/(kg ℃)。故答案為:甲;2.1×103。27.解:小物塊原來的動能:EK1m2v2kg×(5m/s)2=25J,小物塊后來的動能:EK2m2v2kg×(1m/s)2=1J,因為原來小車速度為零,所以原來小車的動能也為零,小車動能的增加量:EK3m1v8kg×(1m/s)2=4J,小物塊增加的內能:Q吸=EK1﹣EK2﹣EK3=25J﹣1J﹣4J=20J,由Q吸=cmΔt可得,小物塊升高的溫度:Δt5×10﹣3℃。故答案為:5×10﹣3。三.解答題(共2小題)28.解:(1)鉆頭鉆進海底巖層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鉆頭的內能;(2)鉆頭的重力做的功為W=Gh=mgh=2×103kg×10N/kg×800m=1.6×107J;(3)鉆桿和鉆頭的總重力為,由受力分析知,鉆桿和鉆頭所受的浮力為,鉆桿和鉆頭排開海水的體積為,鉆頭浸入水中的深度為,海水對鉆頭的壓強為。答:(1)做功;(2)鉆頭的重力做的功為1.6×107J;(3)此時鉆桿和鉆頭排開海水的總體積為90m3;海水對鉆頭的壓強為4.5×106Pa。29.解:(1)由圖可知,在室外機中,氣態的制冷劑通過壓縮機后,狀態不變,沒有發生物態變化;通過冷凝器后,氣態的制冷劑變成了液態的制冷劑,發生了液化;通過蒸發器后,液態的制冷劑又變了氣態的制冷劑,發生了汽化,故BC符合題意。(2)常溫的氣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經壓縮體積之后,變成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此過程制冷劑沒有吸收或放出熱量,是由于壓縮機對制冷劑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制冷劑的內能變大。(3)在蒸發器內,當20kg、27℃的常溫水流經蒸發器后,變成7℃的低溫水流出,此過程水放出的熱量:Q放=cmΔt=4.2×103J/(kg ℃)×20kg×(27℃﹣7℃)=1.68×106J;故答案為:(1)BC;(2)變大;壓縮機對制冷劑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制冷劑的內能變大;(3)1.68×106。四.綜合能力題(共1小題)30.解:(1)物體向周圍散熱,內能減少,周圍環境的內能增加,能量的形式沒有發生變化,因此物體向周圍散熱屬于熱傳遞;(2)由題目提供的信息可知,散熱快慢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散失熱量的多少;A.速度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故A不符合題意;B.密度的定義是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故B不符合題意;C.功率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做的功,與散熱快慢一樣都是描述的單位時間內的能量,故C符合題意;D.效率的定義是有用的能量與總能量之比,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3)由題意可知,q=k(t物﹣t環)=k(30℃﹣20℃),解得:,由于散熱系數k與物體的表面性質、表面積、周圍環境性質等因素有關,和物質種類無關,因此當物體溫度降低到28℃時,散熱系數k不變,則當物體溫度降低到28℃時,散熱快慢:;(4)因為水和鹽水的初溫和末溫都相同,即Δt水=Δt鹽水=Δt,所以此時水和鹽水的散熱快慢相同,則杯中鹽水與水放出的熱量之比為:,由圖可知,水和鹽水的體積相同,因為Q放=cmΔt,所以有:,解得:;故答案為:(1)減小;熱傳遞;(2)C;(3)0.8q;(4)22:25;3.36×103。第19頁(共1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